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一生所求無非“名利”二字。到了一定高度之後,得手利益足夠,再去追逐利益就更多是爲了旁人,就好比是一宗之主,除了考慮自己,還要兼顧衆多同門和弟子的利益。如果說了僅僅是爲了自己,那麼“名”更重於“利”。

到了李玄都這等地位之後,就更是如此。名動天下和流芳後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李玄都的名氣很大,不過僅僅侷限於江湖的範疇之內。江湖之外,對於尋常百姓來說,誰是李玄都,誰是清平先生,是完全不知道的。待到數百年後,便是江湖中人,也未必還記得李玄都何許人也。

若是有後人傳承還好,後人們自然要傳揚祖師的種種事蹟,傳承越是久遠,後人越是勢大,祖師的名聲也就越大,比如祖天師創立正一宗,正一宗領袖正道多年,祖天師的事蹟便無人不知,便是尋常百姓也知道張天師降魔捉鬼的事蹟。

若是沒有傳承後人,縱然天下無敵,在他離世之後,他的手下敗將不會自曝其短,無關之人也不會刻意宣揚,那麼多年之後,就只剩下一些似真似假的傳說,就好比忘劍峰上的兩位劍仙人物。

朝廷提出的這個條件看似微不足道,實則非同尋常。

道祖、天尊也好,大道君、道君也罷,其實是道門內部的稱呼,不在朝廷的敕封範圍之內。

縱觀歷代朝廷敕封,大約可以分爲六等。第一等是皇帝,唯有太上道祖有此殊榮,被追封爲“太上玄元皇帝”;第二等是王,儒門聖人有此殊榮,被追封爲“大成至聖文宣王”;第三等是真君,最近的一位真君是神霄宗的開派祖師,被封爲“清虛元妙真君”,那也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第四等是四字真人,比如老天師張靜修被封爲“元陽妙一真人”,神霄宗祖師被封爲“通微顯化真人”;第五等是兩字真人,諸如東華宗的太微真人、妙真宗的萬壽真人、神霄宗的三玄真人、飛元真人顏飛卿等等;第六等是法師,比如“鎮魔法師”張靜沉、“玉盈法師”玄真大長公主等等。

前兩等敕封太過特殊,可以說非三教祖師不可得,太上道祖之所以比聖人高出一頭,是因爲姓氏後人的緣故。在這種情況下,真君一等已經是朝廷最大的誠意,比起老天師的封號還要高出一等。再佈告天下,意味着數百年後,李玄都就會成爲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就拿清虛元妙真君來說,如今世間就有他的許多傳說,還有邋遢道人的稱號等等。再往前數,如呂祖等人,也是百姓耳熟能詳的人物,當真是流芳百世了。

這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事情。可以說是對症下藥,換成是傳統道門長生地仙,只怕已是大爲心動。

如果說真君稱號只是個“表”,那麼國師職位就是“裡”了,“國師”一職始於金帳王庭,歷數金帳的歷代國師,無一不是當世高人,大部分出身薩滿教,也有部分出身於真言宗,當年金帳入主中原,建立朝廷,大魏朝廷沿襲金帳部分舊制,朝廷中也有國師職位。執掌正一宗將近一甲子的大天師張清衍就曾被朝廷冊封爲國師,那也是正一宗實力最爲鼎盛的時候。國師可以參與國事,皇帝執弟子禮,地位十分尊崇。

如此一來,便是表裡都有。

真人封號是“名”,國師是“權位”,那麼最後就是實在的“利”了,也最是微不足道,算是個添頭。不過以朝廷如今的財政狀況,還能撥出錢款,也是很有誠意了。

這邊是樓心卿三人敢於登上終南山的底氣所在。

徐九見多識廣,立時明白了其中的含義,不敢妄言,轉而望向李玄都。

李玄都的臉上也顯露出凝重神色。

樓心卿見兩人神色,心中稍定,繼續說道:“除了承認清平先生是道門大掌教之外,太后娘娘也會下旨爲張相爺等人平反,歸還其家產,張氏子弟復官復蔭,重新追封張相爺爲上柱國、太師,贈忠正伯,諡文正。”

李玄都沉默着。

樓心卿也不敢催促,轉頭對徐載鈞和歐陽文使了個眼色。

徐載鈞會意,起身說道:“清平先生,父王說了,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是清平先生平定了青陽教之亂,斬殺爲首的唐周、唐秦、唐漢,又使金帳王庭陷於內亂之中,無力南下,實是有大功於社稷之人,千秋萬世都當銘記清平先生的名字,所以還望清平先生不要推辭。”

歐彥文接着說道:“西北僞周,佔據涼州、秦州、蜀州,想要收復三州之地,也少不得清平先生運籌帷幄。”

李玄都笑了笑,“經你們這麼一說,好似是這個天下沒我便不成了,未免把我擡得太高了。”

“清平先生過謙了。”樓心卿道,“就算清平先生不想理會這些俗事,我們也能理解。正所謂多少年江湖較短長,到頭來爲誰辛苦爲誰忙?英雄豪傑識時務,何苦出生入死弄刀槍,倒不如拋開名利枷鎖,逃出是非之鄉,醉裡乾坤大,笑中歲月長,不管成王敗寇,休給他人做嫁裳。天下分合,我有何憂?如此方纔是真逍遙。”

李玄都輕聲道:“好一個逍遙,好一個醉裡乾坤大,好一個笑中歲月長,好一個天下分合我有何憂,世道變成如今這般模樣,不正是因爲這樣的逍遙之人太多了嗎?”

