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點到爲止

這些年來,三教之中的佛門尚好,可儒道兩家中都出了太多不能以常理論之的人物,再加上世道變化,雙方爭鬥加劇,實實在在多了許多戾氣。

拋開上古時的儒道之爭不談,近百年來的儒道爭鬥早有端倪,當然不是從李玄都開始的,若是道門中人沒有與儒門中人一爭長短之心,縱然李玄都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整合道門,並與儒門定下今日玉虛鬥劍之約。所以就算沒有李玄都,也會有其他人來做這件事,李玄都不過是順應大勢,順水推舟。

儒道爭鬥不是由李玄都開始的,也不是由司徒玄策開始的,早在司徒玄策之前,寧王之亂,便是道門中人意圖扶持寧王登位而與支持皇帝的儒門展開的一場較量,最終被心學聖人鎮壓,爲首道門之人被誅殺,這也可以看作是道門的第一試探進攻,此後道門陷入沉寂和內鬥之中,並在這個過程中重新積蓄力量,直到司徒玄策出現,再次有了整合道門的可能,卻被龍老人強行打斷。只是儒門盛極而衰,道門否極泰來,乃是大勢所趨,第三次的李玄都終於變得勢不可擋,讓儒門無從防備。

在這種情況下,李道虛、李玄都等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道門中人開始崛起,儒門那邊同樣是非傳統的七隱士勢大,甚至壓過了大祭酒們。其實太微真人和王南霆纔是傳統的道門中人和儒門中人形象,如果此時是太微真人和王南霆等人掌權,儒道之爭勢必不會到如此激烈地步,只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在此等大變之世,這些傳統之人註定不能執掌權柄,只會淪爲其他人的陪襯。

什麼是傳統的道門中人和儒門中人?其實就是道門和儒門中觀念傳統且手段溫和之人,他們在道門和儒門中居於高位,未必能居於最高位置,但通常掌握大權,是爲中堅力量。而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妥協、讓步、交換,類似於官場中的不倒翁,不會站錯隊,不會說錯話,不會做錯事,但也做不成大事,更不能日月換新天。

張靜修、太微真人、三玄真人、萬壽真人、蘇雲媗都可以算是傳統之人,而李道虛、李玄都、司徒玄策、徐無鬼、宋政等人則是非傳統之人,張靜修看得分明,所以主張整合道門,並甘願將大權讓渡於李道虛,而如今的結果也是李道虛、李玄都等人掌握了道門大權。

其中道理很簡單,太平時節,掌權之人尚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到了亂世、變世、爭世,對手步步緊逼,豈有無過之理,只能以大功來彌補小過,奮勇上前,逆流而進,否則便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等情況下,道門領袖絕不能是庸人,所以李道虛、李玄都等人的上位是必然,而傳統一派的沉寂也是必然。

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太微真人也好,王南霆也罷,一輩子都守着傳統,不會改變,很難改變,此時相鬥也是如此,絕不會做出紫燕山人或者張海石那等舉動,贏要體面,輸也要體面,給自己體面,給他人體面,講究點到爲止,不傷和氣。

“龍遁劍訣”共有十八重十八式,雖然能夠通過不斷排列組合而千變萬化,但變化再多也終有窮盡之時,雖說招數還能從頭再使一遍,但如此一來也就失卻了出其不意,變化再妙,在天人境大宗師的眼中也是有跡可循。

太微真人剛剛用完第十八式“龍遁劍訣”的變化,就果不出李玄都所料,王南霆立刻開始反擊。道門的頂尖劍訣,李道虛的“北斗三十六劍訣”也好,徐無鬼的“太陰十三劍”也好,李玄都的“南鬥二十八劍訣”也罷,都是以變化爲主,儒門的劍訣反其道而行之,變化不多,直來直去,以勢壓人。簡單言之,道門劍訣以是以太極化萬象,而儒門劍訣則是以千機歸元一,一者極繁,一者極簡。

王南霆的“天心劍訣”便是如此,雖然也有變化,但歸根究底,還是儒門劍訣的範疇,一劍橫掃而出,招式不見如何精妙,但是劍勢極爲雄渾,又渾然天成,沒有破綻,立時將太微真人鎖定,使其躲無可躲,避無可避。

太微真人也不畏懼,身形向後飄退的同時又招手引過自己的長劍。方纔太微真人被打飛了手中長劍,長劍沖天而起,然後又直直落下,劍尖刺入地面。此時被太微真人氣機一引,長劍自行拔出地面,好似出鞘,徑直飛入太微真人的手中。

太微真人握劍之後,止住退勢,身隨劍走,不僅掙脫開了王南霆的一劍封鎖,而且速度驟然加快,當真是來去如風,以至於王南霆周圍盡是太微真人的殘像虛影,不知幾許之數。

王南霆立時將劍勢收縮成丈許方圓,圓潤凝練,層層氣機似如水波流轉,雖處於守勢,但守得極是嚴密,任憑太微真人攻勢如潮,卻都是無功而返。不過太微真人的劍氣洶涌,但見無數劍氣圍繞着劍光盤旋飛舞,兩者不住交擊,激射出無數細小遊散劍氣,擊在遠處的山岩上。儘管相距十里,但這些劍氣仍在堅硬的山岩上射出一個個小洞,可想而知劍氣之威。

此時太微真人已經全力出手,若是旁人如此出手,定然是飄風驟雨不能持久,但東華宗精通煉丹之道,太微真人身爲東華宗之主,身上不知有多少珍貴丹藥,卻是不怕有氣虛力竭之憂。

轉眼間已過了一柱香的功夫,太微真人固然是剛猛如初,可王南霆也是分毫不露破綻。

此時觀戰的一衆僞仙中有人開口道:“咱們被困‘玄都紫府’多年,離世已久,沒想到世上武學進展如此迅速。前面三戰就不必說了,就是這第四戰,這道人修爲雖然稍遜於其他幾人,但一手劍術當真出神入化,我當年怎得沒聽說過東華宗有如此劍法?”

