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科舉取士求國賢

十月洛陽。

豐收過後的洛陽城,一片繁忙熱鬧。

戰爭對於中原的百姓,感覺已經遠去。各地的官府,正在忙着秋糧的入倉。百姓們把地裡收下的糧食,交完地稅糧後,剩下的便也賣給了上門收糧的官倉,沒有打白條,不用自己費力運到郡縣去,上面直接過來收購,稱量過後,直接如數發放錢帛。

錢都是開元通寶,沒有舊錢,絹帛也都是質量很好的,沒有那種劣絹土帛,甚至連一點火耗都沒算到百姓頭上。

百姓們賣糧熱情很高漲,除了留下家裡的種糧和口糧,其餘的便都排隊賣了去。大家的糧食也很乾淨,曬的幹,吹的淨,沒有什麼土灰碎葉。

各鄉的亭長們親自下鄉,帶着聯防隊員們維持秩序。

糧食一村村收過去,收完後,官倉會直接僱傭當地百姓,再把糧運到鄉里,在那裡再統一運到縣裡,一部份糧食歸入縣裡的社倉以及縣官倉後,其餘的再轉運往郡中,那裡有更大的義倉以及官倉還有大轉運倉。

這個時候,也是郡兵鄉勇們出去的時候,道路上,鄉村裡,城池中,到處都是值崗巡邏的郡兵鄉勇,這種時節,誰要是不開眼想要攔路打劫或者是偷盜,那絕對是難逃法網。一經抓捕,必定判長流邊地屯田。

洛陽城,紫微宮。

皇帝自從長安回宮之後,一直在醞釀着一件大事,頻頻召見朝中重臣元老宰輔們,日夜都在商議着這一件大事。

億歲殿中。

府院宰輔,以及三省六九寺五監一臺一院,只要是五品以上實職官員,今天都聽詔前來議事。

“只要是自認爲有應舉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懷牒自投,向所在地的郡縣官府報考,無須像兩漢一樣經過地方官察舉,也不必和魏晉以來那樣經九品中正評定。”

殿上,皇帝提道。

門下侍郎陳叔達立即出言反對。

“臣反對開放給任何人,還是應當加以限制,科舉當只讓士人蔘與。”

軍功起家的中書侍郎侯莫陳乂馬上反對,“陛下要興科舉,是要爲國取士,難道陳侍郎以爲只有士人才有資格?”

皇帝從長安回到洛陽後,所醞釀的大事,便是要開科舉考試,以科舉考試來錄取士人。但皇帝的科舉考試與隋朝時的又不一樣,隋朝時是不定期舉行科舉考試,雖說科目多,但是錄取數量卻極少,隋朝的科舉,其實對於國家取士來說,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幾年取那麼一二十人,對朝廷能有何影響?

羅成決定開科舉考試,根本原因還是感受到了現在朝堂上的力量已經有些偏。雖然他成功的利用自己的軍功集團們,把舊士族舊貴族們給打壓下去了。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軍功貴族們一家獨大,朝野上下遍是他們,這已經是一種危險的苗頭。

爲了能夠平穩,皇帝決定引入科舉制度,但又不是隋朝的科舉,而是要能帶來真正改變的科舉。

三兩年錄那麼一二十個士子有何用,要錄就一年錄他三五百甚至是上千,這才能由下而下全方面的改變,爲大秦創造一個新的官僚階層,以此來平穩軍功貴族集團們。

只不過當皇帝提出這一想法後,這事情就變的不簡單起來。

這幾乎牽扯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

尤其是對於軍功貴族們,他們身爲貴族,享受有許多特權,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門蔭權,他們的子弟是可以憑他們的官爵,直接出仕的。雖然說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官員的品級、爵位等,還有這些貴族子弟也得先從國子監讀書,然後到十七八歲後,國子監畢業再選入內衙親軍中,按各自父祖兄等的品階,或進入親衛府或進入勳衛府或進入翊衛府等。

進入親軍後,雖也直接就有品階,親衛一般直授七品,勳衛八品,翊衛九品,但也得在親軍中熬上多年資歷,表現好,才能經過銓選授放外職,這纔算是真正的進入仕途。

可不管怎麼說,對於貴族們來說,這種門蔭制度都是對他們極爲有利的,除非子弟愚癡,否則哪怕平庸普通,這樣熬資歷,都也能熬出來的。

西魏以來的關隴集團爲何厲害?正是因爲這個制度,這些關隴貴族們,自己爲貴族,將來又把爵位傳襲給子孫,同時,又可能通過門蔭制度,讓家族子弟都能入仕。這樣就保證了,家族世世傳承爵位,代代入朝爲官。

這就是壟斷政治,讓當年的關東士族們都羨慕萬分的。

而如今皇帝要全面推行科舉制度,意思是以後要通過考試來取士,選拔國家官員,這豈不就是在動貴族們的奶酪?

