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坦克大炮罐頭老子都要!B

林俊今天說的話將會在白俄羅斯方向立刻實行,在古謝夫整理後也將發往莫斯科,做到最大範圍內的實施。\\\\林俊人在前線,又對蘇聯的家底心知肚明,比身在克里姆林宮的斯大林更有“實際經驗”,最高統帥和統帥部的成員會按照林俊的建議實施其方案。

不過按照林俊的辦法來,就和他自己昨天對押送俘虜的軍官的話有些矛盾了,那些押往西伯利亞的戰俘在路上估計就別想吃飽----首先滿足軍隊的需要,然後是老百姓,法西斯俘虜當然就只能放在最後一位!

“朱可夫,我們後方勞動力不足,這俘虜是越多越好。不僅僅礦山需要他們,農田也需要些德國農民去耕種,農業機械大部分都用來拉大炮了,需要強壯的勞動力。”

林俊是越想越深,戰俘中應該有不少農民出生的人:蘇聯有的是土地,讓他們去種土豆應該能夠勝任。至於勞動積極性不用擔心,貝利亞已經管了幾年的林業生產,順帶管點開荒運動應該不是問題。歷史上衛國戰爭期間他不僅負責蘇聯國內的治安,而且在武器生產方面起過主要作用,工作能力不用懷疑。

至於勞動力本身的積極性就更不用擔心,在“貝利亞式”的高壓下,一羣吃不飽的戰俘生產糧食的積極性一定非常高,只需要加點小小的獎勵措施就行。比起那些戰俘中的知識分子,農民出生的德國佬還能多活幾個下來。

這下朱可夫想笑但笑不出來,副統帥這會就像中世紀的領主:要麼把對手統治的平民全殺光削弱其戰爭潛力,要麼搶勞動力增加自己的戰爭潛力!

搶人!搶糧!搶資源!

不過要把武裝到牙齒、戰鬥力一流的德軍當做勞動力使喚,蘇聯各方面軍司令員估計得好好籌劃籌劃,這項“副業”可不好經營。

這時有一名西方面軍司令部參謀進來報告,阿道夫-施特勞斯等人即將押往6號機場,那邊已經有一隊運輸機做好準備。

“讓押送人員注意,一定要把俘虜安全的送到莫斯科,不能出一點紕漏!”

“是!元帥。”

參謀轉身離開。林俊和朱可夫當然不用去送送那位德國陸軍元帥。 ωwш ◆тт kan ◆C〇

“中午就將有15架運輸機飛往大沼澤縱深進行空投補給。除了少量地藥品之外。大部分都是高熱量食品。”朱可夫順道說了說空軍對遊擊總隊地支援計劃:運輸機將從6號機場出發。就在德國高級將領被送走之後。

“白天空投。”

這也是沒有辦法。雖然會有遭遇德國空軍攔截地危險。但目前地情況下進行夜晚空投幾乎就是不可能地!天氣太冷了。飛機在夜間基本不可能起飛!

遊擊總隊那邊也是情況不妙。困難就在後勤上:除了極少量情況最好地優秀戰馬。其它所有牲口都已經做爲軍糧。但還是不夠!

在最低氣溫長時間低於零下三十度地情況下。龐大而分散地遊擊總隊還要養活龐大數量地非戰鬥人員。其艱苦卓絕地環境是這邊地人很難體會地。梅利尼克將軍處境很艱難。急需支援。

“科別茨會派出足夠的護航戰鬥機,應該不會出大問題。還有。遊擊總隊報告會派出突擊小組穿越戰線,就這兩天就可能有同志來報告。”

“恩,等游擊隊同志到了。我想見見。”

給莫斯科發了一份個人給莫洛托夫的電報,敘述了前線部隊對美國罐頭的急需,要外交人民委員同志到了美國後多弄個幾十船的“土豆燒牛肉”和“靈肉”來!那該死的斯帕姆午餐肉味道實在不怎麼樣,但嚴寒地蘇聯需要那該死的“靈肉”。

電文發出才半個小時,林俊辦公室的電話機響了,一接電話之後足足聊了半個小時,三人電話會議----斯大林、林俊和莫洛托夫。

關於要援助地問題,電話會議裡不僅僅再次討論農產品的問題,還有工業。

林俊說了這麼一段:“莫洛托夫同志。就按照原來的計劃,我們可以減少獲得武器彈藥的數量,但高質量成品油和工業設備的數量是能要多少就要多少!”

