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花魁盛事

若是按照原定路線,本不用經過石安縣,只是李玄都臨時起意去了一趟劍秀山,再從劍秀山去往龍門府城,石安縣便成了必經之地。

過了石安縣,便是龍門府城,滿打滿算,就只剩下一旬左右的路程。

秋日裡黃葉漫天,讓人難免生出幾分惆悵。起先小丫頭還會抓緊時間向李玄都討教一些修行上的疑惑,後來臨近石安縣的縣城,就開始沉默寡言。小丫頭年紀還小,不懂得掩飾情緒,自從太平客棧被李玄都相救之後,她便將李玄都視爲最大的依靠,半父半兄長,如今分別在即,再加上沈霜眉和顏飛卿先後離去,又添幾分離別之意,小丫頭自是難掩失落不捨之情。

李玄都看在眼裡,只是他也無話好說,只能順其自然,讓小丫頭自己慢慢適應想開。

到了石安縣,李玄都發現家家客棧都已經客滿,別說住宿,就連一個落腳的地兒都沒有。眼看着天色已經黑下來,幾人還在街道上漫無目的地走着,總不能就這麼露宿街頭。

胡良將腰間的“大宗師”摘了下來,橫放於肩膀上,然後雙手又分別搭在刀柄和刀鞘上,慢慢悠悠地說道:“老李,知道人爲什麼這麼多嗎?”

李玄都搖了搖頭。

胡良露出一分男人都懂的笑意,“因爲馬上就是競選花魁的日子。”

所謂花魁,便是青樓女子中的魁首,就像江湖中人評選坐次,可不是你說你是天下第一那就是天下第一了,得讓天下都認可才行。青樓女子也是如此,不是哪個樓子行院自己評比一番就行,那最多隻能叫“頭牌”,還不能稱之爲花魁,要許多家一等行院聯合起來,將各家的“頭牌”們都聚集到一起,從中選出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方能以“花魁”二字稱之。

當然,娼門這行當不能與江湖相比,不可能將全天下的娼門女子都匯聚到一處,多是分地點,或是帝京,或是江南,或是中州,如今胡良所說的競選花魁,便是指中州的花魁。

李玄都也不是剛入江湖的雛兒,且不說應酬不應酬,樓子行院也是去過,自然知道胡良所說的意思,問道:“我記得競選花魁應是五六月份纔對,最晚也應是中秋節前後,怎麼拖到了現在?”

胡良說道:“好像是‘天樂桃源’那邊出了點狀況,聽說是四月份的時候起了一場大火,燒死不少人,也毀了好些房子,直到現在纔算修整完畢,一來二去,每年一度的評選花魁之事,也就拖到了現在。”

李玄都不是聖人,就算不曾沾染風塵女子,該有的好奇也是有的。當年他初到帝京城的時候,就與張白圭一道去過,還有張白月也女扮男裝一起隨行,來到那座帝京城最大的行院之後,可謂是談笑皆貴胄,往來無布衣,就算有布衣,也是李玄都這等身懷異術之人。女子無論是何等身份,皆是盛裝打扮,如一朵朵盛開到極致的嬌豔花朵,那幾日,整個行院張燈結綵,不知喝去多少美酒,不知吟出多少詩篇,也不知花去多少銀錢,通宵達旦,狂歡的氣氛到達頂峰。

在那幾日,最不高興的恐怕就是已經嫁爲人婦的女子了。不僅要丟了自家的男人,還要破財,因爲這還涉及到評選花魁之事。

具體如何評選花魁,其實也簡單,花魁嘛,不管名氣如何之大,畢竟還是在於九流之中,也是要賺錢的。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江湖人分出高低,打上一架就行,評選花魁卻是不行,所謂各花入各眼,有人喜歡牡丹,有人偏愛秋菊,無法統一,才情也是如此,難分高下,所以評選花魁,便看各路恩客們的手段。你說春波樓的幽碧姑娘最好,那好,你能爲幽碧姑娘投上多少太平錢?換成其他珍貴珠寶也行,自有專門請來的師傅估價,這又叫做“纏頭”。

有詩云:“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到最後,哪位姑娘收到的“纏頭”最多,那她便是本屆“花魁”。輸了的人也只能服輸,畢竟是真金白銀的較量,誰也別說誰在背後弄鬼。

當然,有些囊中羞澀的寒門士子,或是家中悍妻把持銀錢之輩,又想參與如此盛事,又該怎麼辦呢?也簡單,有才或是有名,兩者有其一即可,有名之人,只要去與姑娘打個茶圍即可,有文采的,若能寫上一篇詩詞讚譽姑娘,不但不用花錢,而且還能有潤筆費用相贈。如此便是造勢。當然,若是有錢、有才又有名,還有一副好皮囊的,別說花錢,恐怕是要被女子心甘情願地自薦枕蓆。

歸根究底,爭奪花魁,看似女子與女子相爭,其實也是男人相爭,看各自背後的相好、金主、恩客,誰能更勝一籌,能讓自己喜歡的女子露臉,自己的臉上也有光。

往年的時候,也不乏有金主們因爲意氣之爭動了真火,行置氣之舉,開始以錢壓人,幾萬兩銀子,甚至是十幾萬兩銀子,一夜之間便都送了出去,將自己支持的女子捧上花魁大位,也換得所有賓客的讚佩。

胡良是個愛熱鬧的,這種事情每每都少不了他,雖說他不能像一些權貴子弟那樣一擲千金,但氣氛到了,通常也會扔出些銀錢,多的時候大概能有幾百個太平錢,少的時候也有十幾個,真金白銀出去,換來姑娘們的一聲“謝過胡爺”。

值得嗎?

