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

大晉年間佛道合流,統稱道門,總共二十二宗。

除去無道宗、道種宗、真言宗、金剛宗四個正在西域糾纏鏖戰的宗門之外,還有十八宗。

十八個宗門以地域區分,分別是遼東、江北、江南、西北。

江南有四宗,分別是:正一宗、神霄宗、慈航宗、玄女宗。江北有八宗:清微宗、天樂宗、靜禪宗、東華宗、法相宗、皁閣宗、陰陽宗、太平宗。西北有兩宗:牝女宗、妙真宗。遼東有四宗:補天宗、忘情宗、真傳宗、渾天宗。

總體而言,江北、西北十個宗門中的七個宗門直接聽命於李玄都,遼東的四個宗門是秦清的勢力範圍,其餘七個宗門以盟友的形式依附於秦李二人。

十八個宗門在名義上平起平坐,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如今是清微宗和補天宗兩家獨大,各有一位長生之人坐鎮,麾下天人境大宗師不在少數,更是家大業大,生財有道,底蘊深厚,唯有無道宗能夠相提並論。

接下來纔是衰弱的正一宗、陰陽宗以及慈航宗、太平宗,自從老天師張靜修、地師徐無鬼飛昇之後,正一宗和陰陽宗這兩個曾經能與清微宗、補天宗媲美的當世大宗便開始走下坡路,經過了大真人府之變後,兩家更是陷入到無可避免的衰弱之中。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兩家的底蘊還是有的,都有天人造化境大宗師坐鎮,宗內也有不在少數的天人境大宗師。慈航宗論起家資富足,只是稍遜於清微宗和補天宗,同樣有天人造化境大宗師坐鎮,只是沒有長生之人,天人境大宗師的數量也不算多。至於太平宗,豪富不必多說,又有李玄都做宗主,只是宗內高手匱乏,青黃不接,比不得清微宗。

第三等就是皁閣宗、東華宗、玄女宗、神霄宗、妙真宗、忘情宗、牝女宗、法相宗,這些宗門各有所長,底蘊還是有的。皁閣宗雖然幾乎慘遭滅門,但蘭玄霜畢竟是當世高手,也能撐起門戶。

最末一等便是天樂宗、靜禪宗、真傳宗、渾天宗。這幾家也曾有過輝煌,卻因爲各種原因衰弱,跌至谷底,只剩下個空架子。天樂宗還好,有些家底,不缺錢,靜禪宗被地師洗劫一空,纔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真傳宗雖然出了個謝雉,但謝雉的心思並未放在宗門之上,也未有什麼長足發展,隨着謝雉被李玄都和秦清聯手囚禁,真傳宗和渾天宗也重歸秦清麾下,不過秦清如今心思已經不在江湖,對於兩個可有無可的宗門並不如何在意,乾脆交由秦素處置。秦素與李玄都商議之後,決定由谷玉笙和樓心卿接手這兩個宗門。

谷玉笙和樓心卿可謂是驚喜非常,本以爲沒有幸理,卻沒想到絕處逢生。至於大姐謝雉,不要怪她們做妹妹的無情,畢竟她們也是自身難保,生死榮辱不過在人家的一念之間,如何敢去奢求其他?

兩人的反應其實都在李玄都的意料之中,李玄都見識過底層江湖,也經歷了高層的江湖,在他看來,普通江湖人之間也許還有生死與共、肝膽相照的情誼,可走到了一宗之主的位置上,就沒了這些江湖意氣。

在這一點上,儒道兩家倒是沒什麼兩樣,普通的儒門書生也許還有書生意氣,可官做大了便沒有書生。換句話來說,書生意氣之人也走不到高位。既然谷玉笙和樓心卿能夠身居高位,必然不會意氣用事,在她們這裡,仇恨其實被擺在很次要的位置,給她們一條出路,她們很容易就會轉換陣營。而且給她們一個宗主的名頭,同樣有利於李玄都整合道門,既有拉攏人心的作用,也能減少阻力。

這其實是李玄都的一貫手段,否則他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整合道門,在外有儒門窺視的情況下,並不適合一味用暴力手段強行整合道門,如此很容易將部分人推向儒門,故而也需要適當的懷柔手段。

這次議事,主要是以十八個宗門爲主,不過許多宗門的意見又已經早早定下,比如李玄都身兼太平宗和清微宗的宗主身份,秦素代表了補天宗和忘情宗,這四個宗門的態度如何已經不用多說,而陰陽宗、皁閣宗、天樂宗、真傳宗、補天宗、靜禪宗等宗門又必然以李玄都和秦素爲馬首是瞻。真正可能有異議的就是七個以盟友身份存在的宗門。

再有片刻,玄女宗的玉清寧、法相宗的左雨寒、皁閣宗的蘭玄霜等人也陸續到齊。

衆人各自入座,李玄都坐在左邊的主位,秦素坐在右邊的主位,兩人之間只是相隔了一張桌子,就像清微宗和補天宗如今高出其他宗門的地位,李太一站在李玄都身旁,司徒秋水站在秦素身旁,兩人都是少年人,倒像是一對金童玉女。

