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出劍(四)

李道虛從來就不相信“無劍勝有劍”的那一套,因爲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手中無劍的李道虛絕對不是手持“叩天門”的李道虛的對手。所以李道虛認爲,若是無劍能勝過有劍,只能說劍不夠鋒利。

李道虛望向體魄受損的李玄都,並不急於乘勝追擊,而是問道:“你的劍呢?”

這個問題在以前不是問題,在李玄都躋身長生境之後卻是一個問題,因爲在李玄都躋身長生境之後,就棄劍不用,所用更多的還是“陰陽仙衣”。

李玄都臉上的一線傷口就好似迎面中了一劍,血流不止,沒有立刻回答。

李道虛的態度不像是敵人,更像是一位嚴師,見李玄都不答話,又說道:“我本以爲你會把正一宗的‘天師雌雄劍’借來,甚至把‘天師印’也一併借來,亦或是從白絹手中取回‘三寶如意’,可你並沒有這麼做,那麼你是怎麼想的?是覺得不用劍也可以勝過我這個師父,還是你已經不用劍了?”

不知過了多久,李玄都才緩緩開口道:“都不是。弟子不敢忘本,也不覺得不用劍就可以勝過師父。”

李道虛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問題:“那麼你的劍呢?”

李玄都先是抹去臉上的鮮血,然後擡起右手,沉聲道:“我即我劍。”

很多人都在疑惑一件事,地師徐無鬼爲什麼青眼於李玄都?兩人第一次見面還是在大真人府的鎮魔臺上,也就是地師徐無鬼攻打大真人府的時候,這又不是男女相戀,沒有什麼一見鍾情的說法,地師不該如此草率纔對。

其實並非如此,早在武德年間,李玄都就已經與徐無鬼相識,只是那時候李玄都並不知道徐無鬼的真實身份,只知道他是隱居於劍秀山的隱士。徐無鬼很喜歡這個忘年交,允許他在自己的隱居之地養傷。

如此算來,兩人是近十年的老相識,那麼徐無鬼選擇將衣鉢交給李玄都就不是那麼突兀了。

在天寶六年的時候,李玄都第三次造訪劍秀山。這一次,徐無鬼送給李玄都一場不大不小的機緣,不但讓李玄都取回了自己的佩劍,而且還得了一門絕學“逆天劫”。

美中不足的是,“逆天劫”並非一門成體系的功法,而是類似於“千劍觀音”的招式,不好以品級分出功法高低。

劍秀山。

裴玉和蘇憐蓉登上忘劍峰。

忘劍峰佔地不小,格局類似於太白山,不同的是太白山的峰頂是浩浩天池,而忘劍峰上是洗劍池。洗劍池佔據了小半個忘劍峰,李玄都和秦素的新居就在洗劍池之畔,另外一側是一片荒地,臨崖位置便是李玄都的當年舊居,茅屋前一棵枯死梨樹,梨樹下一座孤墳。

裴玉來到此處舊居,時值冬日,茅屋上、梨樹上、孤墳上都落了一層厚厚白雪。如此一來,孤墳前立着的木劍便十分醒目。

蘇憐蓉來到裴玉身旁,隨着他的視線望向那把木劍,輕聲問道:“這就是李先生的佩劍?”

裴玉微微點頭:“當年我第一次見到先生的時候,它還是一把斷劍。”

蘇憐蓉忍不住將不遠處的木劍重新打量了一遍,遲疑道:“斷劍?”

“沒錯,斷劍。”裴玉微笑着解釋道,“這把劍是活的,就像樹苗,哪怕是斷成兩截,也能自行復原。”

蘇憐蓉玩笑道:“李先生把劍留在這裡做什麼?難道指望它長成一棵大樹?”

裴玉嘆了口氣:“陪伴故人吧。不過先生曾對我說過,他不希望有朝一日拔出此劍,也許還有其他用意。”

“會是什麼用意?”蘇憐蓉問道。

裴玉道:“誰知道呢。不過徐七說過,劍秀山、忘劍峰、洗劍池之所以都有一個‘劍’字,是因爲山中蘊含有兩位古劍仙的劍氣。兩位古劍仙在此生死相搏,同歸於盡,一身劍氣散於山中,與山共爲一體,生生不息,後人認爲此山劍氣蘊秀,故取名爲‘劍秀山’。至於洗劍池,則是因爲傳說原本隱居於此的古劍仙在池水中洗劍而得名。”

蘇憐蓉又問道:“那麼忘劍峰呢?”

裴玉笑道:“這就與先生有關了,當初先生藝成下山,一次與人鬥劍受傷之後偶然來到此地,當時先生不知地師身份,用八十兩銀子從地師手中買下了此地,取名爲“忘劍峰”,名頭極大,取“懷劍而忘劍,忘劍又有劍”之意。”

蘇憐蓉還是第一次聽說這裡頭的典故。

當年李玄都在此小住,在練劍之餘,他也會登高望遠,恰好在山頂上有一棵不知何人何時栽種於此的梨樹,他便常常坐在梨樹之下,效仿古劍仙“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的意境,橫劍膝上,眺望山景雲海。

三月花開,四月花落,梨花如雪,雲如梨花。

觀庭前花開花謝,閒掃落花,望天空雲捲雲舒,劍斬浮雲。在花落的時節,李玄都離開了此地,再入江湖,先是遠赴西北,後是北上帝京。

只是到了今日,梨樹已經生意盡矣。

便在此時,木劍開始輕微顫動,繼而顫動的幅度越來越大。

裴玉和蘇憐蓉一起望向木劍。

裴玉臉色微變,喃喃道:“先生要出劍了?”

