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章 起兵勤王

“這地好啊,這中南半島,好幾個大河口三角洲,你看如這麗水平原,還有怒江下游平原,還有瀾滄江三角洲,瀾滄江谷地平原······整個就是一巨大的糧倉啊,這裡的天氣又好,一年可三種,地又肥沃,水又充足,隨便灑把穀子都能收割,甚至有的地割完一茬後既不翻耕也不播種,就等那稻茬再長出來收一成呢,孃的,讓人眼紅妒忌啊。”存孝扒拉着一隻大蝦道。

“父王,如今這些沃野糧倉,不都是咱們大秦的,有啥可羨慕的。”

爺倆說笑間,一位崑崙奴管事上來。

“大王,趙御史在外拜見,說有京師的重要消息向大王傳遞。”

這位趙御史是巡按御史,官職雖低,僅爲七品,可卻職權極重。大秦朝廷於六京九府諸道都設有監察御史,這些監察御史直屬於御史臺,並不受地方提刑按察使和按察使司的管轄,屬於中央特派。

而巡按御史,又是自這些監察御史之中再精挑細選,每一道都先由御史臺選出兩名侯選人,引至皇帝面前,請皇帝欽點,且這些侯選人,必須得是由科舉進士出身,且已經在地方任職過三任職務以上,就是說起碼得有過九年的實際政務經驗。

一旦由天子欽選點中,他們就代天子出巡,巡察一道,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他們也被稱爲巡方御史,專門負責監察,一般不理其它事務,權力極大,代表皇帝行使監察權,以小監大。

不僅各道的三司使要受他們管,下面的郡太守、都尉縣令等更不消說,就是境內的分封藩王、諸侯、騎士,甚至是軍區的軍官,也通通都在他們的監察範圍之內。

以小監大,以卑督尊,七品之銜,卻能與一道之內的三司使、藩王、封侯、將軍們平起平坐。

“趙巡按到了,豈能怠慢,快快有請。”

羅存孝雖在麗水道是土皇帝般的存在,可一聽是天子巡按到了,還是不敢怠慢,這些人品級低,但出身正,能成爲巡按者,接着要不了多久就能成爲一郡太守,再下來就是三司使,將來甚至要入中央省部,甚至可能拜相的。

他們品級低,可羅存孝卻清楚,這些人代表的是皇帝。

皇帝的威嚴不可冒犯。

別看人家七品,可若是事態緊急,他們卻可以調動駐軍,這個臨機便宜之權,可是他這樣的藩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趙巡按!”

羅存孝帶着兒子德芳來到門口迎接。

趙巡按長的很高大,皮白麪淨,不過倒也並不是很年輕,也是三十多歲的年紀了,他高中進士後在太學進修,又到尚書省實習,再外放任了一任縣吏曹參軍事,因考績優秀,又升調他縣任縣主簿。

任滿後調入郡中任法曹參軍事,這任滿後又調入了御史臺,最終成爲監察御史,最後又被欽點爲巡按御史。

可以說這一路走來,每一步都很堅實,也沒有犯過半點錯,十分的優秀,故此才能在三十多歲時任這風光的巡按之職。

“下官拜見麗江國王,拜見瑞光郡王。”

羅德芳也趕緊回禮,不敢託大,別看瑞光港這麼繁華,他也分封在這,但大秦的分封制,分封雖裂土,可並不臨民,也不統兵,享受的也只是一些經濟和政治上的特權而已,比如他能在這裡擁有更多的田額,可以享受封地上一筆不菲的食邑收入,甚至還能擁有自己的衛隊、王宮城堡,擁有自己的府官幕僚等。

但在瑞光這樣重要的海貿大港,這裡不僅有太守府,還有海軍的艦船兵營,有軍區的駐軍,有市舶司、有皇家艦隊的派出機構,甚至還有錦衣衛、皇城司的分支單位。

他瑞光郡王,可以說平時也就是尊貴了,想亂來是萬萬不敢的。

見到巡按這樣代天子監督的御史,那得比見到三司使、太守等還要客氣。

“麗江王來瑞光也有段時間了吧?”趙御史問。

羅存孝點頭,“過來瞧瞧我家這老二,這事我奏稟過聖人,也向軍區和三司使衙報備過的。”

“這個下官知曉。”趙巡按挺客氣的。

“下官聽說瑞麗王原來是打算等過段時間就從港口乘船北上?”

“嗯,入京朝集嘛,正好來了這海邊,自然就乘海船回中原,海船快,比起我從麗江北上回中原,又是馬又是車又是船,不斷轉換太辛苦了。”

“說的也是,從這瑞光港出發,可直抵杭州港,然後換乘運河寶船,便能沿大運河直抵洛陽了,確實方便。”趙御史依然是那副微笑的樣子,“下官此來呢,是有些事情要通知大王,洛陽剛傳來詔令,聖人要退位,傳位給皇太子殿下,就在聖上的萬壽節過後,聖上有旨,讓天下各地的藩王宗室、諸侯封臣,還有五品以上官員,皆入京參加傳位大典,一起恭賀皇太子登基御極。”

“所以,瑞麗王你可能需要提前北上了。”

羅存孝愣住。

“皇帝要退位,傳位給太子?”

