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山窮水盡

滎陽。

猛攻多時亦無法攻破虎牢關,各路官軍卻已經漸合圍過來。

楚國大帝楊玄感便在虎牢關下大營召開了御前會議。

這次會議除了他的元帥李子雄外,還有剛從河北趕回來的左僕射李密。爲了安撫李密,楊玄感一見李密,就加封他爲太尉、尚書令。

“諸卿都議一議吧。”

楊玄感身着鎧甲,因爲倉促登基,皇帝不但沒有京城也沒有皇宮,而玉璽、皇帝冠冤這些自然也沒來的及備,而且這些東西也不是隨便能弄的出來的,於是楊玄感這個皇帝到現在連一天龍袍都還沒穿過。

第一個發言的是李子雄。

雖然他統領大軍攻打滎陽關,屢攻屢敗,但楊玄感還是很信任他,大概也是除了他也無人可用了。

“陛下,如今虎牢關援軍益至,我軍數敗,不可久頓於此堅城之下,不如直入關中,開糧倉以振貧乏,三輔可指麾而定。據有府庫,東面而爭天下,亦霸王之業也。”

這個時候,連李子雄這個主帥都不敢再說繼續打虎牢關了。

西入關中,這本來是李密當初給楊玄感定的三策中的中策,當初楊玄感沒同意,選了個攻洛陽的下策。

此時,當初的上策攻涿郡堵楊廣自然是行不通了,下策打洛陽更是沒戲,只剩下這一條路可走。

於是大家都表示這個計劃不錯。

李密看着這些人,心中長嘆。

“陛下,如今元弘嗣握強兵在隴右,可聲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關,可以給衆。”

李密雖然對楊玄感無比失望,可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還是隻能幫着出主意。他的主意很簡單,其實就跟上次黎陽造反時的套路一樣。上次是以羅成在東萊造反,他們要去平亂爲由徵召兵馬。

而這次,李密說,咱們可以造個謠,就說隴右的元弘嗣造反了,派人來接咱們入關。這樣呢,也能緩解下如今我們的軍心士氣不振的問題。然後我們可繞過虎牢關,往西南走,我們不走虎牢不走潼關,咱們走南陽走武關,經藍田入關中。到了那邊,咱們還可以假冒是去平隴右元弘嗣造反的官軍,騙開武關,然後直取長安。

楊玄感覺得武關的官軍也必有那麼好騙,可現在這個時候,他也只是想先騙騙自己,麻醉一下。要不然,這接下來還怎麼搞。

沒有人再說要破虎牢,佔洛陽了。

包圍圈已經形成,他們現在想的只是打破包圍,來一次千里大突圍。如果能夠僥倖逃進關中自然最好,實在不行,也不能留在這裡等死。

不過這個計劃也確實還是可行的,前提是如果能夠一路順利的殺到武關,再突破這道雄關進入關中的話。

不敢說就真能攻破大興,起碼也能苟延殘喘,增加點時間了。

李密沒忘記提醒楊玄感。

要想這個計劃順利實行,唯有一點,就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打仗也是一樣,不能給官軍有時間各方反饋消息,互通情報。

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毫不拖泥帶水的殺到武關去,然後破關入關中,趁諸軍都還在滎陽這裡搞包圍圈的時候,咱們來個避實就虛,攻破關中。

楊玄感這個時候也從諫如流。

於是當天晚上,二更時分,楊玄感就悄悄的帶着全軍撤退,爲了能夠多爭取一點時間,他甚至下令,營寨物資等全都不帶,甚至許多投奔他的兵馬的家眷老營,也都不帶。

楊玄感逃命的速度還是很快的,他與李密兩軍匯合,各只帶了約三萬人南逃,沿着運河先南下,然後再沿蔡水進入淮陽郡,繞過趕到許昌的衛文升軍,往汝南、南陽跑,經南陽盆地逃入山南,直奔武關而去。

不得不說,這一招還真是大出各路官軍意料之外。

楊玄感跑了一夜,滎陽關上才發現他們半夜跑了,張須陀和裴仁基一商議,得防楊玄感搞花招,於是裴仁基率兵一萬出城追,張須陀繼續鎮守虎牢關。

裴仁基兵少,不敢追太近,於是一路吊在後面慢慢追。

那邊衛文升帶着六萬兵馬剛辛苦趕到許昌,結果收到消息說楊玄感居然已經從他們南邊跑了。

於是衛文升也只得帶着兵馬匯合裴仁基一起追。

一開始,衛文升和裴仁基都不敢確定楊玄感是要去武關,還都一直認爲他更有可能是要繞過虎牢,殺到洛陽去。

所以一路上,左截右堵的,結果預料錯誤,倒是讓楊玄感成功的殺入南陽。

這時再要追,已經有些來不及了。

進入南陽盆地,這時候許多叛軍都不願再跑了。一路上逢郡過郡,逢縣過縣,不攻城不破縣,只知道跑跑跑,爲了速度帶的糧食也不多。

一路上叛軍糧食已經吃的差不多了,這幾天都開始減少配給,叛軍大多都吃不飽。

因此到了南陽城下,不少將領就向楊玄感進言,說南陽空虛,又多糧食,攻之易下。南陽是一個大盆地,這裡向來是十分富裕之地,說存糧多是沒錯,南陽空虛也沒錯,因爲之前衛文升從南陽附近經過,也從這裡召走了守城之兵。

還有人跟楊玄感說,過了南陽,再往西進,可就都是險山惡水,到時若是詐不開武關,少不得還得強攻硬打,若是軍中無糧,士兵疲憊,還如何攻城呢?

