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唐王李淵

關中。

京師,大興。

李淵龍入大海,虎入山林。

趁着竇建德、李密、王世充中原混戰,他終於找到了個機會一路向西奪命而逃,也逃入了關中。

兵入關中,對於驍果軍來說,自然萬分高興,終於回到了家鄉,而對於帶他們回到京中的李淵,也十分擁護。

這個時候,關中空虛,留守衛玄衛文升帶着西京不多的一支兵馬,正往洛陽討伐李密。衛文升出兵之時楊廣還沒被殺,他是奉皇帝之命出京到洛陽討賊的,誰知道出來后皇帝被弒。

而後王世充擁了個天子,李淵又擁了個天子。

衛文升原本當然是應當擁立關中天子的,可是他此時率兵在洛陽,軍中糧草等一應俱靠王世充供應,手下不少將校也都被王世充拉攏收買,而當時李淵等被擋在彭城,根本難以回京,在這種情況下,衛文升最後不得不表態支持了王世充擁立越王爲天子。

可如此一來,當李淵入關後,衛文升便被定爲了附逆叛賊,無法再回關中了。

“衛玄此人,不回京更好。”

李淵對自己的三個兒子說道,“若是他回來了,還是個麻煩。”

衛文升畢竟不是孤身一人,他手下幾萬兵馬,更別說他此前數年留守西京,在這裡有一套留守班子,對這裡的掌握比李淵強。

現在李淵豈願意讓他回來?

藉機將衛玄列爲叛逆後,李淵的行動很迅速。

剛進入關中,李淵便與心腹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

在這個會議上,李淵決定將所有關中兵馬分爲三軍,三軍再分爲左右兩翼。

同時,他還決定設立大將軍府,並開府置僚屬,李淵爲大將軍。

他本爲是六輔政大臣之一,又是宰相納言,可李淵現在卻要自稱大將軍,這無疑是要擺脫其餘幾位輔政宰相。

王世充是逆賊,自然除名輔政之列,陳棱留在江淮,來護兒病死彭城,楊義臣和蕭瑀在河東,這麼一來,其實輔政大臣在京者只他一個。

但李淵並不滿足,而是要另設大將軍府,這與羅成的元帥府相當,就是要把關中朝廷中樞轉到他的將軍府去。

以便他全面的掌權。

會後。

李淵面見天子和攝政蕭太后,上呈了一張單子。

蕭氏接過。

只見上面寫着一張封官名單。

李淵進封唐王,加大將軍,許開府。

李建成爲隴右郡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軍歸其統轄。

李世民爲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右三軍歸其統領。

劉文靜爲司馬,柴紹爲長史,唐儉和溫大雅、溫大有兄弟爲記室等等。

沈光這位功臣,卻被授了一個劍南安撫使之職,派去安撫劍南、雲南兩道,這很明顯,是要奪沈光軍權,把他排擠出中樞了。

李淵還特請封自己的兒子李元吉爲南陽郡公,讓他率一軍鎮守武關。這是他們入關時的路線,現在他派這個兒子去鎮守。

長長的一張單子,全是李淵的人。

從江南迴來的驍果軍,還有關中原本留守的一些兵馬,加起來大約有十二萬人,李淵將其分設爲六軍,卻都交給自己兒子統領。

下面六軍的軍主,也基本上是李淵的人。

更別說他那個大將軍府的設立,意圖非常明顯了。

可是蕭太皇太后看過之後,卻也只是隔着屏風對李淵說軍國大事,就都勞煩唐王。面對着李淵的這越界之舉,蕭氏並沒有發怒,也沒有責怪,更沒反對,她其實早就已經預料到這一天了。

當初她都曾提出要去遼東,可知她已經不對隋朝抱什麼希望,如今李淵如此,也早在預料之中。

李淵想不到蕭太皇太后如此配合。

拿到攝政太皇太后的詔書,於是馬上開始全面抓權。

李淵一面是派出自己的兒子女婿、家庭的從兄弟、子侄等分領兵馬,同時也對關中的貴族官員,以及驍果軍士們大加賞賜。

李淵做的最狠的一件事情,就是給十二萬關中兵將,全部授勳。

一次給十二萬人授勳官,簡直就是突破天際。

不但給士兵授勳官,李淵緊接着還給關中所有六十歲以上的人授勳官,給年滿七十的人,均授給散官。

至於原來的官員,全都官階升一級。

而對於原來的貴族,李淵更是相當大方的表示,都可以恢復到大業三年以前的爵位。大業三年改爵制,只留王公侯三等,當時許多貴族的爵位被罷除。

現在李淵大方的表示,侯以下的伯子男,都恢復。另外之前被罷除的郡公縣公也都恢復。而對於一些擁護他李淵的,他更是給他們晉爵授爵。

大興城中一些致仕的老貴族老官員們,看到這情況也都有些嚇尿。

“授官封爵不宜太濫,國家名器,豈能輕易濫封。”

