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逼宮之請立太子

隋末之亂臣賊子

乾陽殿裝飾的不僅僅是奢華來形容,高大威嚴纔是它本來的面目,在這個莊嚴的大殿之中,能夠同時容納數百人聚集在這裡議事,楊廣所在的寶座高高在上,能夠俯視整個大殿,大殿極爲空曠,雖然沒有後世的擴音器,李信還是深信,楊廣在上面的講話,整個大殿的人都能聽的清清楚楚,因爲是面南,陽光照耀,楊廣能夠看的清楚每個人,可是羣臣卻是看不清楚楊廣。李信也不得不佩服天朝古代人的建築設計理念是如此的強大。

李信的位置絕對不是在後方,而是在前方,而且根據今天的議程,李信是要講話的,他要向皇帝陛下和羣臣稟報自己出徵西域的過程和取得的成績。當然,李信更是知道這一切在今天不過是一個過場,最重要的進程還是齊王的兵變。

衆人山呼萬歲之後,就各自尋了一個錦凳坐了下來,當然真正有資格坐下來的人都是身着朱紫的人,宋朝之前,皇帝與三公坐而論道,李信雖然不是三公,卻是身着朱紫,也是坐下來的資格,至於其他人卻是沒有這個資格。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宋和尖細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頓時拉開了今日議事的進程。

“老臣有本啓奏!”

李信正待上前,忽然耳邊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李信望了過去,眉頭頓時皺了皺,出列的不是別人,正是庾質,庾質是誰,庾質是一個名臣,更重要的是,他的兒子庾儉是齊王楊暕的部署,而且李信還知道,庾質的觀diǎn就是讓楊廣坐鎮關中。爲楊廣所拒絕。

“庾質,你說。”楊廣的聲音中聽不出任何的感情,可是李信卻知道,庾質的下場已經確定,楊廣的心思絕對不是在關中的大興,哪裡是關隴世家的搖籃,楊廣若是去了關中,肯定受到關隴世家的控制。

“臣請陛下鎮撫關內,使百姓歸農,或三五年。令四海少豐,然後巡省...”果然庾質一張口就說出一番大話來,說的洋洋灑灑,都是在說明關中的重要性,告訴楊廣巡視江南絕對不是在現在。

“關中自然是很重要,但是江南難道就不是我大隋的疆土了嗎?朕要巡視江南,難道也有錯誤嗎?”楊廣聲音有些不耐煩了,自己巡視揚州,居然有這麼多人反對。在他看來,這些人不是在反對他的行動,而是在反對他自己。

“皇上乃是一國之主,當坐鎮關中。處理天下國事,而不是四處巡遊。”庾質大聲說道:“最近天下盜匪四起,朝廷當務之急就是要剿滅這些盜匪,陛下也應該坐鎮關中。防備宵小。”

“關中有盜匪嗎?”楊廣冷哼哼的掃了衆人一眼,說道:“朕養了那麼多的將軍,難道連這些盜匪都打不過嗎?那朕要你們有什麼用?”

大殿之上頓時間羣臣不敢說話。現在的天下已經不是當年文皇帝時候的天下了,羣雄奮起,每年元旦的時候,那些地方上的官員都因爲盜匪的緣故,進貢的東西都少了。人數也是每年減少,楊廣這個時候還說出這樣的話來,讓衆人心中一陣淒涼。

“陛下,老臣有一物想進獻陛下。”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蒼老而渾厚的聲音傳來,李信望了過去,又縮回了腦袋,對方身着朱紫,滿頭的白髮,不是別人,正是那日在皇宮前給了李信難堪的蘇威,對於這樣的老臣,李信還真是不敢惹他,就是楊廣也忌憚他三分。不過,這個時候的楊廣,還是很喜歡蘇威的出現,最起碼他不用面對庾質的責問了。

“哦!是什麼東西能讓蘇卿如此鄭重的?”楊廣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對宋和示意了一下,那宋和趕緊小跑了下去,準備去接蘇威呈送上的寶物,等到蘇威拿出來的時候,面色頓時變了,只見蘇威送上的不是什麼寶物,只是一本書而已。哪裡有送皇上只送一本書的?宋和遲疑了一陣望着蘇威,見他面色不變,也只得將書送了上去。

“尚書?”

