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弘農楊氏下場

燕京,楊氏府邸,從楊恭仁、楊續、楊鋼、楊恭道、楊師道、楊全節、楊思誼、楊思儉、楊思玄等等楊氏子弟紛紛雲集在此。

“陛下已經冊封了皇長子爲王,按照這個趨勢下去,趙郡王恐怕也即將封王。”楊恭仁看衆人一眼,面色淡然。不管以前是不是看不上了李煜,但不管怎麼樣,現在此事已經涉及到楊氏了。

觀王一脈、楊素一脈都必須要做出選擇,到底是秦王還是趙郡王,楊氏若是不選擇,弘農楊氏都會被兩家所拋棄。

說來也奇怪,楊師道跟着楊弘禮混,但他卻是觀王一脈的人,以前,雙方都是弘農楊氏的人,可是現在,隱隱有一絲分開的模樣。

“陛下分封諸王,從這方面來看,陛下對秦王不滿了。只是這種不滿,諸位不感覺到有些奇怪嗎?秦王並沒有什麼過錯啊!”楊師道還是有些遲疑,說道:“這是不是陛下一種策略?”

“沒有錯誤?你說錯了,秦王沒錯誤纔是最大的錯誤,陛下還年輕的很,秦王無錯,不久之後,秦王在朝中威望有多高,這是不容置疑的。”楊恭道搖頭說道:“一旦皇子的威望高了,皇帝心裡面會怎麼樣?當年楊勇之所以被廢,李建成在朝中被李世民逼迫,這是爲什麼?歸根結底,就是皇子的威望高了,皇帝有些擔心了。”

楊恭仁等人聽了恍然大悟,沒有錯誤纔是最大的錯誤,這句話說的有道理,就是楊師道也忍不住點頭。畢竟皇子威望高了,對皇權是一種威脅。

“分封諸王,從這方面說,的確是平衡朝局的一種辦法,按照大哥這麼一說,陛下對秦王還是有期許的。只是爲了平衡朝局而做出的決定。”楊師道遲疑道:“我們這個時候支持趙郡王,合適嗎?”

“秦王不需要我們,甚至秦王不需要世家,你們看他身邊,多是中立者,或者是寒門,或者是勳貴,至於世家子弟卻很少。”楊恭道不屑的說道:“這是要自絕於世家大族的模樣啊!”

秦王李景睿坐鎮朝堂多年,李煜出征,一般都是他監國,每次坐鎮朝堂之上,雖然規規矩矩,但楊氏衆人都能看的出來,李景睿不喜歡和世家走在一起。就算他們是姓楊的,李景睿也是如此,並不親近。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觀王一脈的楊續曾經參與平定楊玄感叛亂,雖然當時也爲了弘農楊氏一脈,但誰知道楊若曦心裡面是怎麼想的。

“不錯,秦王不需要我們,他需要的是岑文本、範瑾這樣的人。不會需要我們楊氏,

甚至還會認爲我們楊氏的存在,對他是一個累贅,你們看看,這麼多年來,皇后可曾省親?”楊恭仁冷笑道:“也只有楊弘禮這個愚蠢的傢伙,對皇后還心存幻想,皇后雖然姓楊,但當年楊玄感起兵造反的事情,早就對我楊家不滿了。”

楊氏衆人聽了也紛紛點頭,這些年楊若曦的確是沒有來過楊氏府邸,雖然是外戚,但實際上,沒有半點外戚的模樣,在朝中也沒有因此而得到優待。

楊弘禮歷任數部尚書,最後還因爲一點小事被貶謫,連爵位都差點丟了,按照道理,作爲同族,更是楊氏族人,總得幫助他說話,可是最後結果是什麼?楊弘禮從文官變成了武將。

自古都是文官最貴,武將乃是被人稱之爲武夫,戰爭期間能佔據優勢,但是在和平年代呢?那就是武將吃香了,想要出將入相,在大夏幾乎是不允許的事情。從這一點看,楊弘禮是吃了大虧了。

有楊弘禮做爲例子,觀王一脈的人對李景睿的心就少了許多,你不能給我帶來好處,我又何必圍着你來轉呢?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有秦王在前面,我們就算加入趙郡王的麾下,想要出頭是何等的困難。”楊全節忍不住說道。他想的不是趙郡王,而是另外的人。說實在的,直面秦王,他還是沒有這個膽子的,畢竟,在秦王的身邊已經聚集了許多人,各個都是厲害人物。

“哼,現在不是我們一個人是這麼想到,那些世家大族都不是這麼想的嗎?更何況,現在天子心裡面恐怕也已經有了其他的想法,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楊師道目光閃爍,隱隱有一絲奇光,他望着衆人,嘴角含笑。

“不錯,秦王雖然先行一步,但並非已經定下了君臣之禮,天子還年輕,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諸位,這是一個機會,我弘農楊氏觀王房能不能崛起,就看這次機會了。”楊恭道望着衆人說道。

