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戰略重心

“可是……”華西列夫斯基遲疑了一會兒,就問:“史達林同志,現在我們又能怎麼做?”

可操作的空間的確不多,因爲整場戰役已經佈署開了,就像開弓射出去的箭無法回頭。

總不能把那些進攻勢頭正盛的部隊硬生生的拉回來重新來過吧!

史達林沒有正面回答,他站起身來將視線轉移到窗外,說:“國防委員會討論過這個問題,最高統帥部認爲,我們應該儘快包圍史達林格勒粉碎敵人的計劃!”

“轉移戰役重心?”華西列夫斯基聽出了點名堂。

原本的戰略計劃是大縱深包圍,小縱深包圍比如對卡拉奇的進攻是次要的,它更多的對德第6集團軍的騷擾以使其無法逃跑或是分兵增援。

現在,因爲擔心德軍援軍會破壞大縱深包圍,心急且信心不足的最高統帥部決定將重點放在小縱深包圍上。

其實主要原因是最高統帥部包括史達林在內都不夠自信。

就像之前所說的,蘇軍官兵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但因爲前期的大面積潰敗使他們在面對德軍時普遍缺乏信心,甚至說是恐懼也不爲過。

在這種情況下,最高統帥部的那些高官們的想法是:能打幾場小勝將史達林格勒解救出來就不錯了,還想着一舉將他們包圍並收復大片失地?!

應該說這種想法更有保障也更穩妥,因爲它能快速的完成對史達林格勒的包圍,曼施坦因的援兵根本來不及增援,史達林格勒的壓力也會在短時間內成級數的降低。

但戰爭從來都是冒險家的遊戲,穩妥和保障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保守和坐失良機。

“那麼!”華西列夫斯基問:“進行大縱深包圍的部隊怎麼辦?尤其第51集團軍!命令他們停止進攻轉入防禦嗎?”

實施大縱深包圍的蘇軍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面位於德軍側後的西南方面軍,另一支是南面的史達林格勒方面軍。

西南方面軍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爲它是一整個方面軍作爲北鉗,而且後勤補給也能得到保證。

問題是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它雖然同樣是一個方面軍作爲南鉗,但其中有幾個集團軍實際上並不是用於包抄而是在與德軍作戰,其中第62集團軍甚至在史達林格勒與德軍打得如火如荼。

所以,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實際上只有兩個集團軍實施包抄:第57集團軍實施中小縱深的包抄同時掩護第51集團軍的右翼,第51集團軍實施大縱深包抄。

現在,史達林打算將戰略重心轉移到近距離包抄上,那麼第51集團軍如果繼續進攻的話,就相當於孤軍深入。

所以華西列夫斯基以爲史達林會讓第51集團軍停止進攻原地駐防。

然而,史達林卻保持沉默。

對史達林有深刻了解的華西列夫斯基馬上就明白了這意味着什麼……沉默代表華西列夫斯基猜錯了,也就是說史達林沒打算讓第51集團軍停下他們進攻的腳步,他希望它繼續進攻。

果然,史達林接着說道:“第51集團軍的攻勢對戰役是有好處的,這不只是接連勝利振奮人心的問題,他們的進攻勢必會吸引敵人的增援主力,使其無法及時增援史達林格勒!”

所以,第51集團軍就被當成了一個擋箭牌,用於保證蘇軍小縱深包圍的順利實施並逼退或殲滅史達林格勒之敵。

沒等華西列夫斯基說話,史達林又接着說道:“因此,最高統帥部認爲:粉碎被圍敵人的工作應交給一個人領導。現在有兩位方面軍司令員在指揮,這妨礙這一任務的完成。出席會議的國防委員都支援這個意見。”

這的確是事實,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其實承擔兩個不同的戰略任務,一是在史達林格勒與德軍戰鬥,另一個是大縱深包圍。也就是頓河方面軍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一部在與德軍作戰。

但早幹什麼去了?

制訂計劃時怎麼沒人說這一點?

到現在戰役正在進行中才發現應該將這兩個部份合爲一體?!

“我們要重組方面軍?”華西列夫斯基問:“在這時候?”

史達林點了點頭:“只是指揮權轉移的問題!集團軍一級的任務完全不變!”