樓心卿立時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忙補救道:“清平先生志安社稷,救百姓於倒懸,自然要扶持明主,如此才能掃平天下,還世間一個朗朗乾坤。”

李玄都不置可否,轉而問道:“朝廷承認我是道門大掌教,大劍仙同意嗎?”

“自然是同意了。”樓心卿道,“清平先生是大劍仙的弟子,清平先生做大掌教,就等同是大劍仙做大掌教。”

李玄都搖頭道:“這可不一樣。”

樓心卿說道:“大劍仙有六位弟子,大先生已經身故多年,三先生、六先生如今的處境,清平先生也是知道的,至於二先生和五先生,向來是與清平先生親厚,就算大劍仙做了大掌教之位,早晚還是要傳給清平先生。更何況道門中還有‘天刀’,清平先生娶了秦大小姐,都說女婿等同半子,‘天刀’沒有兒子,自然對清平先生視如己出,自然也是支持清平先生,亦或是‘天刀’做了大掌教,最後也要傳給清平先生。如此一來,試問還有誰能與清平先生爭奪大掌教之位?”

李玄都無動於衷,問道:“儒門中人同意嗎?”

樓心卿一怔,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清平先生方纔說,誰是道門大掌教與儒門無關。”

“當然無關。”李玄都道,“我問的不是儒門中人同不同意我做道門大掌教,也不必他們同意,我問的是儒門中人是否同意朝廷提出的這些條件。”

樓心卿沒有開口,反而是徐載鈞說道:“朝廷不是儒門的朝廷,朝廷做出的決定,也不需要看儒門的臉色。”

“當真如此?”李玄都顯然不信。

樓心卿道:“在這一點上,儒門與朝廷的態度是一致的。龍師傅說,早在天寶二年之前,儒門上下也是將清平先生視作半個儒門弟子的,就算現在,清平先生行事也多有儒門之風。”

這倒不是樓心卿隨口胡謅,在李玄都整合道門之前,李玄都在儒門中的風評甚好,寧奇、司空道玄等大祭酒都主張拉攏李玄都,直到虎禪師身死之後,李玄都才與儒門的關係迅速惡化。

“儒門之風,好一個儒門之風。”李玄都道,“儒門說天地君親師,還是要得君行道。”

樓心卿和徐載鈞面面相覷,有些不太明白李玄都話語中的意思。樓心卿是江湖人,徐載鈞是宗室子弟,並非儒門中人。

反而是歐陽文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不僅是駙馬,還是金榜題名的狀元,自然聽懂了李玄都在說什麼。

李玄都道:“儒門所求是大同,也就是給這個人間訂立規矩,用橫渠先生的話來說,便是爲萬世開太平。所謂的修身養性,只是儒門之人自我修煉的手段,並非追求。《大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即是‘行道’。如何行道?得君行道。所謂‘得君’就是輔佐帝王,也就是你們方纔說的輔佐明主。用自己的道理說服帝王,讓帝王按照自己的道理來訂立規矩,這便是得君行道。”

歐陽文輕聲道:“清平先生博學多才,在下佩服。”

“不敢當。”李玄都道,“也請駙馬聽我把話說完,如果我說完之後駙馬還覺得我說的對,那麼再稱讚也不遲。”

歐陽文臉色微微一變,沉聲道:“清平先生請講,在下洗耳恭聽。”

李玄都道:“得君行道,自元聖而始,聖人發揚光大,亞聖、理學聖人繼承之,可聖人失敗了,亞聖失敗了,直到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纔算初步成功,可實際上武帝也是陽用其言,而陰棄其人。還有儒門中人,得君卻未能行道。以至於理學聖人有言:‘千五百年來,元聖、聖人之道,未嘗一日行於天地之間。’”

第四十二章 改頭換面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員第二十九章 人無再少年第二十七章 崑崙仙都第七十四章 封地第一百八十三章 真境精舍第一百九十八章 姐妹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友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師傅第四十四章 洪成仇第二百一十一章 舊地重遊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開兩朵第一百七十一章 又是青鸞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官漕幫第三十章 清平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鳳冠霞帔第九十三章 無情第一章 太平客棧第八十二章 人選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山避禍第八十九章 客棧第一百八十二章 清微規矩第四十一章 又見青鸞第七十八章 無外心安第十九章 激鬥第二百零四章 度世佛光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第五十五章 墓中洞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兼修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間帝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血裳絕仙劍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己第七十九章 盡皆是劍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心中猜測第一百五十四章 皁閣隱現第五十三章 龍脈地氣第一百九十七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九十六章 點評第八十七章 夜談第五十四章 佛霓裳第六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六章 石頭和莠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寧憶歸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劫地仙第一百零八章 天劫將至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偶遇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中宋政終章(三)第一百七十章 起死回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身後之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隱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當年故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水不過膝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般巧合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個賭字第一百七十九章 啓程動身第一百七十八章 身後之事第六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九十一章 了斷第七十章 紫氣水劍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一百零六章 殿內死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清微宗密辛第五十二章 會面第一百一十四章 人公將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解決辦法第十一章 二三事(一)第三十五章 天樂桃源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和山上第九十一章 刑柱玄機第一百八十二章 清微規矩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最終章 太平客棧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手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經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二百五十七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零四章 八門第一百零七章 妓院第三十三章 好好讀書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二十四章 淺論飛昇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徒家第一百七十九章 邀戰第二十四章 方便法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巷別院第四十二章 北斗殺敵第一百九十四章 長夜漫漫第九十八章 俗人雅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以衆擊寡(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一百六十六章 行軍丸第一百零五章 慧玄師太第十八章 蘇小仙子第三十一章 拉攏第九十四章 陰陽逆轉第一百七十章 遼東第一百九十六章 玉虛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