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利益

秋雨綿綿,天漸轉涼。

億歲殿裡,羅成看着皇城司送上的奏報,“馬周這新官上任三把火,燒的還是挺旺的。一到衡山,燒的第一把火,就是剿滅了三千多衡山賊,又挖出了衡山縣的大柱蟲。緊接着第二把火,全郡剿匪,剿匪大小盜賊三十七股,擒獲降服賊人萬餘。第三把火,拆毀衡山郡中淫祠一千餘,又清理整頓了全郡的佛寺道觀,僧道還俗五千餘衆。”

御史中丞長孫無忌笑着對妹夫道,“年輕人嘛,血氣旺。”

“馬周可是比你還年長些。”羅成笑道。

長孫無忌哈哈一笑,如今官位越來越高,雖還未拜相,但已經正式進入了宣政殿御前會議,人居於高處,有時氣勢都變了,似乎連着年齡也成熟多了。

“大秦就需要一些馬周和你這樣的有年有爲,敢打敢拼的官員。”羅成合上奏摺,對於馬周和李綱在衡山郡的這幾把火,表示很滿意。

大秦不缺少聰明的官,但最需要的還是馬周他們這樣幹實事的官,如封德彝一樣,聰明是聰明,可聰明過頭,整天只知道揣摩聖意,喜歡曲意逢迎,甚至總想着得失利弊,想着如何往上爬,這種官不是好官,沒人用的時候羅成會用一用,可一有了更忠心能幹的官員,肯定就要把他踢一邊去。

“無忌啊,最近朕讀書,常想一句話,三思。”

長孫無忌愣了一下,三思,思危思退思變,皇帝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曾聽皇城司奏報,說封德彝跟自己的幾個兒子曾經說過這三思,說做官當三思,知道了危險就躲開叫思危,躲到人家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了下來再慢慢看慢慢想,想想自己以前哪錯了,往後怎麼做,這就叫思變。朕覺得封德彝這幾句話說的還是很對的,雖然透露着他狡詐本性。”

“朕爲天子,也當三思。”

長孫無忌便問,“聖人爲天子,如今大秦強盛無匹,爲何也要思危思退思變?此時不正當時迎頭大幹之時嗎?”

羅成笑笑,“大海航行靠舵手,如大秦這樣的大帝國,其實也就是一艘船,朕是船長,負責的是制訂航線,至於具體操作這些,靠的就是其它人。如今朝中府院裡有諸位宰輔,都堪稱大才,朕不擔心執行,也不擔心眼下,朕擔心的還是長遠。”

說到底,羅成認爲開國皇帝對於一個帝國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決定着這個帝國能走多少,關鍵就在於他制訂的制度。

“周天子封建,固有八百年天下,但分封制也使的分封諸侯最終坐大,諸侯國相互攻擊兼併,最終把周也滅了。秦一統六國,廢分封實行郡縣制中央集權,可改革太快,終究還是二世而亡。漢劉邦敗楚而得天下,實行封國和郡縣並行制,異姓不得封王,重立分封制,還是導致了諸侯國強大,因而有了七王之亂。”

“漢武帝行推恩分封制,解決了西漢諸侯國的威脅,此後西漢分封諸侯國再無法對中央朝廷起到威脅,可是西漢朝廷不斷中央集權,這集起來的大權,最終卻造成了權臣和權宦們,尤其是朝廷的察舉制度,造就了一個強大的士族集團,士族集團最終又形成了權臣。皇帝不得以宦官來對抗士族集團,最終漢以強亡。”

都說以史爲鏡可爲鑑。

羅成現在開始所思所想的,已經不再是眼前的事了,他開始想的是更長遠的,他的帝國能走多遠,最終又會如何滅亡?

他知道自己頂多也就是活六七十歲,他的大秦也許能有二三百年,可羅成不期望長生,但也還是希望他的帝國能夠走遠一點點。

“漢末三國,百年動盪,最後魏晉一統,九品中正制的出現,對漢代察舉制度產生的利益集團不但沒有遏制,甚至還使的其更進一步的形成了更強大的士族門閥。而晉重推分封,終究依然導致了八王之亂。”

“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士族門閥集團,影響了整個魏晉南北朝時代。”

“直到西魏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出現,才稍稍壓制了士族門閥。”

羅成跟大舅子長孫無忌說着這些朝代,每一個朝代的制度,其實都是對前一個朝代的制度的修補,可結果就是往往新的制度就會造就一個新的利益既得集團。

周朝分封制造成的諸侯國,漢朝分封制和察舉製造就的諸侯和士族豪強,魏晉九品中正製造就的門閥,西魏府兵制造就的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朕常思,如今我大秦的制度,將又造成一批什麼樣的既得利益集團!無忌,你說,我朝如今的制度,會造成什麼樣的利益集團呢?”

