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稱帝(大結局)

而謙親王那頭,老爺子已經低聲的將皇帝的心意向外孫女說了下,詢問她的意見。

皇帝居然想假死隱居,這讓程沅珈也覺得非常意外。不過想想他最近一直當甩手掌櫃,將政務都丟給自己的相公,也有點明白他的想法。

“也不是不行,但有一點必須向他說清楚,一旦進入那個地方,就再也不能回來了。哪怕再想念這裡的一切,也不能挽回。”程沅珈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把醜話說在前面。

皇帝不同於謙王,謙王只是辭官退隱,向外界的說法是他回自己的封地上養老了。但皇帝可沒有這麼好糊弄的,一個不好,就是一場禍事。所以謙王還能偶爾出來逛逛,但皇帝是再也不能出現在任何人的面前了。

謙王見父子倆說得也差不多了,在皇帝耳邊低聲嘀咕了幾句,皇帝聞言堅定的點着頭,看起來他真是下定決心了。

這時候敦王疑惑的目光飄向程沅珈,卻見後者一副正兒八經的樣子端端正正的坐着,不由好笑。這小妮子在家裡不是靠着就是躺着,除了泡茶的時候,從來不見她坐得這麼端正過。

皇帝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這裡也沒有外人,四人就開始商量讓皇帝脫身的方法,最簡單就是病死,由程沅珈動手,讓皇帝“暴病而亡”,然後用一具其他人的屍身,來個金蟬脫殼,代替皇帝下葬入皇陵,而皇帝在被替代的時候,就直接進入九星戒內。

直到這時候,皇帝才知道,原來謙王所謂的世外隱居之地,居然是程沅珈隨身的一個特殊空間。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對那個地方的嚮往。

臨走的時候,程沅珈留下一顆藥丸,這藥丸的功能是能讓皇帝的“病情”忽然加重,不過並不會讓他有多難受,這時候表面現象罷了。至於皇帝之前被她施了法術而毀壞的健康,只要進到九星戒內,被裡面的靈氣一番調養,自然能恢復過來。

三天後,下了一場不小的春雨,皇帝因爲貪戀雨景而受寒,忽然昏迷不醒,御醫們束手無策。後來雖然皇帝醒了過來,但身體卻是徹底的垮了,藥石無效。

纏綿病榻半個月後,春寒還沒完全散去,皇帝沒有等到春暖花開,就駕崩了。

當天晚上,在臨時搭建的靈棚裡,敦王帶着其他皇子在外面守孝。雖然皇帝並沒有確立皇儲,但在臨終前還是留下遺詔,傳位於皇七子魏亦濠。其實就算他什麼都不說,這皇位也不會被其他人佔去,就算有這個想法也沒這個實力。

程沅珈本與敦王一起在靈前,但敦王心疼妻子,讓她去邊上休息了。這場喪事,最瞭解內幕的就是這兩個人了,要不是必須得走這個場面,還真沒這個心思在這裡耗着。見守靈的那些皇子都有點昏昏欲睡,從偏廳出來的程沅珈向敦王打了個眼色,悄悄的消失了。

也就是在這夜,真正的皇帝已經從棺材裡轉移到了九星戒裡,而留在棺材裡的只是一個程沅珈從亂葬崗裡撿來的屍身,用法術幻化成了皇帝的樣子罷了。不管這人是誰,反正他是賺了,能代皇帝葬到皇陵裡去,估計就算投胎也能投個好人家了。

對於皇帝的逝去,最傷心的當屬被矇在鼓裡的太后了。太后雖然不是皇帝的親生母親,但好歹是她親手養大的,而且皇帝對太后也算是非常孝順的,即使當初因爲程沅珈的婚事,兩母子鬧得有點僵,但在皇帝給程沅珈賜婚後,母子倆很快就和解了。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讓太后一下子衰老了下來,看得程沅珈心疼不已,於是找了個機會,偷偷將皇帝真正的下落告訴了她。不過她當然不會告訴太后皇帝是到她手指頭上逍遙去了,只是說皇帝已經厭倦了當皇帝的生活,讓她幫忙以假死脫身,其實是去外面遊山玩水,再找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隱居。只是這件事情非同小可,萬萬不可泄露出去,否則對皇帝的安全就非常不利了。

太后相信了程沅珈的說法,因爲程沅珈拿出了皇帝之前給太后留下的一封信,裡面的內容也大致和程沅珈說的一致。對自己養子這個不負責任的皇帝,太后也無語了,只是依然裝着悲慼的樣子,但心中也不那麼傷心了。

國喪之後,新帝登基,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封程沅珈爲後,立魏允爍爲太子,同時大赦天下。登基三天後,舉行了不亞於登基儀式的封后大典。同時,下了一道聖旨,將養母蕭賢妃封爲太后,並尊原程太后爲太皇太后。

從敦王府搬到皇宮,程沅珈幾乎什麼都沒帶,反正王府裡對她有用的東西早就被她收了起來,其餘的那些東西在一般人眼裡的確值幾個錢,但在她眼裡,和垃圾沒什麼區別,放着還嫌佔地方。

新帝入住皇宮後,原來的宮殿還是留給先帝的那些先皇的妃嬪們居住,一點都沒要她們挪地方的意思。要知道一般新帝入宮,就會把先帝的妃嬪都遷往固定的幾個宮殿去住,留出那些富麗堂皇的宮殿,給自己的後宮女子居住。就算現在新帝的後宮總共只有皇后一人,也不能保證永遠就只有她一個。但新帝卻親自下了旨意,讓她們安心居住在自己的殿室內,只要不想走,就可以不走。

