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

若論法術一類的神通,當以神仙和鬼仙爲最,人仙最次,地仙居中。地仙的大部分神通都是應用於與人爭鬥,而非其他方面,諸如“弄假爲真”、“以假亂真”的手段,便用不出來,此時李玄都找不出吳振嶽的所在,便望向身旁的蘇蓊。

蘇蓊也不多言,直接發散念頭,以神念搜索整個青丘山洞天。

片刻之後,蘇蓊皺起眉頭,向李玄都搖了搖頭,同樣是一無所獲。

這就奇了。

儒門沒有第二位長生地仙,吳振嶽至多也就相當於沒了本體之後的姚湘憐,不可能躲過兩位長生之人的搜索。

難道吳振嶽真不在此地?

李玄都道:“罷了,我去擒下吳奉城,一問便知。”

話音落下,李玄都的身形瞬間潰散成一團陰火,然後有陰火在吳奉城面前不遠處重新凝聚成人形。

李玄都沒有任何多餘動作,只是伸手朝着吳奉城抓去。

在吳奉城的視線之中,就好似一葉障目,這一刻不見萬物,只剩下一隻越來越大、越來越近的手掌,五指好似五嶽山峰。

吳奉城失聲道:“五嶽封禪手?!”

也怪不得吳奉城震驚,“五嶽封禪手”乃是儒門絕學,很少流傳在外,就是在儒門內部,會用的人也是寥寥無幾,李玄都是如何學得?

嚴格來說,李玄都並未學得“五嶽封禪手”,只是他曾分別從青鶴居士和師父李道虛的手中見過這門神通,此刻以長生境的修爲模仿,空有形似,而無多少神意。吳奉城本就修爲弱於李玄都許多,再加上李玄都還故意用上“正氣歌訣”,更是混淆了感知,使得吳奉城錯認爲“五嶽封禪手”。

吳奉城已經猜出李玄都的身份,本就心生畏懼,又見到自家的大神通,頓時心神失守,沒了殊死一搏的勇氣,反而是生出坐以待斃之意。

便在這時,又有五道凌厲氣勁從四面八方向李玄都轟然夾擊。

相較於李玄都空有形似的“五嶽封禪手”不同,這是最爲純正的“五嶽封禪手”,以儒門“浩然氣”催動,形神兼備,封爲“祭天”,禪爲“祭地”,封禪寓意天地,以五指對應五嶽,依五指之勢向敵人天地上下、四面八方夾擊,好似五嶽壓頂,可直接將人捏成齏粉,也能鎮壓封困。

李玄都不敢輕慢,不再意圖擒拿吳奉城,轉而對上了五道氣勁,只見得李玄都掌中生出滾滾陰火,依次拍去,看似輕描淡寫,五道威力絕倫的氣勁卻悉數消散於無形。

與此同時,又有一道人影出現在吳奉城身旁,拉住他的肩膀,帶着他向後退去,拉開他與李玄都之間的距離。

李玄都也不追擊,而是淡然道:“好生厲害的‘五嶽封禪手’,我倒是班門弄斧了。”

“不敢當閣下之贊,閣下境界高絕,天下罕見,着實令人佩服。”那道憑空出現的身影開口迴應,聲音頗爲蒼老。

李玄都凝神望去,只見這道身影似虛似幻,若隱若現,如鏡中花水中月一般,模糊不清,似乎根本不存於世間,以李玄都的眼力,竟是也不能看清。

雖然李玄都心中已有猜測,但還是開口問道:“尊駕可是青丘山客卿吳振嶽?”

這道身影沉默了片刻,反問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李玄都笑了笑:“好說,如果閣下就是吳振嶽,我要問你一個教子不嚴的罪過,如果閣下不是吳振嶽,還請速速離去,不要無故招惹是非。”

此言可謂是十分不留情面了。

那道身影雖然看不清臉上神態,但再度開口時,聲音中卻能聽出幾分難以掩飾的怒意:“小輩,老夫正是吳振嶽!若論輩分,我與你的師父李道虛平輩論交,若論年紀,與你們李家的‘瑾’字輩老人也有交情,你一個小輩,憑什麼問我一個教子不嚴的罪過?”

