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道高一尺

正一宗雄立世間多年,自祖天師創立天師教以來,就以驅邪誅鬼爲己任,當年祖天師先破蜀州巫教,後又滌盪酆都羣鬼,由此奠定了天師教的立教根本,並在雲錦山上設立鎮魔臺、鎮魔井。前者是一處刑場,有那爲禍人間的妖孽鬼魅之流,或是邪魔之輩,被天師教捉拿之後,直接在鎮魔臺上將其斬首,滅其神魂。在很大程度上,天師教在世間無與倫比的聲望,是依靠誅殺無數邪魔妖孽積攢起來的,對於尋常人而言,是赫赫威名,對於妖孽邪魔,就是赫赫兇名。

不過若是一味用強,過剛而折,道家講究剛柔並濟,於是又有了鎮魔井。乍一看去,鎮魔井似乎與尋常水井無異,但是此井其實是一座倒懸洞天,共分九層,如同牢獄,根據修爲境界不同,在不同層次中鎮壓着衆多鬼魅、妖魔和邪道、魔道中人,玄女宗的玉牢與之相比,實在是雲泥之別,唯有天蒼山妙真宗的鎖妖塔才能與其相比。

天師教將罪不至死的妖魔邪道投入井中,只要能誠心悔過,經過天師教的考覈之後,便可從鎮魔井中放出,爲天師教效力。如此一來,避免了許多邪道中人在落敗之後明知必死而行玉石俱焚之舉,同時也間接壯大了天師教的勢力,這便是細水長流,也算是有容乃大,否則僅憑張氏一姓之力,斷不可能興盛千餘年。日後的皁閣宗不懂這個道理,縱然興盛一時,卻難以長久。

祖天師創立天師教時,還有一位同時代的太平祖師,憑藉《太平青領經》創立太平道,繼而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爲號起兵,席捲天下,敗於祖天師之手的巫教改立爲五斗米教之後,也積極響應太平道起兵。兵敗之後,鼎盛一時的太平道近乎滅絕,殘餘弟子退入太平山,吸納了部分墨家弟子和陰陽家弟子,建立太平宗。五斗米教弟子則是脫離太平道,歸順了日漸強盛的天師教。

太平道滅絕之後,祖天師之孫系天師吸納五斗米教,勢力大盛,時值天下大亂,遂率領天師教起兵,佔據蜀州、吳州、瀟州等地,割據自治,形同一國,天師等同皇帝,後兵敗歸降,解散天師教,改爲正一宗。

後來正道十二宗結盟,正一宗和太平宗能夠成爲正副盟主不是沒有原因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兩家都曾經志在天下,佔據半壁江山,其他宗門充其量是一地豪強,不可同日而語。

時至今日,五斗米教、太平道、天師教都已是明日黃花,可正一宗和太平宗仍舊雄立世間,尤其是正一宗,除了解散大軍和教民之外,幾乎與當年的天師教一般無二,故而許多傳統也都留了下來,其中就包括鎮魔臺和鎮魔井,尤其是鎮魔井,其中鎮壓了許多邪道中人,有許多更是張靜修親手投入其中,甚至有人懷疑失蹤的宋政便是落入了正一宗的手中,此時正被鎮壓於鎮魔井中,只是大天師張靜修對此諱莫如深,既不承認,也沒有否認,使得許多正一宗弟子也有此類懷疑。

至於真相到底如何,只有正一宗和邪道五宗的寥寥幾位大人物才能知曉。

按照道理來說,長年鎮守鎮魔臺的鎮魔法師張靜沉就應是知情人之一,執掌邪道五宗大權的地師徐無鬼也是知情人之一。

徐先生出現在鎮魔臺上,一出手便將一位天人境大宗師變成了冰雕,這等修爲手段,張靜沉自問萬難做到。

兩人隱隱對峙。只是相較於張靜沉如臨大敵,揹負雙手的徐先生更顯雲淡風輕。明明是在雲錦山大真人府鎮魔臺,正一宗最爲防備森嚴之地,可好像他纔是此地的主人。

以張非山爲首的衆多正一宗弟子匆匆趕到,沒有上到鎮魔臺,而是站在距離鎮魔臺不遠處的山路上。

然後他們看到了那座冰雕。

能出現在此地的正一宗弟子,都可以算是正一宗的精銳,馬上便有人認出了這座冰雕的身份。

山路上立時響起了一陣驚呼之聲,許多正一宗弟子的臉上流露出震驚神情。

竟然有人在正一宗的禁地大打出手,此人到底是誰?

