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三清祖師

張靜沉也是無可奈何,“太上三清龍虎大陣”的本意就是守護山門,而非主動進攻,所以張靜沉就有一個兩難處境,如果他提前開啓大陣,那麼李玄都大可主動退去,張靜沉想要用“太上三清龍虎大陣”對付李玄都,必須要將李玄都請進大真人府之後再開啓大陣,可如此一來,李玄都就是在大陣之內,比起從大陣之外強攻,破陣更爲容易,倒是讓李玄都省卻了當初地師徐無鬼費盡心思混入大真人府的功夫。

李玄都以“太陰劍陣”擋住了張靜沉的紫青雙劍之後,身形繼續上升,破開頭頂的一方紫色“大湖”,見到了盤踞上空的青龍聖靈。

李玄都再次舉起手,從掌心中躍出一個漆黑渾淪的“珠子”,正是“太易法訣”。

緊接着,李玄都將手中的“珠子”投向上空的青龍聖靈。

“太易法訣”所化的“珠子”還未觸及青龍聖靈就已經炸裂開來,化作大潮,將天幕染成了純粹的黑色,不見星辰,不見明月,不見一絲一毫的光亮,似是濁氣上升,清氣下降,天在下,地在上,天翻地覆,陰陽倒錯。

在滾滾黑潮的侵蝕下,青龍聖靈周圍環繞的雲氣迅速消散,顯露出青龍聖靈的真容,不過這還不止,黑潮附着在青龍聖靈的體表,腐蝕其鱗片,繼而消解其體魄,使其龐大身軀不斷重歸最原始的元氣,雖然一時半刻之間,青龍聖靈還不至於就此徹底崩解,但如果不做阻止,青龍聖靈崩解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張靜沉見此情景,再也顧不得其他,頭頂所懸的“天師印”光芒大放。

“太上三清龍虎大陣”隨之變陣,青龍聖靈和白虎聖靈同時消散,然後化作三尊巍峨如山嶽的身影。

此時張嶽山已經趕到萬法宗壇,這也是大陣的第二重變化,從“龍虎”化作“三清”。

事實上“太上三清龍虎大陣”共有三重變化,“龍虎”是第一重變化,對應的是“地利”,也就是雲錦山諸峰和衆多宮觀,連接地氣,抵禦強敵。“三清”是第二重變化,對應的是“人和”,這就涉及到了香火願力,以香火願力顯化三清祖師的法相。“太上”是第三重變化,對應的是“天時”,以“天師印”這件太上道祖賜下的仙物爲媒介,再以大願心,恭請太上道祖在人間顯聖,只是條件太過苛刻,隨着太上道祖離開崑崙洞天,早已是無法實現。

隨着陣法的變化,三尊祖師法相開始逐漸凝實。只見左側的祖師白髮白鬚,身着杏黃色八卦道袍,頭戴魚尾冠,手持雪白拂塵,正是太清道德天尊;右側的祖師黑髮黑鬚,身着硃紅色道袍,頭戴芙蓉冠,懷抱一把帶鞘的青色長劍,正是上清靈寶天尊;居中的祖師也是黑髮黑鬚,身着藍色道袍,頭戴蓮花冠,手持一柄如意,卻是與“三寶如意”有甚爲相似,正是玉清元始天尊。

太上道祖一氣化三清,化作三清祖師。正如老天師張靜修和地師徐無鬼都有身外化身,也可以將三清祖師視作太上道祖的身外化身,是太上道祖又不是太上道祖,類似於佛祖與大日如來和不動明王的關係。此時顯化神威的也並非三清祖師的本尊,而是投影化身,不能與真正的祖師本尊相提並論。

三尊祖師現世之後,生出五色光華,氣息浩大莊嚴,放眼望去,似乎近在眼前,觸手可及,又似是遠在天邊,只能遙遙觀望。三尊祖師就像三根擎天巨柱撐起這一片天地,惶惶神威,讓人不敢直視。

“帝釋天”本身就是地師徐無鬼以神力煉製而成,所以李玄都也算略知一二,在他看來,這三尊祖師法相便是以神力凝聚而成。神力由香火願力轉化而來,兩者並無本質區別,而香火願力則是來自於信徒,或是虔誠祈禱,或是拜佛求仙,皆是香火願力,故而走神仙一途之人必然要收集香火願力,以此來鑄就神道金身,香火不絕,此身不滅,不僅可以長生不死,就算身死,只要香火願力源源不絕,念頭寄託於香火願力之中,仍舊有重生復活的機會。不過有利就有弊,如果香火斷絕,縱然沒有強敵,也會金身腐朽,只能苟延殘喘,最終徹底隕落。

WWW. ttka n. ¢〇

地師徐無鬼當初建立青陽教,除了謀求天下之外,也是以此收集香火願力,可青陽教起勢時日尚短,也就近幾十年的時間,無論發展如何迅猛,所能收集的香火願力都極爲有限。可正一宗屹立世間千年,又是道門魁首,香火鼎盛,其積攢的香火願力不知勝出青陽教多少。正一宗每次開啓大陣的第二重變化,都會有損消耗,但很快都會補上,再加上正一宗這些年來開啓護山大陣二重變化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香火願力相當充足。

