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

“我姬姓寧氏根系中原,源於周族。遠祖康叔,爲周武王同母弟,先封於畿內康地。武王滅商建周,後封於殷墟,創立衛國,定都朝歌。傳至十世衛武公,封其幼子季亹(wei)於甯邑,厥以後以邑爲氏,此乃我寧姓起源也!”

鬱江畔,永平郡城中,永平太守寧純身穿緋色圓領官袍,頭戴樑冠,慷慨激昂。

寧氏家族曾爲中原大姓,後來在南梁武帝之時南下,被梁武帝安置到了當時還很落後蠻荒的甯越一帶,當時爲欽州。

最早帶着寧氏族人南下的是寧逵,從他起,如今寧氏已經經過了三代。從最早寧逵下江南時只帶着些族家丁奴僕來拓荒,到現在,寧氏已經佔據了幾乎整個北部灣地區。

歷經陳代樑、隋代陳,再到秦代隋。

寧氏都牢牢把握着北部灣一帶的控制大權,關鍵就是他們在這裡幾代經營,不但有威望,而且還有私兵。

到隋朝時,寧逵去世後,甯猛力襲父職任安州刺史,他是個很有野心之人。繼任安州刺史之後,他派自己的弟弟寧暄帶兵進駐合浦大廉洞一帶,開闢新縣,扼住東南沿海。

在當時的北部灣,雖然版圖上也設立了州縣,但實際上這裡主要都還是俚人、僚民,他們不服教化,不爲編戶。

寧暄帶着部衆前來開發時,這裡還是無人管轄之地,盡是俚僚。寧暄到來後先是與當地溪垌首領們談判,然後對不肯歸附的溪峒用兵,又拉又打,終於威服俚僚,然後動員他們下山,開荒種地,下山建村寨,並建立新縣大廉縣。

後來陳朝滅亡,隋接管嶺南,知道寧暄在這一帶的實際統治後,便乾脆授命其爲合浦郡太守。

開皇十八年,甯猛力之子,甯越郡太守寧長真又以同樣的方法,在甯越北部開闢南賓縣、遵化縣。

初時,寧逵南下時,只據有一城,後來寧逵死時,已有五縣。而到甯猛力、寧暄兄弟倆時,已經又新開闢了十一縣。

到甯猛力之子寧長真,寧暄接掌甯越與合浦二郡後,又各開闢了數縣之地。

於是整個北部灣地區,盡納入寧氏管轄。

寧氏與俚僚關係也十分不錯,又拉又打,各溪峒臣服,朝廷甚至把寧氏直接稱爲俚帥。

這與嶺南另一大豪帥馮氏差不多,當年馮氏也是在樑南時南下,本是北燕皇族,滅國後南投,被安置在新會一帶。

最初之時,令不出城,後來馮氏與嶺南俚人大族冼氏聯姻,從此馮冼兩家世代聯姻,馮氏也從新從南移到高涼一帶,取得當地俚人支持後,馮氏勢力迅速擴大,統有數州郡之地。

因此在嶺南東西兩道之間的大山兩邊沿海一帶,西面北部灣是寧氏地盤,東面沿海是馮氏地盤,而海南島也是隸屬於馮冼兩家的。

馮家對海南島的開拓,可以說讓脫離中原王朝六百餘年的海南島重新歸入華夏版圖,漢初時,海南島屬於南越國,後來漢武帝滅南越,在海南島上置縣,可不久後,島上俚人叛亂,此時漢朝乾脆棄縣,於是此後數百年便一直脫離中原王朝統治。

直到大業六年,隋朝纔在馮氏統治海南島的基礎上,置珠崖郡,立十縣,此時離漢元帝棄海南島已經六百五十年了。

馮寧兩家,寧氏向西不斷開拓荒原,而馮氏則不斷向南開拓,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俚人徵收。

同時兩家因同樣的出身,因此相互結盟,也是世代聯姻,共同支援,一起征討俚僚,數代人的努力,在嶺南開拓的效果極強。

可以說,在此前,朝廷對嶺南之地,也就佔有幾個據點,其餘的地方實際都是俚僚羈麼。

但經過馮寧還有陳氏等這些南下豪帥們的開拓,嶺南之地新開闢了數十上百的縣。

在隋朝統治嶺南的那短短二十來年時間裡,對於嶺南的控制是進一步加強的,但依然還是主要依託這些地方俚帥豪強們,授任他們爲地方太守,並給予他們自己選拔任用官吏的南選特權。

甚至他們各個都有自己的軍隊。

在隋文帝和隋明帝期間,雖然嶺南也有叛亂,但最後都是邊打邊拉,最終還是回到了舊狀態,而嶺南這些俚帥們對朝廷的回報,則是每年進貢,並且在隋朝需要用兵黔中或是高句麗時,也各發兵隨徵。

