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秘不發喪藏玄機

巴漢道,巴郡。

西漢水與長江在此彙集,因此處爲岩鹽產地,故向來富庶,又有江河水運便利,使得巴城這座小小縣城,在隋末動盪結束後,飛速的繁榮起來。

巴縣(重慶),此地原爲濮夷之地,濮夷無君長,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

羅存孝站在船甲板上,看着漸漸駛進的巴縣城池。

“大王,此處戰國之時,巴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上游,先後在枳、江州、墊江等地建都,後巴楚兩國激戰於荊門,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蜀相爭,最終不料贏家卻是秦國。

秦國攻滅巴蜀,統有其地,一統天下後,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巴蜀各爲一郡。”

站在存孝旁邊的是一位跑江的船老大,專跑三峽上游,對於此地歷史典故還是非常瞭解的,對於這位名聞天下的存孝大王,有意巴結,十分賣力。

“秦滅巴國後,屯兵巴地,築巴郡城,城址就在長江與西漢水(嘉陵江)匯合之處附近,這也是巴縣建城之始。”

巴縣曾一度設爲江州,從漢魏至南北朝歷經數百年,直到隋開皇之初,以渝水繞城,改爲渝州,這也是後來重慶簡稱渝的由來,渝,便是指嘉陵江下游。

唐短暫控制巴蜀期間,曾把渝州隸屬於夔州總管府,劃入山南道。

而後大秦攻滅李唐,把漢水巴地設爲巴漢道,單劃一道。巴郡因西接劍南道,東出湖北道,佔據了長江中上游重要的位置節點,因此爲朝廷所重視,特意在巴城增駐府兵,甚至還有一支專門的內河水師。

與此同時,藉助長江和西漢水這兩條黃金水道,尤其是因爲江陵暫時還在蕭銑手中,於是本來長江中上游中心的商業中心,便從江陵變成了巴城。

特別是另一條重要的陸路商道的打通,更是使得巴城成爲西南工商業的中心。這條陸路上商路,北上抵漢水邊金城郡,往西入漢中郡,再往北便過散關入長安。而從金城郡沿漢水而下,向東則抵襄陽、南陽,再可往長安、洛陽、江南等諸地。

從巴城往南,則向西南抵資陽郡(資中),犍爲郡(宜賓),蜀郡(成都)。

東南則直抵夜郎郡(遵義),下雲南,廣南。

存孝此次從洛陽入雲南麗江,便是先從洛陽陸路到南陽襄陽,然後改坐船走水路,沿漢水逆流而上至金城郡,再陸路南下通川郡,又換乘水路乘船走西漢水至巴城,然後在巴城又要上岸改陸路南下夜郡郡,再折向西去麗江。

雖說要不斷的水陸換乘,但總體上還是道路通暢,十分方便的。

“怎麼感覺巴城是建在山上?”存孝問。

巴郡其實和蜀郡一樣,都是盆地,但是巴郡盆地不如蜀郡盆地那麼大,而巴縣這又是兩大江交匯之地,所以秦時就築城的巴城是扼守於戰略要點,選在了地形並不是特別好的這處。

“巴蜀多山,不過雲南山更多。”

存孝想起自己的封地在那神外龍雪山下,估計比這還山。

“進城吧,看能不能在這裡招募一批人隨我去麗江。”存孝看了看身後的船隊,從洛陽一路過來,存孝便一路招募百姓工匠,還四處招攬士人,可以說是一路走一路招。

不過效果並不算很理想,尤其是在洛陽河南一帶,中原安定,貧民也大多已經遷移四邊了,剩下的人都是條件還行的,沒多少人願意去那麼遠的麗江國。

倒是進入巴漢後,還多招了點人,這邊情況更差些,倒是有些人聽了他的條件很心動。

存孝打算入巴城再招點人,順便從這裡再採購一批需要的物資商品。若是能夠與當地的商行談成點合作,拉他們到自己封地去發展,就更好了。

船隻靠岸,碼頭一片繁忙。

存孝剛從船上跳下,結果碼頭上就有人過來。

卻是一位綠袍官員帶着一隊紅袍士兵。

“下官拜見麗江王。”

存孝有些意外,“有事?”