“這件事情不僅僅是我們想到了,想來其他的人也能想到,我們要面對不僅僅是秦王一脈,還有其他的王爺、郡王,天子顯然已經做好了安排,就是準備在這麼多的子嗣之中選取優秀者,繼承大夏皇位。”楊師道大聲說道:‘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輔佐出一位賢德天子來。’

“一切都是機會。以前總感覺沒有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楊恭道見衆人都很贊同自己等人的觀點,心中更是興奮了。

“我們都是弘農楊氏,現在卻捨棄了秦王,轉而支持趙郡王,傳出去,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也不知道外人會怎麼說?”楊鋼忽然嘆息道。

“秦王自然是有楊弘禮去輔佐,這不是代表着我們楊氏的態度嗎?自古世家大族在奪嫡這種事情,都是如此,分兩邊下注,我們下注趙郡王,楊弘禮下注秦王,無論是哪邊失敗了,楊氏仍然是那個楊氏。”楊師道不在意的笑了笑。

衆人也紛紛點頭,實際上,若李煜沒有冊封諸王,那秦王爲大,日後不出意外的話,也是秦王坐穩江山,但現在不一樣了,出現了一個唐王,也許不久之後,將會出現一個趙王、周王等等,那一切都有可能。

作爲大夏的開國之主,在這個時候開始選繼承人了,雖然不知道誰能笑到最後,但楊氏絕對是有機會的。有弘農楊氏的支持,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且不說弘楊氏在密謀,大夏上下,朝野內外,都在議論這件事情,若僅僅是冊封了郡王比較正常,但突然的加封親王,那問題就出了,加上前幾天皇帝突然訓斥了秦王,這就有點讓人浮想聯翩了。

掖庭署,長孫無憂見到了長孫無忌,忍不住說道:“兄長不在吏部辦差,怎麼到宮裡面來見我了?莫非兄長的心也動了?”宮外面的情況,長孫無憂也知道一二。

“娘娘說笑了。臣不過是來見見娘娘而已,見娘娘風平浪靜,臣也就放心許多了。”長孫無忌臉上多了幾分笑容,顯得風輕雲淡。

“兄長真的是這麼想的?”長孫無憂遲疑道。她知道自己的兄長是一個有大志向的人,這麼快就做出決定,倒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自然是這樣的,眼下秦王並沒有什麼過錯,而且還有那麼多的老臣保駕護航,陛下又怎麼會廢除秦王呢?之所以冊封唐王甚至其他諸王,不過是爲了督促秦王,讓秦王有些危機意識而已。坊間傳聞,不足爲信。”長孫無忌搖搖頭。

“可是,我聽說燕京城中不少的世家大族都在活動,連竇氏、王氏、謝氏都已經入宮了,以前都是很少進攻見李家姐姐的。”長孫無憂忍不住詢問道。

“娘娘是怎麼看的?”長孫無忌心中一動,看着長孫無憂。

長孫無憂搖搖頭,說道:“我是看着景睿長大的,最近一段時間,看的出來,秦王壓力很大,甚至連皇后姐姐也是如此,好像是有心事。”

“娘娘,既然陛下都沒有說話,娘娘還擔心什麼呢?而且皇后也不是孤軍奮戰,她的背後還有弘農楊氏呢?”長孫無忌生怕長孫無憂將自己也給捲了進去,現在奪嫡之爭已經有了兆頭,長孫無忌雖然是一個吏部尚書,可是對比其他的世家大族,力量還是差了一些,可不敢現在捲入其中。

“弘農楊氏靠不住,楊弘禮當初被罰,皇后娘娘沒有說話,想來弘農楊氏的人心中不滿,除掉楊師道,其他的人都沒有來拜見娘娘,娘娘雖然沒說什麼,可是在心裡面還是有些難受。”長孫無憂搖搖頭。

“哼,這些世家大族,好一個弘農楊氏,若不是陛下看在娘娘的面子上,早就被誅殺的乾乾淨淨了,哪裡還有今日的太平。”長孫無忌雙目中多了一些憤怒,說實在的,他雖然出身官宦家族,但對這些世家大族也是不喜歡的。

“所以說皇后娘娘和秦王處境有些不妙。”長孫無憂用希冀的眼神看了長孫無忌一眼。

長孫無忌見狀頓時嘆了口氣,他明白長孫無憂的想法,只是秦王這件事情需要自己出手嗎?岑文本就是定海神針,只是看着長孫無憂的模樣,最後嘆息道:“娘娘放心,秦王英明睿智,自然是有許多仁人志士相助的,臣也是希望朝政穩定。”

終於還是拗不過長孫無憂,長孫無忌決定在關鍵的時候,他也會出手幫助李景睿。

“果真如此?”長孫無憂忽然想到了什麼,低聲詢問道:“兄長,若陛下要加封景桓,當如何是好?”

