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另有洞天

做過重活的人都知道,在幹活的時候,不覺如何,可一旦停下來,睡上一覺,醒來時便會渾身痠痛。李玄都也是如此,用完那一劍之後,未覺異樣,可在入定之後,卻忽然感覺一股鑽心之痛,同時三大丹田中更是同時涌起一股巨大的空虛之感,然後急速擴散至全身上下,來勢之猛烈,更甚以往多次反噬。

如此片刻之後,李玄都開始內視,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奇特所在,頭頂之上五彩繽紛,好似極北之地的天光,而腳下則是一方深淵暗沉,彷彿隨時都會擇人而噬。

李玄都仰頭望去,有點點光芒閃爍,逐次明亮起來,李玄都認得那是天上星辰,北斗南鬥,斗轉星移,永不停息。

李玄都凝神細觀,不知過了多久,他忽然感覺足下一空,身形一沉,便往下方的深淵墜落下去。

就在這時,一道紫色驚雷當空落下,劈開了深淵,也驚醒了李玄都。

李玄都猛地睜開雙眼,身子仍是空空蕩蕩,竟是有幾分脫力的症狀。他下意識地想要起身,就聽身後傳來大天師的聲音:“我在你體內渡入了一道氣機,暫且延緩了‘太陰十三劍’的反噬。”

李玄都輕嘆一聲,開口道謝:“多謝大天師。”

張靜修道:“幸而你本身修爲深厚,意志堅定,換成旁人,便是貧道想要出手相助,也是無從下手。”

李玄都問道:“請問大天師,我入定用了多長時間?”

大天師道:“已是過去了四個時辰。”

李玄都一怔,沒想到時間過得如此之快,在他的感覺中,不過是一次恍惚出神的時間而已。

李玄都又是默默調息了一炷香的時間,感覺丹田之內有新氣生出,空虛之感漸去,心口處的鑽心之痛也漸漸平息,這才站起身來。

便在此時,慧玄師太快步行來,對大天師稟報道:“大天師,悟真大師和司徒堂主尋到了一處所在。”

張靜修望向李玄都,問道:“紫府可是無礙了?若是無礙,便與貧道同去。”

李玄都點了點頭,道:“已無大礙。”

三人離開此地,在慧玄師太的引領下,來到一處矮小偏殿。這處偏殿沒什麼名堂,十分低矮逼仄,裡面只是供奉了一尊尺餘高矮的燃燈古佛。

想來方丈室、祖師殿、達摩堂、羅漢堂等顯眼之地,都已經被地師搜過,反而是這種不起眼的地方,纔有可能躲過地師的注意。並非地師不會考慮到這方面,而是這種不起眼的地方在靜禪宗中實在太多,不可能全部搜過。正道中人之所以能夠尋到,還是靠了幾分運氣,也多虧了有三位佛門高人,地師畢竟是道家中人,對於佛門的瞭解,還是不如佛門中人。

此時悟真和法定正站在殿中,其他幾人也陸續趕來,見大天師過來之後,悟真一指那尊燃燈古佛的塑像。

大天師和李玄都都望向佛像,只見佛像寶相莊嚴,結無畏印。

悟真雙掌合十,道:“佛祖託鉢爲末法弟子化緣,而燃燈結蓮花印,示弟子佛性自在,花在自性供養。”

李玄都這才瞭然,平心而論,這樣一座偏殿,又是如此小的佛像,不懂佛法之人,未必能分出燃燈佛和佛祖的區別,更何況是手印的細小區別,也就是悟真大師這等佛門高僧在有心觀察之下,才能注意到這一點。

悟真繼續說道:“若是別處,也就罷了,畢竟有可能是工匠疏漏,可靜禪宗乃是中土佛門祖庭,靜禪寺更是號稱‘佛城’,如何會有如此紕漏?多半是有意爲之。”

說罷,悟真雙手合十,開始誦經。

李玄都只覺得晦澀難懂,從未聽過,大天師聽了片刻,方道:“佛家有《千佛名經》,分爲三部,分別是《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燃燈古佛是過去佛,所以悟真大師誦的是《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隨着悟真的誦經之聲,原本黯淡無光的佛光漸漸散發出金色光澤,如一輪今日,耀眼逼人。

便在這時,悟真手結無畏印,繼而變化蓮花印。

那佛像竟是跟隨悟真的動作同樣變化爲蓮花印。

下一刻,佛像旋轉,變作面壁姿態,地面上隨之裂開一道門戶,其中有向下臺階。

李玄都只覺得神奇無比,若是換成他,怕是用幾個月的時間都找不到這裡,更何況是想出破解之法了。

大天師當先走入其中,其他人緊隨其後。

這條通路一直向下,衆人不知其中深淺,只是以普通行走的速度慢行,如此走了半個時辰的時間,估摸着這時候已經到了中嶽的山腹深處,眼前驟然出現一片光亮。

一行出了通道,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巨大佛像,站立於蓮花之上,高有十餘丈,在周圍則是數不清的長明燈,將此地照亮。

