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隻言片語解兵權(二)

玉門關是大隋與西域的交界點,向西就是概念上的大隋邊境所在,李信現在就停在玉門關上。在前世他並沒有來玉門關,就算是到了玉門關,恐怕與今日的玉門關有很大的區別。

這個時候的玉門關與漢朝的玉門關並不一樣,關址由敦煌西北遷至敦煌以東的瓜州晉昌縣境內,李信站在玉門關上,遠處還能清晰的看見葫蘆河,葫蘆河下廣上狹,涸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門關,前往西域,就必須經過玉門關。玉門關東通酒泉,西抵敦煌,南接瓜州,西北與伊州相鄰。且傍山帶河,形勢險要。其四周山頂、路口、河口要隘處烽火臺遍佈玉門關左右,比如苜蓿烽、亂山子七烽等烽火臺構成了玉門關的防禦體系。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信站在玉門關上,望着遠處的荒涼和蒼茫,想起以前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句,忍不住張口就念誦了出來。

皇普綰也是出身名家,是朝廷重臣之後,他的叔父皇普績曾做過蘇州刺史、信州總管、掌十州軍事,可以說一方重臣,若非死的早,皇普綰也不可能成爲駐守枹罕的將軍,他也算是家學淵源,也能聽得見李信這首詩詞難得之處。他猛然之間想起了當初曾經流傳李信的終南山詩集,一開始還以爲是李信爲了宣傳自己,故意收買其他讀書人的詩句來擴大自己在士林中的影響,現在才知道,李信還是有點水平,最起碼這首詩寫出了邊塞玉門關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是一句上等的詩篇。

“皇普將軍,你說西突厥會趁機出手嗎?”李信也不解釋這首詩是誰寫的,他擔心的是西域的事情,尤其是即將面臨的一切。

“大都督是想對付鐵勒人?”皇普綰家學淵源,只所以看不慣李信,是因爲李信年紀輕輕,就佔據了高位,但是到底是大隋的將軍,一聽說李信的詢問之後,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可能,面色頓時變了起來。

“嗯,相對於西突厥,我決定先對付鐵勒。”李信轉過身來,拱手說道:“將軍出身皇普一門,還請將軍看在朝廷的份上,幫助李信一把,西域之地,本身就是關係到朝廷西北安定,李信受皇命,經營西域,就是爲了給中原一個穩定的西域。西突厥現在憑藉我們的數萬兵力不是他們的對手,只能是先收拾鐵勒,數年之後,才能對付西突厥。”

“大都督想借助西突厥之力,聯手滅了鐵勒?”皇普綰更加感覺到李信的瘋狂了,一開始他還以爲李信僅僅只是想着從高昌國得到好處,或者是像宣示他的武功,現在才知道,李信這個年輕人,膽子實在是太大了,不但要將高昌收入囊中,更是要對付鐵勒。

要知道鐵勒這個民族和突厥不清不楚,關係很大,大隋經常和鐵勒開戰,甚至還聯合西突厥,可是實際上效果並沒有多少,到現在,高昌等國還在和西突厥、鐵勒之間勾勾搭搭,每次貢品都是掌握了三分。鐵勒的騎兵有十萬之多,和西突厥一樣,都是全民皆兵。李信想要對付鐵勒,恐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能不能完成都不知道。這隻能說李信的膽子太大,他到西域纔多長時間,並沒有真正的穩定下來,就對西域動手。

不過,李信的背後畢竟還有朝廷支撐,蘭州雖然留下的兵馬比較少,可是那些羌人還是不敢動手,這就是李信如此將大軍盡數帶出的重要原因。

“大都督要我做什麼?”皇普綰低着頭咬緊牙關說道。他這個時候明白,李信爲什麼要帶自己來到玉門關城樓上,感情是有事情要吩咐自己。

“想讓將軍去高昌國。”李信雙手靠背說道:“高昌國情況比較獨特,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高昌國若是不滅,我們西域將會有漏洞,畢竟這個地方距離我們太遠,這些國家各自爲政,雖然臣服我大隋,可是大隋卻不能干涉過多,所以就會有高昌國還要向鐵勒和西突厥進貢的情況,若是這些國家都是我大隋的郡縣,西突厥或者鐵勒有這個膽子要我大隋進貢的嗎?現在高昌國國內形勢混亂,老百姓身上的壓力很重,民不聊生,我李信進入高昌國,也是爲了高昌的老百姓考慮啊!”