斯大林和林俊這會可看不上美英的坦克、大炮和步槍,卡車、機械車牀倒是有多少要多少----後方工廠需要大量的工業設備。

車牀不足,但這會又有部分工廠由於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操做而無法進行全力生產,不得不把大量的婦女、老人、少年甚至是殘疾軍人都送進工廠來充當技工。不過即便如此,蘇聯在這會地在職工人總數也僅有1000萬人左右,只相當於1940年時的水平。而現在德國大概控制着大約近1000萬人(其中德國人大約爲837萬人)的能夠全力生產的技工,但這不包括佔領區內的工廠人員。而且這會很多情況下是拼湊起來的蘇聯技工在人員素質上平均水平上。比那些體格強壯且技能熟練的德國技工普遍都一定距離。

德國人在明斯克吃了虧,但這會不論在戰略資源還是在勞動力上甚至都要比蘇聯更具優勢!

不過蘇聯也有自己的辦法---把兔子逼急了都能咬人!自己的工人技術差水平低了些,那就簡化武器地生產工藝,讓武器的結構簡單到連傻瓜都會生產的地步: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轉盤機槍”;而AK47的生產工藝就是個學徒工都能很快掌握。

自己的工人效率低人數少,那就大幅延長工人們的勞動時間:德國人一天干8小時蘇聯人就幹14個小時!

“勞動量”上去了,還要解決工業產量的問題。

林俊眼前的朱可夫同志在歷史上指揮“柏林戰役”時,在奧得河畔用42000門火炮在3小時內向德軍陣傾瀉45萬發炮彈,德軍地抵抗意志正是被這股強大地蘇聯火力給徹底瓦解!

紅色大炮兵主義的終極體現,這需要機牀和鋼鐵做後盾---蘇聯能夠有如此強大地火力配置。必然會消耗掉大量的彈藥。也正因爲如此,蘇聯成爲歷史上二戰中彈藥耗費量最高地國家:大約用掉了整整1000萬噸。比德國高220萬噸。比美國更是高了340萬噸!

這就出現個問題,要讓紅軍保持讓美國人都汗顏的“大炮兵主義”那恐怖的火力,這優質鋼鋼產量就必須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上:在通常的情況下彈藥的實際生產量一般都會比實際使用量高出部分,這是因爲在實戰中誰都不會把自己地彈藥徹底打光,總會保留一部分作爲備份,所以蘇聯的彈藥實際用量如果是100萬噸的話。那後方就要生產出比1000萬噸更多的彈藥才行!

保守推推算,蘇聯僅彈藥生產這一項就耗費了國家超過三分之一的鋼鐵!----都趕上裝甲部隊建設的鋼鐵消耗量!

還有林俊需要高質量汽油:蘇聯不缺石油,可是缺高質量汽油!更不可思議的是:紅軍這會能夠得到的成品燃油數量不比自己的對手多多少!這乍一看簡直不可思議!

爲什麼?

最簡單地解釋就是煤不夠!

擁有龐大機械化部隊的蘇聯,歷史上衛國戰爭中戰時的年均油耗量也只有400500萬噸,在最高峰地1944年也只達到了560萬噸(這裡包括了飛機,汽車……等裝備的用油量),而德國在1943年獲得的液態燃料包括煤制油在內總共就有1000萬噸,如果不是遭到盟軍轟炸的話,其煤制油部分還有繼續增產的潛力!

蘇聯國土遼闊。資源豐富,人民又是吃苦耐勞,可是鋼鐵產量就是追不上德國----還是缺煤!其實缺煤這個問題早在衛國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存在。蘇聯每年爲了彌補煤炭上的不足都要以石油做交換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煤。

還好現在蘇聯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頓巴斯在自己手裡,不然情況會更糟!不然蘇聯許多的鍊鋼廠、發電廠和化工廠都會因爲缺煤而不得不停工或停產!

