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豪田地

初夏時節,已經略見暑意,風中帶着滾滾熱氣,已經穿不住厚衣衫,有錢的人家,早早換了絲綢,雖說太祖皇帝曾經頒佈法令,商人、百姓不可着綾羅綢緞,但是到了如今,吃飯都成問題,官府連遍地的流民都管不過來,誰還在意這些?

不過說到流民,隨着齊州總督秦道方平定了齊州境內的白陽亂軍,如今已是大有好轉。

此時在蘆州去往齊州的官道上,隨處可見衣衫襤褸的百姓,正往齊州而去,因爲戰亂的緣故,齊州境內好些田地都荒蕪了,尤其是那些兼併土地的大戶,許多已經是身死族滅,名下的土地便成了無主之物,被總督府順勢分給其他百姓,也算是青陽教做的好事。如今徹底平定了青陽教,秦道方自然要招募流民回去耕種田地,而且秦道方已經許下諾言,只要耕種滿七年以上,這田地便可成爲自家之物,由總督府發放地契。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民以食爲天,有了地便有了糧食,自然是心嚮往之,除了因爲躲避戰禍而逃走的齊州百姓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州府的百姓,也紛紛向齊州涌來。

還有因爲戰亂而斷絕商路時日已久的商人們,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這位總督大人顯然是有大志向的,已經打破了過去朝廷的那一套做法,此時的齊州雖然還是一窮二白,但大有可爲,於是衆多商人也紛紛向齊州而來。

一時間,竟是人人都去齊州。

在這條人人去往齊州的管路上,有兩騎便顯得有些顯眼,因爲他們不是去齊州,而是從齊州去蘆州,逆流而上。

這兩騎便是離開琅琊府的李玄都和沈長生了。

沈長生還是第一次騎馬,小心翼翼地抓着繮繩,腰背挺得筆直,半點也不敢分心。反觀李玄都,便要隨意許多,而此時的李玄都已然換了一身行頭,不再是大袖飄飄的鶴氅深衣,而是一身利落的短打扮,頭上還戴了一頂斗笠,遮住大半眉眼。他的佩劍“白骨流光”因爲太過顯眼的緣故,被他用布帛包裹起來,然後橫放於馬背上,讓人一看便知道是兵刃。

走出一段之後,李玄都瞧見從遠處迎面走來一列車隊,大車小車,有放行李的,也有載人的,最中間的幾間馬車,頗爲華麗,顯然馬車的主人身份不凡。除此之外,在車隊還有許多攜帶兵器的護衛,沉穩老練。

沈長生好奇問道:“李先生,那些是什麼人?”

李玄都只是看了一眼,便答道:“是還鄉的。”

“還鄉的?”沈長生一時沒有搞明白:“我看去齊州的都是些普通百姓,怎麼還有這種大戶人家?”

李玄都笑了笑,解釋道:“沒有什麼不明白的,當初青陽教作亂,他們便逃離了齊州,現在眼看着青陽教被平定了,自然要回來,畢竟他們在齊州還有許多帶不走的東西,比如說房屋、土地。所以他們這次回來,便是要收回自己的東西。”

沈長生瞪大了眼睛:“都已經這麼多年了,能要的回來嗎?”

“不好說。”李玄都搖頭道:“這要看秦部堂的意思,若是秦部堂只想做好朝廷的官,那多半能要回來,可如果秦部堂想要日月換新天,那就要不回來。”

沈長生愈發不明白了:“爲什麼秦部堂想要日月換新天,就要不回來了呢?”

李玄都反問道:“你知道百姓們最大的敵人是誰嗎?”

沈長生想了想,有些不確定道:“是皇帝老爺?”

李玄都搖頭道:“不對。”

沈長生又道:“是青陽教?”

李玄都還是搖頭:“也不對。”

這次變成沈長生搖頭:“那我猜不出了,請李先生告訴我吧。”

“是士紳,也包裹各級官吏。真正能盤剝百姓的,不是皇帝,而是士紳。那些民脂民膏,能進到皇帝口袋裡的,十不存一。”李玄都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帝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

沈長生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便有些不同意了:“可皇帝大興土木,奢靡無度,苦的都是百姓啊,史書上都是這麼說的。”

李玄都“哈”了一聲:“皇帝奢靡,的確會苦百姓,但是真正讓百姓苦的不是皇帝花了多少銀錢,而是因爲皇帝的奢靡會給中間的官吏有了一個搜刮的藉口。就拿本朝的世宗皇帝來說,他曾經想要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兩座宮殿的預算是五百萬兩,可僅僅是修建了一座宮殿,便花費了五百萬兩,而且讓天下百姓叫苦不迭。可真要仔細算下來,五百萬兩很多嗎?多到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承受不起?我大魏的稅收一年可是足有九千萬兩之巨,僅僅是五百萬兩銀子,便讓百姓民意洶涌,你說是什麼原因?”