皇普綰心中一陣不屑,這個李信實在是太無恥了,想佔據高昌,還找出這樣的理由來,真是無恥到了極點。只是李信說的很有道理,有高昌這些國家在,西突厥就有各種理由干涉西域各國,畢竟大隋對那些地方鞭長莫及,給了西突厥很大的運作空間,若這些國家都是大隋的郡縣,西突厥倒是沒有這個膽子了。

“去高昌國?”不過皇普綰聽到李信的要求之後,卻是一陣苦澀,現在的高昌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許早就陷入了叛亂之中,李信讓他進入,最大可能就是讓他做內應,裡應外合而已,高昌國雖然很弱小,可也有數千兵馬,想要製造混亂,接應大軍入城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會讓我的親衛跟着你一塊進去的。”李信安慰道。

皇普綰聽了心裡這才安穩了一些,李信的親衛他是見過的,一身殺氣濃黑如墨,讓人看了都感覺到心驚膽戰,顯然這已經不是一羣衛士了,而是一羣死士,專門殺人的死士,讓這些人進入高昌國,皇普綰倒是很有把握的。

“那末將進去所爲何事?”皇普綰低聲說道。

“本侯有一位功曹在城中,你可以去有間客棧去,他應該在天字號房,你能做什麼,他會告訴你的。”李信從懷裡摸出一個鐵牌來,遞給皇普綰說道:“等解決了高昌之事,將軍若是留在西域,本侯不吝重謝,若是願意回中原,本侯有會上奏天子,嘉獎將軍功績。將軍以爲如何?”

“末將遵命。”皇普綰心中一陣苦笑,李信雖然說的很平和,但是皇普綰已經沒有選擇,李信將自己調走,一方面是爲了讓自己效命,第二個就是爲了自己帶來的一萬士兵,李信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這一萬人據爲己有,徹底的納入徵西軍的序列之中,有自己留在這裡,不利於他的計劃。不過,好在李信的條件還是很誘人的。

第673章 和親第707章 下江南第142章 一羣造反的官二代第785章 議北伐第27章 初見李世民第725章 聲東擊西第831章 水淹晉陽第145章 李代桃僵第890章 突厥來使第929章 貶第239章 兇猛猴子第813章 北伐第439章 衆叛親離第135章 巧計陷臨渝關第42章 牛刀小試第788章 家事第201章 李靖(二)第539章 江南局勢第859章 氣死李淵第833章 衆叛親離第686章 羣雄聯手第231章 李信的作秀第680章 平靜下的暗涌第566章 意氣風發第1102章 武威風雲第644章 江南第135章 巧計陷臨渝關第991章 奪嫡陰雲第555章 歸降第560章 大膽王世充第133章 兩隻老虎第313章 夫妻交談第229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204章 李靖月下追李信第8章 李秀寧遇險第711章 到嘴的鴨子終於飛了第389章 行軍榻上的太子妃第185章 伏擊第247章 褚遂良的表演第1028章 房玄齡第513章 興兵(一)第201章 李靖(二)第154章 懸羊擊鼓第527章 克襄陽(一)第252章 李淵當外公第937章 偷襲第592章 香侯竇紅線第22章 世家和寒門第346章 大封羣臣第545章 鎖定戰局第472章 父子猜忌第1074章 擊潰第30章 獻策第170章 壽陽侯(二)第486章 挑撥離間第435章 雪夜白衣奪城第128章 陰謀第517章 滅朱粲(一)第22章 世家和寒門第898章 聞魏徵色變第163章 楊玄感之死(一)第99章 李信練兵第313章 夫妻交談第704章 四路攻唐第2章 霸王遺寶第1005章 母女第1071章 諸子謀算第78章 挖牆腳進行時第681章 汴州行第851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526章 江南杜伏威(二)第602章 悍將蘇定方第183章 車震李秀寧第1024章 坑爹的貨第1083章 驕兵悍將第411章 鎮紙第87章 衣錦還鄉第634章 大勝第564章 竇建德之死第572章 諸女第614章 洛陽第626章 李世民野心勃勃第1025章 威儀第236章 李信治西域(二)第916章 亂刀砍死第172章 新任西域之主第63章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53章 酒水總管李密第1050章 灰飛煙滅第632章 疲兵第1106章 西北亂第803章 市井第307章 裴世矩聯姻第395章 決戰大興城(三)第488章 勞動光榮第773章 瘋狂的李元吉第873章 連消帶打第786章 凱旋第350章 李淵的綠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