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

大行皇帝已經重新收斂,換上了最好的棺槨。

大行皇帝身上的衣物,也全更換了帝王所用。

同時,大行皇帝的靈柩,也移至了江都皇宮的正殿之內。

百官披麻,三軍戴孝。

殿中。

蕭後爲大行皇帝披麻戴孝守靈。

李淵同樣披麻戴孝。

“娘娘,朝廷不可一日無君,天下不可一日無主,臣請娘娘降下旨意,選立新君。”

蕭後殺了宇文化及,大仇得報,如今一心只想楊廣守孝,其它的並不想理會,而且她一婦道人家,又哪處理的了外面紛亂的事務。

“唐國公,你是皇親國戚,又是大行皇帝生前所選用的宰相,如今江都城裡,朝政和軍務,都要倚重你。”

“老臣惶恐,還請娘娘攝政臨朝。”

李淵雖然現在是江都城中一把手,可畢竟蕭後的地位纔是最高,這個時候理應請她攝政,這也是合乎規矩的應有之事。

蕭後攝政,李淵則輔政。

擺在他們兩人面前,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還是立誰爲新君。可江都城一個皇族子弟都沒了,只剩下了兩個選擇,要麼立洛陽的越王楊侗,要麼立長安的代王楊侑。

越王是皇嫡孫,代王則是皇庶長孫,但比越王年長。

立長還是立嫡?

“唐公之意?”蕭後問李淵。

“娘娘,臣以爲當立嫡。”

李淵答道,其實就算楊侑不是嫡,他也會擁立他的,因爲他在關中,而越王在洛陽。李淵是早決定要去關中的,因此自然要擁一位關中的皇孫爲帝。

蕭氏跪在皇帝靈前,與李淵之前隔了一道屏風。

隔着屏風,蕭後道,“先前羅成在遼東擁立齊王爲天子。”

話未說完,李淵便打斷她道,“可陛下此前已經定齊王羅成爲叛逆,並廢齊王爲庶民。”

“齊王也是陛下之了。”蕭後道。

齊王楊暕不僅是皇帝之子,也是蕭後的親生子,況且,如今天下局勢,蕭後這個後宮婦人也是知道一些的,那就是天下紛紛,反王遍地,但羅成掌握着一支強力的邊軍,同時還與定襄、代北、山東、江南幾路軍鎮聯盟一起。

其實力可以說雖表面上不是最強,可實際上卻遠超號稱擁兵百萬的李密等人。

“娘娘,齊王在遼東,其實不過羅成手中傀儡爾。”李淵提醒蕭後。

蕭後在屏風後面不語,其實在她心裡,早就認定大隋完了。齊王固然是羅成的傀儡,可朝廷又豈還有半點中央權威?李淵就算能帶着大家回到關中,可又能平復天下嗎?

再說,蕭後覺得,如果李淵真的能夠有所作爲,只怕朝廷也不過是要淪爲李淵的傀儡而已。

古來這樣的事例太多。

所以她早就看開了。

如果能投羅成,那麼這動亂能早點結束,羅嗣業畢竟還是她女婿,總好過將來落到什麼李密、竇建德這些人手裡。

可奈何,她雖有此意,但李淵是堅決不同意的。

“那就依輔政大臣之意,便立代王爲新君。”

“唐公,關於大行皇帝諡號廟號山陵這些?”蕭後又問。

皇帝死後,都會有諡號,諡便是對皇帝的評價,有惡有益,有褒也有貶。而廟號,是皇帝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在隋以前,其實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會有廟號,一般只有特別了得的皇帝纔會有廟號,比如漢朝,便只有少數皇帝有廟號。

如漢武帝劉徹,廟號便是世宗,而武帝,是諡號。

蕭後問廟號,便是暗示要給皇帝上廟號。

李淵對此自然不會違逆蕭後,便道,“臣與諸大臣們商議,初步選定諡號爲明,廟號爲高宗。

開國皇帝楊堅是高祖文皇帝,諡號文,廟號高祖。

高祖這個廟號一般都是給開國皇帝的,比如漢高祖劉邦、隋高祖楊堅。

“蓋邦配天地,是爲高祖,而尊號加之於是,雖昭穆之太祖廟,此亦高祖之廟也。”

也就是說,高祖也是太祖之意。

而給楊堅的諡號文,則相當了得了。

皇帝的諡號有很多,一般來說文和武都是極高的,皇帝的諡號足有一百多個,有一套嚴整的體系。

諡號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是對一個生前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予能夠概括其一生功過的稱呼。

