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御前會議

北平郡,盧龍。

臨渝行宮。

皇帝二月出涿郡,三月初抵達北平盧龍,便在臨渝行宮召見東征文武,舉行御前會議。

臨渝宮是皇帝爲徵遼所營建的一座行宮驛在,這座行宮並不是很奢華,但卻極要堅固,這其實是一座充滿着軍事要塞性質的城堡,名爲行宮,而實際上城防堅固,積存大量糧草器械在內。

建好臨渝宮後,朝廷又在臨渝宮所在設立臨渝縣,並將原榆關往東南移,在臨渝宮前建立了臨渝關,並設立了臨渝軍鎮。

行宮大殿。

衆文武百官分班站立。

皇帝楊廣今天精神很好,坐在龍椅之上眉開眼笑。

“諸位愛卿,平身。”

“陛下,臣段文振有事啓奏!”

楊廣看到出聲是右光祿大夫,左武侯大將軍、兵部尚書段文振,便道,“愛卿有事直說。”段文振算是皇帝徵遼的軍事定策者,楊廣東征高句麗,雖說早有計劃,但真正決定東征的還是兩人,一人便是銀青光祿大夫裴世矩,另一人便是兵部尚書段文振。

裴世矩一直受楊廣信任倚重,是楊廣對外策略的制訂者。征討高句麗,便是裴世矩的進言。而如何征討高句麗,其軍事計劃的制定,卻是段文振。

“陛下,前番遼東發回捷報,徵遼左先鋒將軍羅成再奏捷報,繼攻奪玄菟、蒼巖二城後,再奪南蘇城。羅將軍已經是七戰七捷,徹底在遼東立足腳跟,殺的新城地區賊人喪膽,龜縮各城不敢出。”

楊廣哈哈笑道,“段卿所言甚是,襄陽侯真是出乎朕的意料,當初朕以他爲先鋒之時,也不曾想過他能夠立下如此大功。七戰七捷,連奪三城,殲敵俘虜一萬六千餘人,堪稱了得。”

“陛下,襄陽侯確實出人意料,正因如此,所以臣以爲有必要調整一下先前的作戰計劃。”段文振道。

“哦,段卿以爲當如何調整?”

段文卿奏道,“原計劃二十四軍先出,三月抵達懷遠鎮。御營六軍後出,四月抵達懷遠,可是如今看來,春季進兵,還是有所耽誤速度,前九軍最快只能在四月底到懷遠,而其它各軍還得更晚。爲不影響夏季攻勢,臣以爲可重新調整各軍。”

說着,段文振遞上一本奏摺。

楊廣讓內侍取上來。

打開細看,楊廣點頭。

“確實有些道理。”

原來的計劃,是左右兩翼各發十二軍,然後便是御營六軍,再是東萊水路諸軍,各軍又配有龐大的輜重車兵散兵以及民夫,大軍將達到一百多萬,一天發一軍,兵威耀世。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從涿郡到遼河懷遠鎮集結,但是路途艱難,行軍緩慢,尤其是攜帶的大量輜重兵和民夫,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

另一方面,原本只是一支偏師的先鋒軍,過河後卻大發神威,居然連戰連捷,攻城破池,斬將奪旗,這就不由的讓段文振這位兵部尚書考慮,是不是之前做的計劃太過於保守了。

如果一支先鋒軍,都能打的高句麗人如此束手,那何必還要出動百萬大軍呢。

因此,段文振的新計劃,就是重新編制各軍,並裁減東征大軍數量。

新計劃裡,東征大軍數量縮減爲三十個軍,爲左右兩翼二十四軍,再加上御營六軍。

這三十個軍,將分成三個進攻集團。

分別爲平壤海軍集團,編制八個軍,左軍第二、三、十,右軍的第二、四、六、十、十一八個軍號都授給東萊郡集結的兵馬,將之組建成海路八軍。

海路八個軍的主帥爲榮國公、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副將爲精於水戰的原南陳大將周法尚。

二十四軍中剩下十六個軍,則都爲陸軍。

段文振把這十六個軍分成兩大集團,其中六個軍目標爲平壤,這六軍爲左翼第一、第十一、第十二軍和右翼的第一、三、九這三個軍,六軍的作戰任務就是直趁平壤,與水師會合攻擊高句麗王都平壤。