說到這裡,羅成確實充滿憂慮。

長孫無忌以前還真的從沒有往這個角度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聽皇帝這麼一說,細細深思。

大秦的制度,關鍵的有哪些呢?比如說諸侯分封制?會不會出現西漢西晉那樣的諸侯做亂的情況,他覺得不太可能,畢竟本朝的分封,早早就做了許多限制,比如只能分封到最邊疆的地區,同時還有個推恩分封,諸侯的封地代代要推恩分封給他們的子孫,使的封地不斷的變小。再加上朝廷雖讓諸侯就藩之國,可封地的軍事民事財稅等大權都在朝廷手裡,諸侯在封地,只是擁有部分的經濟財權而已。

諸侯不可能如西漢或西晉一樣威脅到朝廷,更不可能說如周朝時一樣坐大反噬。

皇帝設計的這個分封制度,可以說雖然數代以後,朝廷會有一個比較龐大的諸侯貴族集團,但這個貴族集團的權力是受到限制的,對於朝廷的中央集權不會有多少威脅。

還有什麼制度會造成什麼強大的利益集團?

他思來想去,是府兵制還是募兵制,又或是科舉制度?

“無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裡也沒有其它人,你想到什麼就跟朕說什麼,直言就好。”

第42章 秦家第397章 羅藝大破新城,李世民初顯威第995章 長孫策反東西面第1364章 呆仗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1268章 蕭閻王第843章 後宮第1345章 兩湖熟天下足第951章 暫借羌兵討不臣第1526章 太上皇第144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56章 膽大包天第983章 縱慾傷精腦中風第97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289章 遼東郡丞第1440章 自古以來第1323章 巡撫第737章 一日天子第1062章 身穿漢裙心在蕃第238章 兵過黃河第10章 上堂領賞第201章 升職加官第106章 一刀腰斬,嗣業揚威第1251章 少壯派第934章 青苗法第418章 五軍舊部,七家之女第98章 非禮第940章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第1288章 莫裝逼第407章 班師回朝第694章 說客武士彠第466章 逃出五指山第1094章 冰消雪化成甘露第753章 李密稱臣第688章 不殺李靖,留着過年嗎第1344章 木秀於林第1005章 壯士飢餐胡虜肉第36章 神兵到手第1424章 敗戰庭帝國第707章 節制天下兵馬第549章 功蓋漢武第923章 進貢美人第19章 人在江湖第616章 斬首奪旗第48章 密謀第1263章 綠帽王第1278章 不宣而戰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706章 假黃鉞第1336章 改旗易幟第551章 熬鷹第1003章 吐蕃欲結城下盟第46章 意外第619章 驚弓之鳥(感謝劉安鋼萬賞)第738章 輪迴不止,報應不爽第537章 軟禁第40章 飢渴難耐第1117章 罪惡第352章 羅家鐵軍第225章 各憑本事第1306章 金狼不死第582章 長樂王第132章 刺客第486章 摘桃子第588章 流民第1125章 長安,宇文承都第537章 軟禁第462章 玄甲騎第555章 棄婦第743章 後果自負第1341章 上將出巡第661章 厚賞重恤以得軍心第1463章 兵鎮漠北第293章 “負荊”請罪第672章 世外桃園第805章 洛陽第430章 以眼還眼第1310章 量入爲出第578章 分封建國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1050章 鳥盡弓藏誅功臣第581章 老鼠拜貓第1265章 張士貴第887章 斜陽欲落、黯然銷魂第69章 絕殺第1章 藍面十八鬼第73章 錢比命值錢第1380章 自稱太守第913章 必須死第861章 兩國交兵,先斬來使第1413章 金才人第377章 百里突襲第944章 西海王國第471章 黎陽亂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89章 獅子大開口第1284章 諸侯聯軍第58章 青眼有加第1481章 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