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隋二世而亡

旅順郡,大連港。

羅成從鴨綠江撤退,途經旅順時特意入港補給休整。

“你當初說楊玄感要造反,當時我是不太相信的,沒料到,還真被你說中了。楊玄感真反了!”老三嗣業見到羅成後,充滿震驚的道。

“他早就顯露出許多造反的蛛絲馬跡了,只不過許多人都不願意相信罷了。”

“我也不相信啊,畢竟楊玄感身爲上柱國、楚國公,又是禮部尚書,可以說是已經位極人臣富貴無比了,還反什麼。”

“正因爲他位極人臣,所以他才反,因爲他還想要那九五至尊之位,畢竟他已經摸到了點九五之位的邊,再努力一把,未必不能進一步。”

可老三卻只是搖頭嗤笑。

“楚國公府楊家如今的地位,那是他楊玄感打下來的嗎?他楊玄感三十出頭,有如今地位,那都是繼承他爹的餘蔭,被人稱幾句小霸王,還真以爲自己有多了得了?這種人,就是有病,可惜一直沒有人告訴他而已。”

“哈哈哈,你說的倒也沒錯,楊玄感還是太年輕了。連他爹楊素當年何等人物,都不敢有半點造反念頭,他卻想當皇帝,真是癡心妄想。”羅成也搖了搖頭道。

嗣業嘆息一聲。

“這二次東征算是結束了?剛從北邊傳來的消息,皇帝可是攻下了遼東城,僅用了幾天時間,就破了遼東第一重城,可惜啊。若不是楊玄感叛亂,只怕這次東征就能夠成功了吧。”

“反正這裡也就咱們兄弟倆個,沒有其它人,所以有些話我也就不用藏着掖着避着誰,要我說,其實這二徵遼東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

“爲何?若楊玄感不反,豈會失敗?”

羅成給自己倒了杯茶,又給老三倒了杯,茶杯端到鼻子前聞了聞,“嗯,好茶不錯。”

“爲何?”

“很簡單,皇帝一心只看到了遼東,卻忽略了中原,他看到的是上次只差了一點點成功,卻沒看到,因爲上次徵遼,天下已經亂起。不想着馬上休養民生,卻還強要再徵,時間還隔這麼短,這是無視天下啊。”

“有句話不知道你聽過沒有,正所謂君爲舟,民爲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天下啊,只能順勢而取,不可逆勢而爲。哪怕是皇帝,是九五至尊,也一樣。當年文帝爲何取天下如此之易?那是因爲順勢而取,別人只看到取的易,卻看不到這背後的博弈兇險。”

“宇文家奪西魏元氏天下,才歷經了多少年?要說當年北周不強嗎?偏居關中一隅,本是三國最弱,最後卻反而先滅最強的北齊,一統北方,可宇文邕死了沒幾年,這北周天下就沒了,這難道不是教訓?”

宇文泰宇文護宇文邕,哪一個不是梟雄豪傑,可就因爲子孫沒出息。宇文邕把皇位傳給長子宇文贇,名字是取的好,文武貝,要文有文,有武有武還有錢,可結果這是個敗家仔,皇后就立了五個,你說這古往今來,有哪個皇帝如此胡鬧,同時並立五後的?

還有,這皇帝沒當幾年,自己才二十出頭,卻要把皇位傳給才一歲的兒子,自己當太上皇,這般折騰,北周不亡國誰亡國?

楊堅也算是一代雄主。

其實羅成在後世的時候,對中國古代四百多位皇帝,最佩服的也就那幾個,如秦始皇,那有統一天下,結束數百年紛爭,並且還推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偉大制度,可以說,是秦始皇真正把華夏之地的子民,統一成了一個民族,若非當年的書同文,後來的華夏地區,肯定不過又是一個歐洲列國而已。

秦始皇之後的漢武帝,羅成以前也很欣賞,因爲這個皇帝雖然獨尊儒術,但他外王內聖,推行霸道,卻是打出了血性,讓漢家子民繼承了秦始皇傳下來的這種開拓進取精神。

秦皇漢武之外,羅成最喜歡的皇帝就是楊堅了。

爲何?

因爲在他看來,當年若不是楊堅奪位,則中原南北方可能繼續分裂,甚至是南北從此徹底分裂成兩部份。爲何這樣講?

西晉八王之亂後,五胡十六國亂中華,北方諸胡羣起而立,你爭我奪,漢人就是最弱小的,王導勸衣冠南渡,北方被拋棄。

雖然後來北魏統一北方,而且北魏也確實推行了漢化,但再推行漢化,北方的胡化也是非常嚴重的,鮮卑人一面漢化之時,卻又一面把漢人胡化。

後來結束東西魏統一北方的北周,其實也一樣是大行恢復胡化制度的,宇文泰的府兵制也好,官制也罷,很多都是復行胡化。

而楊堅奪位之後,卻開始全面清除胡化,恢復漢魏禮儀,恢復周禮等等華夏文明,功不可沒。

尤其是楊堅稱帝不久,便把西樑、南陳滅亡,一統南北,把分裂了幾百年之久的南北,重又粘合起來。

相比起後來的唐宗宋祖什麼元宗清聖,確實更強。

一個看起來好像只是撿了個大便宜的楊堅,締造的卻是中華第二帝國的開端,可惜這繼承人差了點。

表面看起來楊廣極具才華,又十分勤奮,還有宏圖大志,可惜他跟楊堅比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楊堅做事,手段老道,平衡拿捏的非常好。

一統天下不說,還把強大的北方突厥搞的四分五裂,虛弱無比,只能俯首稱臣。雖然也曾經東征失敗,可楊堅沒有馬上再來一次,而是立即停止了東征。

楊堅對度拿捏的極好。

他以關隴集團起家奪位,最後對關隴集團又拉又打,控制的極好。

可楊廣呢?

