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在阿禮國的不懈努力下,經過連哄帶打的一番折騰,他的這種“強國”的思想,很快得到了加拿大各地區的首腦們……
這就是一八六一年爆發的美利堅聯邦與美利堅同盟之間的那場大戰。
兩美戰爭的爆發,令加拿大那些各自爲政的地區,頓時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此時,他們似乎又不約同地都想到了幾十年前曾經爆發在加拿大這塊土地上的,那場歷時了三年的英美戰爭。
自從那個曾被當成是親兒子養的北美殖民地,居然對老子抄起了槍炮,並最後還取得了“分家之戰”的全勝,搖身一變成了美利堅合衆國,要說一向都是自己霸道慣了的大英帝國對此不耿耿於懷和咬牙切齒,沒有捲土重來之心,那也是很不現實的。
但即便如此,被“兒子”氣瘋了的“老子”——大英帝國,還是無暇顧及該如何好好地修理修理北美的這個不孝順的“兒子”的問題,因爲大英帝國正忙着與法蘭西之間在進行着一場漫長的戰爭。
說這場英法之間的戰爭漫長,那是一點兒都不過分,這場戰爭從一七九二年四月開始,一直打到了一八一五年十一月。
由於戰爭過於漫長,爲了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富有智慧英法兩國都開始在如何封鎖對方的這個問題上,下足了功夫。
一八零七年,大英帝國政府頒佈了樞密院的諭令,宣稱一切與法國或其同盟國之間進行通商的船隻,都必須要接受英國軍隊的搜查。
於是,衆多中立國與歐陸的貿易遭受到衝擊,而美利堅自然也不能躲過不說,還得到了大英帝國的額外關照。
英國海軍開始在美利堅的東海岸進行巡邏,攔阻美利堅的船隻,並上船進行搜查,逮捕船員,並沒收船隻、貨物和其它的財物,甚至還指控美利堅的水手,說他們是英國的逃兵。美利堅對歐洲大陸的貿易進入了低谷。
其實,當時已是拿破崙治下的法蘭西政府和軍隊,對親英的那些樂衷於發戰爭財的中立國們,也有類似的蠻橫作法,一切都是爲了戰爭的最後勝利的需要嘛,似乎也好理解,只不過,法蘭西人卻沒有大英帝國乾的那麼的囂張。
英國人的暴徒似的作法,雖然可以叫其他的親法中立國們保持沉默,卻極大地刺激了美利堅人那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神經。
在美利堅人看來,如果他們也對此保持沉默的話,用不了多久,整個的美利堅就會重新變成英國人的盤中餐。
當然,更多的聰明的美利堅“暴發戶們”,其實是在這些看似屈辱的表象背後,發現了他們自己的“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機會。那就是充分利用英法對峙的大好時機,乾脆將英國人的加拿大直接收入囊中。
於是,一八一二年六月,美利堅對英國宣戰,開始了一場他們所謂的“第二次獨立戰爭”。
在這爲期三年的戰爭中,低估了大英帝國實力的美利堅的“暴發戶們”,沒有能夠實現他們的美好夢想。因爲大英帝國是強大而吝嗇的,加拿大絕不是是個人就可以碰的“大家拿”。
不過,地盤兒儘管沒有爭到,但“英勇善戰”的美利堅的軍人們,卻還是給加拿大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記憶。
上加拿大的首府——一座年輕的城市約克堡(多倫多),遭遇到了登陸美軍的“三光政策”,“英勇”的美軍將士在城內燒殺yin掠無所不爲,最後,城中那座上加拿大的國會大廈也被一把火燒了乾淨。
當然,你既然敢有一,別人就會還你個二。
僅僅就是美利堅的軍人們在約克堡大展雄威的第二年,揮師南下的英軍也來了個照方抓藥,給美利堅的首都華盛頓來了個血洗,除去美利堅人的白宮被焚燒了之外,就連他們的國會大廈及國會圖書館也難以倖免。
三年的英美戰爭,美利堅人雖然沒能拿到他們期望中的更多的領土,但根據一八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荷蘭的根特(今屬比利時)所簽訂下的《根特條約》,他們卻拿到了劃分美利堅與加拿大的正式邊界線。
而加拿大人,則對美利堅的野性,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尤其是現在,當看到美利堅聯邦的那位林肯總統對他們曾經的兄弟都會說打就打,想殺就殺的時候,加拿大人彷彿也遇見到了自己的未來。
弱小就要捱打,要想不捱打,那就得團結起來,首先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在阿禮國的不懈努力下,經過連哄帶打的一番折騰,他的這種“強國”的思想,很快得到了加拿大各地區的首腦們的認可。
一八六七年七月一日,大英帝國國會通過的英屬北美法令正式實施,聯邦制的加拿大自治領宣佈成立,自治領共轄安大略、魁北克、紐布郎斯威克和諾瓦.斯高莎等四省。
經過這番重新的整合,已經變得更加“兵強馬壯”的阿禮國總督,本來是要好好地爲帝國大軍的掃美戰事做好後勤部長,努把子大氣力的。可沒料到的是,那些曾經把他折騰得要死要活的中國人,偏偏就像是有意要和他過不去似的,又居然糾纏到了這裡。
在同僚們面前總是喜歡以“太平天國事務專家”自居的阿禮國,對於太平天國紅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建立,尤其是紅一騎兵軍抵達阿拉斯加特別區的理解程度,比起美洲遠征軍的統帥亞歷山大.喬治.伍德福德爵士和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司令官傑弗裡.霍恩比爵士來,那要是更深刻。
對於太平天國政府在阿拉斯加的這種突然的大舉動,亞歷山大.喬治.伍德福德和傑弗裡.霍恩比是保持着高度警惕性的。但是,這種所謂的高度警惕性,也不過就是一種例行的條件反射而已。
所以,按照亞歷山大.喬治.伍德福德等人的最初想法,對背後的太平天國勢力當然是要加以防患的,但也不能因噎廢食,畢竟早日地滅了林肯的那個聯邦纔是頭等大事。
而阿禮國不這樣想。
在他看來,太平天國政府之所以敢這麼幹,就絕不是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單單隻出於虛張聲勢的目的。
中國是一個沒有正宗的貴族傳統的國家,那裡的軍人們更喜歡的是狡詐無比的《孫子兵法》,而決不會是貴族間已經習慣了的那種彬彬有禮。
誰要是不正視這種現實,類似遠東艦隊在箱館那樣的大禍,就會找到誰的頭上!
於是,亞歷山大.喬治.伍德福德被這位具有多年在太平天國工作經驗的阿禮國總督說服了。轉而,通過他的努力,又說服了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