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才俊之士

平心而論,太平宗封山的底氣不在於太平七老的境界修爲如何,也不在於沈大先生,而是太平山經營多年的護山大陣,不遜於正一宗的“太上三清龍虎大陣”。如果李玄都沒有沈大先生的託付,沒有陸夫人的支持,怕是連太平宗的大門都進不去,此時面對太平七老的陣法,已經是太平宗七位長老之間互相妥協的結果。

司空藻精修“萬化繞指劍”多年,已經將這門技藝精研至出神入化之境,單憑技巧,李玄都也不敢妄言勝之。天網當頭落下,李玄都思來想去,只能以力破之,只是他現在氣機恢復緩慢,若是以力破之,應對接下來兩招卻是愈發艱難。

李玄都輕輕嘆息一聲,一劍指出,這一劍與“北斗三十六劍訣”、“慈航普度劍典”、“太陰十三劍”都無甚關係,而是被譽爲殺力第一的“逆天劫”劍氣。

一道劍氣沖天而起,好似剪刀利刃,將落下的大網從中撕裂開來。破碎的“天羅”化作無數光芒當空灑落,就像無數螢火蟲當空飛舞。

整個圓坪廣場上竟是下了一場光雨,只是光點不等落地,就已經在半空中消散,重歸爲天地元氣,倒是讓李玄都稍稍緩了一口氣,略微彌補體內氣機的虧空,比起他預料中的情況要稍好一些。

司空藻指尖的一輪微縮太陽開始急劇逸散縮小,最終變爲一點黃豆大小的光亮。

這位老人不由輕嘆一聲:“紫府劍仙所學廣博,實是出乎老朽的意料之外,不僅精通三大劍訣,而且就連古劍仙遺留的‘逆天劫’也一併學會了,恐怕大劍仙都難以媲美。”

李玄都謙讓道:“家師可以改進‘北斗三十六劍訣’,其劍道造詣之高,早已不屑於拾人牙慧,非我可比。”

司空藻並不否認,畢竟學旁人的功法學得再多,那也是別人的,與自創功法的差別極大,不可同日而語,李道虛能將“北斗三十六劍訣”去蕪存菁,使其更上一層樓,說明其劍道修爲早已到了不拘泥於招數的境界。李玄都這條道路的極致是千機歸一,而李道虛已經可以一化萬象。

短暫言語之後,司空藻向後退去,出現在李玄都面前之人變爲玉衡位的沈元舟。

此老眉眼間帶着幾分詼諧笑意,道:“李先生,自錢家一別之後,已經是許久不見了。”

李玄都點頭道:“沈老前輩近來可好?”

“尚可。”沈元舟道:“我聽說李先生在瀟州的時候,曾經幫助玄女宗抵擋牝女宗。”

李玄都笑了笑:“身爲正道中人,責無旁貸。”

平心而論,李玄都不太願意提及此事。雖然他和李非煙的確幫玄女宗擊退了邪道來敵,李非煙還斬殺了十殿明官中的金釋炎,但李玄都也將玄女宗的囚犯石無月帶走,以蕭時雨那個過剛近迂的性子,知道之後少不得要登門要人,他可不想因爲此事再與玄女宗起什麼齟齬。

沈元舟道:“聽說玄女宗的蕭宗主不日登門,那麼錢家老兒多半也會前來。”

李玄都道:“故友重逢,是好事。”

沈元舟笑了笑,伸開五指,道:“且看老夫這一招。”

下一刻,從李玄都下方地面升起一股浩大氣機。

太平宮門前的圓坪廣場皆是以方磚鋪就,極爲規整,就像一張棋盤,不過普通棋盤是縱橫十九道,而這座廣場是縱橫一萬九千道。隨着沈元舟的出手,一萬九千道橫縱交錯的細線自廣場方磚的縫隙間生出,繼而不斷上升,既像是一張縱橫棋盤,又像是一張細細密密的大網。

