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開倉

齊郡。

章丘城中,通守張須陀召集了縣令杜如晦、縣尉羅貴以及長白府長史柴孝和等諸人。

“災民越來越多,任其下去,這些受災百姓就會成爲饑民,然後便會成爲流民,最終就會變成四處劫掠搶奪的變民反民。羅縣尉,章丘還有多少糧食?”

羅貴之前是縣錄事,但因爲這段時間羅貴帶着章丘的郡營鄉團剿匪平賊有功,於是張須陀親自保舉他爲章丘縣尉,兒子羅成在遼東軍功勳著,已經是襄陽侯還成皇帝新寵,而羅藝又晉爲燕國公,襄陽羅家如今是紅的發紫,東都留守朝廷當然沒有人駁回這個小小縣尉的授職。

於是乎,現在羅貴便也成爲章丘縣尉,與杜如晦一起搭檔主持章丘縣務。

聽張須陀詢問,羅貴如實道,“章丘縣還有不少糧食,官倉裡的糧食還是滿的,另外義倉裡糧也是滿的。只是這倉糧,若未得朝廷之令,地方是不得私自開倉放糧的,按律,私放糧一粒,也是斬首之罪。”

隋朝最注重糧食徵收,尤其是在租庸調製之下,田租的收成是極大的。而同時隋朝的戶口管的嚴,隱戶逃戶相對較少,這就導致官府按丁徵租的情況下,百姓手裡大部份的糧食其實最終都收到了官府手裡。

另一方面,朝廷又在地方設立了義倉,百姓按田畝納義倉糧,相當於又加徵了一筆地稅。

無數的糧食從民間彙集起來,最後朝廷把這些糧食一點點的轉運彙集,各縣都有轉運倉,而在郡城,以及一些重要的水陸交通要道上,更是設有許多更大的轉運倉。

沿着運河與黃河這條水陸命脈,隋朝還有六座巨無霸式的大糧倉,它們分別是興洛倉、回洛倉、黎陽倉、廣通倉、河陽倉、常平倉。

每倉其實就是一座倉城,儲米百萬石以上。

而其中的興洛倉位於洛陽附近的鞏縣,建於大業二年,倉城周長二十餘里,穿三千窖,每窖能容八千石,置監官並鎮兵千人守衛。

這座興洛倉,能夠最大儲漕米兩千四百萬石,不但供應東都洛陽數十萬軍民的糧食,而且還能隨時通過運河、黃河向天下各地輸運糧食。

可以說,隋朝幾十年積累的糧食是一個天量的數字,按朝廷所估算,現在六大倉和各地倉庫裡的糧食,還能夠供朝廷食用四五十年。

本來說,有這麼多糧食在手,隋朝是不怕天災的。

但問題卻在於,田地產出是有限的,朝廷徵的多,那百姓手裡的糧就少。平時還少,一遇災年就不免青黃不接了。

而偏偏古代交通運輸極不便利,糧食大多集中起來儲存了,真要調運也極艱難。就如這次徵遼,爲了供應遼東百萬大軍,朝廷不得不徵發三四百萬的民夫運糧。

每往遼東運一石糧,耗費卻高達七石。

而另一方面,官府手裡雖糧多,但對倉糧的管理朝廷也極爲嚴格,任何倉庫開倉放糧,沒有上面層層審批,是堅決禁止的,誰敢私開倉放糧,那就是重罪,輕則丟官免職,重者掉腦袋。

“今夏黃河水災,水淹河兩岸四十餘郡,受災百姓多達百萬之衆。如今青黃不接,百姓成饑民,苦等朝廷批覆,還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饑民們都嗷嗷待哺,等不等,再等就要成變民,先不要管其它的,先開倉放糧安撫災民要緊。否則,我們今日剿了裴長才,明日又來個石子河,後來又來個秦君弘,這賊是剿不盡的,而這些賊匪原本皆是我朝良民百姓。”

羅貴也不由的點頭。

雖然這段時間,他們東征西討,在齊郡始終沒能聚集起像樣規模的賊匪,可是越剿匪越多。

今天這裡平滅一夥,明天那裡又舉起一堆。

爲了填飽肚子,無數的饑民已經扛着鋤頭拿着柴刀反了,他們去攻打縣城,搶奪鄉村,就爲了一口吃的。

張須陀來章丘坐鎮,也是因爲越來越多的流民向着章丘這邊靠攏,因爲這裡有長白山,饑民們還是希望這裡能有個庇護之所。

“放糧吧。”

一直沒吭聲的杜如晦也道,“所有章丘轉運倉還有義倉,都打開放糧。不過放糧前得做好預案,以防到時發生混亂,還請通守和縣尉多派兵員把守倉庫,讓人維持秩序。”

“這是自然,我讓郡兵把守各倉,杜縣尉派鄉團維持秩序。”

