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海東王

段達是皇帝的心腹,跟宇文述一樣,那是楊廣還是晉王之時,就已經追隨他了。當年楊廣封晉王時,段達就是他的參軍。

段達也是關隴將門出身,早年楊堅還未稱帝時,他就是楊堅的親衛都督。後來楊堅稱帝,封楊廣爲晉王,特授他爲晉王府參軍,從此後段達便跟着楊廣。

到如今,段達也擔任左翊衛將軍之職,十分得皇帝信任,不過統兵打仗就一般。

不過遼東有羅成這位能征善戰的猛將,皇帝選段達倒不是要用他打仗,而是他是自己多年心腹,信的過。

只要羅成不死,遼東這塊皇帝還是要交給羅成來統領的,萬一羅成死了,那麼便暫由心腹段達來接管。

“陛下,授羅成爲遼東留守一職,是否要再考慮一下?”虞世基也出言。

留守這個職務,在隋朝不一般,尤其是在大業朝,那就更不一般了。

隋代北周,再一統天下,結束南北朝三百年紛爭,其制度上也多有創新。比如開國之初的使持節都督制度,隋朝就改成了總管制,到了大業朝,總管制又全都廢除。

總管制度,就是在邊關要害之地,設立總管,總管上馬統兵下馬治民,文武兼管,大權在握。隋朝曾經設立了五十多個總管,分爲統領幾十州的大總管,以及統領十餘州的中總管,以及統領一二州的小總管。

當年楊廣便曾經是揚州大總管,他們兄弟幾個,都是統領一邊數十州的大總管。如漢王楊諒,當年就統領幽並數十州,有雄厚的資本,後來纔敢造反,蜀王楊諒,更是坐鎮巴蜀。秦王楊俊,統領隴右。

開國之初,是以這種皇子親統的大總管來取代其它朝的皇子分封國的制度,大總管雖統數十州,但只是官職,而不是封地。

大隋立國之初,皇子皇孫就不曾有一塊真正的封國封地。

等楊廣繼位,平滅了漢王造反後,這大小總管制度也就徹底廢除。

隨着總管制度廢除的,則還有隋初的行臺制度。

朝廷在地方設立行臺尚,全名行臺尚方省,算是尚書省的派出機構,設行臺尚書令,以及兵部尚書等官員,統領一路地區,擁有軍政民事財政等所有大權,權力相當大。

但一般這種行臺尚只是臨時設置,事畢就會裁撤。

楊廣繼位之後,更是再也沒設過行臺省。

行臺省、都督、總管的設立,其實也很有實用性,尤其是在邊地,如果文武互不相統,甚至各州互不相統,就會導致權力太過分散,面對邊地的形勢,就能以應付,特別是如果遇敵入侵劫掠,就能統一防禦作戰反擊。