國家的官職就這麼多,一個蘿蔔一個坑,若是讓科舉出身的人佔了,那貴族們能佔的坑就少了。

而不僅是貴族們反對,那些士族官員也一樣反對,官員們反對的理由其實也差不多,因爲按原有制度,五品以上官員子弟也是有門蔭權的。

而士族呢,他們就算不是貴族不是官員,但他們掌握學術之權,朝廷再怎麼樣,也終究得用到他們這些讀書人來治理天下。

正是因此,一個科舉考試的提議,其實已經觸動的是整個貴族官僚階層,再加上士族集團的利益。

本來說,士族是科舉考試的受益者,但他們也跟着反對,緣由就是皇帝決定士族考試不論出身,不管你是士族還是寒門,只要有才學都可能參加考試,考過了都可能錄取。

士族不肯幹了,以前不管哪朝哪代,寒門就是寒門,是始終被士族壓制着的,學術一直就是壟斷在士族手裡,誰當皇帝,你都得用他們士族治理天下。

但現在皇帝要開科舉,不論出身,這意味着,過去被他們死死壓制着的寒門,可能要跳起來了,他們不但是隻能噹噹低層小吏或做做抄書人,或給士族當門客當幕僚當管事了,他們也能成爲國家官員。

一顆石子,打破了一塘死水。

一個科舉制度,朝廷已經討論了兩個多月,還沒出結果。

第422章 逼反第755章 降服第1009章 神農本草惠民醫第1341章 上將出巡第7章 美人贈金第1089章 你要戰,便來戰!第46章 意外第328章 危險期第1037章 汝之妻子吾養之第195章 鄉兵聯盟第415章 承製拜封,先斬後奏第531章 以帥爲餌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150章 人走茶涼第720章 悔婚第679章 清君側第806章 御前帶刀第1254章 變形計第301章 雪中送炭第1310章 量入爲出第678章 龍之怒第475章 戰滎陽第282章 劉黑闥第319章 刺殺第1397章 殖民者第1343章 平步青雲第194章 金釘棗陽槊第286章 浴火重生第399章 皇帝的忌憚第914章 換地封王第386章 屠城第217章 釣得美人魚第23章 狐假虎威第1014章 孤注一擲賭國運第698章 討逆第144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983章 縱慾傷精腦中風第960章 四面邊聲連角起第317章 老子反了(感謝書友105萬賞!)第358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474章 遼東撤退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訂閱!)第549章 功蓋漢武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644章 兒可汗第1102章 禁不良人爲府兵第480章 楊老二第1413章 金才人第722章 張須陀奉詔第210章 赤發靈官第1411章 倭國女王第637章 出爾反爾第777章 羅軍大敗第212章 黑夫人、白夫人第705章 退位第1068章 與民爭利爲哪般第1532章 子孫滿堂第585章 替天行道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161章 夜宴第939章 頓悟成佛第853章 五娘子第1468章 要塞第113章 義子第881章 假戲真做第1019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第1491章 韓侯第995章 長孫策反東西面第727章 不殺汝,不拔箭第799章 少林僧兵紅槍會第412章 羅成的煩惱(感謝大萌萬勝萬賞!)第748章 嫡系中央軍第1321章 李縣丞第1492章 賊配軍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777章 羅軍大敗第6章 賞識第208章 深不見底第26章 分地第1002章 棄暗投明破寒冰第731章 驚變玄武門第1061章 燒尾宴席驚吐蕃第909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征程飲馬渭河邊第98章 非禮第386章 屠城第936章 羅秦單李、閻崔鄭周第1523章 另做打算第1035章 秦人永不爲藩奴第1528章 煌煌帝都第787章 後宮三千第1440章 自古以來第736章 還君以命第1320章 天上掉糧食第174章 威望第383章 破敵國都,生擒賊王第137章 提親(第十一更,爲大收藏夾萬賞加更!)第876章 沒討價還價第730章 休想離間朕和驍果第942章 嶺南長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