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父子君臣

房玄齡的意思說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李承宗是什麼人,經過武德殿的幾個人教導之後,在政治方面,甚至超過了自己的老子,房玄齡分明就是說嚴肅在西北的權力太大了,在西北的時間太長了,西北十萬大軍恐怕對他掌握在手上,萬一有一個事情,恐怕對朝廷極爲不利。

“殿下,這種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的,十萬大軍掌控西北,西北遠離朝廷,有什麼事情不會發生的呢?”岑文本嘆了口氣,雖然他不想提醒李承宗,但是既然房玄齡已經說來了,他若是不說出來,恐怕李承宗心中也會不滿,當下說道:“臣等不是說武威郡公不忠於皇帝陛下,只是以防萬一而已。而且西北之地,十萬大軍實際上根本就鎮壓不了那些異族。”

“不錯,無論是吐谷渾也好,或者是党項一族也好,十萬大軍還是輕鬆能得到的,大家一起進攻西北,甚至斷了西北的糧道,也是十分輕鬆的事情。”房玄齡爲難的說道:“只要攻佔了西北之地,朝廷就會放棄征討吐蕃,而是轉而奪回西北,西北之地,一旦戰爭爆發,恐怕是數年的時間,朝廷也是實力大減,那個時候,正好是吐蕃崛起的最佳時機。臣擔心這就是松贊干布最終的算計。”

“那兩位先生的意思是?”李承宗有些遲疑了,他很想將這些事情告訴李信,但是又害怕李信說自己多疑,在這個時候,還猜忌自己的心腹大將,會影響自己在李信心中的地位。

“殿下忘記了,我們在西域還有兩個人,若是他出面,就算西北真的出了問題,局面也是能輕鬆挽回的。而且使用起來,皇帝陛下還不會說什麼。”房玄齡笑呵呵的說道。房玄齡話音一落,岑文本卻是面色一變,低着頭默然不語。

“先生說的是修羅軍徐毅和阿史那泥孰?”李承宗很快就想到了兩個人,修羅軍不歸兵部管束,徐毅這個修羅只是忠於李信,每年都會秘密覲見李信,其餘的時候都是在西域或者是在草原,至於幹什麼事情,就是李承宗也不知道。

“不錯,這個兩個人在西北可算是地頭蛇,有什麼事情能瞞的過這兩個人的,殿下只要上書陛下,讓這兩個人去武威郡公那裡助戰,陛下想必就知道殿下心中所想了。”房玄齡笑眯眯的說道。

李承宗點了點頭,房玄齡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這裡面的道理,他相信,只要李信看到這封信,頓時就知道這裡面蘊藏的意義。他看了一眼房玄齡,到底是久經官場薰陶的,這些讀書人在這方面,還是很厲害的。

“殿下若是寫信的話,不如將話說明白一些,或許效果會更好一些。”岑文本忽然想到了什麼,嘆息道:“陛下實際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漢王,而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繼承者,殿下將什麼事情都藏在心裡,這兒子跟自己老子說話,還有什麼話不能說的呢?反而像一個臣子一樣,將自己的一點意思藏在心裡,這還是兒子嗎?”

李承宗聽了面色一愣,深深的望着岑文本一眼,認真的點了點頭,站起身來,說道:“多謝兩位先生指點,承宗知道怎麼做了。”說着朝兩人拱了拱手,就進入自己的大帳,將自己心中所想寫好之後,讓人送了出去。

“先生真的決定了?”等李承宗離開之後,房玄齡忍不住好奇的望着岑文本,說道:“下官可是聽說,先生支持的另有其人啊!”

“漢王有天人之姿,加上這次指揮大軍擊殺尚囊,擊敗吐蕃贊普,最起碼在軍中已經有威望,陛下肯定有其他的安排,所以說,他的地位已經穩固,不是任何人能夠動搖的,除非陛下有了其他的心思,但是陛下對漢王也是極爲信任,輕易不會動搖他的地位的。”岑文本嘆息道:“既然如此,還不如靜下心來,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先生所言甚是。”房玄齡聽了點頭頭,說道:“實際上我等的年齡都在陛下之上,也許我們有生之年,不會見到殿下有一番作爲了。”

“是啊!走吧!我那裡有從江南進貢來的好茶,陛下賞賜了我一點,走,去品嚐一下。”岑文本好像已經看開了一些一樣,笑呵呵的說道。

“那是最好了。”房玄齡聽了之後雙眼一亮,趕緊緊隨其後,拍了拍手,望着山下的吐蕃大營,笑呵呵的說道:“若是讓修羅軍和吐蕃大軍進攻大非川一帶,趁機攻入吐蕃境內,恐怕松贊干布就不會在這裡,和我們對峙了。”

“活該他們倒黴,如今天下已經統一了,這吐蕃也是天下的一部分,陛下既然要統一整個天下,吐蕃自然是逃不掉了。”岑文本不在意的說道:“正好一口氣解決,還能讓那些老百姓提前幾年過上安穩的日子。走,走,不管這些,我們一起去喝茶去。”說着拉着房玄齡就去了自己的帳篷中。

