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圖窮匕見

百族大戰時期,碎星團的戰鬥,基本都在資源艱困下進行,自籌物資是家常便飯,除了事前籌集、徵調的開源,戰鬥過程中的節流、戰鬥結束後的打掃回收,同樣是重中之重。

在這方面,身爲碎星團頭號修理專家的溫去病,無疑也是搞資源回收的首席權威,如果不是山陸陵的外型太威猛,不適合親自拿着放大鏡搜索現場,他肯定把那些笨手笨腳的屬下都踹開,自己親自趴在地上慢慢找。

戰場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兵器與屍骸,這些東西能完整回收固然好,就算殘缺不齊,溫去病也有大用,能修的修,該回爐的回爐,妖魔屍骸能分解提煉的就立刻處理,七七八八一搞,打下一場戰爭的物資就有了,運氣好,連打兩三場的份都有了。

這次的大鑄,變成了大屠殺,那麼多的優秀匠師,除了一早站在比較外圍,還有機會跑得快的,其他的基本都已死絕,還不是死一個兩個,是來參加的菁英全被幹光,連同那些文武重臣,都被入魔的青武仙帝親手宰掉大半。

青武仙帝不愧是大荒西朝的人族第一強者,帝威浩蕩,無人能敵,這點終於獲得了驗證……

可惜是以這樣的方式。

人死不能復生,他們的屍骸也不能利用,但滿地的寶兵碎片,全都是大荒西朝多少年累積的資源,強行堆出來的,鑄成未久,靈氣還在,哪怕被打碎了,殘料也還能回收使用。

寶兵、戰器,損壞後的修復,要看損壞的程度,如果說沒法修復,要回爐重煉,那就得看材料有否受到汙染,這點在與妖魔戰鬥時,特別吃虧,強大的妖氣、魔氣,都會損及材料的靈性,讓那些天材地寶掉落成凡鐵,回爐了也沒法重煉,徹底報廢。

幸好,青武仙帝入魔未久,體內魔氣雖盛,打出來的汙染效果卻還不強,這些被他粉碎的寶兵,沒受到多少魔氣汙染,只要立刻淨化,靈性不至於損傷,也還能利用。

溫去病邊走邊收,像撿破爛一樣,裝了滿滿一大袋,最後來到霹靂大將軍的殘軀前。

此次大鑄,除了自己指導製作的破邪箭,其餘最引人注目的四件超凡寶兵,正一天鏡隨龍虎天君一同自爆以殉,誅妖符鞭先被青武仙帝打斷,又被龍虎天君利用殘符困敵,也毀了個乾乾淨淨。

屠龍巨劍,具有破龍之力,更是青武仙帝魔化後的首要目標,不但被打斷,還被補了兩手,完全打碎,毀得徹底,溫去病看着滿地殘跡,只能嘆氣。

……要回收,不是做不到,但是很麻煩,而且碎得那麼徹底,就算回收了,還能剩下幾分,自己也沒法估算,是否能保有破龍之力,也是一個大問號。

相比之下,倒是這具霹靂大將軍,因爲青武仙帝不瞭解機關術,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僅是一擊破壞掉霹靂大將軍,沒有多花氣力深度破壞,保存相對完整。

造出霹靂大將軍的七巧雲門,沒能逃過仙帝的大屠殺,死了個乾乾淨淨,損毀的機體恐怕沒幾個人能修,不過,對溫去病卻不是問題,在看了幾眼後,便開始認真考慮,該如何修復與強化?

最後,溫去病來到龍虎天君之前殉身所在,想到這位老道人的仁骨英風,心下不禁黯然,深深彎腰一禮。

溫去病習慣嘻笑怒罵的遊戲人間作風,但在骨子裡,身爲戰爭英雄的經歷,讓他眼界不是普通的高,能得他衷心敬佩的人物,少之又少,而龍虎天君正是這極少數人之一。

打從結識之後,老道人一直對自己鼎力支持,要秘笈給秘笈,要材料給材料,本身大義爲先,又不失待人的真心,是讓溫去病很生出親近感的一位長輩,再看他爲了人族捨身,壯烈陣亡,溫去病心中悲傷,只能在亡者之前,深深鞠躬,默哀致意。

