第129章 喚醒民魂

訴苦大會並不是蕭雲貴的偶發奇想,早在瀏陽鄉勇抱着意氣爭相投入太平軍的時候,蕭雲貴就和洪韻兒探討過這個問題。

當時瀏陽被清軍敗兵劫掠,消息傳來之後,這支羅饒典招募的瀏陽地方團練爆發出了驚人的憤怒。那時候他們中很多人已經在太平軍中,但表現得不是很好,或者說完全是爲了活命而已,每rì的cāo演、修築營壘都是懶洋洋的,甚至是出工不出力。但瀏陽的難民入城後,給他們的子弟兵帶來家鄉被清軍屠戮消息之後,這些瀏陽的鄉勇像是變了一個人,他們的熱情和憤怒甚至超過了一些廣西老兄弟。?.?.

那時候蕭雲貴就很驚訝於這些鄉勇的變化,洪韻兒卻說這是刀子割到肉之後的正常反應。對這件事兩人談論了一夜,洪韻兒說了很多歷史,都是太平天國失敗之後發生的歷史,從同治中興一直說到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洪韻兒用太平天國失敗和新中國建立的成功做了對比,兩人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太平天國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後期信仰的崩潰,特別是定都天京之後,太平天國領導層對當初起義時的信仰越離越遠。

不得不說拜上帝教宣揚的是一種樸素的平均主義,洪秀全將基督教義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第 130 章 諸將和軍中典官,正式開始訴苦大會的佈置。他按照洪韻兒告訴他的,把訴苦大會的幾個要點告訴了諸將和衆典官。首先就是樹立苦難典型,通過讓老兵們回憶自身受苦的經歷,認識滿清剝削壓迫的黑暗和殘酷,而維護這個黑暗社會正是滿清朝廷和清軍,從而激發起兵卒們推翻滿清的衝動,堅決投入到建立美好太平天國的戰鬥中去。

這一點上蕭雲貴並不擔心,廣西老兄弟和瀏陽鄉勇當中這樣的典型很多,一抓一大把,不愁沒人挑頭先說,一旦有人開始說了,俘虜兵們也會慢慢受到感染,開始加入進來。特別是瀏陽鄉勇,他們從前就是清軍團練,他們的遭遇更能引起清軍俘虜們的共鳴。

其二便是各軍開訴苦大會,要麼就不開,一開就一定要成功。蕭雲貴讓各軍主將和各軍典官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先和軍中骨幹交個底,不要到時候氣氛搞不出來,反而壞了事。

最後就是集體哭訴,集體痛哭是訴苦運動中感人至深的高cháo,其重要xìng幾乎達到“不哭不靈”、“一哭就靈”的程度。這個時候太平軍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窮苦出身,所以一個人受苦的經歷很容易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強烈共鳴,最後達到一種觸及靈魂的震撼xìng的羣體情感釋放,大家把肚子裡的苦水都倒出來,也能增進兵卒之間的袍澤之情。

交代完後,蕭雲貴意味深長的說道:“此訴苦之會乃是首創,若能辦成,功勞比十個湘江大捷都大,各位兄弟定要打起jīng神辦理,到時本王會逐一參加各軍的訴苦之會,本王也有苦水同大夥一起到。”各軍主將和典官聞言都是心中一凜,西王要親自參加,衆人都是不敢掉以輕心的。

諸將和典官們走後,左宗棠還在思忖,蕭雲貴淡淡一笑說道:“先生,你也可以召集城裡的讀書人訴訴苦,說說十年寒窗苦讀只爲考八股文的心酸之事,真正有經世致用之學的人坐不上官,讀書人的儒家漢學被滿清禁錮,這些都是讀書人的苦水啊。”

左宗棠皺眉輕嘆道:“西王能想到如此辦法來凝聚人心,左某真是自愧弗如,只是歷朝歷代想做皇帝者,只恐百姓們齊心,西王你這是放出了何等的猛獸啊。”

蕭雲貴淡淡一笑說道:“宣嬌和我說過,孔聖人好像說過一句話,嗯,是什麼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先生以爲這話何解?”

左宗棠聞言愣了一愣,有些答不上來,倒不是他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而是這句話道出了千年以來,帝皇鞏固皇權實際上都是在愚弄百姓。

蕭雲貴緩緩說道:“先生擔心之事還很遙遠,其實權力在我看來是衆人擁護你纔能有,更何況我們手中握有引到這股力量的利器,本王有把握能夠駕馭。”說到這裡蕭雲貴輕嘆一聲道:“先生,將來推翻滿清之後,咱們這個千年古國還將面對外夷的威脅,北有羅剎,南有英夷,百姓們若不知道何以爲戰,那我們就算推翻了滿清,到頭來也將受外夷欺辱。”

左宗棠麪皮緊繃,緩緩點點頭道:“當年林公(指林則徐)也和我說過,當今之世,已經是列強林立,十年前之敗於英夷之手只是個開端,我天朝上國如何重塑雄風,便是我輩該做之事了。”

蕭雲貴重重的點點頭道:“不錯,喚醒民魂便是我們首先要做的,我也希望能重現當年強漢雄風,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何等豪氣。本王只望這個開端由本王之手開啓……”

第738章 義務未完第92章 雙王際會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592章 二次羞辱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659章 機會來了第49章 香帳軟玉第175章 青浦抗糧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490章 匪夷所思第48章 入城尋兄第448章 各懷鬼胎第120章 衡州奇景第326章 工業力量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678章 所謀爲何第556章 授旗儀式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2章 磐陀石上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580章 聯軍等待第75章 下詔罪己第650章 長蘆鹽商第165章 借師助剿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16章 喬裝賺城第196章 無奇不有第289章 湘軍窘境第494章 假若開戰第411章 東王謀劃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722章 立國大典第662章 義民可用第141章 武昌城破第121章 破而後立第723章 國宴之上第564章 引蛇出洞第406章 天堂再會第214章 惡戰連連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591章 表明心跡第95章 明正典刑第42章 突圍下嶺第249章 海關顧問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217章 個個保齊第29章 設伏包抄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71章 季高家世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210章 吳淞水戰第687章 蟻多咬象第471章 恰當時機第401章 連鎖反應第34章 宅心仁厚第102章 下馬之威第327章 產業革命第175章 青浦抗糧第454章 捨我其誰第347章 無慢檄文第450章 西王盛威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552章 朝堂之上第690章 誰在撒謊第522章 羣雌音波第482章 天王國宗第189章 上海老城第471章 恰當時機第140章 勢如破竹第65章 遭遇之戰第374章 偶然接觸第699章 氣運已盡第166章 羣幫會盟第475章 不必擔心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182章 連夜出隊第50章 虛與委蛇第465章 可憐之人第653章 冒險失敗第310章 近衛軍事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696章 北伐檄文第110章 不成體統第541章 突擊任務第18章 天心閣上第618章 鍾粹宮中第314章 句號起點第622章 大勢如水第342章 戰後餘波第724章 定國之後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465章 可憐之人第750章 東方之興第706章 矛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