又有一人道:“依我看來,這不像是東華宗的劍訣,倒像是清微宗的‘北斗三十六劍訣’,只是又有許多細微之處不同,實在是奇也怪哉。”

先前張海石對上青鶴居士,用的並非“北斗三十六劍訣”,而是李玄都的“南鬥二十八劍訣”,白繡裳對陣王天笑,用的則是“慈航普渡劍典”和“太陰十三劍”,就連李玄都擊退五大高手,也是用的“太陰十三劍”中的“風雷雲氣生”。直到此時,纔在太微真人手中用出了“北斗三十六劍訣”。如今算上“南鬥二十八劍訣”,已然是四大劍訣,也當真是不俗,太微真人用出之後,固然修爲上遜色於王南霆,但竟然佔得先機,這也是爲什麼江湖爭鬥不能只看境界修爲高低,還要看臨場應變、天時地利、功法外物。

王南霆也是萬萬沒有料到,東華宗和清微宗的關係竟然好到了這般地步,竟是連這等大成之法都可以互相傳授。反倒是道門中人並不在意,且不說其他,那日商議道門一統之事,張靜修請白繡裳代自己出面,李道虛召集衆人商議,太微真人也出入八景別院,絲毫不曾避嫌,這等關係又豈是等閒。正一宗和慈航宗同進同退,清微宗和東華宗共爲一體,對於兩宗弟子而言,都不是什麼隱秘之事。

在太微真人用出“北斗三十六劍訣”之後,打了王南霆一個措手不及,可他畢竟不是張海石,未能將“北斗三十六劍訣”完全練成,諸如“六滅一念劍”等絕學,尚不純熟,初時不覺如何,及至後來卻是被王南霆窺破了深淺,立時開始反攻。

兩人持劍相鬥,起先還是在平地上,繼而飛上半空之中,只見得劍光時而有如春雨,時而似如夏雷,時而似如秋風,時而似如冬雪。聲勢也越來越大,起先的時候,兩人出手之間力求雲淡風輕,後來便顧不得那麼多了,劍氣縱橫來去,但見雷霆滾滾,劍芒穿空,又有火焰翻涌,巽風如刃。

太微真人作爲道門中傳統一派之人,行事力求一個“穩”字,修煉也是如此,循序漸進,絕不會做出李玄都同時修煉五大玄功這種冒險之舉,如此一來,進境難免緩慢,但是根基卻穩固非常,這是他能與王南霆交手的原因。只是不管怎麼說,太微真人的境界修爲始終是遜色王南霆一籌,如此相鬥三百餘招後,王南霆抓住機會,未曾持劍的左手中指彈出,“錚”的一聲輕響,正好彈在太微真人手中長劍的劍脊之上。太微真人把捏不住,長劍脫手飛出,直射上天。

王南霆正要進攻,太微真人的氣息忽然變得飄渺不定,彷彿隱入天地之間,玉虛峰的上空天風陣陣,太微真人便與天風遙相呼應,兩者好像已經融爲一體,身形似是一片飛羽,隨時都會隨風而去,實在是玄妙無比。

此時在王南霆眼中,太微真人的身影變得朦朦朧朧,好像已經從眼前的天地中消失,又好象無處不在,到處都是他的身影。

王南霆這一劍竟是無處可落。

第五十一章 閒棋冷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先生至第四章 醜琴師第一百八十章 念念不忘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道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一百八十一章 必有迴響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五十九章 真極天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中之月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敵第二百八十四章 雙修之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心血來潮第六十一章 長聯第五十八章 青領宮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第五十四章 佛霓裳第一百三十二章 劍訣第一百一十七章 春秋皆度第三十一章 天樂宗第十九章 蓮咒之法第六十七章 青雲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第二十七章 喬裝改扮第一六十四章 談和第二十四章 淺論飛昇第三十章 撼王庭第二百五十一章 赴約第一百六十章 漁翁第五十七章 煉魂化身第一百四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二十九章 平原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樞機第七十四章 白龍樓船第二百一十三章 算計第五十章 不速惡客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載元第一百一十三章 臘月二十八(上)第九十三章 講規矩第一百四十章 陰魄珠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無幸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開兩朵第二百三十章 三位堂主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零七章 三分絕劍第五十三章 玄都的劍第一百四十八章 奪權第一百零九章 宮官之請第一百七十八章 又見故人第四十七章 天賜良機第一百一十四章 人公將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山途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五魔教主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八十二章 谷玉笙第六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別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荒宅避雨第二百五十七章 清微四老第一百三十二章 崑崙第二百二十章 些許苦楚無妨第一百七十五章 聽雨讀書第一百一十章 深埋地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陽謀劃第九十四章 蕭翰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十五章 無字卷第一百二十八章 水不過膝第二十章 一個好人第一百零一章 肺腑之言第一百零七章 破陣第九章 兩大地仙第六十五章 師兄師妹第一百六十一章 道友助我第八十七章 前往北邙第一百六十七章 寧憶歸來第十六章 齊王殿下第三十三章 奪門第一百四十九章 東西二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去第八十六章 客卿候選第七十四章 白龍樓船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身第四十六章 故人夜談第三十章 清平會第七十章 元妙童子第八十四章 血神經第一百八十五章 送禮第三十五章 天樂桃源第一百三十章 追逃第一百九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七十章 三根金針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第十八章 盧家父女第二百六十五章 丐幫第一五十二章 崑崙來客第二百零一章 大婚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