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貴族志

高士廉恍然大悟,若是按他們之前的思路,這羅家怎麼也不可能榮登榜首的,甚至他們之前評定的等級,皇族羅氏,是以襄陽羅氏列在了最後一個等級榜上的,因爲羅成的祖父羅榮,是貧民出身,再往上數十幾代,都找不到一個名人。

而皇帝羅成又不屑於搞攀附名人,亂認祖宗這樣的事,他不是李淵,當了皇帝后,非讓大臣們給他七拐八連的認到了老子李耳的門下。

甚至就是西涼皇帝那個祖宗,都未必是真的。

本來李家是趙郡破落戶出身,也就是說他們家以前是在河北趙郡,注意,這個趙郡破落戶並不是說他家是趙郡李氏,只是跟趙郡李同在趙郡而已,並不是那一支的。

後來李家隨宇文泰出頭了,於是便也開始樊附名人,爲了自擡身價,便說自己是隴西李氏。

硬生生的把自己擠進五姓七家之列,但實際上,關東士族們根本不承認這事。

羅成當皇帝前沒有攀附過名人,當皇帝后也不曾有這樣的打算,他就是襄陽羅氏出身,祖上十八代那都是平民百姓。

甚至多追幾代,都已經查不到譜序了,畢竟普通小民,不可能跟大族一樣修譜。

但是現在皇帝說了,所有的士族都是先輩們開創,後世子孫經營積累起來的,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纔有了後來的士族。

現在,舊士族們成爲過去式了,他羅成要率領大秦的勳戚們,開創新的氏族時代。

因此,他皇族羅氏,便自然而然要成爲這個新氏族志排行榜的第一位。

皇族羅氏佔據第一等第一家。

然後第二等便是以外戚次之,外戚首當其衝是誰?自然是皇太后家秦氏家族,因此齊郡歷城秦氏便排在第二等第一家,然後二等第二家便是皇后家族濟陰單氏家族。

再接着是四妃的家族,分別是李貴妃家的隴西李氏,閻妃家的榆林閻氏、崔妃家的滎陽崔氏、鄭妃家的滎陽鄭氏。

接着是太上皇的諸女婿家,如齊郡的周氏、王氏、趙氏、杜氏等。

第三等,則是諸宰相之家,以當今的十一位宰相家族列入其中。

第四等,爲諸功勳大將之家,以受封爲公侯的那些武將排列其中。

第五等,以本朝任三品及以上的職官大臣排列其中。

第六等,以伯子男等貴族排列在上。

第七等,以郡太守等四五品職事官等排列其中。

第八等,以獲五品散官者列其中。

第九等,以獲五品軍功勳官者列其中。

高士廉仔細的聽完,發現按皇帝的這個旨意,那麼他們之前修的那一百卷的氏族志完全可以扔掉了。

新的氏族志,是完全不管以前的士族名望家聲這些的,只以本朝的官爵職位高低爲依據。

皇族第一等,然後是皇親國戚第二等。

第三等是宰相,第四等是公侯,第五等是三品以上大臣,第六等是伯子男封侯,第七等,郡太守等四五品的職事官員,第八等是獲得五品散官,而第九等,就是連沒有官職,但有五品以上軍功勳官的士卒都能列入其中。

