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山下山上

李玄都如今已是二十有五之齡,算是青年。往前推上幾年,他也是個剛剛及冠的少年人。

雖說對於如今的李玄都而言,江湖大概只剩下黑、白、赤、灰四種顏色,但在少年時,也不能免俗,哪怕是在被追殺的刀光劍影之中,也保留着許多繽紛色彩。

那一年,他剛剛完成了一人一劍橫行江北河朔的壯舉,登頂江湖上三年一度的天下評,從紫府客變成了紫府劍仙。然後志得意地遊歷帝京,在那兒結識了一對兄妹。

那對兄妹姓張,哥哥叫張白圭,妹妹叫張白月。

直到很久之後,他才知道那對兄妹是當朝首輔張肅卿的子女。

這也是他這個江湖上的閒雲野鶴爲何會出現在帝京一戰中的原因。

回憶起帝京一戰之前的帝京之行,李玄都不由好生感慨,對於當時正是血氣方剛年紀的少年人而言,記憶最深的就是帝京城中的各色女子,只是這些女子大多與他無緣。

出身世家的大家閨秀,嫌棄他讀書不多,舉止粗蠻,無甚文人雅氣。

出身宗室的千金貴女,又覺得他是江湖中人,滿身血腥殺氣,敬而遠之。

至於蘇雲媗、玉清寧這樣的江湖仙子,大概覺得他與朝廷中人牽扯不清,道不同不相謀。

願意與李玄都打交道的女子無非兩種,一種是看中了李玄都的武力而別有用心的心機女子,一種便是各大春樓行院中的風塵中人。

可這兩種女子,李玄都又不喜歡。

到頭來,李玄都在帝京城中只有兩個朋友,一個叫張白圭,一個叫張白月,女子朋友只有一人,那便是張白月。

只是人生無常亦無奈,帝京一場大敗,李玄都雖然力敵顏飛卿、蘇雲媗、 玉清寧三人,但仍舊無力迴天,四大臣一派大敗,張肅卿被殺,張白圭於獄中自盡,張白月在張府被青鸞衛抄家之際,不願受辱,吞金而亡。

李玄都隻身逃離帝京之後,孤身漂泊,輾轉各地,從當初意氣風發的紫府劍仙變成了如今這個落魄江湖客。

所有的旖旎繽紛都被風吹雨打去,只剩下黑白、黑白之間的灰、以及殺人的血紅之色。

春風桃李的美酒不再,唯有江湖夜雨的一盞孤燈。

這便是李玄都的江湖。

不過當他看到沈長生爲周淑寧撐傘,心思又不可避免地被勾動,憶起了許多當年往事,在黑白灰紅之間又生出些許其他顏色,雖然很小,但就像一顆種子,也許會生根發芽,也許只是曇花一現。

來到沈長生所言的“風水寶地”,果然已經葬了好些人,不同於亂葬崗,這兒被打理得井井有條,每座墳前都立着一塊碑,有有名字的,也有沒有名字的,相同之處是每塊碑上都刻有立碑年月,李玄都一眼掃去,早的已經有七八年,晚的也就是上個月的事情。

李玄都放下手中的棺材,選了個地勢較高的平整地方,一記劈空掌拍出,在地面上炸出一個四四方方的坑洞。

站在不遠處的沈長生見此情景,不由眼神一亮。掌櫃曾經說過,御使氣機有粗細之分,粗者好似牛嚼牡丹,粗鄙不堪,而細者卻能在螺獅殼裡做道場,於方寸之間見大馬金刀。這位客官顯然是屬於後者,御使氣機細緻入微,同樣的氣機,放在張青山之流的手中,可能只發揮出七八成的威力,可放在這位客官的手中,便能發揮出十二成的威力,兩者高下立判。

李玄都一掌之後,又以掌風將此坑洞的邊角略作修整拓寬,使其與棺材大小契合,然後再將棺材徐徐放入其中。

周淑寧望着棺材,使勁抿起嘴脣,無聲流淚。

沈長生站在她的身旁,想要安慰卻又不知從何開口。

最終兩人只能看着李玄都的一舉一動,先是封土,然後又將一塊沈長生早先備於此地的空白石碑立在墳頭前,最終以指代筆,在碑上刻下“周公聽潮及夫人之墓”的字樣。

做完這一切之後,李玄都轉過身來望向周淑寧,輕聲道:“淑寧,給爹孃磕個頭吧。”

周淑寧沒有多餘言語,跪在墳前的泥濘中,重重磕頭。

……

太平山,求太平,問此世間太平不太平?

