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天威

七月初一。

秦軍大將秦瓊尉遲恭擊敗駐守西陘關的劉武周大將尋相,兵馬越過勾注山翻過長城進入馬邑郡內。

李世民、柴紹、李德良、李叔良等俘虜也跟隨大軍前進。他們被一隊秦軍看着,每人騎着一匹突厥馬,就跟着皇帝的近衛隊不遠後面。

這四位敗軍之將,默默無言,看着秦軍行進時的那莊嚴齊整,心中卻是暗暗驚歎。

他們尤其是驚歎於秦軍騎兵的數量,秦軍騎兵的數量超過軍隊總數的四成,其中重騎兵又佔騎兵的兩成。就算是步兵,其中騎馬的步兵也佔到一半,剩下的一半步兵雖不騎馬,但卻是每火九馱馬。

隋軍時府兵規定每火六馱馬,一火十人備六匹騾馬,不是騎乘,而是馱運裝備。在開皇時,隋朝府兵甚至是每火八馱馬。

而如今秦軍每火卻有九馱馬,反超出隋最盛的開皇之時。

秦軍編制,每三人一組,三組爲火,五火爲隊,再加上隊頭隊副旗手和兩個護旗手,於是一隊剛好五十人。

因此一火三組九人九馱馬,其實是已經達到每個步兵都配有一匹馱馬了。而隋時一火是十人,十人八馱,其實都還沒達到人手一馱的地步。

從此就能看到,秦軍之精銳。

相比起來,關中的李唐可就差遠了。

李世民率軍五萬入河東時,手下五萬人馬,其中騎兵不過五千,才佔一成之數。步兵中每火只有五馱馬,是兩人一馱,根本沒有騎馬步兵。論裝備和訓練,也遠不及秦軍。

“他們的騎兵皆配雙馬。”柴紹對李世民道。

李叔良則嘆道,“秦軍所有步騎都配有弓箭,騎兵和步兵弓手,甚至配有雙弓五絃三袋箭。”

“騎兵皆有甲,步兵鐵甲裝備達六成,其餘也皆着皮甲。火長以上,皆有明光甲。”李德良道。

李世民則更關注的是秦軍士兵,“秦軍火長以上者,皆是老兵。他們的兵,肩上還全佩有銅章,有不同紋案,階級分明。”

肩上的銅章區分士兵等級,而頭盔的盔纓顏色,則區分軍團,再配上那一面面的隊旗、營旗、團旗、廂旗、軍旗,使得秦軍雖衆,可行進之時,卻秩序井然,絲毫不亂。

更別說,秦軍行進之時,還有軍樂手敲鑼打鼓吹號。

李世民生出一股無力之感。

大唐怎麼跟秦軍打?

眼下的秦軍,雖還未一統天下,但其之精銳,甚至遠超開皇年間的府兵了。其久經戰陣,勇武能戰,尤其是賞罰分明,有功即兌,使得秦軍戰鬥意志極強。

雖說羅成的秦國所有軍隊加起來也僅五十萬之衆,可唐軍前後幾次徵召、整編的兵馬加起來也有五六十萬,但卻完全無法同比。

在秦軍的身上,總有着一股子激昂的精氣神,這是唐軍所欠缺的。

“我覺得羅成堪比劉裕、慕容垂,或北周之宇文邕。”

劉裕和慕容垂不用說,五胡十六國之後,南北朝時代最強的兩個牛人,北慕容南劉裕,幾乎都是橫掃天下無對手之人。

而北周的宇文邕也是個猛人,中原經歷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的幾百年動盪,能夠重新一統,最大的功績者應當說就是周武帝宇文邕,這位皇帝十分了得,被權臣叔父擁立後,忍辱負重幾年,最後一舉誅殺宇文護,然後改革制度,繼續推行均田制,並改進府兵制,把軍權從那些柱國、大都督們手裡收回,他還滅佛,全面強盛周國,然後一舉滅齊,若不是三十來歲就死了,哪有後來楊堅的什麼事。

“也許羅成突然戰死在代北,或死於流矢,或亡於暴疾,這天下還能有變數,否則羅成將一統中原矣。”

柴紹很悲觀的道。

“可秦國上下,鐵板一塊,尤其是秦軍,雖出了劉武周、王君廓這樣的大將謀反之事,可並沒有影響到其整體,流矢、暴疾······”李世世搖頭。

是啊,把希望寄託在這種虛無漂渺的事情上,不也正說明了他們的絕望了嗎?

