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換地封王

山高野曠,北風呼嘯。

皇帝率輕騎在北邙山圍獵,百官隨從。選擇在這個時候圍獵,倒不是皇帝已經開始喜歡排場貪圖享受。

“朕已經讓人給沈法興、林士弘和蕭銑三家給了回覆,朕接受他們的稱臣請和,也會給李襲志、羅藝、馮盎等三人降旨,令三人停止北伐,休兵罷戰,但是也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蕭銑退出長江以北,將南陽、襄陽交給大秦,並停止攻打漢東四郡,從此以長江爲界。”

而對林士弘和沈法興二人,皇帝的要求是兩人的兵馬也都退出淮西,把所侵戰之郡縣交還大秦,並將俘獲的秦軍將士都放還。

做爲交換條件,羅成願意讓羅藝馮盎他們的北伐軍退出五嶺。

“朕願封沈法興爲江東郡王,其地爲江東道。封林士弘爲江西郡王,其地爲江西道,封蕭銑爲湖南王,其地爲湖南道。”

至於李子通,他是大秦的叛逆,必須死,經不姑息。三王都不得救援李子通,否則就視爲撕毀了議和協議,將被大秦視爲叛亂。

魏徵腰懸一個酒葫蘆,手裡雖拎了張弓,但卻根本沒有要射獵的意思,他跟在皇帝身邊,身上還帶着酒氣,很明顯,他一邊騎馬還不時的喝兩口小酒。

“封爲郡王,三人只怕未必甘願啊。而且,讓他們割讓土地,更不容易吧?”

“無妨,是他們向朕求和,又不是朕向他們求和。條件就是這個,願意接受就接受,不願意接受就算了。”

佔據主動權的是羅成,又不是這些反王。在羅藝馮盎他們北伐後,其實這三家反王已經壓力巨大,雖說北伐軍不多,並沒有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但也一樣是打了些勝仗,還攻佔了一些城池的。

只要羅成從北面大軍南征,那麼這背後的北伐軍,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到時會讓三王腹背受敵。

羅成現在固然需要先休養生息,但三王之前也是互相爭奪地盤,又內亂不斷,也不好過。

如蕭銑此前已經有許多手下投秦,連大將董景珍都欲降秦,雖然被蕭銑派張繡擊敗斬殺,可殺了董景珍後的張繡吞併他的地盤後,實力大增,也跋扈起來,最後蕭銑又不得召集其它幾員實力大將,封官許諾後,聯軍把張繡又殺了。

連斬兩員大將後,本就實力大減的樑朝,越發虛弱。而蕭銑爲避免再次出現董張這樣的軍閥跋扈,便堅定的推行解甲歸田策略,一下子把四十萬樑軍,裁撤了個七七八八,在全樑朝推行整軍,結果就是朝廷的軍隊序號是立起來了,軍隊也整編好了,軍將們再不如過去那般跋扈,但整個南樑的軍事實力也大減。

現在羅成說,我們都不要打了,大秦不跟你們打,你們自己也不要跟自己打,咱們一起休兵罷戰,你們奉正朔,大秦分封你們,從此安心過日子。

蕭銑等人以前稱帝建國,如今羅成卻只封他們爲郡王,這不是藩屬國的待遇,而僅是諸侯國王的待遇了。

“陛下霸氣,老道我覺得他們雖然會抗議,但最終還是會接受的。”

從他們來請降稱臣的那刻起,就完全說明了這三家既不團結,也沒有雄心壯志。哪怕他們稱過帝,可還沒跟羅成打,就慫了。

這種人,不可能相信他們有跟秦朝一戰到底的決心。

“再派人安撫下劍南和雲南兩道,這天下算是差不多勉強一統了。”魏徵說道,劍南那地方,從來出不了王者,戰亂時或許能有個割據者。但隋末以來,時間太短,蜀地還來不及出現這樣的梟雄呢。

蜀地曾經歸附關中李唐,如今李唐覆滅了,他們歸附大秦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至於雲南,大業朝時就已經脫離中原了,後來朝廷派宇文述入雲南鎮守,修路駐軍,剛勉強有點樣子,結果大亂一起,宇文述一死,雲南又盡入諸蠻之手。

眼下鞭遠莫及,魏徵也只是推薦派人去宣撫諸蠻,只要他們肯表面上稱臣歸附便好,至於實際的控制,等將來天下一統後,再派軍過去也不遲。

“青海的吐谷渾人復國了,陛下打算怎麼辦?”

