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西北局勢

武德殿內,杜如晦望着眼前的沈千秋,面色平靜,沒有任何表情,整個武德殿內,氣氛比較凝重,作爲首輔大臣杜如晦,沈千秋感覺到自己的壓力比較大,這個掌控朝政近五年的人,在朝中的威望無人能及,就算是李信,對他也極爲信賴。

“陛下真的決定興建北都?而且將北都定在涿郡?”杜如晦忽然淡淡的說道。

“正是。當時沈夫人和楊娘娘也在現場。”沈千秋最後還是沒有將蕭後在現場的事情說出來,他低聲說道:“杜大人,末將當時看的出來,皇帝陛下是經過是深思熟慮的,並不是一時興起。恐怕陛下已經有其他的考慮了。”

“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啊!陛下沒有和羣臣商議,就定了此事。”杜如晦嘆息道:“這樣一來,還要我們這些大臣們做什麼,那陛下也就能乾綱獨斷了。幽州本身就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市面也不怎麼繁榮,陛下將京城遷移到那個地方,恐怕有些大不妥當啊!”

“大人,那這件事情?”沈千秋有些擔心的說道。

“既然陛下已經做出了決定,那自然就是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做了,只是眼下朝中用錢的地方很多,陛下還準備調遣大軍進攻吐蕃,涿郡的事情,先讓閻立本等人去涿郡考察一下,先畫出圖紙來。然後讓裴老將軍、郭將軍、王將軍調遣高句麗、草原人馬去修建城池,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你明白嗎?”

“末將明白了。”沈千秋也不是笨蛋,從杜如晦的一番話中,就明白了杜如晦的打算,分明就是將這件事情暫時拖着,等到衆人勸說李信放棄這個觀點之後,正好就能停工。

“皇帝陛下遷都自然是好事,能夠避免朝廷受到世家的影響,但是貿然遷都只是會引起天下大亂,當年前朝也是如此,楊廣貿然遷都,不但是得罪了關東世家,還得罪了關中世家,現在的世家對朝廷的影響已經降到了最低點,可是一旦讓他們一起反抗,大唐根基肯定會受到影響。短時間內,恐怕遷都是不可能的。”

沈千秋聽了也點了點頭,不得不說,杜如晦說的不錯,別看現在世家大族都聽李信的話,尤其是關中世家,但是一旦李信要遷都,必定會損害關中世家的利益,若是遷都洛陽,關東世家或許會支持,但是遷都涿郡,恐怕就沒有哪個世家支持了。

在杜如晦看來,遷都涿郡絕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只是杜如晦不敢因爲這件事情而在李信面前勸說,只能是暫時拖延北都興建的速度。

“還有,讓秦瓊等將軍快些回朝,陛下恐怕很快就會進攻吐蕃了。”杜如晦有些擔心的說道:“朝中的兵馬倒是足夠了,但是手下的將軍還是缺少了許多。”

“末將看陛下有可能將戰場設置在鬆州,甚至陛下很快就會去鬆州。”沈千秋低聲說道:“陛下一向是如此,若是能憑藉手中的兵馬拖住松贊干布,嚴肅將軍那裡恐怕就能取得戰果。”

杜如晦點了點頭,說道:“陛下或許真的會這麼做的。放眼四海,也只有吐蕃纔是他的大敵,消滅吐蕃之後四海昇平,能將盡快解決吐蕃,大唐才能休養生息。”

“末將擔心,陛下解決了吐蕃,還有其他的敵人出現,無窮無盡,我大唐豈不是年年都處在征戰的狀態?”沈千秋苦笑道:“末將乾的是錦衣衛的活,但是也算是軍人,雖然嚮往着大戰,可是從隋朝末年到現在,天下百姓就從來就沒有修養過。我大唐有赫赫威名,但是下層的百姓,苦難者甚多啊!”

“你能想到這一點很不錯,只是你能想到,陛下也能想到。”杜如晦寬慰道。

“大人,陛下去了藍田大營。”這個時候,外面有內侍闖了進來,就聽見他有些擔心的說道:“隨行的還有有李玄霸等將軍。”

“陛下已經等不急了,他準備征討吐蕃了,這纔回來多長時間。”杜如晦聽了之後,深深的長嘆一聲,說道:“看來,本官也有準備糧草了,希望陛下能儘早結束吐蕃的戰爭吧!”