世人皆知正道十二宗中最神秘的太平宗就位於太平山中,可太平山綿延數百里,橫跨兩州三府之地,真正知道太平宗山門所在之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正應了“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詩句。

此時懷南府境內的太平山正被傾盆大雨籠罩,可在風陰府境內的太平山卻是小雨淅瀝,在兩府交界的位置有一座山亭,不知何年何人所建,八角飛檐,琉璃金瓦,漆紅亭柱,亭中一張石桌,四隻石凳,桌上刻有縱橫十九道,棋盤左右又有石盒,其中盛有以兩種顏色的圓滑石子磨成的棋子。

山亭中有一對夫妻正在避雨,妻子坐在石凳上,一手托腮,一手閒敲棋子。

丈夫則是憑欄而望,看着山外的雨霧茫茫,兩指摩挲着一枚太平錢,輕聲說道:“我這些年沒離開過太平山百里之外,都聽說了紫府劍仙的名頭,今日得見,果真有其不凡之處。”

婦人笑問道:“我聽說那位紫府劍仙,號稱歸真境第一人?”

男子笑了笑,“巔峰之時,可以說是當之無愧,不過現在已經是老皇曆了,如今的歸真境第一人,應該是那個以純陽入道的顏飛卿纔對。”

婦人有些惋惜,“那真是可惜了,若是這世上能再出一個大劍仙,咱們四宗多半就能壓過正一宗去。”

男子搖頭道:“若真是如此,那也僅僅是清微宗壓過正一宗去,而且只是一時,註定難以長久。”

婦人默然。

男子收起手中的那枚太平錢,緩緩說道:“不要小看了正一宗,顏飛卿爲何能成爲十二宗中最年輕的掌教?這可不是青黃不接,而是後繼有人,反觀其他各宗,還要靠着老輩人支撐局面,從這一點上來說,便已經落了下乘。待到其他十一宗的年輕一輩真正接過老輩衣鉢,顏飛卿大勢已成,到那時候,一步慢則步步慢,又不知道要被正一宗壓在頭上幾個十年。”

婦人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們這次把賭注押在正一宗的身上?”

男子搖頭道:“兩回事,正一宗佔據了先手不假,可先手無敵不等於中盤和收官也能無敵,縱觀史冊,從不乏虎頭蛇尾之事,所以我的意思是,靜觀其變,再看看。”

婦人應了一聲,從石質棋盒裡捻出一枚棋子,往石桌上一丟。

棋子滾動,聲音清脆。

最終棋子停在了天元位置。

精擅棋藝的婦人輕聲自語道:“金角銀邊草肚皮,落子中腹天元,從常理來看,這是一着臭棋,反過來看,也是一着無理手。”

第二十五章 二人皆至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聚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舟而至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敵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州上清第一百六十六章 錢能通神第一百三十章 錢之一字第二百章零二章 一襲飛魚第七十八章 無外心安第八十二章 平安縣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劍秀山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六項條件第一百七十九章 六人結盟第二百八十五章 密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七戰第四十七章 一杯濁酒第五十四章 暗算無常死不知第二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四十章 蘭玄霜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殺念戾氣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和山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罡劍陣第一百九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一百七十八章 青萍書局第六十二章 新春第一百八十九章 玉虛鬥劍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嫂六叔第二十六章 誓約第一百七十五章 鸞山雲媗第九十章 入太平宮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朝成空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璣式第十章 勒合蔑第二百一十五章 釋經第一百零六章 爛柯人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二十五章 化身歸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箭潑如雨第一百七十四章 龍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百劍觀音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九十章 未死之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踏月而至第六十八章 相會天蒼山第七章 藏書樓終章(一)第七十三章 結果第二百零五章 七絃仙劍第一百一十章 一家之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擒拿第一百九十七章 登望仙台第一百九十章 一條路第八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報恩寺第一五十六章 牽涉第十二章 動員第一百四十三章 追逃之間第一百六十九章 虎禪師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四十四章 以己推人第二十一章 落雪第十章 屍丹之用第三十七章 呼延勝明第七十六章 太平山再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激鬥第十七章 二王敗退第八十五章 感春悲秋第七十九章 唐穆霸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煙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身後之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宗室諸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零九章 羣起攻之第六十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二章 城牆之上第一百七十章 遼東第二百三十六章 退場第五十七章 丹霞峰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開二度第一百五十六章 爭奪第二百零八章 楊柳之爭第六十二章 新春第一百六十五章 宏願爲德第九十三章 異象終章(三)第九十四章 龍氏夫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儒門仙物第一百二十八章 巍巍中嶽第七十三章 結果第一百八十三章 真境精舍第一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一百八十六章 踏月而至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鋒第七十章 權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