可李淵根本不理睬這些勸諫,他在跟兒子女婿的談話時,表明了自己的真實態度,“當初楊廣就是太吝惜賞賜,所以大家纔不願意跟着他,如今我們李家創業之時,更不能吝惜爵位封賞。眼下關鍵的是收擾人心,先奪取天下,至於其它的,那都可以放到將來再說。”

李淵拍着李建成的肩膀,“若將來我李氏真得了天下,就算我老了無力處置這些,可你以後,時機成熟了,也一樣還可以再削爵減封的。”

雖然李淵胡搞瞎鬧,可不得不說,他這些舉動,還是引得無數貴族官員以及將士們的擁護的,畢竟誰不願意升官封爵啊。

而李淵也是慷楊家之慨,入關之後,就把西京府庫中的許多錢帛都拿出來賞賜給那些將士,一時大家又升官又授勳,這邊封爵那邊又賞錢,哪個不高興呢?

一時間,大將軍李淵聲望大漲,關中將士只認李淵而不認楊家天子。

“父親,如今我們僅佔據關中一隅,朔方有樑師都,河套有云定興,隴右則有諸羌叛亂,吐谷渾也趁機在復國叛亂,而荊襄之地有蕭銑,劍南雲南等地也與我隔絕,更別說中原有王世充李密,山東遼東有羅成,河北有竇建德,定襄有羅嗣業、馬邑有劉武周,父親,我們雖西歸關中,可形勢卻依然危急。”

李世民向李淵說道,“孩兒有幾個計策,可緩解此不利局面。”

“說來聽聽。”

第698章 討逆第701章 李靖收徒第662章 天生反王第664章 我又回來了第365章 賜劍第84章 殺威第782章 新朝第604章 朕這大好頭顱 誰當斫之第690章 外援第1269章 孤膽英雄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160章 軟硬兼施第86章 鉤鐮槍第1472章 太子掛帥第836章 滅世族第1497章 騎士歸來第1048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1480章 調停第625章 殺胡口第544章 形勢所逼第65章 將功贖罪第1104章 鏡花水月第952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第536章 玄武門兵變第254章 第一團第1330章 六元及第第1329章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第936章 羅秦單李、閻崔鄭周第33章 打到服爲止第63章 爺爺在此第726章 江都密謀第1320章 天上掉糧食第219章 訂親第13章 千里一盞燈,萬里煙雲罩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885章 亂世軍閥第830章 撕開長安之門第1409章 土地革命第313章 山東沸反第316章 血戰第153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468章 要塞第623章 捲土重來第560章 辭相第1269章 孤膽英雄第1120章 倭寇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722章 張須陀奉詔第661章 厚賞重恤以得軍心第138章 拜師(十二更,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910章 背後冷箭第1244章 皇帝的殺招第948章 跑單幫第3章 叔寶兄,我來也第345章 孽緣第524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1327章 靖蝗司第1235章 牛腿稅第936章 羅秦單李、閻崔鄭周第526章 男人的尊嚴第1432章 打他第1458章 深入大漠第459章 釣大魚第654章 矇蔽聖聽第169章 養兵第788章 帝王術第1026章 重建漢家安西府第1040章 大秦創業起居注第1311章 總督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430章 以眼還眼第1269章 孤膽英雄第1398章 不謀萬世第884章 真真假假第399章 皇帝的忌憚第1116章 長安崔氏第338章 羅成的大殺器第925章 山頭第313章 山東沸反第687章 忠義無雙李靖第1325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272章 追第388章 後宮第1301章 府院之爭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538章 天使李世民第467章 一雪前恥、地獄歸來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第773章 天價壽禮第626章 攔路虎第155章 劍拔弩張第809章 五爪龍、四爪蟒第1526章 太上皇第418章 五軍舊部,七家之女第879章 傳國玉璽第705章 退位第509章 生擒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