比如楊廣徵高句麗時,嶺南就發了三萬兵,其中大部份是寧馮陳各家湊起來的。

隋末,嶺南八大勢力割據,互相攻打,最後羅成派李靖南下,打通了交趾羅藝與桂林李襲志之間的阻隔,然後又勸降了馮盎,最後寧氏也率兵歸附,嶺南平定。

此後幾年,大秦對於嶺南可以說動作不大。

基本上還是以嶺南俚帥們擔任各郡太守,並以他們的子弟爲縣令等,以安撫爲主。但近年朝廷欲廢除南選之制。

所謂南選,便是嶺南的官吏銓選任命不經朝廷中央吏部,而是由各地太守自己選拔任命,這是以前的慣例,但對秦朝來說,不可能一直這樣南選,否則嶺南永遠只是那些俚帥們的地盤。

朝廷剛準備要廢南選,結果嶺南各家就不肯了。

隋末戰亂中,各大勢力都受到了不少衝擊,可寧氏和馮氏卻沒多少減弱,相反,還因其地理位置,以及歸附的早,勢力反而有所增強。

比如此時,寧長真爲甯越郡太守,寧長真的侄子寧道明爲合浦郡太守,堂兄弟寧純則爲永平郡太守。

寧道明是寧長真之弟寧贙之子,寧贙早年也是一員猛將,曾經率馮氏兵馬跟隨隋軍征討過林邑,也北上蒼梧討過叛軍,因功封朝散大夫,後來合浦郡太守馮暄病逝,便由他接任了合浦太守一職。

當時的寧純還年輕,於是由堂兄接任,也是正常。

後來寧氏又向北開拓數縣,大秦接掌嶺南後,因寧氏有功,便乾脆授寧純爲永平太守。

今年,寧贙病逝,寧氏照例請封其子寧道明爲合浦太守,朝廷卻並沒有同意。

寧道明乾脆在合浦自稱太守,實際上已經逾越了,他接着又搞出朝貢合浦大珠之事,已經挑戰了朝廷的底線。

而永平太守寧純與寧長真是堂兄弟,卻是寧道明的叔父。他認爲這合浦太守本來在寧贙死後,當由他來繼承,合浦郡可比永平郡大的多。

因此寧純與寧道明關係緊張,寧純也不滿寧長真偏袒寧道明,跟他也幾乎翻臉。

當寧長真叔侄決定聯合馮暄起兵時,寧純已經決定站到他們的對面去了。

一來他認爲寧長真叔侄欺他,二來他也認爲寧長真叔侄打不贏朝廷。

當然,表面上不能說是因爲爭合浦郡內訌,只能以大義爲名,召集部下兵馬以及各溪峒俚僚隨他起兵。

第718章 必殺此老賊第134章 福將第508章 抱大腿第216章 玄甲第1251章 少壯派第829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第444章 無間道第930章 權力的遊戲第760章 鈍刀割肉第641章 跪下唱征服第461章 半渡而擊、大獲全勝第1249章 倭軍覆滅第301章 雪中送炭第599章 鐵騎入關第851章 開放式皇宮第358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02章 慕容長生(謝謝平安10113萬賞!)第350章 假降真受第242章 梟雄之氣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953章 風捲紅旗凍不翻第590章 挖牆角第16章 露一手第1490章 無法無天第328章 危險期第719章 三藩第31章 伏威第1377章 世民奪城第309章 堅壁清野第835章 屠城第1505章 斬草除根第1499章 放手第933章 迴歸本源第577章 誰當爲太子第205章 魚俱羅第1508章 弒父奪位第1249章 倭軍覆滅第978章 終南山中尋神仙第14章 傻弟弟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848章 定楊可汗第110章 嗣子第341章 秦瓊、李淵第1017章 恐秦突厥盡奔逃第101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326章 賠本賺吆喝第296章 逃兵第1295章 跳反第997章 雪山岷江新戰場第1432章 打他第329章 御前會議第599章 鐵騎入關第340章 必奪之地第1430章 村上第299章 婦人之仁第583章 張金稱第1125章 長安,宇文承都第551章 熬鷹第299章 婦人之仁第454章 萬里覓封侯第250章 六猛五金剛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554章 藏兵於民第6章 賞識第50章 逐鹿第566章 兩京十三道第707章 節制天下兵馬第794章 衛所第913章 必須死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18章 一筆勾銷第854章 功臣謀反第881章 假戲真做第1062章 身穿漢裙心在蕃第541章 密謀第24章 烤竹鼠第1402章 野豬皮第1470章 三皇盟約第480章 楊老二第1433章 便女第1474章 金陵第1503章 玩火第183章 杞人憂天第467章 一雪前恥、地獄歸來第365章 賜劍第1022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727章 不殺汝,不拔箭第387章 水師第1299章 御前會議第1123章 豐歲屯第568章 賜號忠武軍第3章 叔寶兄,我來也第227章 七次郎第617章 刀斬十萬第937章 貴族志第350章 假降真受第643章 賠了夫子又折兵第1045章 錦衣衛都督謀反第1250章 積極進取的渤海艦隊第1476章 太子旅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