“下官李成,是江津驛站的驛丞,有一份朝廷命令要轉交給大王。”

驗過身份,接過公文。

存孝看過之後,眉頭皺起。

命令來自長安,卻是政事堂簽發的,要求他加快行程,儘快抵達麗江封地就藩之國,不得在路上遷延耽誤。

這語氣,讓他疑惑。

“最近朝堂上有什麼大事發生嗎?”存孝問。

李驛丞搖頭。

“驛站應當有最新的報紙吧?把最近一個月的報紙,都拿來給我看。”存孝不客氣的道。

那驛站似有些爲難,但又不敢抗拒,最後只得應下。

存孝直接隨驛丞去了驛站,他把最近一個月來發行的報紙都看了遍,主要是東方新聞、洛陽日報等,這些大報發行廣,巴城雖是西南邊地了,但每期也都沿着驛站發過來,一期不少。

仔細的看完後,存孝眉頭皺的更緊了。

劉洎是存孝在南陽招募的一個幕僚,他原本是蕭銑的吏部侍郎,後見蕭樑偏安一隅還內鬥不止,於是乾脆便掛冠回了南陽老家。存孝路過時,特意過拜訪他,希望能夠爲自己幕僚。恰巧劉洎也因爲在鄉鬱郁不得志,於是便答應隨他去雲南瞧瞧。

“大王何事憂慮?”

“朝廷出事了,確切的說是皇帝出事了。”

存孝通過翻閱最近一月的諸份報紙,敏感的察覺出了許多東西。

皇帝居然很久沒有露過面了,以往一般皇帝若是出席什麼重要的儀式活動,又或是講了什麼重要的旨意,報紙上都會刊登,甚至皇帝去哪遊獵、打馬球,都會有報道。可是這段時間皇帝根本沒有半點消息。

再結合最近皇太子居然從洛陽前往長安,並攝政監國,就更奇怪了。

對此,報紙上只有一句話,皇帝身有小恙,宮中靜養,讓太子監國攝政,衆宰相輔佐。

再加上他剛到巴城就接到的那封旨意,然後還有太子到長安攝政監國後發出的一連串的太子教。

大赦天下,賞賜百官,又是一氣將宗室諸王盡皆分封,並讓他們立即就藩,這一切都透露着許多異常。

劉洎沉思良久,然後一語驚人,“莫非陛下已經駕崩?你看太子攝政之後的教,極似新皇登基之後的旨意啊。”

存孝怔住。

“皇帝駕崩?怎麼可能,皇帝還這般年輕,就算皇帝真萬一駕崩,也必定第一時間詔告天下啊?”

“大王,有一個詞叫秘不發喪啊!”

第854章 功臣謀反第1372章 鷹犬第868章 羊入虎口第17章 還債第343章 反將一軍第601章 羅嗣業無敵第766章 竇建德完了第177章 耕戰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553章 坑爹的宇文化及第252章 撐死膽大的第1236章 大使館第1244章 皇帝的殺招第573章 長孫有女初長成第292章 往死裡得罪第299章 婦人之仁第986章 烈焰紅旗白鬃馬第613章 敢死隊第894章 吳越樑楚第586章 義軍崛起第422章 逼反第580章 殺神過境第1365章 失守第246章 刀斬八品第271章 騎第1386章 秦皇東巡第382章 自亂陣腳第1480章 調停第1002章 棄暗投明破寒冰第1347章 八百標兵第506章 下江南第1522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455章 爭當主角第621章 軍師聯盟第1531章 分家立戶第455章 爭當主角第737章 一日天子第1028章 金輅馳過凱旋門第737章 一日天子第1429章 那津第1068章 與民爭利爲哪般第679章 清君側第427章 二徵高句麗,必先殺羅成第1263章 綠帽王第1401章 鎮北王第19章 人在江湖第1447章 請君入甕第851章 開放式皇宮第68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第1022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420章 殺人如殺雞第268章 戰爭迷霧第1255章 狗奴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984章 孤城遙望金城關第870章 雲侯第155章 劍拔弩張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845章 洛陽第1473章 塵埃落定第162章 投桃報李第1396章 不虧第913章 必須死第97章 未雨綢繆第1522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581章 老鼠拜貓第630章 新的天子第292章 往死裡得罪第589章 虎斑突騎第1384章 建安第144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766章 竇建德完了第171章 身世揭開第387章 水師第627章 翅膀硬了第733章 李淵起兵第560章 辭相第1332章 不想當宰相的狀元郎不是好秘書第734章 自立第1433章 便女第1053章 落魄書生馬賓王第33章 打到服爲止第276章 百里奔襲第10章 上堂領賞第1239章 公主請兵第1032章 象雄王奪妻之恨第1367章 逼反第792章 瘋王第237章 懷才不遇第1461章 跪雪第1450章 沃野第697章 又來遲一步第313章 山東沸反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54章 收穫第781章 朕爲天子第13章 千里一盞燈,萬里煙雲罩第154章 忍無可忍,那便無須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