李信看的分明,只見宋和手上的那本書正是尚書,而且用的還是李信發明的白紙,甚至還用的是館閣體印刷的,李信頓時好奇了,《尚書》雖然是讀書人都必讀的物品,但是也不算是什麼寶物,而且還是印刷的,更不算是什麼了,蘇威是何等的人物,要送的話也應該送正品吧!卻拿着一個幾文錢的印刷品,這算是什麼事情。不過等到他看其他人臉色的時候,就知道,蘇威送的這本書恐怕有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老匹夫,你在說朕是太康嗎?你說朕的大隋會亡國嗎?”

果然,寶座之上傳來一聲暴怒來,卻見楊廣怒火沖天,一本書從寶座上扔了下來,差diǎn砸中蘇威,書本在地面上滾了兩下,居然滾在李信的腳下。

李信看了一下,面色頓時變了變,因爲書本打開,一個鮮紅的印記出現在李信面前,在黑色的字體之中,是那樣的醒目。

“五子之歌。”

李信臉上露出一絲奇異來,只見上面寫着:“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鹹貳,乃盤遊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於洛之汭。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這個意思是說,遠古時期,太康處在王位上而不理政事,又喜好安樂,喪失君德,衆民都心懷怨恨之心,太康又喜歡到處遊玩,到洛水的南面打獵,一百多天都不回來。有窮國的君主后羿,乾脆就領軍造反,推翻了太康。

李信看的面色一白,望着不遠處那個並不是特別高大健壯的老者,心中也很佩服對方,滿朝文武恐怕也只有蘇威,纔有這麼大的膽子,如此譏諷楊廣,在書中,居然將這段話給標註出來。足見這個蘇威的強大之處,放在李信身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難怪楊廣會發出這麼大的怒火來。

“皇上現在不正是如此嗎?大興乃是大隋之根本,皇上卻放棄了關中,而巡視揚州,這不是捨本逐末嗎?老臣實在是擔心。”蘇威絲毫不懼怕楊廣,大聲的反駁道。

“蘇大人,皇上也沒說不處理國事,皇上征討高句麗期間。關中爲代王殿下坐朝,東都有越王殿下,國事不也是處理的好好的嗎?”宇文述出列反駁道。

“名不正則言不順,更何況兩位王爺年幼,如何能處理國家大事?”蘇威想也不想的說道。朝中大臣聽了之後,也都紛紛diǎn頭,兩位王爺到底是年幼了許多,雖然有一些大臣輔佐,可是兩個還僅僅只是王爺。聽命的人自然就少了。

李信心中一陣咯噔,蘇威說出這些話來,表面上是在向楊廣妥協,實際上。卻是在逼迫楊廣立太子,而且是立齊王。你皇帝去揚州可以,先將國中大事給處理了,兩位皇孫年幼。不能處理國事,你還是找一個年紀稍微長一diǎn的人來吧!現在楊廣只有一個兒子,那就是楊暕。蘇威這是逼着楊廣立楊暕爲太子。只是楊廣會同意嗎?

楊廣也發現了這其中的問題,眼光轉動,掃了蘇威一眼,嘴角揚起,露出一絲冷笑來,又坐在寶座之上,望着蘇威說道:“蘇大人既然這麼說了,那你認爲何人能代朕處理國家大事?”楊廣似笑非笑,目光中卻是露出冰冷之色,望着朝堂之上的蘇威,一絲殺機蹦出,恨不得現在就殺了蘇威,這個老東西仗着是元老重臣,不是的欺壓自己,這個時候也還想着立太子,怎麼?想做三朝老臣嗎?

“這是皇上的家事,更何況,沒有人比皇上自己處理國事更好的了。”蘇威雖然重權,但是他不是傻子,否則的話,也不會立足朝堂這麼多年了,一下子就看出了楊廣心中的憤怒,想也不想的說道。

“你們呢?想勸朕立太子嗎?”楊廣聽了蘇威的話,那是有火發不出來,只能是掃着衆人一眼,最後目光落到李信身上。

“李信,你怎麼看?”