再看周圍,此地原來是一處巨大的石窟,與佛像登高,佔地與大雄寶殿相差無幾,除了這尊佛像之外,還有許多塑像,分列左右,皆是端坐於蓮臺之上。

李玄都總覺不對,走近一看,卻發現那根本不是什麼佛像,而是一個個“活人”。此時便聽悟真說道:“佛門高僧死後身軀不朽,想來這些人就是靜禪宗的歷代祖師了。”

李玄都不由咋舌,沒想到這裡竟是一處類似塔林的所在。

聽悟真如此說,衆人皆是對這些靜禪宗祖師恭敬行禮,請恕叨擾之罪。

張靜修也不例外,行禮之後,說道:“大家各自找一找,看看有沒有特殊之處。”

正道衆人應了一聲,四散開來。

李玄都卻是來到諸位靜禪宗祖師身旁,細細觀瞧。

然後他猛然發覺這些蓮臺下方均有字跡,皆是這些靜禪宗祖師生前的法號生平,其他人他都不認得,可排名最後一人他卻是久聞大名,正是被地師暗算的方靜方丈。

李玄都也算是帝京之變的當事之人,想到方靜方丈正是爲了調停大天師和師父李道虛的爭鬥才冒險進京,最終落得一個身死下場,心中自是敬佩,畢恭畢敬地對方靜方丈的遺骸拜了三拜。

李玄都拜畢起身,擡眼時,忽地發現“方靜方丈”的座下蓮臺上似乎若干痕跡。他心生好奇,上前一步,凝目細看,卻是一尊僧人小像,擺出一個奇異姿態,似是手搭涼棚,正在舉目眺望。

李玄都只是看了幾眼,竟是生出幾分熟悉之感,略作思索之後,暗忖道:“若是我沒猜錯的話,這似是‘天眼通’?”

李玄都又向方靜方丈旁邊的那個蓮臺,其上同樣刻畫了一名僧人,卻是作側耳傾聽之狀,李玄都心中一動,立時明瞭:“這便是‘天耳通’了。”

李玄都又向其他幾位祖師看去,有人空無一物,也有人如這兩人一般刻有僧人小像,姿態各異,分別是對應了“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只是李玄都遲遲不曾找到六神通中最爲玄妙被譽爲長生久視之道的“漏盡通”,讓他好生失望。

忽然他心中一動,望向正中那座“頂天立地”的巨大佛像。

第五十三章 單人破陣番外六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五十九章 同境無敵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陽謀劃第一百六十一章 太座第八章 定親第六十八章 相會天蒼山第一百六十九章 錢一白第五章 問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閣皁高人第二百零八章 龍遁劍訣第二百一十五章 釋經第一六十一章 許諾第九十六章 澹臺雲第六十四章 人心可用第七章 名門正派第二百六十八章 收網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三十八章 靠近權力第二十八章 發難第一百五十三章 領軍北伐第五十一章 疑心生暗鬼第四十八章 指點江山第七十四章 江湖世故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人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十二章 二三事(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二百零四章 一劍裁第二百章零四章 四師兄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戰而勝第七十一章 白骨流光第一百三十三章 來了又去第一百零四章 金身破碎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罡劍陣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第八十三章 拔除心魔第二百三十四章 孫妙妙第一百零九章 山搖地動第五十九章 小妹不哭第一百八十六章 錢青白第一百七十三章 青鶴居士第一百八十八章 深夜酒肆第一百一十章 深埋地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一百三十四章 敬賀正旦第七章 名門正派第十七章 坐忘禪功第一百五十章 一個拳頭第二百九十四章 三長老第四十章 雷咒伏魔第三章 楚雲深第一百一十一章 純陽丹第一百八十二章 衣鉢第五十三章 蹣跚學步第一百三十九章 依紅樓第五十五章 墓中洞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冷美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二李二女第七十章 宮官設局第二十一章 道高一尺第一百三十章 錢之一字第十七章 二王敗退第四章 兩青第一百六十五章 長老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錢家來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玄第六第四十章 見者有份第六十章 同牀異夢第二百一十一章 師徒並行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二百零六章 血嬰啼哭第七章 名門正派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一百零八章 顏如玉第二十二章 重回客棧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衆人第一百零五章 尸解陰丹第四十六章 故人夜談第二百六十六章 查案第三十九章 疑雲重重第七十四章 劍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後殘局第七十六章 太平山再見第一百三十六章 劍鬥玄女第七十八章 黃金佛頭第一百三十三章 冷月一鋸第一百四十章 媾和第九十六章 大祭酒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二十四章 較技較計第九十一章 廣妙姬第二百二十八章 弘農縣第四十六章 朝日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世興第十四章 徵公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宗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故地尋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