這缺煤地問題在戰爭結束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爲蘇聯煤炭的缺口實在太大,要是想靠進口來緩解供需矛盾,按照煤炭部門的最新統計,每年至少需要進口4000萬噸左右才能恢復到戰前水平!

wWW☢ тt kдn☢ ¢ ○

進口靠不上,蘇聯要是真的靠進口煤炭來彌補缺口的話,那蘇聯的鐵路和港口就甭幹別的事,天天就拉煤算了!

現在是美國人一聽說蘇聯缺煤。就立即提出要給蘇聯援助,可蘇聯只能說:“謝謝!不用了,因爲我這裡的鐵路和港口根本就負擔不起這麼大地運輸量。”

美國又說:“那我就給你鋼材吧,運鋼可比運煤要容易多了”。

蘇聯又說:“太謝謝了!可是也不必了,因爲你就算是把鋼材運來了我也沒有那麼多的電力來加工它。”

電力的不足嚴重限制了蘇聯工廠的加工能力,還是因爲缺煤!這使蘇聯就是能夠得到充足的原料也無法迅速將其加工成爲所需要的武器。蘇聯要想解決這個難題除了靠自己努力以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唯一能夠替代煤炭用於發電的東西就只剩下石油!

可是,用石油來發電的成本太高,與煤炭相比。差不多發出去地每一度電都是“高價”電,但是這會蘇聯別無選擇。

林俊前世就知道“頓巴斯”地大名,“頓涅茨煤田(頓巴斯的全稱)”可謂大名鼎鼎,但沒想到蘇聯在還控制它地情況下還缺煤!這簡直難以置信!

但缺煤就是缺煤,現在出現了二戰中有點黑色幽默的一幕:德國爲了彌補自己在油料上的不足把許多的煤化成了“油”來用,而蘇聯爲了彌補自己在煤炭上的不足又不得不把許多的油當成了“煤”來燒!

一邊是高價換來的“油”,一邊又是高價發出來的“電”,蘇德兩邊的能源狀況這會差不多是“半斤對八兩”!

朱可夫聽了部分林俊“電話會議”的內容,而林俊打完電話之後又用十分鐘時間發了頓牢騷。把蘇聯工業這會的家底捅了一圈!

現在朱可夫是知道這統帥不是什麼人都能當得----有幾個將軍元帥會去了解那一環套一環的麻煩!

不過就是困難重重。蘇聯將軍們這會還是能得到自己所要的絕大部分裝備和物資,因爲蘇聯已經上演了全世界最快的國家轉型速度----這“轉型速度”其實指的就是一個國家由和平機制轉入戰時體制所需要的時間。

當一個國家轉入戰時體制時。一般都不會立刻就發揮出自己十成的力量,往往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準備期----滯後期,才能把全部的實力都發揮出來。

蘇聯在40年就已經爲將來可能爆發的大戰做準備,這“滯後期”等於是在和平時期就準備了一大半。在戰爭一開始後,蘇聯整個國家機器就全部動員起來,進入完全的戰時體制,生產能力瞬間就進入最高峰!

這在世界其他國家是很難想象的,因爲這個時間(滯後期)有長有短,比如歷史上像德國1943年初轉入戰時體制(有點不可思議,這會的德國還沒有實行戰時體制!),1944年末才達到她工業生產的峰值,中間用了將近2年的時間。

而美國1941年進入了戰時體制,直到1944年他的工業生產能力才達到接近飽和的水平,中間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英國1940年就轉入戰時體制,可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英國都沒有真正進入狀態。

蘇聯轉型速度之快世界第一,當德國人還在懶洋洋地執行着一天8小時工作制度的時候,蘇聯的兵工廠早已經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軍火!

而有一點非常重要:蘇聯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工廠從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再到產品最終如何分配,都由國家一手決定,企業完全用不着操心,只需要按照計劃把生產任務完成即可。

而在制定生產計劃的時候蘇聯又把從大到一輛坦克,小到一顆子彈,一個軸承所用的材料、工時都詳細地記錄在案,凡是計劃以內的東西國家絕對保證供應,凡是計劃以外的東西你就是一根鐵釘也甭想得到!

