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徐徐。
皇帝今天換上了白色儒衫,帶着許和尚一起去少林寺,陪同只帶了數十侍衛,另外羽林騎遠遠的跟在十里之外。
“陛下今天怎麼有心情去嵩山啊?”許和尚疑惑問。
“出來了,就叫我五郎。”
“是,五郎。”
“其實就是想出來走走看看,這幾年,我一直在忙,忙的腳不着地,自認爲做了許多應當做的事,可馬周卻告訴我,朕做的許多事情都不是現在當做的事,還說其實有些事情已經惹的大家不快了,我就想着出來看看,看看下面真實的情況。”
佛道改革也是皇帝做的比較急的一件事,他如今想來看看,少林寺變的如何了,是否有所改變,而當地的百姓又是如何看待的。
從洛陽到嵩山,官道很寬闊也很平坦,羅成一路騎馬,很細心的觀察着這條路,有的時候,看一個地方的發展和治理,僅看路就能看的出來。
這條路是幾年前拓寬過的,但過了幾年,路面還是很平整,路邊的溝渠也都看的出有定時維修。
“五郎,路上灰塵大,要不換馬車吧?”
“不用,一點灰塵算什麼。”羅成不以爲意,這年頭就算再好的路,可灰塵總是難免的,尤其是天晴許久後,路面起灰,有點風一吹,人便一身是土,故有風塵僕僕一說。
而如果遇到雨季,路面可能就會泥濘不堪。
若是路沒及時的維修,則就會出現坑窪,有的路面翻漿時甚至能沒過小腿。但這條路,一路走來,看到的卻是沒有坑窪,還能明顯看到不少地方有新填的石子砂子,這些明顯就是後來填的坑。
路邊的田地,沒有出現荒蕪。
哪怕是秋收之後,可也能看的出來,那些地裡留下的麥茬。
甚至有的地裡,已經種下了冬小麥,能看出一層綠色。
還有種蘿蔔的種油菜的。
“這地種的勤,地力跟的上嗎?”羅成問。
“五郎,這裡畢竟是洛陽周邊,京畿附近。因此這裡的田地水利設施更好,而且這裡的農產品也不愁銷和運輸,故大家都會盡量利用土地,至於地力,百姓也會堆肥漚肥。”
“僅僅是咱們洛陽城裡的太僕寺,一年光賣馬糞就有幾十萬貫錢呢,這筆錢都入了太僕寺的小金庫裡,所有諸寺監就他們最有錢。”跟隨羅成身邊的一位管家裝束的,則是皇城司提督李憲。
太僕寺管天下馬,而洛陽做爲京城,擁有大量的馬,還有許多馬場,故此這些馬糞就成了他們的一大額外收入。
朝廷這幾年也很重視農業技術,比如說曲轅犁、漚肥法等也漸漸普及,洛陽周邊的田地,已經很少有輪耕休耕的田了,一般一年都是兩季,或是間種搭配,儘量提高產量。
不過這年頭沒有化肥,要提高地力,於是只能靠比較原始的辦法,比如糞肥就是最有效的一種辦法,還有如草木灰啊,塘泥啊等等,也很有肥。
正因此,太僕寺的馬糞賣給洛陽周邊的糞商或百姓,一年也能賣個幾十萬貫錢。
而洛陽城裡甚至還出現了許多家專門的糞行糞商,他們劃片經營,分區承包,主動修建和承包街道坊區裡的公共廁所,還出錢僱人每天清早去收夜香倒馬桶,免費爲洛陽居然掏茅坑。
而幹這行,還得向朝廷交稅,但依然很多人想搶着幹,於是只能承包,並且是每兩三年就要競爭一次的。
當然,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的買賣不會有人做。
被稱爲夜香的行業,利潤卻不低。
百姓對於肥需要很高,肥能增加糧食產量,不用休耕輪作,因此肥就意味着糧食意味着錢。
那些糞收把收集來的糞肥,會運到城外的肥料加工廠,經過發酵、曬乾,再混合入草木灰、黃泥等等,最後製成一袋一袋的幹散肥料,這種肥料易於運輸和施肥,不會燒根之類的,直接就能用,效果還極強。
百姓們也會算賬,雖然買肥要錢,但施過肥的地增收的產量卻遠比投入更高,因此大家都樂於買肥,自己平時也想辦法漚肥堆肥,不夠就再買。
因爲糞肥需求大,洛陽甚至是一糞難求。
現在洛陽城門口,甚至有專門的人免費給那些入城的牛馬等坐騎挽馬發放糞兜子,以收集畜糞。
連菜市場裡的那些什麼魚內臟牲畜內臟等垃圾,都有人收集,然後拿回去煮,再加入許多作料,最後加工成肥料。
此外,菜籽油餅渣,豆油餅渣,這些榨汁後剩下的渣餅,也成了制肥的好材料。
羅成仔細觀察,發現就連這鄉野官道上,每隔一段路,都會有一個公廁,完全免費,甚至還會提供廁籌。
這都是百姓爲取糞而主動修建的,但就連這公廁也不是想修就得修,因爲這官道有專人管理,要修公廁,首先得相距多遠才能修一個,其次,得按統一標準修,不能隨便搭個棚就行。
“五郎你可能不知道,現在那些夜香行的啊,爲了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好來年再競爭承包權,每旬都會去掏一次茅廁呢,而且絕對乾淨,甚至每次都還要帶上些瓜果蔬菜之類的送給住戶呢。”
羅成笑笑,“這是好事啊,百姓得了便利,免的自己動手清理,還不方便,而那些夜香行的則得了他們想要的夜香,雙贏雙利嘛。”
羅成中途還特意找了個公廁去上,發現果然還挺乾淨。
“看來百姓也開始在向着精耕細作方向努力了,這是好事啊。”羅成大爲感嘆,洛陽這樣的地方,就算是朝廷再三出臺各種限兼併等政策,可終究還是地少人多。
“如今洛陽及附近的百姓,普通一戶人家也就是三四十畝地,府兵家庭則地要多些。”
三四十畝地,若按傳統的耕種方式,是隻能勉強養家餬口的,皆因傳統方式,只是廣種薄收,粗放式耕種,看天吃飯。
但現在,百姓開始深耕細作,一來是有了牛馬可深翻深耕,二來是有了肥田法,再加上洛陽這邊的田地水利設施要好些,因此產量得以大大提高。
原本一畝地也就是一石左右產量,現在一畝地能產兩石左右,甚至還能再間種一季其它的,比如粟或者是大豆又或者是蘿蔔等等,實際收成又提高不少。
總的來看,現在投入大點,花的精力更多些,但一畝地卻差不多有過去兩畝甚至是三畝的收益。
不過羅成聽到普通百姓,一戶也就是三四十畝地的時候,還是比較複雜的。
歷史上有個王朝週期說,說一個王朝也就是二三百年,就會有一個週期性,舊王朝崩潰新王朝誕生。
這個週期性倒不是什麼天命、運數,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二三百年之後,王朝人口大增,而土地卻兼併嚴重,土地最終成了最大的根本矛盾,朝廷無力解決,於是當遇到點天災或大的戰事,因此就會徹底崩潰滅亡,然後直至新的王朝誕生,開始新一輪的土地分配調整,然後再能延續二三百年。
“一戶三四十畝地,還是少了一些,不過如果能夠把洛陽這裡的精耕法推廣出去,倒是能大大降低一些土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