李玄都並不退讓:“倚老賣老。休說你一個外人,便是李家的‘謹’字輩老人,錯了就是錯了,沒什麼輩分高低的說法,也沒有年紀大了便可以作惡不罰的道理。聖人說‘從心所欲不逾矩’,關鍵在於‘不逾矩’,可不是‘從心所欲’。”

吳振嶽穩了穩心神,沉聲問道:“那好,我如何教子不嚴?”

李玄都伸手一指吳振嶽身旁的吳奉城:“令郎身爲儒門大祭酒,先是冒充青丘山客卿,又對青丘山狐族痛下殺手,聖人不語怪力亂神,我倒是不知,儒門弟子什麼時候要參與鬼神之事了?難道不是應該遵從聖人教誨,敬鬼神而遠之嗎?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他做下今日之事,難道不該問你一個教子不嚴的罪過嗎?還是說你打算將這個罪過推脫到令郎的老師身上,告訴我教不嚴師之惰?”

吳振嶽沉默了好一會兒,方纔緩緩說道:“久聞清微宗之人慣會巧言詭辯,今日得見,真是領教了。”

李玄都收斂了笑意:“閣下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該不該問你一個教子不嚴的罪過?若是應該就說應該,若是不該就說不該,不必顧左右而言他。”

吳振嶽冷哼道:“我儒門的事情,什麼時候輪到道門來插手了?”

李玄都平靜道:“既然閣下不肯回答,那我也只好認爲是你們父子二人共謀此事,如此一來,便沒有教子不嚴的說法了,而是你持身不正。”

吳振嶽喝道:“我已經卸任社稷學宮大祭酒,不過是山野閒人,出任青丘山客卿並無不合規矩之處。我既然身爲青丘山客卿,參與青丘山之事也是合情合理。反倒是你,無緣無故插手青丘山之事,是何道理?”

“你說你是青丘山客卿,何以爲憑?”李玄都似乎早就料到吳振嶽會有如此一說。

吳振嶽道:“自有青丘山狐族的認可。”

李玄都點了點頭,忽然向下方問道:“熙夫人,此人說他是青丘山客卿,你身爲青丘山蘇家的主母,你可識得?”

蘇熙如何還不明白李玄都的用意,立刻高聲回答道:“回稟清平先生,妾身從未見過此人,更不知道什麼客卿。”

李玄都望向吳振嶽:“偌大一座青丘山洞天,只有兩位主母,現在其中之一的蘇家主母說從未見過你,也不承認你這個客卿,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口說無憑,可有物證?”

吳振嶽皺起眉頭,無言以對。

便在這時,吳奉城已經回過神來,忽然開口說道:“蘇家不認可家父,想來胡家也不會認可閣下,我也要問一句,閣下可有憑證?”

李玄都微微一笑,伸出左手,五指伸張,一顆泛着青光寶珠緩緩升起。

一瞬間,蘇熙已經臉色大變,脫口道:“‘青雘珠’!”

李玄都沉聲道:“正是‘青雘珠’,青丘山的聖物。”

吳振嶽望着李玄都手中的青光寶珠,臉色凝重。

吳振嶽經營青丘山洞天多年,四方探查多年,早就得知“青雘珠”落在了正一宗的手中,被收藏在玄武殿中,唯有大天師才能取出。只是將近一甲子以來,正一宗勢大,也只有地師徐無鬼才敢去觸黴頭,結果就是正道各宗討伐北邙山,皁閣宗和陰陽宗的基業大爲受創,代價不可謂不慘重。吳振嶽自然不敢強闖大真人府,也不好登門討要,如何也想不到李玄都只是一句話便輕鬆討來。

若是“青雘珠”落在他的手中,他早就能憑藉青丘山的傳承躋身長生境,也不至於蹉跎至今,整日藏頭露尾。

李玄都收起“青雘珠”,說道:“我此番前來是爲了歸還‘青雘珠’,只是如今青丘山洞天大亂,若是此時歸還,還有遺失之憂,難免有人想要渾水摸魚,所以還是由我繼續保管,待到青丘山洞天平息大亂之後,再行歸還。”