不過數日的時間,李信的大軍距離鬆州還有五百里的路程,就接到了李承宗從前線傳來的消息,看了之後之後,面色平靜,靜靜的走出了帳篷,李玄霸、羅士信兩人儘速其後。

“陛下。”羅士信望着前面不遠處高大的身影,他看的出來,李信是有心思的,而且是接到李承宗的書信之後,更是如此。

“士信,你說嚴肅會背叛朕嗎?”李信忽然詢問道。

羅士信聽了之後面色一變,緊張的望着李信,不知道李信爲什麼在這個時候說出這種話來,難道遠在西北的嚴肅有了其他的想法不成。他仔細想想,嚴肅在西北居然有近十年的時間,從掌管數萬大軍,到現在十萬大軍,心中也是一驚。

“陛下,臣雖然認爲武威郡公對陛下忠心耿耿,但是他在西北快十年了,臣認爲應該換一個地方了。”羅士信想了想說道:“西北之地可是一個苦寒之地,在那個地方,可是要有一個能吃苦的人啊!”

“沒想到連你也這麼說。”李信聽了之後,心中一陣搖頭,以前的羅士信絕對不是眼下的羅士信,那個時候,羅士信一心只知道打仗,哪裡會在乎君臣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現在,天下即將太平的時候,這些武將們纔會纔會小心翼翼,小心因爲自己的軍權會遭受君王的猜忌。

可以想象,連羅士信都是如此,或許其他的人也是如此,以前彼此的信任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只有利益的結合。遠在西北的嚴肅或許也是如此。

“陛下,這是本能,任何人都是這樣,心中無私者自然是好一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心中無私,有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武威郡公坐鎮西北這麼多年,他要震懾四方,維護帝國的利益,身邊就有人,讓他們幫助自己辦事,而手下的人爲了升官發財,纔會跟隨其左右,無論是在官場也好,或者是在軍隊中也好,都是如此,逃脫不掉的。所以臣認爲,將嚴肅將軍調到其他的地方,對帝國也好,對他自己也好,都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當初臣認爲規定地方官員或者將軍不能在任何一個地方留任三年,也是正確的。”羅士信低聲解釋道。聲音十分平靜,但是言語中的意思卻是讓人震驚,讓人難以接受。

“以前皇帝總是自稱是寡人,想必就是因爲如此吧!”李信淡淡的說道:“也罷,就按照漢王所說的,讓修羅軍徐毅和阿史那泥孰率領大軍進入西北,一方面監視党項等族,防備他們起兵造反,一方面是協助嚴肅吧!讓蘇定方領本部兵馬前往西北,坐鎮武威,統領修羅軍和突厥軍隊。受其臨機專斷之權。命令錦衣衛進入西北之地,刺探那些異族的動靜,嘿嘿,這些傢伙,看樣子是以前殺的少了,這個時候又想弄起來了,真是好大的膽子啊!”李信面色陰沉,目光中閃爍陰冷之色。

“臣遵旨。”羅士信頓時鬆了一口氣,這些話本來不是他能說的,說出來,還容易引起李信的誤會,但是嚴肅與其他人不一樣,羅士信常年在京師,坐鎮地方的機會很少,每次調動軍隊,也不會超過百人,可是嚴肅就不一樣了,他坐鎮西北,就宛若是一個土皇帝一樣,身邊的兵馬無數,在西北近十年,早就將軍隊掌握在手中,無論是出自什麼目的,羅士信都認爲是十分不妥的事情。

“傳旨封李承宗爲秦王,軍事學院山長。”李信想了想說道。

服侍在一邊的宋和麪色一變,羅士信雙目中更是閃爍着驚駭之色,諸王之中,漢王之地是在漢中一帶,雖然爵位比較高,但是這個秦王不一樣,這是包括關中在內的地方,都是賞給了李承宗,這是任何一個親王都不可能得到的賞賜。而羅士信更加驚訝的是軍事學院的山長,這個山長第一任就是李信,從軍事學院出來的將軍,都是李信的學生,背叛了李信,就等於背叛了自己的師門,不容於世的。現在李承宗繼承了這一切,這幾乎是說,李承宗已經是太子,就差了一些太子的名號而已。

羅士信心中十分好奇,也不知道李承宗在寫給李信的書信中,究竟說了一些什麼。能讓李信下定決心,冊封李承宗,根據他對朝廷的瞭解,李承宗雖然被人稱之爲儲君,但實際上,只要聖旨一天沒有下來,就會有改變,但是李信這個時候無論是冊封秦王,或者是將山長之位交給李承宗,不僅僅是表明態度這樣簡單,更重要的是爲李承宗培養根底。將重要的軍中勢力交給李承宗,這個太子之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了。

“這個小子倒是大膽的很。”李信揚起手中的書信,說道:“沒想到老子的兒子也長大了,帝國也是有了新的繼承人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身邊的衆人心中一陣驚訝,沒想到李信對李承宗居然會是這樣的評價。