李玄都覺得不值,胡良卻覺得心滿意足。

這種事情,李玄都去了一次,開過眼界之後便不再參與,胡良常常關注,若有空閒便去參加。

關於“天樂桃源”,李玄都未曾去過,但卻是久聞大名,由此地包攬中州的花魁評選,也在情理之中。

胡良將“大宗師”重回掛回腰間,壓低了聲音,“老李,既然遇上了這等好事,咱們不去湊個熱鬧?”

李玄都回頭看了眼身旁滿臉懵懂的小丫頭,猶豫道:“還有淑寧,恐怕不好吧?”

胡良不以爲然道:“有什麼不好,當年張家妹子不是也去了?再者說了,這是評選花魁,不是逛窯子,都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什麼的,盡是些風雅之事,有什麼不好?”

李玄都還是有些猶豫。

胡良接着蠱惑道:“老李,這世人常說,養兒子要窮養,養女兒當富養。窮養的兒子知道來之不易,便不會敗家。富養的女兒從小就見過世面,長大之後便不會被男人三言兩語給騙了去。所以說啊,讓淑寧去開開眼界也是好的,見識下這些所謂的文人才子究竟是些個什麼東西,長大之後便不會被那些滿肚子草包的書生給騙了去。”

如此一說,李玄都倒是有些動心。過去四年的時間中,他在閒暇時也曾讀過一些野史筆記,其中有一個故事就是說閨閣小姐與書生私會之事,要說那書生出彩?也不盡然,若真正是人中龍鳳,斷不至於潦倒至此,可偏偏那女子自小就養在閨閣之中,除了父兄,便不曾接觸過幾個男子,平日裡接觸最多的就是身旁丫鬟,那書生先是勾搭上丫鬟,要了丫鬟的身子之後,又借丫鬟偷入閨閣,這才偷上了小姐。

也許在旁人看來,是一出才子佳人的戲碼,可在李玄都看來,卻是小姐懵懂無知和書生用心不良,若是此事鬧大,那小姐便只有兩個結果,要麼嫁給書生,要麼便是一死了之,無論怎麼看,都是書生佔了大便宜。

李玄都是真把小丫頭當成了自家妹子,他可不希望以後小丫頭行走江湖,也被人如此算計,打量着藉此攀上玄女宗的高枝,或是來跟他攀上關係,所以讓小丫頭早見些人情世故,也沒什麼不好。

第一百五十章 總督府外第五十三章 鎮魔臺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驚雷第二百二十章 爲民請命第三十九章 斬殺第二十五章 化身歸一第三十三章 馮神通第一百九十四章 女兒酒紅第一百四十九章 當年故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艾伊娜第二百二十六章 覆沒第二百一十六章 證據第四十八章 清平先生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第一百六十章 夫妻重逢第五十七章 丹霞峰第六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一百九十一章 藏書樓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鬥第三十四章 不堪一擊第二十五章 客人第十三章 以一敵三第十七章 坐忘禪功第一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四十五章 出劍(三)第二十三章 蘇雲媗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陽謀劃第三章 南柯子第六章 幽冥九陰尊第三十四章 有酒上酒第一百八十六章 勇冠三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松竹館第五十六章 皁閣圖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炮擊第二百一十八章 劍骨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番外十二第七十五章 事了離去第一百七十八章 是你第一百零五章 小別(上)第一百零六章 再提舊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無幸第十三章 墓冢疑雲第一百七十三章 地師行蹤第一百五十六章 秦素白絹第七十五章 唯有利害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八十二章 龍脈氣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墳敬酒第一百七十一章 又是青鸞第三十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番外六第一百零八章 船堅炮利第五十三章 蹣跚學步第十三章 以一敵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勇冠三軍第十章 三人同行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第九十一章 玄門正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點評第一百零三章 撤離第三十九章 變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宿命通番外八第二十六章 孤臣孽子第八十五章 蘇胡兩家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九十四章 龍氏夫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待客之道第四十六章 出劍(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血觀音第三百一十六章 地水火風第五章 閒情逸致第六十九章 魔刀第一百七十八章 四大婆娘第一百零七章 一旬光陰第二百零二章 相迎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八章 父子番外十二第一百零六章 小別(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門開第一百零五章 小別(上)第十九章 代宗主第二百零六章 太初化身第二百七十一章 採生第一百七十七章 白山黑水第四章 血咒初現第二百三十二章 勝負第一百二十一章 切磋較技第四十二章 四方雲動第七十三章 玉盈法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雙慶府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六十九章 何時忘記第九十四章 一劍第四十一章 陳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