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

張非山年紀不大,比起李玄都、顏飛卿這批人要小上許多,與蘇雲姣相差不多。用普通江湖人士的標準來看,他已經屬於少年成名,不過與李玄都、李太一這些年少成名之人相比,張非山的成名時間已經算是很晚了。

張非山的成名原因,一言概之:厚積薄發。

在前十幾年,他只是默默修煉正一宗的玄門功法,打好基礎,在無意中來到這座鎮魔臺之後,遇到了被囚於此地的李非煙,開始跟隨李非煙練劍,劍道修爲一日千里。

正如張非山所說,術業有專攻,人各有所長,如果讓他走顏飛卿的老路,那麼他一輩子都會默默無聞,最多靠着熬資歷成爲一名正一宗宿老,此生無望大天師的尊位。可跟隨李非煙學劍之後,他的天賦完全發揮出來,得以從一衆張氏子弟中出頭。換而言之,張非山是一位練劍的好胚子,如果不是生在正一宗,而是生在清微宗,可能又是一個李玄都或者李元嬰。

對於張非山練劍之事,大天師張靜修並不反對,默許了這種行爲,不過因爲清微宗出了一個李太一的緣故,而且出於避免拔苗助長的考慮,張靜修有意淡化此事,這才導致張非山相對名聲不顯,若非這次少玄榜上有名,江湖上知道他的人還是寥寥無幾。

對於大天師的這種處置方式,張非山淡然處之,沒有絲毫不忿之心。因爲他是個心高之人,真正的心高之人,從不在意旁人的看法,無論這種看法是貶損還是讚揚。

不過也有例外,大天師便是其中之一,只是他最在意的,還是姑姑的看法。

夕陽西下,雲海金紅,鎮魔臺上彷彿被籠上了一層紅紗。

李非煙坐在鎮魔臺的邊緣位置,沐浴在金紅色的夕陽餘暉中,原本並不出彩的面容在光影的交織下,煥發出驚心動魄的美感。

張非山盯着李非煙的側顏,一時間竟是癡了。

李非煙卻不看張非山,仍是望着天外雲海,思緒飄散。

除了正一宗張氏代代相傳之外,各大宗門招婿入贅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有句話叫做請神容易送神難,李家便是如此了。當年的清微宗由她父親掌權時,遠不如當下這般勢大,她的父親也不是什麼長生境的地仙,可他父親卻收了一個徒弟,那就是後來的李道虛。年輕時的李道虛與年輕時的張靜修,就像今日的李玄都與顏飛卿,一時瑜亮。於是她的父親將這名心愛弟子招爲女婿,並將宗主大位也傳給了他。

最早的時候,倒也相安無事,最起碼在表面上還是夫妻相敬如賓,可是隨着時日漸長,李道虛的境界越來越高,對於清微宗的掌控越來越深,於是一切都變了。原本的清微宗,雖然李道虛是名義上的宗主,但是許多大事還是由她們姐妹二人做主,但是到了後來,變成了三人共同商議而定,再到後來,李道虛乾脆不再徵詢她們的意見,萬事獨斷專行。這個世道,是講究實力的,底下的人自然知道誰的實力更強,誰是真正掌控局勢之人,更何況李道虛還是名正言順的宗主,於是紛紛倒向李道虛,就連李如師也不顧夫妻情誼,成爲李道虛的堅實擁躉,她們姐妹二人在清微宗中倒是成了邊緣之人,姐姐想不開這一點,於是鬱鬱而終。

李非煙最早的時候,也是恨極了那位姐夫,可是在鎮魔臺上枯坐了這麼多年之後,卻是想開了。因爲這個世道,這個江湖,本就是如此的,能者上,庸者下,強者生,弱者死。宋政是怎麼上位的,直接襲殺無道宗的宗主,自己就任宗主,那位死在宋政刀下的宗主堪稱是宋政的伯樂,有知遇之恩,可涉及到權力之爭,宋政還是毫不留情地出手了。相較於宋政,李道虛倒是手下留情了,甚至可以說,手段極其溫和,如溫水煮青蛙一般。從始至終,李道虛沒有做過任何撕破臉皮的舉動,甚至沒有太多爲難,哪怕是面對姐姐瘋了一般的質問和哭鬧,他也只是搬到八景別院而已,更沒有改回自己的本來姓氏,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將她們姐妹二人一點點排擠出清微宗的權力中心,將清微宗的大權握在自己手中。

李非煙開始反思自己,發現她們姐妹二人在與李道虛、李如師二人相處的過程中,有過太多太多的自以爲是和理所當然,總是懷有一種施捨者的心態,高高在上,如果李道虛是庸人也就罷了,可是李道虛並非庸人,他是超世之傑,哪怕沒有清微宗,沒有李家的這份“施捨”,他也會有出頭之日,清微宗不過是加快了這個過程,所以他不會忍氣吞聲,那麼接下來的種種,也就順理成章了。