果然,不過三天的時間,纔回到長安不到一個月的李信,下旨征討吐蕃的聖旨,這個時候秦瓊等大唐的名將還在涿郡,朝長安而來,跟隨李信出征的也不過羅士信、李玄霸和程咬金三個人,當然,論武力,羅士信和李玄霸兩人就能戰勝其他的將軍。

而在遙遠的大非川,作爲大唐帝國西北大軍的領導者嚴肅,卻是接到了一個不妙的消息,吐谷渾、党項、白蘭諸多部族居然有相互串聯的跡象,而且隱隱有吐蕃人在裡面運作的痕跡,他就知道,自己這邊恐怕會出現大問題。從大非川進攻吐蕃的想法,恐怕很難實施了。

這個時候吐谷渾、党項並不是像歷史上那樣,徹底的臣服於大唐,這與大唐所實行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李信這個民族主義者嗎,對那些少數民族雖然不是說盤剝的比較嚴重,但是相對於漢人來說,自然是差了許多。在西域,一個漢人殺了吐谷渾人,杖責、賠償,但若是吐谷渾人殺了大唐漢人,全家處死。每年的時候,大唐都會徵調吐谷渾人在西北修路,這就是服徭役,但是大唐的百姓就不一樣了,若是修路等徭役,不但吃的不錯,還有工錢,這就是天壤之別。

這種差別也就造成了吐谷渾人的不滿,只是面對大唐在西域的十萬大軍,吐谷渾人雖然反感,攝於李信的強大的武力,想到當初李靖縱橫西北的威風,也只能是將這種不滿放在心裡。

這個時候,吐蕃的使者來了,論欽陵行走在吐谷渾各部,將各部的情況瞭解的清清楚楚,在經過李信等人的殺戮之後,吐谷渾的力量削弱了許多,在吐谷渾旁邊党項族中有強大的部族,如同拓跋部、細封部、白蘭部等部族見識了大唐的政策,對大唐十分不滿,這次正好有吐蕃使者前來,兩者相互勾結,這纔有西北複雜的局勢。讓嚴肅的十萬大軍不敢亂動,無奈之下,只能命人傳信給李信。

(。)

第194章 謀劃第367章 陌刀顯威第540章 口蜜腹劍第174章 渤海高氏第812章 事後第402章 丞相治國第941章 三女出征第702章 滅敵第615章 火燒洛陽第571章 義寧天子要當和尚第494章 李淵發飆了第484章 徐世績舍妻逃命第669章 西突厥內亂第734章 火燒梅嶺(二)第1066章 黑水靺鞨第450章 李密來投第743章 李趙陰謀第189章 打死李沛儒第652章 攻訐第340章 將星雲集第1046章 回而擊之第1049章 夜殺第662章 大封功臣後記在新書宋末之亂臣賊子的作品相關裡第885章 斷人前程如同殺人父母第999章 爭權奪利第579章 趙郡李氏第388章 忠誠與背叛第1089章 兄弟第277章 陰謀進行時第981章 歸順第670章 應對第569章 李趙內部矛盾加劇第548章 內亂第633章 午夜戰鼓第1023章 不作死變不會死第257章 高昌風雲(二)第31章 齊王楊暕第1086章 送禮第370章 夫人外交第416章 賺得盆滿鉢滿第150章 衝陣第401章 楊廣之死(三)第160章 炸營第94章 天下紛紛第383章 李秀寧出手第1010章 都在動作第697章 追擊第590章 措手不及第716章 名將交鋒第614章 洛陽第55章 你是來送錢的嗎第338章 滎陽亂(三)第366章 六花陣(二)第134章 斬殺楊玄縱第371章 攻佔隴西第311章 再會李秀寧第710章 納降第1049章 夜殺第377章 李信東進第1071章 諸子謀算第751章 血戰莒縣第654章 長孫規勸第1036章 行軍第277章 陰謀進行時第365章 六花陣(一)第153章 自掘墳墓第1112章 父子交心第903章 刺殺第181章 引蛇出洞第897章 機會第990章 李信教子第414章 拉攏和分化第634章 大勝第678章 目標所指第537章 江淮亂(二)第1063章 下新城第647章 李信登基前的自白第380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265章 高昌之亂(五)第243章 褚遂良第525章 江淮杜伏威(一)第1095章 佛像第1008章 圍堵第1049章 夜殺第261章 奸詐褚遂良(三)第372章 傳檄隴西第983章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470章 李信的目標所在第669章 西突厥內亂第654章 長孫規勸第663章 夜宴風波第423章 忠誠與背叛第338章 滎陽亂(三)第83章 如晦歸心第380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887章 治國之道在於平衡第657章 武德殿大學士岑文本第712章 李淵暈了第899章 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