“走吧,先去解決吐蕃吧!一羣跳樑小醜一樣的人物,還真的以爲朕對他沒有辦法了。”李信揚了揚手中的書信,不屑的說道:“讓嚴肅加快行軍,大軍穿過大非川之後,不得停留,掃平眼前的一切敵人,等奪取邏些,朕就封他爲國公爵位。”李信心情很好,對身邊的衆人說道。

“是。”羅士信心中也是一陣羨慕,李信身邊學生不少,但是真正能走到最後的卻只有嚴肅這個寒門出來的武將,年紀遠在李信之上,當年卻是敢拜李信爲師,坐鎮西北,忠心耿耿,李信在中原東征西討,也是因爲嚴肅的緣故,後方纔沒有任何的危險。

“陛下,臣的錦衣衛曾經得到一個消息,只是不敢確認。”在遠處的沈千秋,想了想,還是走了過來,有些爲難的說道。他剛纔在一邊聽的可是清楚的很,無論是派人監視嚴肅也好,或者是監視党項這些人也好,他都沒有放在心上,這些傢伙自然是有手下的人去監視,但是眼下這件事情就讓他爲難了。

“什麼事情?”李信皺了皺眉頭,沈千秋這種表情就知道,事情絕對不會是自己想想的這麼簡單,甚至還讓人爲難。

“秦王殿下領軍來鬆州的消息,聽說是事先有人透露給吐蕃人的,所以尚囊原本是準備伏擊秦王殿下,只是殿下聰慧,及時的發現了尚囊的陰謀,利用計策,反而將尚囊擊殺。”沈千秋額頭上盡是冷汗,心中卻是忐忑不安,低聲說道。這件事情可是大事,背後涉及的方方面面,就是他也不敢亂說。只是想到李信對李承宗的寵信,他也不怕得罪別人。

“是誰?”李信面色陰沉,雙目中閃爍着寒光,一絲殺機閃爍,他最不能允許就是這種出賣國家朝廷利益的人物。

“許敬宗。”沈千秋吞了口吐沫,趕緊說道。

“殺,誅滅滿門。”李信冷哼哼的說道。(。)

第924章 教子第1015章 不甘第658章 狡猾的裴世炬第571章 義寧天子要當和尚第263章 高昌之亂(二)第893章 未雨綢繆第725章 聲東擊西第425章 滅樑師都(三)第798章 受刺激的兩兄弟第898章 聞魏徵色變第635章 高昌變故第571章 義寧天子要當和尚第207章 郭孝恪第391章 唐王李信第566章 意氣風發第109章 李世民牆角被撬第1088章 母子第877章 異姓王第584章 出兵第222章 老狐狸裴世炬第935章 推倒第977章 突厥內亂(一)第602章 悍將蘇定方第891章 何懼之有第578章 又多了一個女人第618章 裴韋合謀第529章 江淮風雲(一)第520章 火燒朱粲(一)第422章 天下大勢第574章 倒黴的長孫無忌第208章 李秀寧有孕第146章 詐取黎陽倉第471章 李信終於出手了第62章 李芷婉第704章 四路攻唐第986章 袁守誠第1101章 西北局勢第1023章 不作死變不會死第635章 高昌變故第455章 有子初長成第226章 郭孝恪從軍記(二)第1082章 國滅第563章 河北終戰(二)第1109章 再見義寧天子第709章 歸降第942章 唱籌量沙第451章 品嚐蕭後第69章 夜色朦朧(一)第744章 程咬金上當第836章 火燒登州第196章 孫思邈(二)第978章 狗咬狗一嘴毛第379章 大興城都傻眼了第623章 李信在哪裡第1005章 母女第128章 陰謀第225章 郭孝恪從軍記(一)第288章 分贓第1021章 李靖的藏拙第780章 東皋子王績第109章 李世民牆角被撬第875章 再見尚秀芳第582章 世家子弟第635章 高昌變故第781章 文壇論戰第709章 歸降第178章 西域都護府大都督第245章 東風何在?第1107章 猜忌第169章 壽陽侯(一)第919章 清河崔氏第962章 血戰落幕(四)第563章 河北終戰(二)第1054章 論戰第993章 世家出路第361章 獨孤鳳第439章 衆叛親離第450章 李密來投第795章 李淵的無奈第463章 李世民氣的吐血(一)第474章 弘農之變第271章 鐵勒人的選擇第981章 歸順第306章 身份泄露(二)第583章 陰謀進行時第553章 收入後宅第349章 李靖用兵第135章 巧計陷臨渝關第334章 張須陀之死(四)第761章 程咬金雪夜出山第521章 火燒朱粲(二)第1040章 各個擊破第178章 西域都護府大都督第835章 突厥的不甘第284章 李信班師第616章 斬殺王世充第560章 大膽王世充第444章 李淵的算盤第258章 高昌風雲(三)第41章 蘭陵王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