杜如晦又道,“光是開倉放糧還不夠,我覺得可以趁此機會賑災同時,把這些災民組織起來修城牆、道路、橋樑,疏浚河流渠道,也算是以工代賑。”

放糧施粥,然後讓災民做事,這比起單純的放糧確實好多了。

“杜縣尉不愧爲幹吏啊。”張須陀誇讚道。

“其實這也不全是我想出來的,之前士誠還在章丘的時候,我與他經常聊一些縣務,其中就有聊到關於賑災的辦法,這以工代賑還是士誠提醒我的。”

在災時,以工代賑,不但能夠藉機興修水利,修葺城牆道路,而且還有一大好處,那就是能夠把那些不穩定的青壯災民,先組織起來。而有了官府的組織,也能大大減少出現騷亂暴動的可能,這也算是釜底抽薪之計了。

“好,就按杜縣令的計劃去做,至於私開糧倉若有什麼後果,都由我張須陀一力承擔。”

“若真有事,我也願一起承擔。”杜如晦表示,他會給祖父去信,把這裡的情況詳細說明,讓他幫忙去與朝中相關衙門通氣商議,希望早點能拿到正式開倉許可。

開倉賑災的事情商議的差不多了,幾人一起喝茶。

“這馬上就要進入九月了,遼東也差不多要天冷了,這徵遼怎麼還沒有成功?”杜如晦擔憂的道。

“是啊,馬上九月了。”張須陀嘆聲。

九月,意味着遼東開始變冷,要不了多久更會開始下雪,到時遼東就很難繼續展開軍事行動了。

而天一冷,這幾百萬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也會更加艱難。甚至再冷點,河北的運河也將冰封停航,到時糧草輜重的輸運更加成問題。

仗打到現在,也沒有聽到什麼真正的捷報,只怕今年這場龐大的東征怕是要虎頭蛇尾了。

一次失敗的東征,不知道耗費了多少民力。

“也不知道士誠在遼東怎麼樣了,此刻,不知道是不是在平壤城下呢。”羅爹擔憂起遠在海外的兒子羅成。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可當父親的一樣擔憂。雖然之前他也惱羅成在外面跟那閻家娘子犯的錯事,可時間一久,他還是掛念起兒子來。

算算時間,那閻家娘子的肚子怕也得有七八個月了,怕是快要生了。

“哎!”

三人突然一起嘆息了一聲,大家對視,都只感覺滿滿的無奈。

第234章 動員第602章 羅成的瘋狂(第四更!)第68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第1520章 太白經天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1338章 壞天子第202章 廟小容不下大佛第620章 嗣業抗旨第1119章 人情世故第852章 突厥四兒第1524章 波斯都督第211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876章 沒討價還價第286章 浴火重生第723章 忠武軍登陸第536章 玄武門兵變第19章 人在江湖第316章 血戰第736章 還君以命第256章 天降爵位第821章 孤注一擲第439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718章 必殺此老賊第538章 天使李世民第654章 矇蔽聖聽第1108章 知已知彼第793章 李世民捲土重來第476章 隋二世而亡第826章 反噬第195章 鄉兵聯盟第613章 敢死隊第822章 一戰滅秦第329章 御前會議第321章 隔岸觀火第180章 七石弓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239章 阿舅賊第48章 密謀第1034章 手下敗將的敗將第649章 死於驕傲第257章 不屑一顧第1309章 則天第1340章 逼宮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265章 馬蹄陣陣煙塵起(爲秋懷涵夢盟主賀!)第582章 長樂王第659章 這樣也行第373章 攻入平壤第1281章 再破一城第656章 李淵第43章 及時雨王薄第921章 武川一司馬第1336章 改旗易幟第727章 不殺汝,不拔箭第745章 禍水東引第289章 遼東郡丞第260章 輕薄公子第707章 節制天下兵馬第380章 十萬旌旗斬閻羅第1241章 朕又胖了第475章 戰滎陽第684章 造反吧,兄弟!第1335章 馬知縣第796章 蠢動的舊貴族第1023章 積石高奏凱歌聲第42章 秦家第1493章 殖民據點第174章 威望第164章 罪妻補兵第1004章 不勝而勝休妄想第554章 藏兵於民第1093章 天策上將解危城第916章 禁嫁十萬三韓女第1239章 公主請兵第1093章 天策上將解危城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511章 混世魔王第300章 讒言第695章 暗夜兵變第486章 摘桃子第230章 你等着第1125章 長安,宇文承都第20章 民以食爲天(感謝青翼追光五萬賞!)第760章 鈍刀割肉第1422章 講究第506章 下江南第569章 封疆大吏第246章 刀斬八品第620章 嗣業抗旨第1355章 雙頭蛇第253章 涿郡大軍一偏將第789章 偏師第59章 身披明光甲,揚威羅成名!第753章 李密稱臣第1285章 撤退第1474章 金陵第709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238章 兵過黃河第350章 假降真受第842章 天家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