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道玄機

“青雲”驟然凝滯,再也不得寸進分毫,而藏老人身形卻越來也大,瞬息之間已經是百丈之高,金光璀璨。

長生境之上有三個境界,分別是:金剛不壞、五氣朝元、三花聚頂。

第一重境界金剛不壞,不朽、不壞、不滅,與天地同壽,真正做到了外在體魄的長生不死。

此時藏老人身與天地相合,卻是已經有了幾分金剛不壞的神異玄妙。

白繡裳沒有半分畏懼之意,又是一劍遞出,如白虹橫貫當空。

在藏老人的視線中,一點明亮到極點的光亮驟然爆開,然後這點光亮開始急速擴大,彷彿一朵白色蓮花正在迅猛綻放,似是要佔據他的整個視線,甚至讓他都覺得有點刺眼。

這一點光亮是“妙法蓮華”的劍尖,直指藏老人的眉心。

藏老人一揮手掌:“不自量力!”

手掌似有天之大,在白繡裳的視線中,除了這一掌之外,再無他物。

一瞬間,白繡裳只覺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朦朧飄渺,極近又似極遠,近如眼前,遠如天邊,自己彷彿進入到另外一方世界之中。她的一劍仍是在飛速前進,但無論如何都難以接近藏老人分毫,似乎這咫尺之遙已經變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天邊。

藏老人將一人一劍虛握在手心之中,白繡裳的一劍如泥牛入海,整個人也隨之消失不見,再不聞半點聲息。傳聞佛家有“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之神通,一掌之間,便可自成佛國。藏老人此時所用手段,與這門佛家神通有異曲同工之妙。

藏老人再望向張海石,一身橫壓當世的威勢宛若實質,使得張海石不住地向後退去。

張海石沉聲道:“藏老人,我們道家素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練神返虛、煉虛合道之說,你如今與此方天地合道,固然能逞兇一時,恐怕要落得一個難以分離的局面,最終與此處洞天徹底合爲一體,再也動彈不得分毫,行將朽木,生不如死。”

藏老人的嗓音宏大如滾滾雷霆:“張靜修,不必虛言恫嚇於我,我心中自有計較。”

張靜修不再多言,伸手召回“青雲”之後,與“紫霞”雙劍合璧,化作“天師雌雄劍”,然後一劍斬出。

一劍無形有質,雖然相隔千百丈,但還是能傷人無形。

藏老人的金身之上出現了一線裂縫,無數金光從藏老人的百丈金身之中噴涌而出,將此處天地照耀的一片光明。

藏老人的臉上沒有任何情緒,聲音同樣漠然無情:“堂堂大天師,僅僅是如此了嗎?”

金光散去,藏老人的輝煌金身已經恢復如初,不見半分傷痕。

張靜修並不驚惶,掌中出現“天師印”,上有龍鈕,底部刻有兩行六字:“陽平治都功印”,應“二十四治會陽平,凡二十四治,陽平治爲最大者,今道士上章及奏符壓,皆稱陽平,重其本也”之說,故而“天師印”又被稱作“陽平治都功印”,此印現世之後,光芒大盛,透明純淨,宛如琉璃。

“天師印”緩緩升起,藏老人頭頂上方的天幕隨着光芒變得支離破碎,如同一面摔在地上的鏡子,無數清光從裂縫中涌出。

正道中人已經可以透過這些封系看到洞天之外的北邙山景象。

藏老人的嗓音終於有了幾分凝重:“不愧是大天師,果然有些手段,這‘陽平治都功印’卻是最爲剋制老夫。”

張靜修道:“藏老人,貧道念你一身修爲來之不易,你若願意隨貧道去往雲錦山,在鎮魔井中避世清修,貧道願意放你一條生路。”

藏老人冷笑一聲:“此話休提,多說無益,你我二人還是各憑本事說話罷。”

說罷,藏老人簡簡單單地一掌壓下,與“萬屍大力尊”的一掌無甚區別,可威力上卻是天差地別。

張靜修在這一掌面前,當真渺小如螻蟻一般,可在氣勢上卻是半分不輸,一劍起風雷,有無數紫色雷霆洶涌而起,使藏老人下落的手掌再難下落分毫,電光閃耀,轟鳴之聲不絕於耳。

藏老人淡然道:“難道大天師以爲老夫還是那個區區天人無量境?”

張靜修搖頭道:“自是沒有這等想法,若論歲數,藏宗主還是貧道的前輩,有此手段,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有一句話,叫做:‘聞道有先後,達者爲師。’貧道在這所謂的長生境中浸淫多年,自是比藏宗主多了些感悟。”

藏老人笑道:“大天師以‘陽平治都功印’暫時破開我這洞天一線縫隙,使其不能再陰陽顛倒,可僅僅如此,也不算什麼,要知道這座洞天乃是與北邙山三十二峰的地氣勾連,難道大天師有自信將北邙山三十二峰悉數斬斷嗎?”