所以,先趁南陽空虛,咱們攻破南陽,好好的吃頓飽飯,順便搶掠一下,振奮下軍心士氣,咱們然後再去攻武關不遲。

楊玄感左想右想,覺得也確實是這麼個理啊,沒糧食還怎麼打仗,於是同意。

李密率領後軍,聽說這個消息趕緊來見楊玄感,苦勸說我們之前可是說好的要兵貴神速,要詐開武關,咱們在這裡打南陽,那武關不是一下子就知道了咱們來了?還如何騙?再說了,衛文升和裴仁基兩狗日的就一直在後面追着呢,雖然判斷失誤,以爲我們會去洛陽,所以跑北面封堵,可如今知道我們要去武關,肯定正全力趕來,咱們這個時候還在這裡打南陽,到時他們大軍一到,咱們前不得據關,退無所守,大衆一散,何以自全?

楊玄感聽後覺得這話也很有道理。

但猶猶豫豫半天之後,楊玄感還是決定攻城,“軍不可無糧,無糧則自潰也,且先待我取下南陽,奪城中之糧再說。”

南陽城兵確實不多,但南陽也是一座大城,而且太守還是楊家的宗室。他守起南陽來,比誰都積極,別人城破了還能降楊玄感,他能降嗎?再說了,誰不知道楊玄感要完。

所以他全力組織守城,楊玄感猛攻三日,結果居然沒攻下來。

而這寶貴的三天時間,卻又讓衛文升和裴仁基終於趕到。

一邊是軍已無糧的六萬叛軍,一邊是好不容易追上叛軍正士氣如宏的七萬官軍,兩軍毫不客氣的在南陽城下大戰。

毫無懸念,楊玄感雖猛,可他的六萬兵根本比不過衛文升和裴仁基的七萬官軍,更別說全軍又飢又疲。

一日十戰,十戰十敗。

楊玄感軍潰百里,六萬衆一日散盡,只餘十餘騎相隨狼狽逃竄,李密李子密等也全都在混戰中潰敗失散!

第840章 各謀退路第207章 四猛第919章 東方不敗、一統北方第157章 反了第416章 故人來第271章 騎第421章 抄家滅族第1030章 伊麗封侯鎮安西第1010章 最狠不過帝王心第508章 抱大腿第661章 厚賞重恤以得軍心第208章 深不見底第240章 鹽賊第405章 背後一刀(感謝1農民伯伯萬賞!)第1458章 深入大漠第1070章 將門也有草雞後第961章 胡烽不斷接長安第327章 妒忌第820章 秘而不宣第1021章 騎虎難下步維艱第1509章 夜宴宋王第707章 節制天下兵馬第148章 革職第737章 一日天子第416章 故人來第1107章 雷人第29章 勇三郎王伯當第296章 逃兵第98章 非禮第941章 王寶槍第803章 北邙山第374章 薩水第284章 死戰第578章 分封建國第1237章 鄉賓第515章 軍生怨氣第843章 後宮第343章 反將一軍第382章 自亂陣腳第1374章 獅子之城第934章 青苗法第766章 竇建德完了第107章 龍兄虎弟第119章 先鋒官第696章 漁陽鼙鼓第1406章 長孫賢妃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1050章 鳥盡弓藏誅功臣第111章 再次徵召第577章 誰當爲太子第536章 玄武門兵變第1470章 三皇盟約第233章 東征令第1066章 五百童男又童女第124章 山大王第1330章 六元及第第1287章 藍突厥第858章 五百里魏王國第554章 藏兵於民第239章 阿舅賊第455章 爭當主角第678章 龍之怒第1112章 老鐵槍第1424章 敗戰庭帝國第1272章 沙陀第141章 聯姻第1章 藍面十八鬼第1452章 下馬第1365章 失守第1448章 帝王之下皆螻蟻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879章 傳國玉璽第758章 長孫第735章 二虎相爭第374章 薩水第785章 大秦開元第1279章 五百巡騎破萬軍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1395章 官逼民反第297章 回易第87章 狂妄第1241章 朕又胖了第659章 這樣也行第1129章 國仙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613章 敢死隊第256章 天降爵位第769章 所謂忠誠,不過是背叛的籌碼還不夠第1367章 逼反第736章 還君以命第705章 退位第391章 消失的平壤第1315章 警報第1127章 女王第1533章 欽定太孫第592章 勤王令第511章 混世魔王第1294章 你爲難我們了第1003章 吐蕃欲結城下盟第470章 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