看似古板的純計劃體制,但適合戰爭!

正因爲如此,蘇聯現在在戰略資源什麼都顯得短缺的情況下,始終能把物資供應穩定在一個供需基本平衡的狀態上,並在這個平衡的狀態下把有限的戰略資源集中分配到工業生產最急需的地方,從而讓寶貴的戰略資源發揮出最大的利用率!

蘇聯能夠用相同的資源造出超過任何國家生產能力的武器裝備,這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特性決定的!

在戰爭時期,計劃經濟要比市場經濟更具優越性!

下午兩點,林俊接到莫斯科轉來的一份電文,通過亞歷山大轉過來的,飛機空運。

“看來南斯拉夫的情況有些糟糕。”林俊看完第一份電文後同古謝夫說,而自己手裡還有第二份電文,參謀已經看過了,很有意思的一份電文。

派往南斯拉夫的那兩隊聯絡員可不僅僅是聯絡員,還肩負着更機密的工作。

第61章 英雄城第649章 別這麼叫我第3章 遙遠的北冰洋第578章 就讓巴秋克上!第450章 能人第283章 地面主力第111章 這個對手不好對付第530章 圓白菜和斯帕姆第226章 佈局第10章 能救一個是一個第162章 老朋友第428章 追擊第639章 天上下雹子了1第257章 至高榮譽第301章 雷霆一擊1第94章 保衛南京1第107章 徒勞無功的奔波2第366章 戰局突變第569章 戰功卓着第14章 加大火力第194章 空地大戰第349章 好看的希多連科第688章 騎士決鬥第479章 冰冷而憂鬱第524章 穿越封鎖線2第68章 抵達下塔吉爾第155章 新的衛隊長第1章 引言第477章 “大材小用”第317章 大樓守軍第632章 頑強的第十六集團軍1第133章 新的職責第628章 拉格7對190第39章 人是鐵飯是鋼第288章 蘇聯式婚禮第119章 佈列斯特要塞第465章 新人選第373章 打完仗寄給我一份第584章 強渡維爾尼亞河A第196章 空地大戰3——近衛軍第428章 追擊第165章 都是自尊心在作怪第520章 坦克大炮罐頭老子都要!A第429章 通殺!第六百二十三章 第197章 空地大戰4第678章 投彈第90章 戰爭前的最後“消遣”1第12章 不可思議的調查方法第99章 保衛南京6——空中戰神D四十五章 馬德里保衛戰5第660章 操起槍就幹第301章 雷霆一擊1第666章 全他-媽瘋了!第264章 瘋狂的根源第647章 王牌之間的較量2第649章 別這麼叫我第16章 平靜的1935第461章 斯拉夫告別曲第437章 大戰前的好消息第508章 夜間襲擾第542章 格殺勿論1第404章 鋼鐵鑄就4——三分之一第19章 幸福總是短暫的第172張 “金星”獎章第306章 老天是盟友第8章 七級地震第208章 一箭三雕第508章 夜間襲擾第545章 格殺勿論4——衛隊的瘋狂B第652章 準備第529章 去年的一場"小仗”第633章 頑強的第十六集團軍2——主攻部隊第625章 空軍戰術第26章 戰前會議第682章 坦然面對第118章 機械化的力量1第265章 希特勒的錯誤第593章 衝擊!第647章 王牌之間的較量2第115章 炸彈對刺刀3第437章 大戰前的好消息第一百八十八章 第536章 一損再損第211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79章 紅色拿破崙——被遺忘的戰神第320章 “普倫雅科夫空軍元帥號”出擊!第412章 在列寧的旗幟下向勝利前進!第544章 格殺勿論3——衛隊的瘋狂A第83章 狗日的,老子就不讓第271章 新的動力第481章 冰山第84章 “老孔”來訪第88章 陷害同志不是你的專利第519章 德國重型戰車!第238章 旗艦出擊第445 毀滅第384章 她哭了第510章 乘火打劫2——俄羅斯小夥第118章 機械化的力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