徐先生環視一週,淡笑道:“張靜修本尊不在此地,‘天師印’不在此地,白繡裳也不在此地。沒有三位天人造化境聯手,怕是奈何不得我。”

張靜沉輕聲道:“雖然沒有三位天人造化境的高手,但是有‘太上三清龍虎大陣’。”

話音落下,層層排列在上空的圓環如海潮一般上下涌動,繼而有重合的趨勢,然後就聽天空中突然傳來一聲巨大虎嘯怒吼,如春雷涌動,若有鬼魅之流,僅僅是這一聲大吼,便可被生生震散,可見一隻遮蔽了半邊天幕的白色猛虎虛影緩緩浮現,一隻爪子便有一座殿閣之大,整體如山嶽一般,煞氣激盪,直衝天際。

這正是對應大陣“龍虎”二字之一的西方白虎聖靈。

可惜此時負責駕馭大陣的是顏飛卿,因爲境界修爲不足,只能召出白虎聖靈,若是換成張靜修或張靜沉親自操縱此陣,還能喚出青龍聖靈,龍虎相濟之下,才能顯現大陣的全部威力。

徐先生擡頭望向巨大猛虎虛影,在其面前,任何人都小如螻蟻一般,可徐先生卻沒有半點畏懼之情,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他既然敢來雲錦山,敢來大真人府,敢於登上鎮魔臺,自然對此知之甚深。

這便是名震天下的壞處了,站在山巔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難免絕大多數的手段都被人研究透了。

徐先生擡起一掌,從他掌心躍出一個如同米粒大小的黑點,然後這個黑點急速放大,轉眼間已經有雞子大小,彷彿一個漩渦,深不見其底,瘋狂吞噬周圍的一切光明。

張靜沉臉色大變:“‘太易法訣’!”

道家祖師沖虛真人有言:“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奪。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時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併爲先天五太,後來演變爲五大地仙神通,非道門中人不可得,非長生境不可領悟,當今天下,大劍仙李道虛得“太始劍氣”,大天師張靜修得“太極金圖”,聖君澹臺雲得“太素玄功”,地師徐無鬼得“太易法訣”。

太易者,未見氣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

尋常江湖中人,根本無法得知此等神通,就是李玄都、顏飛卿等人,也是半點不知,唯有張靜沉這等距離長生境只剩下一步之遙的造化境高人,方能知曉一二。

“你果然是地師徐無鬼!”

事到如今,張靜沉已經徹底確定來人身份,當今世間,除了地師徐無鬼,再無第二人有如此神通!

然後張靜沉厲色喝道:“所以歸真境以下的弟子,速速退去!”

此言一出,所有弟子悉數向後退去,離開鎮魔臺。

徐無鬼並未阻攔,堂堂地師,自然不會對這些晚輩出手,平白辱沒了身份,淡然道:“張靜修不在大真人府,我又成功進到大真人府中,誰能擋我?”

他的嗓音不高也不低,就是平日裡平靜說話,只是嗓音卻蓋過了白虎怒吼,彷彿無數悶雷在鎮魔臺的上空炸響,狂風吹拂過雲錦山,使得漫山草木盡皆俯首彎腰。

第五十九章 珠胎暗結第三十三章 正一張氏第一百二十三章 講學議政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和山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聚第七十一章 帝女第五十三章 龍脈地氣第七十七章 少時江湖第一百一十四章 人公將軍第一百九十六章 點評第二百零三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九十七章 爐鼎第一百五十八章 開明陣第二百四十章 以衆擊寡(二)第四十四章 以己推人第一百章 小紫府第二十章 半個岳母第一百六十七章 寧憶歸來第八章 定親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二十四章 符望閣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崔朔風第五十九章 珠胎暗結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一百零一十二章 諸葛鏨第一百一十五章 龍宮洞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人公將軍第一百二十章 湯泉別院第二十三章 鎮魔臺上第五十三章 龍脈地氣第一百五十章 總督府外第六十二章 新春第二十五章 山村鬼症第二百章 慕容畫第一百四十章 慕容畫第一百三十三章 男盜女娼第二百三十八章 追逃第一百八十章 施宗曦第七十九章 正一掌教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之幸事第一百九十章 鬥劍第一百四十章 慕容畫第五十四章 屍墓初現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九章 兩大地仙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一百五十章 一個拳頭第八十二章 龍脈氣運第六十五章 破陣第二百零九章 一夕安寢第二百零七章 父女第一百五十二章 鬼蹤重重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門家丁番外九第五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三十一章 靜禪宗之變第六章 賢內助第一百一十九章 傀儡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和山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孫妙妙第一百五十九章 法難師太第一百八十三章 萬事有我第一百一十七章 六劫齊至第一百四十章 明心見性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雷招來第一百六十九章 錢一白第四十二章 陳安靜第二百四十一章 恩仇第二百零二章 西京講和第六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九章 三清祖師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一百七十五章 清理門戶第一百九十三章 無人如我二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堂主之位第一百八十章 抽絲剝繭第三章 南柯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世興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翻地覆第一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寺內論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年輕人們第三百一十八章 事後第二章 錦衣青鸞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二百三十二章 明升客棧第三十一章 齊州局勢第八十七章 前往北邙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人第九十七章 張白晝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巽風鶴第二百一十二章 天行有常第二十五章 客人第二百零五章 五太之妙第五十八章 女子爐鼎第二百零三章 狹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