“那麼,最後肅清敵人的任務交給哪位司令員呢?”華西列夫斯基又問。

“有人建議把所有圍剿敵人的部隊都交給羅科索夫斯基指揮。”史達林回過身,拿下菸斗在桌上磕了磕。

這也就意味着要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拆分,將部隊交給頓河方面軍。

沉默了一會兒,見華西列夫斯基不說話,史達林就擡起頭來問:“你怎麼不吭聲?”

“我在考慮這是否合適!”華西列夫斯基回答:“我認爲兩位司令員都很能幹,如果把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部隊撥歸羅科索夫斯基同志指揮;那麼葉廖緬科必然會感到委屈,或者說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士氣不利……”

“現在不是談論委屈不委屈的時候!”史達林打斷了華西列夫斯基的話,命令道:“打電話給葉廖緬科,向他宣佈國防委員會的決定。”

說着,史達林就丟給華西列夫斯基一份資料,說:“這是重組方案!”

“是,史達林同志!”華西列夫斯基挺身回答,然後從桌上接過資料。

“另外還有朱可夫!”史達林說:“你告訴他一聲!”

“是!”

這時華西列夫斯基才知道,史達林找他來根本就不是跟他商量的,而是讓他來出面做壞人的……史達林知道這些事有些不好說出口,所以讓他當個傳聲筒。

華西列夫斯基回到指揮部後猶豫再三,幾次拿起電話也沒能打出去。

如果用中國的成語來說的話,這就是“臨陣換將”。

確切的說不只是“臨陣換將”,是“臨戰換將”,把正在作戰的部隊而且還是打得正激烈的部隊更換了指揮,這影響絕不像史達林說的那麼簡單。

但史達林的命令沒人敢反抗,最終華西列夫斯基還是把電話拔了出去。

第六百九十二章 運氣第四百零一章 指揮第二百四十章 拖延第825章 誘敵深入第六百八十三章 普洛多維託耶第七百二十六章 水位第五百九十一章 裝甲連第五百八十六章 糧倉第二百五十章 上當第870章 兩棲登陸船第五百八十三章 佈署第四十二章 突圍第五百一十七章 步兵對步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子彈第六十九章 計劃第二百七十四章 古德里安第六百零二章 反包圍第二百八十九章 包圍第一百六十五章 鐵路突襲第七十三章 基爾波諾斯第一百五十八章 花瓶第七百五十五章 撤退第四百七十五章 廠長第五百一十三章 上校第834章 保密措施第八章 求證第七百零六章 間諜第六百八十二章 指揮部第829章 炮火衝鋒第三百七十章 半履帶車第六百七十三章 教育第三百章 跳水第九十六章 炮火封鎖第879章 預備隊第810章 原因第一百二十九章 游擊隊第二百七十六章 巡視第三百一十八章 編制第三百一十六章 試射第六百零九章 賭第二百二十九章 第1077步兵團第858章 教官第五百零九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零三章 關注第一百零六章 第22步兵師第二百四十五章 死衚衕第七十三章 基爾波諾斯第二百一十六章 民房第三百八十九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突圍英雄第三十二章 絕望第七百三十章 情報第四十二章 突圍第七百六十八章 全委會第四百零九章 指示第七百二十四章 計算第六百八十五章 踏上征途第三十六章 任務第四百零七章 惰性第二百一十一章 喀秋莎第五百零七章 隊形第三百四十六章 增援第四百六十六章 方向第九十章 勝利第九十六章 炮火封鎖第九十六章 炮火封鎖第868章 變化第七十四章 通訊第五百二十九章 固定碉堡第七十九章 封閉第三百零五章 截肢第六百七十一章 突圍第868章 變化第三百七十九章 危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信任第四百三十四章 麻煩第三百三十一章 偵察第六百一十一章 死角第六百六十七章 飛行團第813章 傳單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山鞋第六百一十四章 作戰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調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車第五十五章 熟悉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階段第五百四十七章 小試身手第一百三十章 重點第三百零二章 負傷第819章 勸降第三百五十九章 馬拉雪橇第九十二章 汽油桶第三百五十一章 橋頭陣地第八章 求證第七百二十章 脫罪第六十七章 坦克第二百八十六章 狙擊手第二百七十八章 包圍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