李玄都首先開口敘述了儒門請求議和並將議和地點定在棲霞山之事,然後問道:“不知大家都是什麼看法,不要拘束,可以暢所欲言。”

衆人陷入沉默之中。

上官莞第一個開口道:“說到棲霞山,在座諸位應該沒有人比我更熟悉了,畢竟大魏朝廷給諸位的封號都是某某真人,唯獨給我的封號是棲霞縣主。據我所知,棲霞山並不簡單,其中有一座古陣法,乃是古時武帝時期樑王修建,本意是用以防身,後來樑王病死,樑國一分爲五,這座古陣法隨之逐漸荒廢,少有人知。這也是青陽教當初佔據此地作爲白陽總壇的原因之一。”

李玄都對於上官莞知道如此密辛倒是不覺意外,聯繫到青陽教是由地師一手創建,上官莞應是從地師那裡得知了這些密辛。

玉清寧開口道:“那麼上官宗主是什麼意思?是認爲儒門可能設伏使詐嗎?”

上官莞道:“我不敢做這樣的肯定,我只能說,不能排除這種可能。至於該不該赴約,若是應該赴約,又該如何赴約,我一切以紫府師兄之決議爲主。”

玉清寧皺起眉頭,沒有說話。

上官莞這話,雖然是表面上看起來是無條件支持李玄都,其實也是把自己摘了出去,真要有什麼後果,她是不擔責任的,而是誰做決定誰承擔責任。

李玄都大權在握不假,身上的責任也重,他早就有所覺悟,正如他自己在李家北海堂所言:“然顧事未可知,有如戰之後,大敗而歸,諸位今日皆在此,可歸咎予我一人,我一力承擔就是。”

玉清寧只覺得一陣寒意,上官莞機心如此,李玄都整天被上官莞這樣的人圍着,還會是以前的他嗎?

玉清寧覺得自己不得不開口了,就算不談私心,也是盡朋友之義:“我覺得此事應當好好商榷,和談可以,具體時間和地點應該由我們來決定。”

玉清寧此言一出,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就是許多堅定支持李玄都的人,雖然沒有立刻開口,也露出贊同之色,在他們看來,玉清寧此言不能算錯,與李玄都的意思也不衝突。

上官莞只是微微一笑,並不說話。

秦素看了好友一眼,輕嘆一聲。

她跟在李玄都身邊久一些,哪怕還沒能與李玄都事先通氣,也更明白李玄都的心意。

儒道兩家一戰是躲不過去的,可雙方又都不想全面開戰,以免局勢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讓其西域佛門或者無道宗漁翁得利,所以這場議和其實是一個讓雙方各自退讓一步的臺階。

在這種情況下,能否談成不重要,地點也不重要。可玉清寧卻是從真正議和的角度來考慮,這便是離題萬里了。

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第十二章 動員第一百三十五章 外道第四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去第二百二十二章 籠中鳥第一五十九章 蜀山劍派第二百零五章 玄素引雙行第二百八十五章 密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第八十六章 尋路難第二百一十六章 破城第二十章 對峙第一百一十六章 二女相見第三章 南柯子第七十九章 蘇靈第六十八章 一劍破敵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七十二章 堂主島主第八十六章 局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四十六章 爲官一任第四十七章 金剛宗悟真第二百八十七章 擒拿第十八章 飛騎第三章 北海蕭家第四十九章 地下玉牢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二十七章 都督僉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殺劫天數第五十五章 興盡悲來第一百九十三章 洞中二人第四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二十八章 自帝京來第一百零四章 大威伏魔第二十九章 洞府之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斥退如師第八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十三章 以一敵三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三章 幽冥帝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九十八章 蜀山劍派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助第六十八章 太過巧合第二十九章 井水如血第二百一十七章 升座第一百三十九章 心如明鏡第八十一章 觀海樓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地水火風第八十一章 千掌羅漢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六十五章 師兄師妹第一百零一十八章 九月初三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路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如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沈元舟第十四章 廟堂江湖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間帝王第一百九十章 高出三寸第二百九十四章 三長老第四十九章 張岱山第二百三十四章 離散復聚第二十八章 大僞似真第八十一章 白帝陵第一百零一十章 益陽府第七十八章 出劍與否第一百零七章 筆記第一百九十七章 白老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買房置地第一百八十三章 各展神通第八十六章 局勢第十三章 偷襲一劍第二百六十二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七十一章 神力金甲第二百一十七章 仙鶴神針第十二章 舊情第四十四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秦素白絹第三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友第二百章零一章 力壓歸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色如血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第六十二章 做個了斷第五十四章 佛霓裳第二百三十四章 女子地師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山避禍第四章 四方豪傑第二百一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七章 狐族第七十九章 蘇靈第二十一章 道高一尺第一百一十六章 清微宗密辛第九十一章 刑柱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