不必多言,這就是八部神通中的“地網”了,正所謂天羅地網,一上一下,兩張大網,那纔是插翅難逃。而沈元舟在陣法中對應的正是中央土行。

先前的“天羅”下落緩慢,可“地網”卻是截然相反,上升的速度極爲迅捷,李玄都只得拔升身形,可“地網”緊追不放,轉眼之間,李玄都已經拔升至距離太平宮二百丈的高空之上,太平山本就已經極高,在太平山的基礎上再高二百丈,故而李玄都已是高出雲海,然後他懸停於雲海之上,催運五大玄功,五行歸一,將自身氣機悉數灌注入手中的“人間世”中。

自從李玄都將“人間世”的半截斷劍煉化入體內之後,不僅僅得了“逆天劫”,而且使用“人間世”時也可以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更勝李元嬰手中的“應帝王”。如果李玄都能躋身於長生境,在他手中的“人間世”未必就比仙物“叩天門”差了。

李玄都鬆開手中“人間世”,長劍懸而不落,自行懸停於李玄都身前,然後李玄都手掐劍訣,以“御劍術”駕御“人間世”向下落去。

劍至中途,以一化二,繼而二化四,四化八,八化十六。

不同於“百劍觀音”所化之劍,此劍並非以氣機所化,而是以“人間世”爲主幹開枝散葉,雖然所化數量有限,但威力更勝“百劍觀音”。

又有片刻,十六劍化作三十二劍,分別攻向地網的三十二處要害節點。

沈元舟讚道:“李先生好眼力,竟然一眼就看破了此中關鍵。”

李玄都心知肚明,說到底還是沈元舟有意留手,只用了“八部神通”中的“地網”,而不是像司空藻那般將兩種絕技融爲一爐,這才讓他有了以技巧破之的餘地。話又說回來,司空藻雖然出手時沒有留情,但在出手之後,空中灑落的那場光雨化作天地元氣卻也幫李玄都緩了好大一口氣。對此,沈元重未多說什麼,由此看來,太平宗中雖然有反對意見,但只是就事論事,並無其他陰詭手段,倒是讓李玄都心生幾分好感。

話音落時,三十二柄“人間世”刺破“地網”,重新歸一,而李玄都誰也隨之身形下落,迴歸原本高度。

如此一來,七招之約只剩下最後一招。李玄都因爲沈元舟的留情,以及司空藻留下的那場光雨,還剩下半數氣機。如果僅僅只是沈元重一人,就算李玄都只剩下半數氣機,也無甚畏懼。可如今的沈元重集合陣法七人之力,卻是不好對付。

玉衡位的沈元舟挪移開來,天權位的沈元重終於出現在李玄都面前。

這位太平宗的大長老滿頭白髮梳攏得整整齊齊,身上衣冠、配飾也都是一絲不苟,一雙眼睛雖然略顯渾濁,但炯炯有神,在李玄都打量他時,他也在打量着李玄都。

平心而論,如果不是在這種處境下遇到李玄都,沈元重也要讚歎一聲好一個年輕才俊。只是如今立場不同,李玄都越是優秀 越是出類拔萃,便越是讓他爲難。

沈元重並非不看重手中權力,可如果說他純粹是爲了手中權力才極力反對此事,那也太小瞧了他。

他爲的是太平宗的千秋基業。

沈元重並不擔心李玄都能不能做好太平宗的宗主,他更不懷疑李玄都的能力,畢竟李玄都能先後被三位長生境高人看重,已經足以說明他本身的能力如何,無論是練武練劍的資質,還是爲人處世的心思,都是上乘之選。他只是不相信這個世上有所謂的公義之人。在富貴之家,真正能敗光祖上偌大家業的,不是那種只知道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而是那種一心想着做出一番事業的。畢竟吃喝嫖賭才花幾個錢,養一輩子的富貴閒人也不過九牛一毛,可如果是做買賣,那可就不是小數目了,賺了還好,賠了就是傾家蕩產。同理,公侯家的子弟也是如此,不成器的子弟不會惹來滿門抄斬的大禍,頂多是手中無權,平安富貴還是不難,就怕那種一意進取,參與到廟堂爭鬥之中,不知何日,一步走錯,就大禍臨頭。