下一刻,木劍拔地而起,劍起星奔萬里,循着李玄都的足跡,遠赴帝京而去。

社稷壇中。

李道虛感受到那股越來越近的浩蕩劍氣,在片刻的驚訝之後,露出了淡淡笑意:“這就是你的劍?很好。”

衆目睽睽之下,一道劍光自極遠處而來,飛入帝京城的上空,過外城、內城,一直來到社稷壇的上空。

劍光散去,一劍懸空。

竟是一把木劍。

石無月第一個認出這把木劍的來歷:“是‘人間世’!”

“人間世”在刀劍評上僅次於“叩天門”,也是李道虛送給李玄都的佩劍。

木劍在短暫的停滯之後,徑直往社稷壇而去。

張鸞山微微色變:“‘太始劍氣’!”

不過出乎張鸞山的意料之外,木劍竟然視“太始劍氣”爲無物,一穿而過,進入社稷壇中。

因爲在很早之前,“人間世”就已經是李玄都的一部分,真正做到了“人劍合一”。

“人間世”圍繞李玄都飛掠一週,歡快暢鳴,然後落在李玄都身側,與他“並肩而立”。

李玄都望向李道虛,說道:“我的劍來了。”

李道虛望向“人間世”,很快就發現了其中不同,“人間世”的劍氣極“重”。

如果將劍氣稱量,“人間世”的斤兩甚至與“叩天門”相差無多,可後者是名副其實的仙物,而前者只能算是一件半仙物。

李道虛處處留手,李玄都也投桃報李,主動開口解釋道:“弟子並非棄劍不用,而是將佩劍放置於劍秀山中,以滿山劍氣養劍、育劍,雖然不能與師父手中仙劍相提並論,做不到生生不息,但在這一時三刻之間,還是能與‘叩天門’抗衡而不落下風。”

“原來你早在那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今日。”李道虛笑了,“不謀天下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在這一點上,你要遠勝明心和東皇二人,你能有今日的成就,也不能僅僅用‘運氣’二字來概括。”

李玄都始終恭謹,說道:“若是有得選,我倒是希望永遠不要拔出此劍。”

李道虛淡然道:“多說無益,還是出劍。”

李玄都伸出右手握住“人間世”,左手食中二指並作劍指,在劍身上一抹而過。

“人間世”自行“生長”,長三尺六寸,暗合三百六十個周天,寬一寸八分,合天罡半數。

第一百七十四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爭我奪(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七章 破陣第一百零九章 山搖地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山市第二百三十二章 明升客棧第一百五十章 夜宿山廟第一百七十章 雨後來客第二百五十二章 象棋第一百四十七章 巫相第九十二章 女人何苦爲難女人第一百章 嚴夫人第五十一章 白氏兄弟第八十一章 千掌羅漢第一百四十章 天井激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外道第一百一十章 江湖清濁第二十章 女侍第九十九章 三位東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查案第六十六章 玉牢之前第四十三章 馮家老店第一百七十章 道門第六十二章 手段各出第三十六章 道術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二十章 酒意更濃第三章 雙面第二百一十五章 釋經第四十六章 出劍(四)第二十四章 哈勒楞第一百九十五章 白骨流光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去第二百二十一章 民在何處第八章 生生不滅第一百四十五章 陸吾神第二百零一章 大婚之日第五十五章 興盡悲來第一百九十八章 手段盡出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二百四十四章 路上第九十六章 話本小說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樓月第六十四章 各自邀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萬事有我第二百二十一章 陳眠第一百七十二章 推心第四十四章 以己推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地之正第一百七十八章 青萍書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巍巍中嶽第二百二十四章 師橫波第二百五十六章 蛟龍之屬第一百零一章 當世五絕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玄第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激鬥第一百零六章 殿內死戰第十章 三人同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西門玉萍第二百二十二章 訴衷腸第六十七章 帝京貴人第二百零七章 唯我爲天第一百八十八章 鬥法第六十九章 魔刀第五十章 阿諛奉承第二百二十七章 冷美人第一章 人言可畏第十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零一十四章 煙花傳訊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百六十劍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海怪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衆擊寡(五)第五十七章 髒活第一章 土豪田地第一百八十章 念念不忘第一百四十七章 卜算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十六真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妙姬第八章 正一慈航第一章 土豪田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無幸第一百七十四章 寸步難行第三十七章 純粹武夫第六十章 觀微御劍訣第二百一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十六章 觀雪有感第五十五章 春雨第六十七章 對坐夜談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員第五十九章 家書萬金第一百二十二章 國勢如此第四十六章 小閼氏第一百八十九章 劫財劫色第一百八十章 心魔去處第二十九章 平原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七章 仙子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