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章 斬草除根

一場突起的變故。

碎葉城血色瀰漫,碎葉河水爲之染紅。

突騎施首領賀羅施啜的首級被高高掛在碎葉城門上,八千突騎施的勇猛騎士,三百餘貴族無一倖免。

黃昏時分。

碎葉城邊的血腥味還未散去,又一支渾身浴血的隊伍到來。

葛邏祿首領匐延郡侯帶着葛邏祿三姓首領貴族們,領着五千騎到來,他們的馬鞍上,掛着一顆又一顆的首級,皆是車鼻施和處木昆部貴族和騎士們的。

安西道右都督裴行儼向太子奏捷。

車鼻施和處木昆兩部,五百餘貴族和六千餘騎精銳,皆被圍殲,斬殺殆盡。

看着那提着首級前來領賞的三姓葛邏祿戰士,太子嘉文面色有些冰冷。

這一刻,他心裡有些後悔,覺得自己一個命令,就奪去了一萬多人的性命。

北庭左都督牛進達上前。

“殿下,首戰告捷,旗開得勝,如今突騎施、車鼻施、處木昆三部之上層已經清洗乾淨,正是羣龍無首,而且他們各部還不知道此事,請太子殿下發令,令天山南北各路兵馬一起進剿三部,徹底將他們抹除消滅!”

太子不忍心道,“牛都督,如今三部首領貴族等皆亡,是否可招安三部?”

“殿下,萬萬不可有婦人之仁啊,都已經做了初一,就不能再留十五了,斬草不留根,後患無窮啊。趁此機會,將三部全部剷除,正好把碎葉川和藥殺水一帶都拿下,北庭則安矣!”

嗣業也勸說太子,這個時候哪裡還有再停手的。

既然動手了,就得乾脆果決。

“好吧,不過孤還是有一個要求,只要三部之民棄械,不再反抗,就不要徒增殺戮。”

“臣明白,只要他們棄械投降,臣等絕對不胡亂屠殺。”

牛進達雖如此說,但也改變不了這三部的命運了。就算棄械投降,等待這三部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俘爲奴隸,運往中原等地區挖礦或種田做工。

羅嗣業代太子召見碎葉城諸貴族,嘉獎衆人,賞賜騎士們,命令他們兵分數路,開始迅速撲向三部,對他們進行秋風掃落葉一般的無情打擊。

這是滅族之戰。

老賀邏施的固執,終究是爲三部帶來了滅頂之災。

牛進達統兵直撲怛羅斯,裴行儼攻攻千泉,羅大奈掃蕩白水。

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突騎施、處木昆、車鼻施這三大部族,曾經西突厥的十箭之三,足五十餘萬衆的強大勢力,北庭道最強的一股勢力,就這樣在數萬秦騎,以及葛邏祿、沙陀、粟特等諸部封侯的圍剿下,灰飛煙滅。

或是頑抗到底被斬盡殺絕,或是最終棄械投降被俘爲奴。

北庭的雪山下,大河邊、草原上,一個接一個的部族被掃滅,一座座原本他們控制的城池,也被秦軍接管。

大秦的北庭道,官軍的實際控制也從伊麗河谷,擴大到了南面的碎葉川以及真珍河谷,還有千泉山區。

大宛盆地(費爾幹納盆地。)

大宛郡,柘折城。

不僅天山南北的漢胡諸漢盡至,就連河中與大夏兩道的諸侯們,也都不遠千里的趕到。

挾滅突騎施等三部五十萬衆之威,如今原突厥、鐵勒諸部,還有昭武粟特諸部,無不懾服。

誰也想不到,上次天子西巡,過來西域也就是滅掉了一個勃律國而已,還是因爲當時勃律王和王族皆被叛軍殺害,因此天子最終滅掉的只是勃律叛軍,算不上是主動滅國。

可這次,不管大秦這邊如何宣傳說突騎施他們暗中結盟謀反,但那些封侯們也不傻,也是清楚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的。

可殺雞儆猴,誰敢做仗馬之鳴呢。

太子越過千泉,進入大宛,正式進入了河中道。

太子沒去怛羅斯城,而是拐到大宛來,明顯也是來者不善。

石國位於後世的塔什干,又名石頭城,因地處山麓沖積扇一帶,有巨大的卵石而得名,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八百年前就有城池,在百年前就開始以商業和手工業著稱,是絲路上的必經之路。

這裡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優勢,在於距離蔥嶺西的大宛盆地僅數百里,而大宛盆地(費爾幹納盆地)是一個封閉的低海拔盆地,東西長達六百里,南北最寬有三百五十里,由東向西傾斜,盆地被羣山環抱,出口非常少,且極爲肥沃。

冬季也氣候溫和,有着大量的綠洲與河流,物產豐富,盛產瓜果、苜蓿、棉花,有極優良的牧場,以汗血寶馬而聞名於世。

可以說,若說伊麗河谷是天山以北最大的糧倉,那麼這塊大宛盆地就是河中地區的糧倉。

大宛郡柘折城雖不在盆地內,但他就在那羣山之下,在山谷盆地之外,守着重要的通道。

這裡就如同是盆地的門戶,控制住這裡,既連結南北絲路,又看守住了大宛盆地這個巨大的寶地。

朝廷只要能控制大宛和大宛盆地,那麼就能依託這個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把整個河中地區牢牢掌握在手中。

當着西域四道上千封侯和萬餘騎士的面,羅嗣業站在太子面前,歷數石國與突騎施暗中眉來眼去,相互勾搭陰謀做亂的種種不法之事。

“臣請太子殿下下令擒殺大宛侯!”