話音落下,藏老人鬆開困住白繡裳的那隻手掌,又是一掌朝着張靜修當頭壓下。

兩掌之威,立時風起雲涌。似有冥冥之中的氣機牽連,就連洞天外的天空之上也有異象顯現。

大天師並不慌亂,手中“天師雌雄劍”一指,在其上下左右皆有五色彩霞涌動,在雲層深處,則是有沉悶雷聲響起。滾滾雷聲起於雲後,由遠及近,天空中的五色彩霞也隨之越來越多,完全遮蔽了原本的灰暗天空,似乎要佈滿整個天際。

李玄都等人遠遠望去,只見得五彩雲霞已經淹沒至藏老人的胸口位置,其中雷光閃爍,四散遊走,極爲駭人。顯而易見,張靜修已經將“五雷天心正法”催動到了極致。

見此情景,李玄都心中生出幾分憂慮:“藏老人已經厲害至此,地師爲何還遲遲不曾露面?難道是藏在暗中準備偷襲?可他在靜禪宗中已經立下心魔誓言,應該做不得假纔是,難道說地師還有其他謀劃?若有謀劃,那麼謀劃是什麼?”

李玄都開始回想一切與北邙山有關的事情,從太陰屍出世到正道中人討伐北邙山,然後他發現自己遺漏了一點,那就是陸夫人和南柯子先後證實了北邙山由少祖山變爲老祖山,並非自然變化,而是有人爲痕跡。如今李玄都已經可以大致斷定此事與地師脫不開干係,地師圖謀會與此事有關係嗎?

就在此時,天空中的五彩雲霞愈發繽紛絢爛,一道無邊無際的磅礴氣息正從雲層之後緩緩逸散出來。

如果說藏老人是此方小天地的樞機主宰,那麼這股磅礴氣息卻是大天地的天道具現。

這已經不是大天師張靜修本身的神通,而是兩大仙物的威能,尤其是“天師印”,本就是太上道祖授予祖天師的符籙敕令,故而祖天師纔敢號稱“天師”,又以“替天行道”爲名,其中自然蘊含有莫大威能。

這一刻,整個洞天都彷彿開始劇烈搖晃。

張靜修面容肅穆,踏罡步鬥,喝道:“我是天目,與天相逐。睛如雷電,光耀八極。徹見表裡,無物不伏。七曜鎮彩,光照玄冥。千神萬聖,護我真靈。巨天猛獸,制伏五兵。五天魔鬼,亡身滅形。所在之處,萬神奉迎。急急如律令。”

只見彩色雲霞從中一分,然後是兩道直通天際的巨大天柱緩緩現世,天柱仿若山嶽之粗,周圍有云氣霧氣繚繞,其上刻有巨大的古老銘文,光華絢爛。

李玄都一驚,因爲這兩道天柱與鎮魔臺上的兩根刑柱竟是一模一樣。

張靜修竟是以莫大神通將鎮魔臺上的刑柱顯化於此,難怪大天師要讓藏老人到鎮魔井中“避世清修”,現在看來,藏老人不願意束手就縛,大天師便要強行將其鎮壓入鎮魔井中,真乃仙人風範。

何謂仙人?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可呼風喚雨,移山倒海,摘星拿月,故而天地難容,不可久留世間。

第一百五十三章 領軍北伐第三十五章 圍攻第一百零一章 五城十二樓第一百九十章 高出三寸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六扇門第一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六十九章 御馬監掌印第二百二十一章 劍名紫螭第四十章 事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員第七章 不知先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樓月第四十章 雷咒伏魔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第二百四十八章 殺劫天數第一百二十章 洞天第八十六章 局勢第八十一章 血神君第六十六章 藏龍臥虎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一百二十章 御六氣之辯第六十四章 聖人大盜第九十六章 暗流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一五十三章 老兄弟第一百六十章 父子生死第十二章 周阿牛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枯石爛第六十七章 長生久視第二百二十九章 暗流第一百三十章 靜禪寺第六十六章 小死大睡第六十五章 破陣第九十一章 了斷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一百零四章 偷襲圍攻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一百零一章 陰陽宗主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放之第八十章 十殿明官第一百六十九章 逝者已矣第一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三十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海堂第六十章 刑部之人第八十二章 激戰第二百零一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六十章 漁翁第七十章 宮官設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巷別院第四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一百一十七章 開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故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韓邀月第一百六十六章 錢能通神第三十六章 道術第一五十二章 崑崙來客第一百二十章 酒意更濃第八章 閣老第二百三十二章 君師起不睦第四十四章 出劍(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追逃之間第一百零四章 沈無幸第六十章 唐周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一百一十三章 懷千歲憂第三十六章 道術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誤會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第二章 錦衣青鸞第十二章 陰陽歸一訣第九十五章 夕陽西下第八十一章 人仙道第三章 國賊第二百零三章 秦大小姐第三十一章 兩指斷劍第七十三章 叔叔嫂嫂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先生第一百二十六章 雷堂雨堂第七十六章 九子母天鬼第二十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八章 姐妹第二十四章 躺着睡着第二百一十章 玄陰屠第一百八十九章 劍秀山中第十三章 落雪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助第十二章 深夜來客第四十八章 清平先生第二十四章 哈勒楞番外十第三十七章 大雪山行宮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玄第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花流雲第一百八十章 念念不忘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先生第五十一章 反客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