所以諡號並不是專給皇帝的,不過演變到如今,皇帝和臣子的已經各不同,皇帝有皇帝的一套諡號,文臣有文臣的一套,武將有武將的一套。

諡號裡有評價高的,叫美諡。評價低的,叫惡諡,也有評價中等的叫平諡。

而在那些美諡裡面,有五個用的最多,也是評價最高,分別是高皇帝、文皇帝、武皇帝、宣皇帝和明皇帝。

能夠得這五諡其一,都相當了得了。

高宗明皇帝。

高宗比不過太祖爲開國皇帝,高宗甚至比不過太宗,高宗的意思一般是功過參半的皇帝,王朝處於由盛轉衰之時。

而明這個諡,是美諡。

當然,這也完全是因爲大隋還在,還沒亡國,所以依然打着隋正統的李淵,自然要爲皇帝選個美諡,否則他要是敢選個惡諡如煬帝、靈帝這樣的,那就跟造反沒區別了。

爲尊者諱,爲親者諱。

蕭後得爲丈夫諱隱,李淵得爲尊者諱隱,所以只能是美諡。

幽厲靈煬這樣的惡諡提都不要提。

不過李淵也沒給楊廣上武啊宣這樣的諡。

照臨四方曰明;思慮果遠曰明;獨見先識曰明;遠慮防微曰明。

可蕭後對明帝還是有些不太滿意,蕭後的父親蕭巋,便是西樑明帝。

“大行皇帝一生,開疆拓土,宣威八方,我以爲可以定武皇帝。”

李淵皺眉。

武皇帝可是極高的評價了,畢竟歷史上有武皇帝之稱的,哪一個不是一代豪傑,如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宋武帝劉裕?

楊廣武雖武,可把天下都快搞亡國了,如何配的上這個武字?

但蕭後卻不管,她認爲自己有必要爲丈夫爭一個美諡,這是做妻子唯一能做的了。

“廟號太宗,諡號武皇帝,如何?”她又改了李淵選的高宗廟號。

高祖文皇帝那是開創了開皇盛世,又是開國之君,配的上文皇帝諡號,但楊廣哪配的上武皇帝?

第1371章 草包第398章 拔矢啖睛獨眼龍第947章 臨洮第428章 死士第299章 婦人之仁第835章 屠城第1318章 蝗神第95章 殺官造反第677章 困龍覺醒第1010章 最狠不過帝王心第1469章 五年巡邊第823章 母以子貴·後戚得寵第8章 章丘小鐵匠第1459章 上柱國第805章 洛陽第435章 大婦第811章 秦皇揮劍,意在唐王第145章 霸王餐第1244章 皇帝的殺招第1499章 放手第661章 厚賞重恤以得軍心第229章 鄭觀音第887章 斜陽欲落、黯然銷魂第505章 吳帝第643章 賠了夫子又折兵第591章 末世(第三更)第1491章 韓侯第1230章 腰劍斬樓蘭第1520章 太白經天第1268章 蕭閻王第227章 七次郎第565章 羅藝鎮嶺南第578章 分封建國第1067章 皇家織造女工忙第468章 旅順太守第485章 槊挑楚皇第755章 降服第460章 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346章 洗牌第42章 秦家第901章 皇太子第1090章 趁虛繞後奪敵巢第733章 李淵起兵第1366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170章 牢丸第881章 假戲真做第1318章 蝗神第769章 所謂忠誠,不過是背叛的籌碼還不夠第302章 慕容長生(謝謝平安10113萬賞!)第261章 宇文承都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678章 龍之怒第494章 新舊貴族第426章 李密第1230章 腰劍斬樓蘭第22章 幫閒第1459章 上柱國第1007章 驅虎吞狼戰不休第841章 天子入洛陽第81章 鄉兵校尉第1182章 程咬金第1441章 護犢子第88章 三隻母老虎第1073章 寶船揚帆戰兵至第1272章 沙陀第855章 授實封許開國第158章 逼宮(第五更)第1257章 女王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842章 天家無情第459章 釣大魚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第779章 唐王李淵第946章 大非川第57章 重口味第1386章 秦皇東巡第66章 一羣莽夫第1271章 血火第614章 驕狂第46章 意外第348章 笑的太早第1529章 民心所向第273章 功第1128章 女婿爲王第421章 抄家滅族第116章 侍從扈衛第677章 困龍覺醒第780章 稱臣借兵第485章 槊挑楚皇第37章 禹王撾和金箍棒第5章 又來一個戰神第946章 大非川第404章 天子之怒第104章 豎起反旗第885章 亂世軍閥第586章 義軍崛起第332章 六騎戰千第718章 必殺此老賊第756章 忠臣和貴族第723章 忠武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