大宛侯,便是原石國國王,不過這位大宛侯卻不姓石,也不是昭武粟特人,皆因在隋朝時,原石國國王被西突厥所滅,後西突厥可汗便令王室子弟匐職特勤爲石國王。

當年的昭武九國,其實除了康國外,多數粟特國都已經被突厥改換王族,由突厥貴族取代了原先的昭武粟特王室。

現任的石國王也就是大宛郡侯,本身是西突厥阿史那王室,是匐職的子孫,且與突騎施的關係確實極好,當代大宛侯的王妃還是突騎施首領賀邏施的女兒呢。

太子率大軍前來石國,直接要擒殺大宛侯瞰土屯攝,其實也並不出人意料。

這是斬草除根。

大宛侯就算想反抗,可也沒有餘力了。

太子南來,有如泰山壓頂之勢。

“斬!”

隨着一聲令下,片刻後,又一位西域突厥族的封侯被砍掉首級。

Wшw_ ⓣⓣⓚⓐⓝ_ Сo

太子隨後下令,以大宛郡爲朝廷正郡,並設爲河中道的三使司衙門所在,而大宛盆地,也同樣設爲朝廷正郡,賜名寧遠郡。

不過對於大宛以及大宛盆地內的部族,倒沒有如對突騎施那般清剿。太子主動提出了一個更顯溫和的方案,就是把原石國和大宛盆地內的突厥人和粟特人,全都遷往中原,分散安置到雲南、西山、黔中、湖南、江西一帶,這二三十萬人口一分散到數道中,一個縣內也就幾百上千人,再折分安置到那些鄉村去,不讓他們單獨聚居,那麼就再不用擔憂他們會做亂。

同時呢,也能幫助朝廷開拓南方地區,改善如今那邊蠻夷不服王化,朝廷又無人可移的局面,更減少了不必要的殺戮。

經過一番商議後,最終嗣業和牛進達等勉強同意了太子的提議。

對於這些人給他們保留入籍歸化自由良家移民身份,不貶做奴隸,但是同時,對他們現有的一切,都全都要沒收。

第855章 授實封許開國第868章 羊入虎口第746章 死地(感謝大吾王萬賞!)第480章 楊老二第477章 駙馬第366章 十萬伏兵第1339章 南樑水師第1456章 以一擊十第320章 激怒第1182章 程咬金第1428章 功臣山第527章 求降第797章 鐵與血第1507章 長卿不爭第170章 牢丸第946章 大非川第605章 漢家公主(第七更!)第464章 將功贖罪第315章 羅門女將第556章 封建府兵第228章 上門惡犬第418章 五軍舊部,七家之女第1330章 六元及第第1084章 血戰到底一當十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449章 陣斬八王第601章 羅嗣業無敵第271章 騎第9章 擂鼓甕金錘第1490章 無法無天第1249章 倭軍覆滅第1233章 膽大妄爲第1395章 官逼民反第1271章 血火第1127章 女王第512章 弒君奪位第1276章 流鬼夜叉第41章 秦瓊是我表哥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1355章 雙頭蛇第900章 下克上第347章 賠款議和第527章 求降第1044章 債臺高築籌糧餉第1519章 軍區第763章 真龍天子第1312章 虛位以待第1010章 最狠不過帝王心第1432章 打他第319章 刺殺第137章 提親(第十一更,爲大收藏夾萬賞加更!)第1321章 李縣丞第556章 封建府兵第262章 認我做義父第144章 書生(再爲極品滴書蟲萬賞加更!)第329章 御前會議第352章 羅家鐵軍第485章 槊挑楚皇第1243章 行刺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1303章 負重前行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633章 戰個痛快第1508章 弒父奪位第308章 風雪入玄莬第1025章 突厥遠遁慕容歸第1019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第939章 頓悟成佛第41章 秦瓊是我表哥第101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50章 白馬之圍第1347章 八百標兵第690章 外援第154章 忍無可忍,那便無須再忍第1346章 洗牌第972章 時清終未忍辭官第235章 唐國公第952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第219章 訂親第769章 所謂忠誠,不過是背叛的籌碼還不夠第1114章 右驍衛隊正第8章 章丘小鐵匠第259章 遼西第604章 朕這大好頭顱 誰當斫之第954章 已報生擒吐谷渾第906章 號令四十萬第524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543章 遼東兵變第1388章 象林縣男爵第579章 太子太傅第39章 西廂小娘子第1088章 郡國並立西山道第905章 喪心病狂第1399章 倭國銀山第707章 節制天下兵馬第7章 美人贈金第714章 十二年秋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846章 頡利突襲第828章 龍兄虎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