“派使者前去冊封吐谷渾汗爲西海郡王,先安撫住他們,不令其侵邊擾民。”

天下紛亂,對於這些遙遠邊疆,皇帝也只能一步步來。

全面開打,固然是痛快,但大秦還沒有這個實力。

“待蕭銑應詔,把長江以北漢水流域新設爲湖北道,以秦嶺以南,劍門以北,夷陵以西之地設爲巴漢道。劍門以南,依然爲劍南道。”

原本這片地區就一個劍南和山南道,可現在山南地區還有個蕭銑,將其所在地單劃爲湖南,然後再劃出來湖北和巴漢兩道來。

“將伏牛山以南的南陽郡,和方城山以南的淮安郡也從河南道劃入湖北道。”

“老道。”

魏徵扭頭,“陛下?”

“我打算以鎮定襄陽、平關隴之功,賜封嗣業八百里封地,待平定吐谷渾後,就將他分封在青海湖邊,劃八百里封地給他,賜封爲青海王,讓嗣業與他的子孫永鎮青海湖邊,人以爲如何?”

魏徵想了想,“青海緊鄰關隴,又扼守河西走廊,戰略位置關鍵。不過一直以來,這裡都是遊牧民族所佔據之地,秦漢以來,雖屢屢征戰,可從來沒能夠真正納入中原朝廷的直轄之中,若是分封晉王到此,倒也不錯,就怕時間久了,會出亂子。”魏徵直言不諱。

“有推恩令在,晉王的八百里封地會分割成無數個小封地,雖受封者皆爲嗣業子孫,但應當不會出亂子。朕更在意的,是這些羅氏子弟,將來能夠永鎮邊疆,爲我大秦開疆拓土。”

“要封得封西邊一點去,河湟之地利用農耕種植,這塊地方應當歸由朝廷直轄才安穩。”

魏徵所說的是黃河與湟水之間長達六百里的一塊三角河谷,這是一塊物產豐富,風光美麗的農業帶,此時主要集中在西平郡內。

羅成打算封嗣業在青海湖以西的西海郡,這裡主要是放牧區,也是在青海盆地中。

“若在祁連山以南,青海湖以西,那就太荒僻了點。”魏徵喝了口酒道。“陛下又打算把魏王封在哪呢?”

“封到雲南之南的怒江以西如何?”這差不多是後世雲南國界最南端了。

魏徵想了想這個怒江在哪,“陛下,太遙遠了,我看不如分封到耗牛河去。”耗牛河便是後世的金沙江,這裡也就是在大理以北的麗江一帶。

羅成想想,麗江可是個山好水好的好地方,“嗯,不錯,那給嗣業劃分六百里地,封他爲麗江王吧。”

第842章 天家無情第230章 你等着第252章 撐死膽大的第1472章 太子掛帥第585章 替天行道第1505章 斬草除根第398章 拔矢啖睛獨眼龍第1307章 彩禮逼人第12章 滿載而歸第439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68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第899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237章 懷才不遇第97章 未雨綢繆第861章 兩國交兵,先斬來使第1100章 七十二營羽林郎第202章 廟小容不下大佛第345章 孽緣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743章 後果自負第549章 功蓋漢武第56章 捷報第1090章 趁虛繞後奪敵巢第735章 二虎相爭第444章 無間道第1098章 南唐縣丞李世民第253章 涿郡大軍一偏將第107章 龍兄虎弟第1342章 兩手硬第59章 身披明光甲,揚威羅成名!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第320章 激怒第1431章 恕不接待第744章 李淵李密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303章 羽翼豐滿第155章 劍拔弩張第706章 假黃鉞第1506章 大勢所迫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788章 帝王術第1330章 六元及第第1339章 南樑水師第1533章 欽定太孫第1517章 開元二十年第572章 杜伏威還是李世民第293章 “負荊”請罪第770章 四面楚歌第676章 江都、驍果第962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39章 困獸始畢第1388章 象林縣男爵第1498章 夜未央第321章 隔岸觀火第1501章 長卿第488章 聖心大悅,召見第1452章 下馬第536章 玄武門兵變第141章 聯姻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208章 深不見底第658章 賜國姓第215章 軍火(第六更!求月票!)第302章 慕容長生(謝謝平安10113萬賞!)第803章 北邙山第186章 前程第1044章 債臺高築籌糧餉第1376章 義商齊心第359章 再折一員大將第1448章 帝王之下皆螻蟻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1064章 請兵未成反被削第1099章 上將軍硬懟監軍第268章 戰爭迷霧第923章 進貢美人第111章 再次徵召第1093章 天策上將解危城第192章 羣英聚會(再爲青翼追光加更!)第220章 火攻(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1529章 民心所向第485章 槊挑楚皇第527章 求降第872章 皇帝萬歲第769章 所謂忠誠,不過是背叛的籌碼還不夠第127章 禁私掠第688章 不殺李靖,留着過年嗎第575章 爲奴爲婢第278章 一個不留第69章 絕殺第219章 訂親第525章 高句麗妾第1017章 恐秦突厥盡奔逃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247章 魏道士第129章 論功行賞(第三更!)第327章 妒忌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第161章 夜宴第719章 三藩第1516章 焚書坑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