對此,作爲皇后的程沅珈一點意見都沒有,她已經搬到了皇后專用的鳳麟宮,安心的當起了她的六宮之主。

可羣臣開始不淡定了,包括已經成爲丞相的柳少蘊在內。作爲一個王爺,魏亦濠只娶一個正妃並溺寵她一人是沒什麼問題,現在他已經是皇帝了,這後宮總不能只有一個皇后吧。再說了,皇帝的後宮有幾個是按自己心願娶的,那只是一種拉攏和控制朝中各派勢力的手段而已。

登基了幾個月後,度過了最初的過渡期,羣臣開始在早朝上公開要求皇上進行選秀,以充實後宮,爲皇家開枝散葉,卻被魏亦濠拒絕了。

“朕與皇后鶼鰈情深,皇后待朕更是情深意重,這件事如果皇后不開口,朕寧願後宮無妃。”魏亦濠擲地有聲道。

羣臣哀嘆,他們在說這些話之前,已經讓皇后的兩個表兄入宮去試探過皇后了,結果皇后就給了他們兩個字“做夢”。至於太皇太后和蕭太后那裡,根本就不管事,一切由皇后做主。其實蕭太后倒是有點意見的,但本身她也不是個喜好控制自己兒子的人,而且程沅珈素來強勢,更不願意將自己和皇后間婆媳關係弄僵,破壞和新帝間的母子情。

就在羣臣爲了充實後宮之事吵鬧不休時,程沅珈再次傳出喜訊。

沒多久,柳少蘊被程沅珈叫到鳳麟宮,劈頭蓋臉的捱了頓罵,素來喜歡和程沅珈唱反調甚至有空沒空挪揄她兩句的柳少蘊此刻卻連句反駁都沒有。最後走的時候耳朵邊還回響着程沅珈的威脅:“如果再有人想往後宮裡塞那些嫁不出去的女人,本宮就全部讓你納了她們。”

柳少蘊當時就連滾帶爬的逃走了,開玩笑,如果讓她們進了自己的後院,他還有什麼臉面見魏敏兒。如今魏敏兒已經爲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也懷着第二胎,如果讓她生氣了,孩子有個三長兩短,他就只能提着腦袋去謙王府認罪了。

其實最能理解皇帝心情的就是他了,所以他之前纔會發出不許送女的指令。他娶魏敏兒已經將近三年,一直恩愛無比,根本沒想過要納妾,只覺得有她就已經萬事足,一花入眼,萬花失色。

皇帝是爲了權衡朝中的勢力娶那些出身高貴的女子,但如果那些人都無法威脅皇帝,只要拿捏好他們,有沒有那些女人都沒什麼區別。

有了這層認識,柳少蘊再次發出指令,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送自己家族的女子入宮。接到指令的人也算明白了,感情他們的主子不是坐在龍椅上的那個,就是住在鳳麟宮的那個,想送個女人進去也不見得能獲得好處,還肯定得罪那兩個人,還是乖乖聽話做事吧。

大魏宣帝魏亦濠,在位後廢除六宮,獨尊皇后,同年底,皇后誕下二皇子魏允晨。

宣帝三年,皇后再次誕下大公主魏毓馨,同年,謙王致仕,將王位傳給世子,帶着妻妾回封地居住。

宣帝六年,皇后再次懷孕,於次年誕下三皇子魏允皓

宣帝七年,程沅珈終於決定不再生孩子了,開始教已經二十五歲的魏亦濠修煉。

宣帝十三年,太皇太后去世,舉國同哀。

宣帝十七年,太子魏允爍大婚,迎娶柳相嫡長女柳音詩爲太子妃。

宣帝二十年,已經當了二十年皇帝的魏亦濠宣佈遜位,將皇位傳與太子,與皇后相攜離去,與帝后一同離開的還有大公主和三皇子,從此再無音訊。只留下皇后的心腹侍女墜兒,深居內宮中,當皇帝有困難之事,可向她尋求幫助。墜兒已經結丹,按修真界的算法,已經獲得千年以上的壽元,她有着程沅珈留下的大量資源,以及隨她任意調動的海量白靈米,擔起守護大魏皇室的重任。

同年,太子魏允爍繼位,史稱成帝,宣佈繼續實行父皇的廢除六宮之策,終身只娶柳皇后一人,並下旨意鼓勵貴族們一夫一妻,凡是隻娶一妻無妾室無外室者,可優先獲得升遷的機會。於是貴族間爭相仿效,一時蔚然成風。

成帝三年,皇帝魏允爍將太上皇和自己廢除六宮獨尊皇后之舉寫入皇族的族規,希望後世能以此爲準則,善待自己的結髮妻子,同時也規定了皇后無需容貌身世等條件,唯一的要求就是賢能。皇后無後宮瑣事的牽絆,留出更多的時間協助帝王,成爲大魏國獨特的風景。

成帝五年,國丈柳少蘊將皇太后程沅珈留下的令牌交還新帝,自此,由歷代皇帝親自掌控這股強大的力量,加上墜兒的協助,使得大魏王朝延續數千年,經久不衰。

他們都不知道的是,不管他們下達什麼樣的指令,都瞞不過這個令牌的主人,所以程沅珈一點都不擔心有人拿着她的令牌做不利於她的事情。其實,已經帶着魏亦濠和兩個檢測出天賦超高的兒女,回到修真界的她,還真不關心世俗裡變成什麼樣子。

她已經有了自己心愛之人的陪伴,這就夠了。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