馬邑郡城,善陽。

秦皇率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城中的百姓聽聞之後,不但沒有半點慌張,甚至帶着期盼。

馬邑守將王五召集城中軍民,欲誓死抵抗,可大家反應了了。派去徵召城中青壯上城協防,更是被百姓們緊閉大門吃了閉門羹。

皇帝派出使者來到城下,向城中勸降。

面對着城下那鋪天蓋地的大秦紅色軍團,馬邑城中雖還有兵萬人,可主將卻深深無力。

人們崇尚強者。

大秦正是如今最強大的軍團,更何況,他們的軍紀嚴明,不少馬邑城中軍民,還曾在上次突厥入侵中被秦皇解救。

百姓們害怕突厥人,也不喜歡劉武周的軍隊,尤其是那些婦人們,遇到突厥軍女人們便會忍不住渾身戰粟,因爲誰也無法相信這些突厥狼。

可是看到秦軍出現時,他們非但沒有恐懼,甚至在圍觀他們經過之時,臉上甚至有時會表現出淡淡的嫵媚。

尤其是許多未嫁的適婚少年們,看着那些威嚴的秦軍們,看着他們高大筆挺,看着那整齊的赤色軍服之下的健壯身軀、堅毅面孔,便會臉紅。

許多少年們見過秦軍將士們後,都會幻想着能夠嫁給一個秦軍府兵將士。

軍無戰心。

百姓更是拒絕協防守城。

城中的守將只得下令開城投降。

他本來還想抵抗一下,可城中的豪族大戶們卻都跑來勸說他歸附,看着這些人,守將知道自己別無選擇了,馬邑城中的那一萬守軍,將校多是這些人的子弟。

他們不想守了,那他就算想守也守不住的。

“我只是一個小小的軍使,又如何抗拒的瞭如此兵威呢?”

城主王五終於決定開城投降後,城中上下全都鬆了一口氣。

將校們歡喜的傳令下去,士兵們早就迫不急待的打開了城門。

馬邑城中的豪強大族富商們擁着王五等一干將校,出城來降。

“罪將王五拜見皇帝陛下!”

“草民····拜見至尊聖上!”

·······

城下,秦軍大旗下,皇帝笑着讓他們免禮平身,秦瓊率輕騎入城,接管城防,城中一萬兵馬皆降!

第1266章 三箭定天山第813章 羅成不怕嗎?第653章 威震中原第1468章 要塞第240章 鹽賊第1360章 爭功第640章 槊挑金狼汗(感謝農民伯伯盟主!)第364章 結燕唐之好第483章 羅旗一出,誰與爭鋒第976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第792章 瘋王第25章 逃役第207章 四猛第1098章 南唐縣丞李世民第887章 斜陽欲落、黯然銷魂第398章 拔矢啖睛獨眼龍第732章 三尺白練弒昏君第931章 開元氏族志第1010章 最狠不過帝王心第938章 除爵奪封第1315章 警報第1365章 失守第446章 上中下三策第1427章 太子妃第391章 消失的平壤第692章 遷都南京第1279章 五百巡騎破萬軍第530章 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第351章 各爲其主第14章 傻弟弟第483章 羅旗一出,誰與爭鋒第532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392章 三尺白綾第1243章 行刺第937章 貴族志第779章 唐王李淵第857章 羣起而攻第1429章 那津第993章 今日帝王親出狩第766章 竇建德完了第158章 逼宮(第五更)第661章 厚賞重恤以得軍心第680章 連殺三相第602章 羅成的瘋狂(第四更!)第264章 方天畫戟和圓月彎刀第734章 自立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591章 末世(第三更)第1274章 許和尚第755章 降服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第1275章 如狼似虎第534章 虎口拔牙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173章 鄉黨第1412章 霸皇第576章 軟刀子殺人第691章 削藩第287章 家書第835章 屠城第405章 背後一刀(感謝1農民伯伯萬賞!)第1008章 聖文神武天皇帝第1313章 朕很高興,當賞第88章 三隻母老虎第1003章 吐蕃欲結城下盟第1009章 神農本草惠民醫第1314章 流求太守第1520章 太白經天第1449章 挖坑第1266章 三箭定天山第1461章 跪雪第543章 遼東兵變第1369章 黑齒義隆第488章 聖心大悅,召見第1376章 義商齊心第252章 撐死膽大的第330章 晉升大將第867章 大利犒軍第778章 兩敗俱傷第1504章 殺伐第437章 重建左五軍第80章 聚夥第718章 必殺此老賊第1441章 護犢子第1088章 郡國並立西山道第445章 十八路反王第351章 各爲其主第1025章 突厥遠遁慕容歸第958章 長流至死不復回第1530章 直叩宮門第1406章 長孫賢妃第1114章 右驍衛隊正第1436章 割地賠款第577章 誰當爲太子第171章 身世揭開第352章 羅家鐵軍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1249章 倭軍覆滅第1318章 蝗神第1351章 宮廷御液鹿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