而在這一下行禮完畢後,溫去病開始在地上搜索,找尋適才天師、佛尊所遺下的剩餘物。

當年刺殺九頭妖龍的天師、佛尊,身亡後還被煉成屍偶,連他們凝具畢生修爲所形成的金丹、舍利也被污化,這似乎也是他們還能使用生前武技的原因。

……這種技術,主世界好像還沒有,九頭妖龍在這方面,明顯勝過主世界一籌,如果能學會,把這技術帶回去,那就大賺了……

溫去病這麼想着,最後還是搖搖頭,自己對於屍骸之類的技術,並不擅長,更非此道中人,只是偶爾聽香雪說說,瞭解她的研究進度,是否九頭妖龍的技術,真的超過主世界,其實也不敢肯定,當前一堆事要顧,就先不多牽掛了。

早先的戰鬥中,自己本來希望斬仙飛刀直接砍掉青武仙帝,絕不把這個最強戰力留給敵人,但九頭妖龍棋高一着,強行空間轉位,讓佛尊過來捱了那一刀,直接砍爲兩斷,舍利有否因此破碎,很不好說。

至於天師……

龍虎天君自爆時,熾烈陽火將天師也卷在內,整個燒成灰飛,溫去病也不敢樂觀相信還有什麼剩下,一切只能死馬當活馬醫。

“……再糟糕,也不會比捱了神手大劈棺更糟。”溫去病蹲在地上,在一片焦土之中,找尋金丹與舍利。

或許,封天台的詛咒被破後,人族氣運回升,運勢往好的方向走,溫去病在焦土中沒找多久,就發現了半顆殘破的金丹。

哪怕只有半顆,這仍是幾乎登天的高人,所留下來的修爲結晶,無論是將之吸化,試圖納入本身修爲,或是作爲煉丹的材料,用處都非常大,能夠回收,真是上上之喜。

“金丹找到了,舍利呢?”溫去病閉目感應氣機,最後從佛尊灰化的身軀中,找到了同樣殘破的舍利,但當他將半顆舍利拿在手裡,卻生出極端古怪的感覺。

冥冥中,好像有什麼東西透過舍利,在呼喚自己……

溫去病睜開眼睛,凝視着手中的舍利,皺起了眉頭,這不是預期內應有的變化,兩個相同性質的東西,爲何舍利會有反應,而金丹卻沒有?

這顯然不是這兩件事物本身的問題,與妖龍汙染也沒多大關係,那問題原因何在?

細心感查,溫去病將舍利移動位置,繞了一圈,最後確定感應最強的方向,而順着這方向延伸下去,存在於那個方位線上的東西…………

飛龍寺!

溫去病雙目一睜,曉得自己等待多時的東西出現了,當下也不等其他人,和龍雲兒打個招呼,要她照顧好女爵與平劍秋,自己急匆匆地就動身了。

在戰鬥中受創不輕,溫去病不得不連吞幾顆龍虎合和丹,把傷勢壓下,自己原本想把這瓶天君所贈的見面禮留下,回去後找太一估價,現在卻只能先拿來用了,否則遇到強敵,路上很搞笑地被幹掉,那才真是冤枉。

運氣很好,離開仙帝宮,前往飛龍寺的路上,一路平安,不過這其實也不是太意外。

剛剛那場大戰,魔化的青武仙帝被重創,九頭妖龍扣在手上多時的天師、佛尊屍偶都被摧毀,九頭妖龍自己都被斬仙飛刀隔空所傷,一時之間,怕是沒法重組攻勢,頂多讓手下魔將來侵擾。

至於強力外援……

老對頭死曜的那支隊伍,倒是自己比較擔心的力量,可這點提防了也沒用,只能希望他們受挫之後,不會那麼快就反撲。

沒花多少時間,溫去病來到飛龍寺之前,距離上一趟離開,其實才沒有多少時間,卻恍如隔世,整個情勢都不同了。

不過,這一回造訪,與早先離去時果然有不同,幾名僧人匆匆跑出,一見到溫去病就大喜過望,雙掌合十,連忙稱幸,似乎就是要出門尋找病僧。

這個推測,果然命中,這幾名僧人表示寺中長老相請,要立刻請病僧到百佛洞去。

百佛洞,是飛龍寺後山的閉關清修之所,最盛時曾有百名高僧在此坐禪,因而得名,卻也是此次飛龍寺遇襲,損傷最嚴重的地方,因爲須彌佛子就坐關於該處,刺客進入後,就是在百佛洞刺**子得手,又設伏狙殺其他高僧的。

……爲何是百佛洞?