原來的那些舊士族,管你是山東士族還是關隴士族,只要你不是外戚家族,不是有爵位者,不是五品以上的實職、散階、勳官獲得者,便全都無資格進入。

且進入氏族志還有一個標準,就是隻錄本身以及昆弟子孫。

如崔氏鄭氏這樣龐大的家族,就算是外戚,但也只錄妃子的父親、叔伯和兄弟,至於其它的支系,都無資格進入。

原本第一等第一名的崔民幹,在新朝既非外戚,又不是功勳封侯,僅有一個侍郎之職,不過是正四品下,因此他的家族博陵崔氏,也僅僅只能排到第七等。

按新標準修,姓氏榜估計能增到到三百多姓,而家族榜能增加到三千多家,崔氏得排到姓氏榜百名開外,家族榜千名開外去了。

之前高士廉的氏族志,上面的一千多家,那都是魏晉以來的士族門弟,真正的累世冠冕之家。

是純以郡姓做爲門第等差的。

這也是最傳統的排行法。

之前的標準就是尚姓,以郡姓爲基礎,可現在皇帝卻要尚官尚爵,以爵位官職爲依據。大量根本稱不上士族的家族姓氏,也上榜了。

完全否定了魏晉以來的門閥觀念,全力扶持大秦的功勳官員統治集團。

說到底,其實就是新門閥與世封制,就是爲皇帝即將開始的實封諸侯做準備依據的。

大量軍功起家的寒門庶族,甚至是地主、平民,也終於能夠躍然登上這個新氏族志,在皇帝的幫助下,開創一個新的士族。

高士廉得了這道明確旨意,返回衙門後,立即召集一衆同僚,口傳皇帝旨意,全面重修氏族志。

衆人震驚之餘,但還是如實奉旨修訂。

結過日夜加班的努力,終於,高士廉等很快又新修訂出一本氏族志呈到御前。

新修訂的氏族志,收錄三百三十五姓,五千六百八十七家,分列九等。

在這份譜序中,最低標準就是五品,或勳官或散階或實職。低於五品的,全都無資格進入。

大量的舊士族,哪怕是百年士族,甚至幾百年士族,可就因爲沒能跟崔鄭等家族一樣及時的站隊,沒趕上趟,未能授官獲爵,於是榜上無名。

高士廉捧着新修訂好的氏族志,與一衆同僚們面面相覷,都有些唏噓不語,甚至有點心裡沒底。

連范陽盧氏這樣的士族領袖,都沒有能進入五千六百八十七家的榜內,是否會有些太過,這樣的氏族志頒佈之後,天下能夠認可嗎?

五千六百八十七家,倒有近半人的家族譜氏空蕩蕩的,他們都是普通百姓出身的軍校,往上數八輩,都找不到一個當官的,甚至是讀過書的。可現在,也全都名列氏族志上了。

岑文本翻看着他們費盡心神的心血,苦笑着道,“我覺得這應當叫貴族志。”

溫大雅等人聽了,也都是一笑。

第40章 飢渴難耐第1009章 神農本草惠民醫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訂閱!)第119章 先鋒官第643章 賠了夫子又折兵第539章 鐵面無情第393章 李代桃僵第533章 血戰四平山第294章 逃第493章 榮華富貴第131章 七戰七捷(第五更!求訂閱!)第344章 瞞天過海第138章 拜師(十二更,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1497章 騎士歸來第433章 羣龍聚首第110章 嗣子第928章 開國上將第1473章 塵埃落定第163章 我羅老四又回來了第174章 威望第225章 各憑本事第404章 天子之怒第508章 抱大腿第791章 少林棍僧第895章 十萬盡坑殺第742章 詔封秦王第1429章 那津第944章 西海王國第803章 北邙山第1026章 重建漢家安西府第1535章 出宮第1126章 鏈枷騎士第257章 不屑一顧第414章 解甲歸鄉第773章 天價壽禮第41章 秦瓊是我表哥第378章 一路北逃第118章 六路進軍第401章 水陸會師第233章 東征令第527章 求降第1421章 徵夷大將軍第925章 山頭第1095章 下龍灣中李世民第629章 李靖參謀第1023章 積石高奏凱歌聲第1421章 徵夷大將軍第920章 延英殿羣毆第326章 暗渡陳倉(感謝金曉一萬賞!)第1128章 女婿爲王第1378章 敵營十九年第123章 羅字營第1465章 書同文,語同音第512章 弒君奪位第1500章 聖眷第1117章 罪惡第344章 瞞天過海第152章 步步緊逼第762章 梟雄本色第1414章 鬥殺第341章 秦瓊、李淵第374章 薩水第89章 獅子大開口第1525章 扶上馬再送一程第148章 革職第325章 堅城第86章 鉤鐮槍第1075章 當爲萬世開太平第214章 驃騎第977章 一旦山崩龍馭天第727章 不殺汝,不拔箭第851章 開放式皇宮第161章 夜宴第611章 教突厥騎戰第300章 讒言第646章 爲誰而戰第787章 後宮三千第1417章 倭國割地第640章 槊挑金狼汗(感謝農民伯伯盟主!)第499章 天子腳下第435章 大婦第1082章 日落府兵巡天南第520章 驅趕李淵第469章 驍果揚威,天子破城第725章 公敵羅成第285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867章 大利犒軍第271章 騎第1432章 打他第825章 唐帝第1309章 則天第532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049章 秦皇殺妖坑術士第596章 死亡騎士(第八更!)第657章 聯郡自保第775章 解甲歸田第444章 無間道第725章 公敵羅成第806章 御前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