大業朝還改州設郡,全國一百九十多個郡,一千多個縣。郡守只牧民不統兵,郡丞統兵不管政,大搞文武分離,尤其是到後來府兵、郡兵又分離,郡尉統府兵,郡丞統郡兵。

這樣搞,雖然有利於安定,但卻不利於邊關,更不利於做戰。

所以遇戰事,皇帝一般都是要臨時選派大將爲總管,統兵出征,臨時管轄戰區的郡縣。

可在非戰之時,依然還是面臨着互不統屬的問題。

所以皇帝這兩年,開始又搞出來一個留守制度。

西京東都,皇帝不在的時候,都會選派一位皇孫或是一位重臣擔任留守,比如皇帝常年不在大興,所以便設有京師留守,由刑部尚書衛文升爲京兆內史,輔佐代王楊侑留守京師。

他雖在東都的時間多,但也經常西巡、南巡、南巡,這幾年又東征,所以洛陽也經常不在,於是皇帝又設立了東都留守。

除了這兩個京城留守,皇帝還設立了許多離宮留守和地方留守。

楊廣有四十餘座行宮,一般都會設立宮監,在一些重要的行宮,還駐有重兵,屯積大量鎧甲武器錢糧等,並設有行宮留守。

比如皇帝東征時,就派尚書左丞朗茂爲晉陽宮留守,負責打點行宮事務,以備皇帝下次臨幸。

而在一些要地,也設置地方留守,比如太原留守、東萊留守、江都留守、彭城留守等。

這種地方留守,其實就跟以前的都督或總管沒什麼區別,換了個名字而已,但依然比郡守等權力大的多,不但能夠管一郡或數郡之政務民事,還能管轄內所有兵馬。

這種留守,其實已經是常設官衙,不但有留守,還有副留守,另外還有六曹參軍事、主簿、長史、司馬等全套屬官。

一地留守,總管一地軍、民、財政大權。

皇帝授羅成爲遼東留守,這算是又新設了一個地方留守,而且這個留守比起其它地方留守,無疑權利更大。

因爲皇帝說這個遼東留守,總管遼東、柳城、遼西、新城、建安、旅順、玄菟、樂浪、帶方、真番、扶余十一郡。

臨渝關以外,大海之東,十一郡之地,全歸這個遼東留守管轄。

雖說扶余、玄菟、樂浪、帶方、真番五郡,其實現在還在高句麗人手裡,不過是稱臣了而已,可就算除去這五郡,那民還有六郡之地,有十萬之兵啊。

若是平時,估計皇帝也不會輕易的設立這個遼東留守。可是此時,皇帝只覺得對羅成很是虧欠,畢竟因他聽信宇文述的讒言,結果就懷疑羅成,還讓宇文化及給暗傷到他。

“朕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的!”

之前羅成任遼西遼東撫慰大使,但這撫慰大使不是常設職務,只是個臨時差使,一旦任務結束,就要交差,另外也不會有常設的屬官屬吏。但這遼東留守不同啊,遼東留守就跟遼東太守一樣,這是常設衙門常設職務。

按大隋的官制,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謂之四考,任期以四考爲限,考滿停職由他人接任,若無人,則待替,經五考後必須停職任他職。

按這個制度,一個官員正常任期是三年,也就是經過三小考一大考這四考,如果沒有人接任,那麼頂多可以再留任一年,四年幹滿必須改任他職,如果沒有合適官職授予,那就只能先停職待授。

當然,如果在考覈中表現特別好的,也可能提前就升任,或者是考覈中特別不好的,沒任好就罷免的。

可一般情況下,那都是三年一任。

讓羅成在遼東任滿三年,誰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畢竟一人掌握六郡,統十萬之兵啊。

可皇帝這人有時就喜歡順毛摸,他只聽自己想聽的話,你說其它的,他根本聽不進去。

就比如現在,他完全不理會宰相們的暗示,鐵了心就要授羅成爲遼東留守。

老宰相蘇威一直不吭聲,他早看透了皇帝的性子,所以懶得廢那口水,心裡在暗暗想着,這羅成,這下子算是成了海東之王了。

第880章 我也想當皇帝第1404章 龍兄虎弟第1414章 鬥殺第241章 鄭觀音的惡夢第582章 長樂王第283章 無悔第1449章 挖坑第479章 斬首示衆第1110章 南海三王第97章 未雨綢繆第1323章 巡撫第77章 羅士信第85章 陌刀不出,誰與爭鋒第47章 心懷怨恨第1453章 捉對廝殺第802章 永通第8章 章丘小鐵匠第110章 嗣子第513章 江淮之王第132章 刺客第1111章 和稀泥第101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528章 煌煌帝都第94章 三衙總班頭第165章 賞官第1273章 龜茲王子第1382章 摘桃子第814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第866章 向南,向南第494章 新舊貴族第820章 秘而不宣第417章 朝堂的排擠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1047章 引咎辭職掛冠去第421章 抄家滅族第814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898 不甘心第851章 開放式皇宮第148章 革職第586章 義軍崛起第31章 伏威第1050章 鳥盡弓藏誅功臣第662章 天生反王第149章 咄咄逼人(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334章 蟻賊第1098章 南唐縣丞李世民第583章 張金稱第608章 誰是英雄!(爆炸十連更!)第66章 一羣莽夫第979章 夜闖宮門救聖駕第1351章 宮廷御液鹿血酒第797章 鐵與血第982章 生變於肘腋之下第265章 馬蹄陣陣煙塵起(爲秋懷涵夢盟主賀!)第1360章 爭功第415章 承製拜封,先斬後奏第286章 浴火重生第639章 困獸始畢第1049章 秦皇殺妖坑術士第751章 忠武軍第二第1374章 獅子之城第797章 鐵與血第508章 抱大腿第1503章 玩火第356章 王都第442章 黎陽第1013章 皇帝賦詩決戰心第415章 承製拜封,先斬後奏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第1320章 天上掉糧食第1414章 鬥殺第597章 鐵馬連環(第九更!)第183章 杞人憂天第89章 獅子大開口第304章 大業八年第1507章 長卿不爭第97章 未雨綢繆第138章 拜師(十二更,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799章 少林僧兵紅槍會第644章 兒可汗第948章 跑單幫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22章 幫閒第425章 驍果統領第885章 亂世軍閥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921章 武川一司馬第1238章 榜下捉婿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480章 楊老二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第488章 聖心大悅,召見第555章 棄婦第436章 羣英會第378章 一路北逃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511章 混世魔王第793章 李世民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