……難道……須彌佛子未死?

溫去病一想到這可能,心裡立刻排除了,因爲易水墳的專家不是瞎子,青武仙帝與自己也來此反覆確認過,要讓這許多人全都上當,需要的瞞天過海技術可不普通。

一路往裡行去,上次的刺客襲擊,飛龍寺的主戰力大損,連長老耆宿都死掉一大票,餘者多數帶傷,這幾日溫去病反覆造訪,也都和他們混了各臉熟,此刻只見他們雖等着自己,領着自己一路往百佛洞行去,卻沒說事什麼事,登時心中有數。

這些長老,都只是受命領自己前去的信使,不是負責與自己談話的人,說得明確一點,那個要找自己過來的人,是一個身分極高,能對他們下令的人物。

飛龍寺中,還藏着這樣的大人物?

……此人是誰?

第三章 荒唐二五章 太陽縱橫第三章 女人的小伎倆三十一章 無關正義的公正十一章 縱橫來去第一章 新局面(週一紅包滿五百加更)二八章 變態的髮質問題二八章 鴛鴦譜湊本第九章 遭劫難逃二十章 永恆視野第八章 防狼套裝三六章 死要面子的仙界三十五章 好心沒好報(週一紅包滿五百加)第八章 不明凶兆二十六章 東一刀、西一刀十三章 乾坤刀來三五章 新.降魔劍二十章 禍起蕭牆第三章 荒唐第三章 爆頭(週一紅包滿五百加更)十五章 億萬大會三四章 不朽的科研精神十四章 輾壓第八章 神秘王座二一章 六道盡封第十章 我要打十個!(週一求紅包)三十六章 漢水來客十九章 一鍋粥第二章 不登場的插手二十六章 我的大軍篇後小劇場 上三十章 終極試煉第七章 一百萬倍第八章 冥河難渡第二章 蒼白天刑篇後小劇場二十三章 深潭二一章 別時一笑枉斷腸第五章 拜訪十八章 餓鬼之禍三十章 盤古第一章 冰封萬里十一章 善緣總在落魄時八十七章 一刀在手.神魔無視二二章 不繫於心的放蕩第八章 他知道二十二章 小村的鄉野風味第三章 終末地老見天荒二十九章 鍥而不捨的猴子第五章 反目之因三十一章 同滅十七章 隨我破城!二十八章 我願足矣第三章 怪獸家長十五章 槍神的神槍第七章 命運之眼獲得!(二版)三十二章 齊心第七章 搶佔大勢九十六章 諸惡莫作二七章 萬仙盡折二十三章 似曾相識的理想(初一求紅包)二七章 還君一槍第八章 歸還天命九十一章 星月湖第十章 生死籤三十一章 青眼有加第七章 黑山童姥十五章 賠我錢來三八章 劫波度盡少爺在(週一紅包滿五百加三五章 新.降魔劍二十九章 放毒新時代第二章 世界碰撞第十章 不可逃避的責任第三章 大雨將至十一章 七邪覆的玄機第八章 演不下去的戲二十二章 意外的援手三十四章 神盜遇劫第八章 可恨的二道販子二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十一章 誰沒有過去二十二章 殺龍問道三十四章 又一位大能三十五章 共享經濟(週一紅包滿五百加更)二六章 儀式四十四章 點滴內幕十六章 地藏菩薩爲證第六章 九龍寨的天才二十五章 身分不同二五章 老實姑娘不老實第七章 撐死膽大的第八章 不該有的戰果二十六章 修羅場二十四章 溫老魔的野望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六章 先生你好二十九章 緋劍朱雀第十章 妃月淚二十九章 入得秘藏二十四章 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