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

許多人都是第一次登上白龍樓船,所以並不在船艙之中,而是站在外面的甲板上,憑欄而望。

人間細雨紛紛,天上卻是晴空萬里,向下俯瞰,可見厚重雨雲籠罩一處,雨雲之外又是另外一重天地,與身在其中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與儒門約定好的時間是三天後,哪怕是靜心堂議事和相應準備事宜用去了一天,還有兩天的時間,所以李玄都並不急於前往棲霞山,而是先去了齊王府。

在地師、老天師、李道虛這些人飛昇之後,原本的東劍仙、南天師、西聖君、北天刀、中地師的格局已經不復存在。而且隨着儒道紛爭的加劇,許多儒門的隱世高人紛紛現身,於是江湖上的好事之人又提出了一個四王的說法,意思是這四個人沒有王的封號,卻有王的實力,有些類似於“素王”的說法。分別是:遼王秦清、齊王李玄都、秦王澹臺雲、攝政王龍老人。

這四個王號乍一看似乎有些可笑,可細一琢磨,卻是有些意思。

遼王秦清不必說了,雄踞遼東三州,“遼王”這個封號本就是朝廷想送卻沒送出去的。接下來齊王李玄都,出身北海李,接掌清微宗,又得了地師衣鉢傳承,偏偏地師便是齊王,齊王便是地師,似乎把這個齊王名號再加到李玄都的頭上,也沒什麼不對。至於秦王澹臺雲,早就稱帝,不過提出這個說法之人明顯是站在大魏這邊,所以把澹臺雲降了一級,澹臺雲佔據蜀州、涼州、秦州,因爲已經有蜀王和涼王,只好讓聖君做個秦王。

最耐人尋味的還是攝政王龍老人,可謂一語道破如今朝廷的本質。太后沒有了不假,皇帝親政了也不假,可真正說了算的、一言九鼎的卻是儒門之人。在儒門之中,沒有素王不假,沒有聖人也不假,可龍老人卻是事實上的儒門領袖。朝廷聽儒門的,儒門聽龍老人的,如此推論,龍老人還真就是朝廷的攝政王。

一個攝政王,三個裂土封地的藩王,試問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也不得不讓人好奇,提出“四王”說法之人,到底有何用心,是單純的好事之人?還是別有用心之輩?

李玄都還是第一次來齊王府,不同於帝京城中的尋常王府,這是一座藩王府邸。要知道藩王府邸常常不能以常理而論之,有些時候,爲了節省財政支出,乾脆就是以前朝皇宮改建而來,佔地規模極大。比如說齊王府,雖然不是由皇宮改建而來,但其前身卻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王宮,又經過歷代齊王的擴建,論規模更勝不包括至聖廟的聖人府邸,否則也不能容納三千門客。

這座齊王府本是地師徐無鬼所有,徐無鬼離世之後,要麼被朝廷收回,要麼由上官莞繼承,不過如今無論是朝廷,還是上官莞,都默認這座王府屬於李玄都所有,由齊王門客之首的徐大負責鎮守。

齊王府本身也不僅僅是一座府邸那麼簡單,仍舊保留了一定數量的門客,這些門客就像地師安插在齊州的一顆釘子,肩負有爲地師監視各方勢力的師命,尤其是清微宗。故而雙方有過不少衝突,對於天罡堂、天機堂而言,齊王府更是是老對手了。正因如此,當初張靜修號召各宗攻打北邙山,李道虛也積極響應,除了南北和談等其他考量之外,過去的舊怨同樣是原因之一。

不過隨着李玄都上位,這些問題便不復存在了,因爲都是一家人了嘛,就不必如此劍拔弩張。齊王府和天機堂各自退讓一步,逐步撤出了自己的暗子。不過李玄都能迅速掌握李家和清微宗內部有多少裡通外合之人,齊王府倒是也出了不少力氣,畢竟齊王府與清微宗沒什麼利益牽扯,不會包庇誰,更不怕得罪人,查起來沒有半點阻力和留情。

李玄都抵達齊王府後,先是讓秦素負責安頓好衆人,然後他在上官莞的引領下去見了早就等候在此的地師舊部。

除了徐大、徐三、徐十三之外,主要就是陰陽宗的四位明官,分別是二明官鍾梧、三明官王仲甫、四明官諸葛鏨、五明官魏臻,至於新任大明官李世興,已經在李家祭祖的時候見過李玄都。

見面地點是在徐無鬼的書房之中,當然現在也可以算是李玄都的書房,十分寬敞,兼具了多人議事的功用。

在上官莞的引領下,李玄都走進書房,原本坐着的衆人紛紛起身,向李玄都行禮。

李玄都抱拳還禮,走到書案後坐下,然後示意衆人請坐。

上官莞、徐大、徐三、徐十三、李世興等人也就罷了,另外四位明官有了片刻的遲疑,畢竟在半年之前,他們還是敵人,從樓蘭城到大真人府,沒少針鋒相對,如今要一笑泯恩仇,難免有些忐忑。