趙巡撫呵呵笑着點頭,可卻發現那位肥球一般的麗江王眼神越來越兇惡,甚至露出要吃人一般的神情來,他不由的想過這裡民間傳說的羅存孝當年追擊驃國王子的吃人故事來,心中不由的一涼。

“聖人身體好好的,怎麼會突然想要退位?莫不成,京師有那亂臣逆子要擁立太子做亂,想要搶班奪權,想要宮變?”

“還是說,已經宮變了?”存孝冰冷的問道。

趙巡按不由的驚懼,“大王爲何如何想,聖天子與皇太子父慈子孝,天下誰人不知,滿朝宰輔,那更是衆正盈朝,君明臣賢,盛世景象,怎麼可能會有什麼亂臣賊子,怎麼可能會有宮廷政變?”

“那皇帝好好的,怎麼會主動要退位?”

“這是京中傳下的詔書旨意,從中書門下發出的,有政事堂和翰林院的宰輔們的簽名用印,一個印章一個簽名都不少,還有皇帝的玉璽。”趙巡按有些慌。

之前他完全沒想到那時去,現在存孝這麼說,他還真有些懷疑,畢竟皇帝才六十不到呢,怎麼想着要過了六十大壽就退位呢?

“這事不大對勁!”

存孝搖頭。

”老子看京師有亂,老子要起兵勤王!“

這時,崑崙奴管事又來報,說是內侍省一名內謁者監來見。

“內謁者監?”

存孝更加疑惑不解,這內謁者監是內侍省正六品下的宦官,掌儀法、宣奏、承敕令及外命婦名帳。這已經是高級宦官了,都是管事宦官,雖有時外出宣奏,可也都只是在京城之內。

等見了那位內謁者監後,那位取出一封信來。

“一路乘船趕來,總算路上順利,麗江王,這是聖人給你的親筆信,聖人說擔心你接到詔令後會有疑惑,所以單獨給你寫了封親筆信,你看過後就能明白聖人的心中想法了。”

存孝半信半疑的接過信,仔細查看了封印等,然後才小心打開,細細讀完,收信。

“臣奉詔,即日北上入京參加大典!”

若是沒有這封親筆信,羅存孝還真不會相信兄弟羅成居然在六十歲時要主動退位,他還真會懷疑是不是京裡發生了什麼宮廷政變,或是皇帝已經突然駕崩,太子秘不發喪等意外。

如今看過兄弟這封親筆信,雖然對皇帝的傳位之舉並不太支持,可卻是已經相信這果是皇帝的決定,京師也沒什麼意外了。

“收拾一下,晚早就啓航北上。”羅存孝有些無奈的搖頭,兄弟皇帝當的好好的,居然要退位,莫不是糊塗了。

第972章 時清終未忍辭官第536章 玄武門兵變第1237章 鄉賓第1429章 那津第408章 羅成自刎第254章 第一團第1348章 人亡政息第1489章 頑抗第252章 撐死膽大的第1386章 秦皇東巡第122章 敲打第1011章 只聽調令不聽宣第1397章 殖民者第676章 江都、驍果第827章 虎父犬子第944章 西海王國第1420章 正統第1287章 藍突厥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216章 玄甲第730章 休想離間朕和驍果第1326章 賠本賺吆喝第543章 遼東兵變第921章 武川一司馬第912章 斬草除根第724章 弒君第127章 禁私掠第1441章 護犢子第300章 讒言第5章 又來一個戰神第813章 羅成不怕嗎?第101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37章 提親(第十一更,爲大收藏夾萬賞加更!)第1386章 秦皇東巡第60章 狗急跳牆第840章 各謀退路第1511章 飛地建國第1011章 只聽調令不聽宣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第692章 遷都南京第637章 出爾反爾第171章 身世揭開第369章 拿下羅成第757章 鄭觀音第568章 賜號忠武軍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345章 孽緣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第749章 馬踏冰河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856章 悔恨的淚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898 不甘心第745章 禍水東引第1451章 刺蝟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601章 羅嗣業無敵第206章 家底第97章 未雨綢繆第584章 段姥第356章 王都第1437章 守護大名第1530章 直叩宮門第804章 洛口第552章 裁軍第305章 鐵馬冰河後庭花第584章 段姥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663章 娘子軍再起第618章 飛信入雁門(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6章 賞識第741章 僞帝第1042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556章 封建府兵第1458章 深入大漠第1021章 騎虎難下步維艱第346章 孽蓄第1286章 兵臨城下第777章 羅軍大敗第1346章 洗牌第1097章 日落開疆五百里第1289章 連升第1250章 積極進取的渤海艦隊第540章 定計擒羅成第226章 卑鄙無恥第441章 彈劾第908章 英雄本色第422章 逼反第709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410章 死而復活(爲大吾王萬賞加更!)第89章 獅子大開口第290章 縣尉李建成第1349章 衡山湘水第138章 拜師(十二更,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1480章 調停第77章 羅士信第517章 嫡庶第1529章 民心所向第274章 斬第367章 減負藏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