李信心中一陣苦笑,原本他是想着做一個看客,等到齊王兵變的時候,再冒diǎn危險保護楊廣就可以了,那個時候動用的是武力,而不是現在,一旦說錯了,那就是政治上的錯誤。

“臣是一個武將,不知道朝中之事,只不過,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沒有任何人比陛下更瞭解自己的天下,更愛惜自己的天下,後繼之君是誰?那也是陛下的事情,陛下想立誰就立誰,想什麼時候立就什麼時候立,臣相信陛下英明神武,一定會在合適的時間立下合適的君主。”李信想也不想就大聲的說道。

“真是一個滑頭。”在前面的宇文述聽的分明,心中一陣冷哼,他沒想到李信居然如此滑頭,在這個時候說出這樣的話來。

“馬屁精。”蘇威卻是冷哼了一聲,狠狠的瞪了李信一眼,沒想到李信居然如此的無恥,一番話將他的算計盡數摧毀,讓他下面說不出什麼好。

“好,好。李信,你很不錯。”楊廣連連diǎn頭,對李信擺了擺手,臉上更是露出滿意之色,這個李信不愧是自己信任他,在關鍵的時候,還是自己的心腹臣子最貼心。

“皇上,涼國公之言臣不敢苟同。”就在楊廣正準備讓李信述職的時候,一陣冷哼聲傳來,卻見蘇威對李信怒目而視,大聲說道:“涼國公雖然武藝不俗,但只是一個武將,更加上他自己都說,他不知道朝中之事,既然是不知道朝中之事,如何能議論太子之事,一個小子,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仗着一diǎn功績,也能位列朝堂,身披朱紫,真是老臣等人的羞愧。皇上,老臣還是那句話,請立太子。”

第256章 長街喋血第286章 狗咬狗一嘴毛第864章 分鄭第783章 裴氏父子第48章 杜斷第388章 忠誠與背叛第1097章 回京第526章 江南杜伏威(二)第762章 陷臨淄第226章 郭孝恪從軍記(二)第128章 陰謀第928章 只爲公理第888章 惡從膽邊生第168章 宇文述的算計第809章 玄武門落幕第1070章 諸子第1013章 爭論第715章 李世民被賣了第733章 火燒梅嶺(一)第484章 徐世績舍妻逃命第404章 世家密謀(二)第744章 程咬金上當第494章 李淵發飆了第525章 江淮杜伏威(一)第88章 求親第25章 奪馬第337章 滎陽亂(二)第626章 李世民野心勃勃第512章 都是李信逼的(二)第622章 機會第253章 李信有後第563章 河北終戰(二)第492章 李淵慌了第156章 弘農宮第890章 突厥來使第1065章 蓋蘇文造反第701章 所向披靡第110章 自作自受第27章 初見李世民第985章 推演第78章 挖牆腳進行時第419章 狗咬狗第246章 高昌第959章 血戰落幕(一)第193章 一槍挑四女(二)第258章 高昌風雲(三)第208章 李秀寧有孕第71章 挖李世民的牆角第130章 伏擊第708章 城頭火併第999章 爭權奪利第277章 陰謀進行時第1055章 兵臨城下第528章 克襄陽(二)第981章 歸順第962章 血戰落幕(四)第862章 色厲內荏第114章 推到李秀寧第224章 偉大的母親第464章 李世民氣的吐血(二)第896章 出逃第658章 狡猾的裴世炬第569章 李趙內部矛盾加劇第488章 勞動光榮第1047章 盧龍塞下第663章 夜宴風波第90章 關東世家的打算第604章 滎陽鄭氏後記在新書宋末之亂臣賊子的作品相關裡第789章 李世民最後的掙扎第404章 世家密謀(二)第863章 內鬥第368章 突厥退兵第185章 伏擊第1062章 教化第610章 陷滎陽第337章 滎陽亂(二)第568章 誰纔是獵物第404章 世家密謀(二)第189章 打死李沛儒第121章 不信任第13章 各有算計第1106章 西北亂第34章 楊廣第774章 目標齊郡第721章 山東亂第113章 疑神疑鬼第430章 不知死活的來了第421章 兄弟生隙第597章 背後第2章 霸王遺寶第806章 劇變前夕第931章 事後第342章 又是一個太子妃第628章 遷都第874章 高句麗來犯第337章 滎陽亂(二)第376章 李淵反了第89章 此時不打臉更待何時第771章 自以爲得計的李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