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突破限制

到諸葛時,四閒也占上,但是中陣爲預備隊,於是便只稱八陣,其實也可稱爲九陣。

張須陀的八風陣,也是一模一樣,主帥立於中陣,而其餘八陣立八軍,八陣攻守兼備。

之前羅成在馬邑時,跟李靖聊了許久,就曾聊到這統兵佈陣之法,李靖則自創了一種六陣法,是對八陣的革新。

諸葛亮的八陣圖和張須陀的八風陣,是把四陣四角都佔滿,而李靖對羅成講他的六陣法,則是同時佔正、角之地,然後每一個方陣取一部形成總預備隊歸中央的主帥控制,其中的六陣稱爲正,中間稱爲圓,外正內圓,形如花,於是也稱爲六花陣。

李靖現在已經調任柳城郡太守,也來到了羅成麾下,於是這段時間羅成天天跟李靖研究,李靖的六花陣更加完善,有一萬二千人的小六花陣和三萬人的大六花陣。

小六花陣是每陣兩千人,大六花陣則是每陣五千人。大小六花陣,每陣還能各分出六個小陣,並能演變出六種陣形,使之進可攻退可守,成爲精銳之師。

現在羅成在跟李靖探討許久之後,認爲安東屬於邊疆戰區,所以不管是平時還是戰時,最好都是一種編制比較爲好,這樣更能讓士兵們習慣掌握。

所以他現在計劃是改掉原來府兵的火隊旅團這種駐軍編制,也並不採用征戰時的百人隊,千人團萬人軍這種大軍團模式,而是按現在的戰區駐戰需求,重新定義編制。

在這個新的編制下,最低一級爲組。

一組三人,三組爲火,一火九人。

三人一組,比起過去的五人一伍,數量還小,但李靖認爲,三人一組,這是最佳的戰鬥編組。

組有組長,火有火頭。

而一隊爲五火,另外又有隊頭、隊副、旗頭、傔旗二人,剛好組成五十人的隊。

隊之上,設都,三隊爲一都,置都頭。

都之上,設營,一營三都,編五百人。

營以上設團,一團兩千人。

按李靖的建議,在隊一級,實行純隊,就是一整隊,都是一個兵種,比如長槍兵,則五十人皆爲長槍兵,如刀牌手,則五十人皆爲刀牌手。

而在隊以上,則根據實際需要朝廷編制,可編純都、純營,也可以花都花營。

花都花營,也就是指混編部隊,可能有弓弩手隊,有長槍兵隊,有刀牌手隊混編。

總體上,騎兵和步兵是分開的,但到了團一級,則步兵團也配有部份騎兵。

“我們在安東道內設立軍城、軍鎮、軍堡、兵所、兵站、兵墩。一個兵墩,駐一個組三個兵。一個兵站,駐一個火,九個兵。一個兵所,駐一個隊,五十個兵。”

“一個軍堡,駐一個營五百人。一個軍鎮,駐一個團兩千人,一個軍城,駐六千人。”

這些是基本的部署,又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做些增減。

軍城軍鎮軍堡、兵所兵站兵墩,李靖把安東道的駐軍城池堡壘劃分爲六個級別,根據不同級別,駐以相應的兵力,根據邊境需要,設立相應數量的鎮堡所墩等。

一個軍城,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軍區,軍城就是軍區總部,是整個軍區戰略的核心節點,也是軍將的駐旗之處,全局統籌。

一個營五百人,但是步兵一團其實是三個步營加一個騎兵營,其中三個步營是兩個戰兵營加一個輔兵營,一團兩千人。

團以上則是廂,廂以上爲軍。

一廂兩個步兵團四千,其中步兵兩千,騎兵一千,輜重兵一千。

而一軍,由四個步兵廂加兩個騎兵廂再加一箇中軍部,共六廂一部組成。

步兵四廂分爲前後左右四廂,共一萬六千人。

兩個騎兵廂,一個騎兵廂爲兩個騎兵團組成,一騎廂兩千人,兩騎廂四千人。

中軍部由兩個騎兵團和一個步兵團組成,四千人。

如此一來,一個軍,便總共是兩萬四千兵員,其中隊頭以上的軍官人員不算在其中。

兩騎廂四步廂,便正好是合他六花陣。

一軍,也正好是一個軍區,軍的主將爲軍使,駐于軍城之中。

廂設都兵馬使,團設兵馬使,營設指揮使,都設都頭,隊設隊頭,火設火長,組設組長。

“大帥,隊爲基礎核心,每隊皆有隊旗。因此每隊要設隊頭一人,還要設押隊的隊副一人,設旗頭一人,護旗的傔旗二人,這五人都是軍官。隊頭爲正八,隊副從八,旗手正九,傔旗從九品。”