沈長生被問住了,不知該如何回答。

李玄都輕嘆道:“修建宮殿要用木材,一塊可以做棟樑的大料,從雲州運往帝京,耗費白銀達十萬兩之巨,你說有多少州府縣衙從中貪墨了銀兩?這還是僅僅是木材,還有大理石、花崗岩,這一樁樁算下來,花費豈能不多。皇帝在上面花一兩銀子,下面的各級官吏便能趁着這個機會搜刮十兩,皇帝花五百萬兩銀子,他們就會搜刮五千萬兩銀子,你也不要覺得多,這不是一個人貪的,而是各級官吏貪的,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百姓承受不住,只能賣了田地,投奔士紳。”

“士紳不用向朝廷繳納賦稅,百姓們投身於士紳的麾下,這樣便可免去朝廷的賦稅。可如此一來,朝廷便收不到稅,只好向那些沒有投身於士紳的百姓加重賦稅,逼得這些百姓活不下去,也去投身至士紳麾下。長此以往,士紳的土地越來越多,朝廷的稅收越來越少。又因爲百姓人數越來越多的緣故,人多地少,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苦,僅僅能夠餬口,難有存糧備荒。若有天災人禍,流民遍地,朝廷又無力賑災,百姓便會造反,朝廷無錢,更無力平叛,於是朝廷便不得不亡。”

沈長生聽得目瞪口呆。

李玄都繼續說道:“所以每次改朝換代,都要經歷一場大亂,殺一個血流千里,將那些舊有的豪紳貴族全部滅掉,把他們的土地重新分給百姓。同時,百姓們經歷戰事之後,人數大爲減少,此時又是人少地多,種的糧食不僅可以夠自己吃,還能存下來備荒,於是人人安居樂業,這便是太平世道。”

“皇帝與朝廷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官員們不一樣,他們做完了這一任,哪管以後如何,固然有以天下爲己任的忠臣清官,可也有那隻求富貴的奸臣貪官。朝廷以百姓爲根基,君、社稷、百姓,互相依存,百姓痛恨貪污,皇帝也痛恨貪污,百姓們覺得那些貪官搶走了自己的錢,皇帝覺得這些貪官偷走了他的錢,也禍害了他的天下。所以我纔會說,在某種意義上,皇帝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

“有些朝代,得國不正,未有刀兵大亂,而是以宮廷陰謀上位,那些豪紳貴族還是佔據了大量土地,百姓們還是沒有田地,這樣的朝代便會短命,難以長久。”

沈長生晃了晃腦袋,覺得有些明白了,又覺得還是有些不明白:“李先生的意思是說,如果秦總督是爲了百姓好,就不會把這些土地還給那些大戶人家,是不是?”

李玄都點頭讚許道:“孺子可教也。”

第一百四十三章 追逃之間第五十三章 西京第八十八章 攔路比劍第一百零二章 金剛之身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九十九章 仙劍山莊第一百五十六章 動身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氣浩蕩第四十三章 觀其行第十三章 二三事(三)第一百零一章 陸時貞第三十章 女子劍客第六章 賢內助第一百一十二章 疑慮第二百零七章 唯我爲天第九章 書房之中第四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零九章 下屍三蟲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十六真人第四十五章 棋士魏臻第一百六十五章 故人第七十八章 仙人撫我頂第一百六十七章 寧憶歸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終南山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放之第二百一十二章 雙刀第十一章 二三事(一)第二百零九章 點到爲止第九十章 入太平宮第五十二章 大祭酒第四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四十章 陰魄珠第一章 太平客棧第二百零七章 父女第九章 新榜第一百七十九章 啓程動身第一百章 嚴夫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入關始第九十八章 謀定大事第四十六章 朝日第一百三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二十四章 師橫波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一百二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二十四章 家國大義第二百四十一章 以衆擊寡(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蛟龍之屬第一百零三章 撤離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如晦第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遼東五仙第一百零四章 玄陰真經第二十一章 當年今朝第七十三章 玉盈法師第十八章 種魔之法第二十一章 落雪第一百三十九章 依紅樓第一百零四章 偷襲圍攻第二百三十章 二龍不見第六章 假長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尸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二百五十章 歐帝三拳第八章 魔道之劍第二百五十二章 象棋第二百一十九章 玄哥哥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二百三十二章 雨萍第五十二章 飛昇離世第一百六十章 深淵中人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十章 觀音法相第一百六十一章 雙方鬥法第四十一章 南鬥破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觀音百劍第二百零五章 五太之妙第二十章 壁立千仞第八章 閣老第七十二章 走火入魔第六十二章 宋政第六十一章 長聯第六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三十九章 變天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九十三章 形銷骨立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開二度第一百二十九章 紈絝第一百二十三章 講學議政第一百八十章 抽絲剝繭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心難測第八十二章 龍脈氣運第二十一章 道高一尺第一百四十七章 卜算子第一百零九章 脅迫第二百零四章 參差分兩勢第二百一十二章 翠樓吟第一百九十七章 鳳冠霞帔第七十四章 白龍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