長孫無忌雙眼一眯,按照李煜的想法,這種情況還真的有可能,畢竟李景桓才能方面也是不差的,而且其他的皇子都加封爲王了,李景桓加封也是遲早的事情。

但一旦加封爲王,就代表着會被捲入奪嫡之爭中,這纔是最重要的,長孫無忌自己想了想,除掉長孫無憂得到李煜的寵愛之外,李景桓好像並沒有任何優勢。

看看那些皇子,要麼就是皇后之子,要麼背後有世家的幫助,論及外戚的力量,長孫無忌不過是一個吏部尚書,等到明年的時候,自己這個吏部尚書弄不好就成了工部尚書,手下也沒有什麼勢力,可以幫助自己搖旗吶喊的。

“娘娘認爲景桓殿下能成爲太子?”長孫無忌緩緩說道。

長孫無憂緩緩搖搖頭,說道:“他何德何能能成爲太子?又有何能耐能夠繼承陛下的江山呢?”不管有沒有這個可能,長孫無憂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捲入這種殘酷的戰爭中來。

長孫無忌心中一陣苦笑,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不幹就不幹的,有的時候,就算你不想幹,別人也會將你捲進來的。

奪嫡之爭,哪裡有什麼無辜可言,世家大族也好,朝中的文武大臣也好,他們需要的是利益。

看看弘農楊氏,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先,現在他們支持的卻不是皇后,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爲秦王並不喜歡世家大族,弘農楊氏認爲,他們跟在秦王后面得不到任何好處。

“娘娘,有的時候,並不是你不想爭,就沒有人找你。”長孫無忌解釋道:“臣現在能做的就是保住自己,讓對方沒有可趁之機。不僅僅是我,就是皇后娘娘也是如此。 不過,皇后娘娘不親近世家,秦王殿下現在以學習爲主,這是好事,因爲無人能夠抓到起把柄。”

長孫無憂聽了略加思索,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人是複雜的,身邊的人多了。就容易被人找到破綻,畢竟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是有弱點的,皇后身邊無人,秦王年幼,在短時間內,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若弘農楊氏真的追隨左右,就像上次楊弘禮,就差點牽扯到皇后了。

“陛下英明神武,後宮女子甚多,子嗣甚多,雖然綿延皇室子嗣,開枝散葉,自然是好事,但現在,皇子之爭已經初現端倪,日後的局勢將會更加複雜,更加的殘酷。”長孫無憂低聲說道。

“大夏皇朝疆域萬里,如此多大的江山,總得有一個強大、合格的繼承人,陛下這麼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長孫無忌搖搖頭,他認爲李煜這麼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總不能選出一個無能的繼承人。

只是想到日後的血雨腥風,長孫無忌忍不住打了一個冷顫。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心有不甘的大夏軍方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能破大夏,唯有李𪟝第七百七十章 岑文本的對策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四道聖旨第四百七十九章 吃進去的都給吐出來第四百六十八章 倉皇逃跑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又勾結起來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長安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公主夜奔第五百八十四章 程咬金的心結第六百一十九章 三甲第七百八十五章 頡利可汗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燕京令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分道揚鑣第九百一十八章 二陷龍城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日夜攻打第一百一十七章 選擇第七百七十七章 聯合突厥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還是回家讀書去吧第二百六十四章 並不是人人都是袁紫煙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潰敗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嚇尿了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到西域去淘金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攪局者第五百二十七章 自毀長城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出逃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王氏、謝氏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再施計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倒裴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長孫無忌指點江山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世民的神來之筆第七百六十三章 殺雞駭猴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帝心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大夏,所向披靡第五百六十二章 骯髒的交易第三百零四章 殺入敵後第二百九十五章 龍舟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不知死活第四百二十八章 失敗者的悲哀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刑部出手第四十一章 岑文本三分天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向前,向前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李唐覆滅 (一)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屢施奇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財都要第三百零六章 處處能聞讀書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簡化版推恩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漢旗所在 皆爲漢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助攻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蝗災第五百二十三章 血色吳縣第四百二十八章 失敗者的悲哀第七百一十一章 樂極生悲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一道聖旨亂草原第一千零三十章 名利動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矛盾加深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國滅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又是火攻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大漠雲動第一百三十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九百九十七章 都不是好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懷疑第三百八十八章 後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噁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誅九族吧!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名將之資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莽皇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刑部尚書陷進去了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兵臨高昌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儲君第四百九十六章 臨危決斷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一場喜來一場悲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出逃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李𪟝的算計得逞了第九十一章 疑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坐觀風雲變幻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銀睿姬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汴州亂第三百六十七章 耍了宇文化及一道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薛禮第八百二十四章 各有謀劃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獨樂河第八百八十三章 神臂弩第三百二十九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黑夜第八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都不是好鳥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輿論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九十章 背黑鍋的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八十九章 還是退兵吧!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入水師大寨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一封戰報亂京師第五百零二章 大時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