隊頭負責引戰,是指揮官。隊副負責押隊,充當軍法官。

每一組用一個爐竈,每一火用一個營帳,並配備十馱馬。

立營的時候,隊中五個軍官,還要各監管一火。

平時教習、列陣,以及戰時行軍、作戰,都是按這套編制來,打仗的時候,隊頭得站在最前面的第一列,旗頭僅次於後,再然後是兩個護旗手,而五火四十五名士兵,則以七、八、九、十、十一的數目排爲五行,最後隊副一人執陌刀最在最後一列監督軍紀。

“一隊之後,應當都安排居於一個屯莊之中,這樣有利於平時培養默契,甚至能夠遇突發情況後,最快速度集結備戰迎敵。”

一個標準的軍,總共擁有四十八個營,其中二十一個騎兵營、十八個步兵營、九個輜重營。

戰步兵九千,輔步兵四千五,騎兵一萬零五百。

騎步比例,達到驚人的戰騎比戰步多的配置。

而每軍二十一個騎兵營中,中軍的那兩個騎兵團四營兩千騎,還有一半是驚人的重騎兵。

通過增加郡兵,羅成實際擁兵十萬。

因此他可以組建四個標準的兩萬四千人的軍,另外還可以有四千人的節度使牙兵。這四千人,便是留給白馬義從的編額,白馬義從四千騎,三千輕騎一千重騎。

四個軍每軍一千重騎,加上節度牙兵的一千重騎,則羅成便擁有五千重騎兵,加上四萬一千的輕騎兵。

“四軍可打破現在六郡劃分,第一軍駐於遼河西岸的懷遠,六廂步騎分駐於懷遠、瀘河等軍鎮、戍堡。”

第1107章 雷人第124章 山大王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133章 送你一場富貴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1093章 天策上將解危城第20章 民以食爲天(感謝青翼追光五萬賞!)第591章 末世(第三更)第273章 功第527章 求降第813章 羅成不怕嗎?第1069章 妄議朝政驚紈絝第1308章 洛漂第14章 傻弟弟第1396章 不虧第893章 拋棄第819章 遷都避秦第1383章 飛地第127章 禁私掠第1035章 秦人永不爲藩奴第1010章 最狠不過帝王心第995章 長孫策反東西面第97章 未雨綢繆第1421章 徵夷大將軍第1397章 殖民者第768章 龍淵入海第1428章 功臣山第756章 忠臣和貴族第404章 天子之怒第27章 刎頸之交第479章 斬首示衆第591章 末世(第三更)第990章 神機霹靂萬國驚第520章 驅趕李淵第273章 功第884章 真真假假第425章 驍果統領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432章 徵召舊部第1046章 弓長之君當別都第363章 李三娘第1286章 兵臨城下第673章 一級戰備第1331章 來自銀河的你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第173章 鄉黨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584章 段姥第802章 永通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1040章 大秦創業起居注第662章 天生反王第924章 功成名就第1305章 都老實點第990章 神機霹靂萬國驚第1357章 恩蔭第253章 涿郡大軍一偏將第1428章 功臣山第997章 雪山岷江新戰場第1406章 長孫賢妃第1428章 功臣山第1352章 崑崙第1482章 檢閱第171章 身世揭開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264章 方天畫戟和圓月彎刀第366章 十萬伏兵第352章 羅家鐵軍第77章 羅士信第646章 爲誰而戰第870章 雲侯第1121章 劫掠許可證第274章 斬第1039章 先捉後放宣天威第675章 清除後患第378章 一路北逃第979章 夜闖宮門救聖駕第1402章 野豬皮第1474章 金陵第244章 卸甲風第365章 賜劍第363章 李三娘第1440章 自古以來第366章 十萬伏兵第1397章 殖民者第173章 鄉黨第44章 臨時徵召第1033章 神之子民有高低第389章 李家有女初長成第744章 李淵李密第330章 晉升大將第195章 鄉兵聯盟第428章 死士第1356章 利益第159章 將軍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1497章 騎士歸來第569章 封疆大吏第589章 虎斑突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