她們姐妹二人沒有駕馭李道虛的能力,也沒有抗衡李道虛的實力,卻又沒有及時轉變自己的態度,那麼出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就是一場很簡單的權力之爭,不存在任何溫情可言,不是男女之間的卿卿我我,不是兄弟之間的義薄雲天,而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鬥爭,李道虛已經在最大限度內給了她們一份體面,甚至給她保留了一個副宗主的位置。

可惜,李非煙想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當年她不願接受這份體面,憤然離開瀛洲島,想要憑藉一己之力建立功勳,扭轉局勢,終是淪落到了今日的局面。

也正是因爲想明白了這些,李非煙纔會在聽到李玄都被逐出師門時,感嘆李道虛終是成了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也好,坐困鎮魔臺也好,逐出師門也好,都是自己的選擇,怨不得旁人。

想到這兒,李非煙長長嘆息一聲:“小紫府,真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可惜啊,清微宗容不下他。”

張非山不知爲何,心情忽然有些晦暗。

李非煙繼續說道:“張海石、李元嬰、李玄都,這三人都有可能成爲清微宗的宗主,如今李玄都出局,就只剩下張海石和李元嬰了,如果沒了李道虛,李元嬰坐得穩宗主大位嗎?最得李道虛真傳的,可是這位二先生啊。”

然後她又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不對,不是這樣的。李元嬰絕不是張海石的對手,與其說李玄都敗給了李元嬰,倒不如說張海石敗給了李道虛。”

張非山輕聲道:“我曾聽大天師在無意中提起過,張海石可能已經踏足天人造化境,只是他故意藏拙,若是他全力出手,應在太玄榜前三之列。”

李非煙半點也不意外,道:“像他的性格。如果說司徒玄策是至陽至剛之人,那麼張海石就是至陰至柔之人。道祖曾經打過一個比方,過於剛硬之人,就像牙齒,年老之後便會一一脫落,是爲過剛易折;而柔和之人,就像舌頭,無論多大的年紀,都會存在,而且靈活依舊。”

張非山自然是熟讀這個典故,不由啞然失笑。

李非煙緩緩起身,不再望向天外雲海,而是轉身來到鎮魔臺正中位置的鎮魔井旁邊,井沿之上,刻着無數繁複符籙,而且這些符籙的虛影還不斷脫離刻痕,向上飛起,最終逸散成點點流光。

正一宗每年僅是爲了維護這座鎮魔井洞天的花銷,便是一個駭人聽聞的天文數字。

李非煙伸手按在井沿上,鎮魔井的井壁上立時泛起一陣光華,各種道門符籙一閃而逝,李非煙沒有在意這些奇異景象,而是望着黑洞洞的井口,若有所思。

第二十九章 洞府之庭第五十九章 當年故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北第二百七十五章 家事難第二百五十七章 清微四老第二百二十章 些許苦楚無妨第二百零二章 勢均力敵第七十九章 盡皆是劍第一百零一十二章 諸葛鏨第六十章 偷天第一百零四章 玄陰真經第七十二章 堂主島主第一百八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二百八十八章 問訊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四十一章 陳放之第一百三十章 錢之一字第七十一章 身份第一百六十五章 宏願爲德第一百四十章 願賭服輸第一百八十一章 美人白骨第二百四十章 談和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五十三章 單人破陣第七十四章 難涼熱血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一百二十八章 水不過膝第十九章 激鬥第八十五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客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船行雲海第八十章 蕭神通第二十八章 登門拜訪第七十章 權謀之道第二十三章 衆家之長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一百三十九章 巧遇第二百二十八章 擔當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舟而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赫連家第五十二章 胡良的刀第三十五章 裴家公子第二百零二章 相迎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代絕學第九十八章 蜀中唐家第一六十二章 重禮第二百二十四章 乘船離島第二百三十七章 收官第一百一十八章 紫府白絹第七十九章 將死第五十六章 太陰劍陣第五十五章 興盡悲來第一百五十一章 城頭之上第一百八十章 相鬥第一百零一章 雨落磅礴第五章 無道貪狼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外林中第七十六章 一刀生滅第四章 盜墓賊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八十四章 青丘山洞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開二度第四十二章 再起漣漪第一章 錢玉蓉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四十四章 忙碌第二百四十二章 以衆擊寡(四)第七十六章 太平山再見第七十章 師姑非煙第九十一章 爲虎作倀第三十八章 一箭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第八十三章 大妖似仙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雪夜話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一百八十三章 百媚娘第五十四章 親政第二百三十三章 曲畢飛書至第八十章 長生石第一百二十二章 四大家臣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百八十一章 兌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乘船而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是我第三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二十二章 掌握洞天第一百零一章 五大家族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巷別院第四十八章 牝女佈局第二百六十六章 查案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心中猜測第二十五章 天下第一第六十二章 西北一刀第四十章 事後第三章 國賊第一百五十六章 爭奪第二十三章 衆家之長第一百九十七章 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