這些香火願力一直儲存於上清宮中的三清祖師雕像之中,此時激發出來,化作三清祖師法相,雖然不能與真正的三清祖師相提並論,但如果全力激發,其威力相當於三位長生地仙,這也是正一宗的從不曾被人攻陷山門的根本所在。

不過想要全力激發“太上三清龍虎大陣”,非要一位長生地仙親自坐鎮萬法宗壇主持大陣不可,此時是東玄道人和張嶽山一起主持大陣,就算再加上一個身在陣中的張靜沉,勉強開啓了大陣的第二重變化,也不足以將大陣的威力發揮到極致,所以此時的三尊祖師法相只有上清靈寶天尊的法相是長生境的層次,另外兩尊祖師法相只是僞仙,距離長生地仙還有一線之隔。

可就是這一線之隔,使得三尊祖師法相無法形成鼎足之勢,便不能將李玄都置於死地。

面對三尊祖師法相,李玄都終於流露出幾分凝重之色,

上清靈寶天尊法相境界最高,第一個出手,懷中長劍自行出鞘,劍氣好似一道青色長河,橫貫天際,然後這道浩蕩劍氣以一個弧形向李玄都橫掃而來。

面對這一劍,李玄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大意,運轉全力,一頭青絲化作白髮,身化天魔,雙手一分,十指刺入身側虛空之中,兩隻手掌好似憑空消失一般,收回之時,十指指尖從虛空中抽出十道細細的陰火長劍。

李玄都雙手交錯,十把陰火長劍在他身前交錯,然後十化百,百化千,千化萬,陰火長劍越來越細,也越來越多,不斷交織,好似青絲千千結,這是李玄都以“心魔由我生”用出“青墨三千甲”,繼而合攏,好似女子綰青絲,將李玄都整個人包裹其中,千絲萬縷織就一隻大繭將李玄都徹底包裹其中,陰火凝結,竟是透出幾分“太易法訣”的異象。

這也是“太陰十三劍”的玄妙,進入“心魔由我生”的狀態之後,再用其他十二招劍式,不僅威力大增,而且還能生出其他玄妙。

上清靈寶天尊法相的一劍之下,劍氣如海,瞬間淹沒了李玄都,不過在一片青色劍潮之下,還有一點極爲醒目的青墨之色,如同河水中的礁石,屹立不倒。

在劍氣之下,無數陰火凝成的青絲立時消散,不過一層青絲之後還有一層,層層疊疊。

雙方相互消磨,待到氣勢洶洶的劍氣大潮退去,“青墨三千甲”所結之繭還有薄薄一層,身處其中的李玄都自然是毫髮無傷。

第一百二十一章 逍遙六虛劫第一百二十六章 聽風樓第八十六章 尋路難第一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零四章 以寡欺衆第一百七十三章 馬政第七十二章 壽宴第六十四章 各自邀戰第三十九章 養屍地第七十章 牝女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玄第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崑崙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八十六章 開胃小菜第一百六十一章 應帝王第十章 雨中鬥劍第一百七十章 生者如斯第一百零二章 張家之人第七十一章 帝女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方雲動第三十章 陰陽仙衣第五十章 不速惡客第六十四章 只是出劍第七十七章 太多太少第二百零六章 血嬰啼哭第一百七十六章 深夜造訪第二百四十二章 以衆擊寡(四)第五十章 三女密會番外六第四十一章 又見青鸞第三十四章 一日不見第六十八章 目盲心明第十四章 二三事(四)第八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雪時節第一百五十一章 巫陽第一百三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一章 女子香第五十九章 同境無敵第二百章零五章 起身迎客第二百零八章 帝京城外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一百零一十一章 深夜訪客第一百一十三章 樓船之上第二百零六章 四時劍第四十六章 無極槍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福禍相依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衆議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以進爲退第一百七十章 遼東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第二十章 一個好人第八十四章 血雨漫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陰謀第五十六章 皁閣圖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花魁盛事第九十六章 醒來第八十八章 攔路比劍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鬥第十八章 盧家父女第一百一十五章 龍宮洞天第一百七十九章 端倪初顯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八章 故人曾到否第二百一十章 雙刀寧憶第一百七十五章 御風九霄第二百一十六章 證據第十章 司徒玄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出好戲第二百零一章 佈局第九十四章 過橋渡河第二百零一章 功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煉魂鬼域第一百二十三章 風雷之變第九十二章 機緣劍意第二百六十二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八章 閣老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發殺機第四十三章 龍兒第八十六章 局勢第二百一十章 玄陰屠第二百九十二章 雲尊者第一百四十九章 地上鬼國第一百五十九章 法難師太第二百零三章 秦大小姐第一百九十三章 無人如我二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兩位青鳥第九十八章 蜀中唐家第三十五章 當年舊怨第二百零一章 佈局第一百三十章 另有古怪第六十七章 青雲第六十四章 師兄姐弟第一百三十九章 心如明鏡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年之期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稅第八十六章 局勢第一百零二章 血陣煉屍第三十二章 馮家小姐第一百三十五章 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