不過有上官莞、李世興等人先例在前,李玄都的信譽又一直很好,他們也沒有太多的顧慮,否則他們也不會到這裡來,更多的還是對這位新主性情的難以把握。

李玄都也不催促,待到衆人終於落座之後,方纔說道:“都是老相識,就不必過多介紹了。我承地師衣鉢,又繼承家師道統和老天師遺志,意在整合道門,使道門重歸一統,諸位無論正邪,均是道門中人,如今上官宗主接掌陰陽宗,諸位都是長輩,還望諸位助她一臂之力。”

鍾梧首先開口道:“這是自然。”

李玄都又道:“過去的恩恩怨怨,我希望諸位都能暫且放下,化干戈爲玉帛。正所謂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我們眼下的大敵是儒門,這次請諸位過來,也是想請諸位能夠助我一臂之力,共抗儒門。”

幾位明官對視一眼,由李世興開口道:“自是責無旁貸。”

這正是李玄都敢於不帶張海石和李非煙的原因所在,一則是兩人的確分不開身,二則是這些名列前茅的明官們的確是不容小覷,雖然李世興和鍾梧都是天人無量境的修爲,但兩人都是此境界的佼佼者,王仲甫更是與藏老人一般,不能以常理而論之。諸葛鏨和魏臻境界修爲稍弱,也各有才能,就如徐三一般,可以在正面戰場以外的地方發揮出巨大作用。

李玄都轉而問道:“棲霞山如今是什麼情況?”

徐大臉色一肅,回答道:“回稟明公,棲霞山的確有些異常,時常有人出沒,不過……因爲時間太過倉促的緣故,我們還沒能查明確定這些人的身份。”

李玄都又問道:“那麼棲霞山的古陣法呢?”

“其實早在唐秦佔據此地的時候,那座古陣法就已經被白陽總壇的人修繕完畢,只是沒想到唐秦死在了單老峰上,白陽總壇隨之分崩離析,這座陣法始終沒來得及派上用場。”徐大回答道,當初青陽教也是被地師一手扶持起來,齊王府對其還算是頗爲了解。

李玄都也想到了這一點,如果當初他和秦素去的不是單老峰,而是棲霞山,別說刺殺唐秦,只怕兩人的墳頭都該青草茵茵了。

如此一來,許多事情都可以肯定了,李玄都把目光轉向徐三,言簡意賅地問道:“若要破陣,大概有幾成把握?”

徐三摸了摸花白的鬍子,不緊不慢地說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僅憑老朽一個人是不成的,這就要看明公能給多少人手了。”

李玄都說道:“精通陣法的太平宗弟子二百餘人,齊王門客和陰陽宗的人手,任你調動,如何?”

徐三眼神一亮:“明公此言當真?”

“千真萬確。”李玄都道。

徐三沉吟道:“既然如此,老朽不敢說十成把握,九成總是有的。”

李玄都輕輕一拍扶手:“很好。”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夫妻第二百一十一章 舊地重遊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偶遇第二百三十二章 君師起不睦第二百二十八章 答疑解惑第三十六章 國之蟲賊第四十二章 四方雲動第三十一章 趙姓公子第九十章 破法相第九十六章 醒來第三十三章 馮神通第四十三章 龍兒第一百九十三章 舊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樓船之上第二十四章 淺論飛昇第十二章 舊情第四十三章 馮家老店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中遺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兩小第六十四章 往事成煙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一百二十七章 十二部第六十五章 師兄師妹第二百二十三章 魔刀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四十四章 忙碌第一百零二章 張家之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道玄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屍姬屍火第一百二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七章 不知先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三十二章 少年江湖第一百零二章 平地起高樓第二百一十三章 八門金鎖第三十一章 天樂宗第一百一十五章 月下二人第六十九章 魔刀第九十七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三十七章 二次和談第二百六十一章 龍鬚香冠第一百八十六章 踏月而至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七十八章 黃金佛頭第十八章 子雪別汗第一百五十四章 刀劍第八十九章 玉門關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一百五十章 鬼城鬧市第八十章 妖女宮官第二十三章 過往雲煙第七十三章 太上丹經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零五章 兩人皆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江湖第二百一十二章 齊州會館第一百零六章 女子劍仙第一百四十三章 追逃之間第十一章 鬼客棧第二百二十三章 送你一程第二百二十五章 用刑第九十三章 洞內激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領軍北伐第一百零九章 宮官之請第四十五章 煉屍堂主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一百零九章 山搖地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雷轟頂第一百二十七章 十二部第一百一十一章 純陽丹第八十一章 千掌羅漢第七十二章 瘋子無月第六十章 怨憎會第九十四章 龍氏夫人第七十五章 春雨紛紛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外林中第九十八章 東城美酒第一百零六章 爛柯人第三十四章 天下三玄第十一章 有事相問第七十三章 貝遙第二百六十六章 查案第四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六十五章 趙姨娘第一百九十二章 伏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人露相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聞第五十四章 暗算無常死不知第六十章 怨憎會第四章 燕清第一章 人言可畏第一百八十六章 踏月而至第二十章 女侍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魂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氣浩蕩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三十一章 羅青青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