他怕的就是這一點。如果沈無憂讓沈長生來做這個宗主,沈元重必不會反對,他還不至於舍了老臉不要,與一個小孩子搶宗主大位。更是因爲沈長生境界太弱,連闖下無法挽回的大禍的資格都沒有。可李玄都不一樣,江湖地位、境界修爲、人脈交遊、做事能力樣樣不缺,又年富力強,正值銳意進取的年紀,若是讓他做了太平宗的宗主,他會帶領太平宗做出怎樣的事情,不難預料。沈元重不敢拿太平宗的基業去賭,賭李玄都能夠成事,世上的事情就怕一個‘賭’字,賭對了萬事大吉,賭輸了,可就是萬劫不復。

再有就是,李玄都畢竟是一個外人,又是清微宗出身,身後還有錯綜複雜的各方勢力,今日讓出太平宗的宗主之位容易,等他在太平宗中站穩了腳跟,那時候再想收回來的時候,可就難了。

正因爲如此,沈元重纔想出這樣一個辦法,名義上是要看看李玄都的境界夠不夠、高不高,實則是想借着這個法子架空李玄都。

想到這兒,沈元重不由在心底暗自嘆息一聲:“若李玄都果真是個修爲平平的庸人,倒是不必擺出如此陣勢了,就算把宗主大位讓給他又如何?可在如今這個時候,怕的就是這種才俊之士。”

第五章 黑雲壓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歌舞幾時休第一百九十六章 下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玄第一第三十八章 煙霧嫋嫋第五十六章 新舊交替第五十三章 金風未動蟬先覺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三十五章 寺內激鬥第四十五章 棋士魏臻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外林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象棋第八十七章 各自離去第一百零八章 船堅炮利第四十三章 出劍(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毒真丹第六十四章 往事成煙第一百二十二章 洛水之畔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之幸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道祖的歸道祖第三十八章 人若無心第十九章 激鬥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無幸第二百二十三章 張家餘孽第八十四章 血雨漫天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玉良緣第一百四十六章 凍死骨第二百零四章 一劍裁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算偷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痛下殺手第一百零三章 大阿修羅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敵第六十八章 紫霞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祖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九十一章 刑柱玄機第一百五十章 鬼城鬧市第一百三十四章 情爲何物第四十九章 秦家寶船第二十四章 淺論飛昇第一百六十六章 西門玉萍第一百二十五章 地底天光第八十七章 夜談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夢一場第十五章 月離別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十六真人第二百零一章 舊事重提第七十九章 蘇靈第九十五章 夕陽西下第二百零八章 秦大小姐第二百零五章 考校第八章 父子第四十六章 師徒之間第三十三章 正一張氏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陽鬼丹第二百二十八章 玉青園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解決辦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推心第二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一百零一十七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二章 枯羊鎮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八門金鎖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一百八十七章 觀音百劍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人無量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足之蟲第一百六十章 父子生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玄哥哥第十七章 仙子妖女第一百七十二章 城頭觀景第二百二十章 他心通第一章 玉蓉第一百零六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一百二十七章 十二部第三十八章 劍逆陰陽第一百零五章 奪舍第一百二十七章 紫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仙台頂第一百零九章 鎖妖塔第四十五章 宋政之謎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翻地覆第八十章 借頭顱一用第一百一十八章 儒生寧憶第一百零三章 徐大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經臺第六十二章 做個了斷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三章 常懷千歲憂第一百五十章 四脈傳承第五章 閒情逸致第二百一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五十六章 錢玉樓第一百一十九章 虞美人第二百零一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八章 遼東五仙第一百七十六章 深夜造訪第一百五十九章 法難師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