另外剩下的十個軍。

左翼的四、五、六、七、八、九,和右翼的五、七、八、十二,這十個軍,則目標在遼河和鴨綠江之間。他們的目標,就是在御營六軍過河之前,攻擊遼東並負責控制這一區域。

爲先前前往平壤的六個軍解決後顧之憂。

至於皇帝的御營六軍,作戰任務就是保護皇帝以及隨駕文武,並充當戰略總預備隊。

“陛下,原各軍編一萬二千戰兵,八千輔兵,一軍兩萬人。而臣新計劃,則計劃每軍增至三萬五千到四萬人。”

原本二十四軍之後,還有許多個軍,但現在段文振一刀下去,全壓縮到三十個軍裡去。一軍三到四萬,三十個軍,也一樣能達到一百一十多萬。

各軍的兵員增加,但總軍數編制減少,也是爲了入遼之後更便於統一調動以及作戰。

“各位愛卿覺得如何?”楊廣問。

左衛大將軍宇文述出列。

“陛下,臣以爲這個計劃不錯,但如果遼東諸城未破,而讓六軍直趨平壤,還是很冒險的。畢竟從遼河到平壤,距離極遙遠,後方諸城未下,則糧食無法供應,只能隨軍攜帶糧草。哪怕一軍攜帶百日之糧,也還是隨時會有斷糧之險。”

“那愛卿以爲此計劃不行嗎?”楊廣問宇文述。

“臣以爲段兵部此計劃很好,就是入平壤六軍應當增強,可改六軍爲九軍,這樣起碼也有三十萬的兵力,則如此一支大軍,攜帶百日之糧草,一路殺往平壤,一路上遼東各城高句麗人也不敢阻攔,若出戰,則擊潰之。”

段文振計劃出六軍,兵數大約二十萬。而宇文述則說要出九軍,兵馬起碼三十萬。

“陛下,兵貴精不貴多,若發九軍,則兵員過多,並不就有益。”段文振還是覺得六軍足夠矣。

畢竟他認爲,海軍還有八個軍,而且這八個軍只是海軍陸戰部隊,江淮水手船員並不算在其中的。

從遼東過去六個軍,再從海上過去八個軍,則平壤城下匯合後,能達到十四個軍,一軍三萬多,總兵力可達五十餘萬,豈有不夠之理。

“臣認爲六軍足矣,臣還舉薦左先鋒將軍襄陽侯羅成爲第一軍大將。”段文振又道。

第1417章 倭國割地第1494章 代天巡狩第106章 一刀腰斬,嗣業揚威第8章 章丘小鐵匠第977章 一旦山崩龍馭天第82章 佔領第763章 真龍天子第324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1381章 天補平均第1027章 錦衣衛與皇城司第1384章 建安第550章 去意已決第169章 養兵第516章 再臨滄海第1318章 蝗神第495章 臉面第850章 藩亂第1407章 李世民第1352章 崑崙第672章 世外桃園第882章 相對無言第1429章 那津第1428章 功臣山第1359章 鳳翅鏜第127章 禁私掠第869章 義成復辟第61章 八風第40章 飢渴難耐第978章 終南山中尋神仙第214章 驃騎第1523章 另做打算第666章 渡海南下第334章 蟻賊第1493章 殖民據點第587章 羅帥萬歲第356章 王都第857章 羣起而攻第642章 質子軍第423章 病虎第506章 下江南第1108章 知已知彼第333章 風緊扯乎第961章 胡烽不斷接長安第1308章 洛漂第601章 羅嗣業無敵第154章 忍無可忍,那便無須再忍第206章 家底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384章 赴湯蹈火第892章 請降求和第740章 驍果北上,皇泰天子第325章 堅城第941章 王寶槍第1321章 李縣丞第477章 駙馬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916章 禁嫁十萬三韓女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905章 喪心病狂第431章 暗影衛第1233章 膽大妄爲第832章 截胡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1409章 土地革命第1492章 賊配軍第212章 黑夫人、白夫人第1096章 日不落海賊野望第467章 一雪前恥、地獄歸來第1030章 伊麗封侯鎮安西第117章 狗大戶第803章 北邙山第152章 步步緊逼第1086章 皇太子毆打楚王第1030章 伊麗封侯鎮安西第1105章 雷神第677章 困龍覺醒第884章 真真假假第531章 以帥爲餌第1491章 韓侯第1311章 總督第140章 私奔第1085 斬首而歸驚衆人第633章 戰個痛快第1397章 殖民者第114章 假子第21章 孃家人第1022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496章 太子激將第1402章 野豬皮第1080章 永平城下心惶惶第936章 羅秦單李、閻崔鄭周第1230章 腰劍斬樓蘭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425章 驍果統領第317章 老子反了(感謝書友105萬賞!)第90章 帶兵入城第1056章 王朝週期二百年第92章 民賊民憤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