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桃源木器店開業的同時,桃源集團也正式成立,未來的總部也將放在越安市,與東方集團相鄰,除了原來的農業開發公司和醫藥公司外,一口氣成立了生物科技、環保科技、種子、果品以及水產品等五家子公司。
另外在科研方面,也先後成立了醫藥研發中心、生物克隆實驗室、植物實驗室、生物材料實驗室、種子研究實驗室、種子培育中心和畜種改良中心等。
葉泉沒有在桃源集團出任職務,而是生化人葉忠出面擔任董事長。
桃源集團剛成立就做了一件引起全國轟動的事,桃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宣佈啓動了黃土高原綠化改造項目,以每畝一元的象徵性價格,分別向當地政府承包了三塊總面積達七萬畝的土地,這些土地的位置都十分偏僻,幾乎沒有人煙,有些地方還遠離水源,水土流失嚴重、肥力貧瘠,到處光禿禿的,只見黃土不見一絲綠色,白送都沒有人要。
桃源集團向當地政府承諾在三年內全部種上牧草,做到綠化率90%以上,條件是租期爲70年,準備打造一個牧場和旅遊景點,未來還將種植一些沙棘、櫻桃、核桃等耐旱的經濟作物。
這個計劃一公佈,就引起全國媒體的爭相報道,多數人都認爲桃源集團是在“異想天開”,或者錢多到沒處花的“冤大頭”。
黃土高原橫跨六個省區,面積達五十多萬平方千米,是新華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
來到黃土高原的人們,很難相信這片土地竟然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和發祥地之一。
這裡曾是森林和草原,但因爲數千年來。人類繁衍造成的植被破壞,再加上各種自然因素,黃土高原曾經肥沃的土地已經逐漸變得貧瘠,成爲了一片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荒蕪之地。
其中水土流失面積達45.4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一個黑龍江省。年均輸入黃河泥沙16億噸,相當於每年建築用砂的七分之一。
經過國家數十年的大力治理,黃土高原不少地方又恢復了綠化,但因爲乾旱缺水等原因,成效十分緩慢,許多地方種下的植物不是枯死就是生長不良。成爲“小老頭樹”。
像上個世紀末,某縣耗資15萬元種植了40餘萬株油松,最後成活僅成活100多株;後來在無定河流域累計種植的2.2萬公頃檸條,實際僅存2667公頃,保存率僅爲12%。
還有某市的“南北兩山綠化計劃”,投資達6.6億元。最後須引黃河水灌溉才能存活,而沒有灌溉的地方仍是光禿禿一片。
以國家龐大的人力和物力,都對黃土高原的綠化工程感到力不從心,單憑一傢俬營企業就敢承包七多萬畝,還誇口在三年內完成綠化?
這不是白日做夢嗎?
要完成如此規模的綠化工程,就是向裡面投上數億資金,都不一定會冒個泡。
桃源集團敢這麼做。自然是有緣故的,在經過多種氣候、土壤等種植試驗後,長青牧草1號表現出強大的適應力,除了發展畜牧業,在綠化工程上也大有作爲。
而且,植物實驗室在原來的長青牧草1號的基礎上,又開始研發更耐旱的牧草,目前最成功的是長青牧草7號,其生命力極其強悍,不僅能在鹽鹼地和缺乏肥力的荒漠地生長。甚至能在一些降水量較豐富或有地下水的沙漠地區裡生長。
長青牧草7號的根系深達數米甚至十數米,除了早期種植需要用水澆灌外,一旦形成規模,就能在下雨時用發達的根系吸收保存住水分,在乾旱環境下維持生命。一次吸足水分後,能在沙漠地區成活半年以上。
對黃土高原的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大規模植樹恢復黃土高原生態的做法並不可取,這樣不僅樹木成活率低,而且容易增加土壤水分的蒸發,加劇水土流失。
根據實際情況,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更適宜種草,尤其是種植禾本科和菊科的草本植物爲宜;在少數河濱地帶和地下水位較高的溝谷,可以適當種植一些木本植物;在黃土高原東南部可以適量種植榛、沙棘、核桃等經濟植物。
世界上畜牧業最發達的是利堅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和阿根廷等國,新華國雖然有四大牧區,但不是乾旱的草原,就是山地牧場和高寒牧場,都不是最好的牧場。
近幾年,國內的牛肉、羊肉等進口量年均增速都在40%以上,尤其是牛肉的年增速高達115%,價格上升也極快。
有了這兩種牧草,代表有許多荒蕪甚至沒用的土地都可以用來種植牧草,大力發展養殖業,將來國內不再需要進口肉類,反出能出口也說不定。
同樣的,如果桃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綠化示範項目成功,並帶動周圍地區跟進,那麼黃土高原不需要每年耗費國家大量的環境治理資金,就能完成綠化,未來將成爲新華國的第五大牧區,不再是新華國的傷疤,而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兩種牧草外,桃源集團還有兩種正式命名爲“超級旱稻41”和“桃源再生稻19”的改良農作物,並在桃源村小規模試種。
各種雜交、改良甚至轉基因技術的進步,使新型種子不斷出現,讓人目不暇接。
可惜的是,因爲研發力量的不足,國內種子市場幾乎被髮達國家佔據,比如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都是“洋種子”,涉及所有的蔬菜品種。
除蔬菜外,“洋種子”已全面進入大豆、玉米、小麥、花卉等領域,並已經形成了壟斷之勢。
這些洋種子售價之高,令人咂舌,價格一般是國內品種的6倍以上,佔據了市場80%以上的利潤。
比如荷蘭有種甜椒品種叫“蔓迪”,便開出了每克種子180元的天價,1克種子相當於1克鉑金。
對葉泉來說,用空間的優化能力,研發一些新型種子並不是難事,不僅是玉米、小麥、大豆、稻穀等主要農作物,包括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
用空間培育出的種子,產量更高、品質和口感更好、種子用量和施肥量更低,而且沒有轉基因的副作用,是全方位的提升。
“超級旱稻41”和“桃源再生稻19”的面世,必然會在世界農業市場上引起大地震,“民以食爲天”這句話可不只是嘴上說說的。
就像新華國之所以能用有限的耕地養活十多億人口,雜交水稻的出現當屬首功,可以說造福了無數人。
雖然農業的經濟重量在各個國家的比重都不是最高的,但是卻是最爲重要的,沒了吃的,什麼工業、製造業統統都是浮雲。
即使以葉泉現在掌握的力量,像主要農作物的新型種子,也不敢一次性推出太多,因爲產量提高太多,足以對一些農業大國會造成衝擊,並影響世界格局,只能慢慢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