蘇蓊忽然開口道:“有道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還請清平先生替妾身和蘇家主持公道。”

李玄都點頭道:“儒門先賢有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如今算不得窮,也算是小有成就,可以兼濟他人,行俠仗義,自是分內之事。”

李玄都處處以儒門之人的話來堵吳家父子的嘴,吳家父子一時間竟是不知該如何反駁。

又是過了片刻,吳振嶽方纔說道:“儒門之事,道門無權插手。”

李玄都語氣淡然道:“你們儒門慣是如此。說什麼天下無不是君父,無論帝王如何昏庸無道,百姓也不能說半個不是,只管磕頭就是。推而論之,天下自然無不是的儒門,就算儒門弟子做錯了事情,也只能儒門之人去管,至於如何管,是明正典刑,還是自罰三杯,就不是旁人可以置喙的了。”

李玄都加重了語氣:“是不是這個道理?”

吳振嶽沒有說話,吳奉城冷聲道:“閣下對儒門成見已深,此言不值一駁!”

李玄都笑了一聲,不掩譏諷:“我有許多老師,他們各有對錯,在這一點上,張相錯了,地師對了。地師說得對,什麼無不是的君父,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皇帝錯了,就該換一個皇帝。推而論之,你們儒門中人做錯了事,就像盜竊小賊,不是隻有捕快才能捉賊,普通百姓也可見義勇爲。”

李玄都感嘆道:“朕躬無罪,罪在萬方。”

第一百九十七章 登望仙台第一章 人生不滿百第七十二章 瘋子無月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鬥第二百三十三章 正邪家國第一百五十四章 樞機第二十五章 玉虛鬥劍第七章 老湯第二十三章 鎮魔臺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二百九十三章 幽冥谷第八十五章 感春悲秋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國天下第七十章 宮官設局第六十二章 做個了斷第三十八章 人若無心第二十九章 井水如血第二百零九章 儘管去殺第一六十章 齊飲冰第一百六十章 胭脂第二十章 對峙第八十四章 客棧之禍第一百二十三章 梧桐樓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劫地仙第四十三章 出劍(一)第六十五章 師兄師妹第一百五十八章 四諦寺第二百零二章 逆轉局勢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手第六十六章 何苦來哉第二百章 造化無常第一百八十六章 落葉聚散第八十一章 一人破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萬事有我第一百三十一章 靜禪宗之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楊天俸第一百七十九章 邀戰第一百六十章 深淵中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故人第六章 假長生第二百三十一章 以一敵三第一百四十章 大奔雷手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一百三十五章 宿命通第一百五十二章 豈能抗衡哉第一五十七章 元嬰第二百零三章 神通對神通第二百三十四章 孫妙妙第一百零三章 送帷帽第一百六十六章 殺大巫第一百八十五章 醉春風第二十七章 都督僉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落葉聚散第七十五章 鎮魔井洞天第八十二章 八部衆第八十六章 尋路難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座第一百零一十章 益陽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紅衣宦官第二百八十八章 問訊第一百九十四章 女兒酒紅第一百一十四章 互訴衷腸第二百三十六章 王天笑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劍當空第四十九章 孝而不順第二十章 女侍第一百一十九章 傀儡第二十六章 客棧跑堂第一百九十五章 結伴同行第二十九章 一波未平第九十七章 江湖俠氣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衛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毒真丹第二百零六章 血嬰啼哭第八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六十四章 合道天地第五十五章 囚禁第一百一十一章 純陽丹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是李玄都第二百章零一章 力壓歸真第一百七十七章 早做打算第二章 六部十二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月下二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城頭觀景第十九章 代宗主第十章 觀音法相第二百二十章 爲民請命第七十四章 封地第一百七十三章 馬政第一百二十二章 四大家臣第一百七十二章 望西京第六十七章 帝京貴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訴衷腸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身第六十二章 宋政第七十一章 煉屍之陣第二百一十二章 翠樓吟第一五十八章 書局第十四章 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