他一味的重用如宇文述、來護兒、裴世矩、虞世基這樣非關隴集團的人,重用這些沒根基的人,雖然擺脫了門閥制肘,確實更自由了。

可他也一步步的脫離了他統治的根基。

當楊廣還沉浸在他已經唯我獨尊,一言九鼎的時候,卻沒發現,自己慢慢成了孤家寡人了。

他提拔的重用的那些新貴集團,並不能真正的取代舊有的關隴貴族集團,爲他掌控天下。

所以就算楊玄感不反,也會有李密反,李密不反,說不定也有李淵反,到底都是因爲舊有利益集團被楊廣嚴重損害了利益,當天下尚安之時,他們當然不敢亂來。但天下一旦不穩,於是這些早就壓抑着不滿的人,就會紛紛而起。

這正如歷史上的楊廣最終死在宇文化及這個他曾經最重用信任的寵臣之子時一樣。

一切都已經註定好了,這個註定不是天意,而是楊廣種下的種種因,然後必然會有後面的種種果。

“想不到你居然還有神棍的潛質,那你再跟我說說,還會有什麼必然?這天下會亂嗎?楊氏還能主宰天下多久?”老三笑問,似開玩笑。

“若皇帝繼續如此一意孤行,那麼我敢說,楊氏天下必然二世而亡,傳不到三代。”

“啊?”老三想不到羅成會如此預言,一下子怔在那裡。

“這話出的我口,入得你耳,莫要再跟其它第三人說。”

“肯定的。”嗣業怔怔的道,“你真這麼確定?”

“嗯,我很確定。”

“那我們怎麼辦?”老三神情鄭重的問。

天下將亂,英雄趁勢而起,而誰又會是明君,將取而代之呢?

羅成沒回答,因爲不知道怎麼回答,歷史上李淵將成爲笑到最後的人,可現在看來,李淵還在遼東混日子呢,實在沒有半點新主的氣象啊。至於那位唐太宗李世民,現在更是隻有一隻眼睛的憤青獨眼龍。

哎。

羅成嘆聲氣,他也看不懂未來了。

第385章 孤軍第361章 昏招迭出第241章 鄭觀音的惡夢第270章 夜第1266章 三箭定天山第1370章 聰明人第1366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623章 捲土重來第785章 大秦開元第206章 家底第652章 軍旗墜落第841章 天子入洛陽第495章 臉面第72章 縫針術第901章 皇太子第686章 再下一城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863章 中興之戰第562章 我,楊廣,天之子第1375章 張記雜貨第1300章 有罪第365章 賜劍第1031章 吐蕃公主寧秦騎第206章 家底第332章 六騎戰千第997章 雪山岷江新戰場第1066章 五百童男又童女第1264章 十年西域兵第1518章 雙刃劍第729章 驍果亂第434章 閉門羹第747章 青島第736章 還君以命第1246章 東屠第507章 江都第1084章 血戰到底一當十第607章 背水列陣第85章 陌刀不出,誰與爭鋒第891章 夜哭第1097章 日落開疆五百里第578章 分封建國第830章 撕開長安之門第613章 敢死隊第913章 必須死第263章 先鋒團第435章 大婦第770章 四面楚歌第98章 非禮第1480章 調停第620章 嗣業抗旨第1496章 太子激將第304章 大業八年第1281章 再破一城第1477章 藩王、邊帥第491章 蛟龍入海,虎進洛陽第1272章 沙陀第982章 生變於肘腋之下第186章 前程第586章 義軍崛起第484章 山窮水盡第1317章 東林黨第808章 李密入秦第366章 十萬伏兵第213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603章 草原屠夫第408章 羅成自刎第593章 雁門之圍(第五更!)第497章 面聖第894章 吳越樑楚第1081章 天南銅柱林邑郡第111章 再次徵召第1427章 太子妃第401章 水陸會師第128章 挑戰第937章 貴族志第10章 上堂領賞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1232章 君子第1446章 推波助瀾第312章 圖形凌煙閣第407章 班師回朝第546章 驚雷第188章 羅士信VS段志玄第1364章 呆仗第956章 皇帝御封新門神第1097章 日落開疆五百里第329章 御前會議第870章 雲侯第429章 謀反者第1494章 代天巡狩第49章 劫殺第354章 五貴第157章 反了第34章 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832章 截胡第137章 提親(第十一更,爲大收藏夾萬賞加更!)第200章 長白鷹揚府第1485章 晨曦第123章 羅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