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將復出

史萬歲的兩眼突然放了光,哈哈大笑:“我史萬歲的機會來了!來者何人?”

一個響雷般的聲音順着風飄了過來,而一個魁梧的身形騎在馬上,紫色的朝服正裝,轉眼即至:“是我,檢校大理正趙仲卿。”

史萬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在了臉上,王世積的臉在他的面前開始晃,這個酷吏來傳旨?該不會是來要自己的命吧。他的腦海裡開始飛速地想起自己還有哪些把柄會給人抓,腦子一轉就想到自己幾十次行賄受賄,妄議國事的事情,甚至現在,自己還在全副武裝地在自己的家裡騎射,額頭上的汗一下子就淌得滿臉都是。

趙仲卿的臉上沒有一絲笑意,他的左手拉着馬繮,而右手則高高地捧着一個黃色卷軸,那顯然就是聖旨,而他的聲音冷冷地響起,不帶一絲感情:“庶人史萬歲,聽旨!”

史萬歲連忙滾鞍下馬,跪伏於地,而張須陀和其他的在場護衛也都跟着跪下,趙仲卿展開了卷軸,朗聲道:“敕曰,前柱國將軍史萬歲,寧州一役中受賄縱敵,免官在家,今突厥犯境,掠我邊關,殺我士民,朕上承天命,決意翦除兇暴,起大軍反擊突厥,念在史萬歲多年宿將,特予以起復,領河州刺史一職,以行軍子總管身份從軍,歸尚書左僕射,白道行軍大總管高熲指揮,望史萬歲能深體朕心,戴罪立功,殺敵報國。欽此!”

史萬歲聽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人生從大悲到大喜,從地獄到天堂,真的只有一步之遙,幸福來得如此突然,讓他一時都愣住了神,不知該如何是好,直到趙仲卿連說了兩遍:“史將軍,還不領旨謝恩?”他這才恍然大悟。站起身來接過聖旨,千恩萬謝。

趙仲卿的那張冰塊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老史,恭喜你啊,這回你總算等到翻身的機會了,咱們兄弟也終於有了再次合作的機會。”

史萬歲微微一愣:“老趙?怎麼回事?這回你也應調從軍了?”

趙仲卿哈哈一笑:“今天一大早,皇上就宣我入宮,高僕射也在場。當時皇上就下了旨意,讓高僕射擔任東路軍的主帥。盡發幷州精兵十五萬作戰,當時皇上問高僕射誰可以爲將,高僕射直接就提了你的名字,還說如果皇上不放心,可以讓我老趙這回跟你一起去。”

史萬歲的臉微微一紅,不過他想到自己有兩次背叛楊堅的經歷,他派個監軍來,也是應該,再說了趙仲卿爲人兇暴異常。是一尊活閻王,雖然打仗並非所長,但當個軍法官,鎮一鎮那些有可能輕視自己的驕兵悍將,還是足夠的,有他在,連殺人立威這種事都不用做了。

史萬歲笑了笑:“好啊。有你老趙在,別的事我都不用擔心了,一門心思打仗就行,這次皇上可曾說我這前敵總指揮手下有多少兵將?”

趙仲卿的臉上笑容收了起來,雙眼中精光一閃:“老史,我先問你。你這次想指揮多少人?”

史萬歲現在的心情很好,那個戰法反正遲早要用上,對趙仲卿也不需要隱瞞,於是他大大方方地說道:“精兵兩萬,戰將十五員,最好是全戰車部隊。”

趙仲卿搖了搖頭:“皇上這回只給你精兵三千,戰將三員。”

史萬歲的臉色微微一變。儘管他能預料到這回手下的兵不會太多,但這個數字還是超過了他的想象:“什麼?才三千?三千人怎麼能應付整個突厥大軍?”

趙仲卿眉毛微微一動:“怎麼,老史,人少了就沒信心嗎?”

史萬歲咬了咬牙:“看來皇上是準備拿我這三千人當死兵,引誘突厥大軍全軍撲上,然後耗得精疲力盡之時,高僕射的主力騎兵再將其一舉擊潰,是也不是?”

趙仲卿認真地點了點頭:“這個戰法是高僕射提的,當時我也是聽得目瞪口呆,連皇上也說是不是三千人太少了點。但高僕射卻堅持,說如果人多了,到一萬的話,那突厥可能根本都不打了,人要是再少點,到五千,那突厥人可能打了一半發現難啃也撤了,只有三千人,纔會讓突厥人認定是可以一口吃下的,根本不考慮撤退,而全力圍攻。”

史萬歲沒有說話,而身邊的張須陀卻開口道:“趙將軍,這三千人是什麼部隊,而這三員將領又是誰?皇上和高僕射可有明示?”

趙仲卿看了一眼張須陀,點了點頭:“閣下就是在寧州之戰中聲名鵲起的勇將張須陀吧,果然是鐵錚錚的壯士。”

張須陀向着趙仲卿行了個禮:“末將正是張須陀,趙將軍,這次前軍這三千人裡就有您和史將軍這兩位大將軍,想必所部也俱是精悍勇士吧。”

趙仲卿點了點頭:“皇上特旨,皇家禁衛軍驍果軍全部三萬人之中,伍長以上的挑出三千人,編成這支部隊,史將軍爲大將,我爲副將兼監軍,除此之外,還特地點了三將從軍,第一個就是你驍果軍上儀同張須陀,第二個是代州司馬馮孝慈,第三個嘛,二位一定不會陌生,乃是上儀同,兵部駕部司員外郎王世充。”

史萬歲和張須陀臉色雙雙一變,脫口而出:“是他!”

二十天後,代州城外的白狼塞,一千多輛四匹駿馬拉着的戰車部隊,已經在白狼塞的那座小型要塞之外,圍成了一個車陣,方圓的車陣內,三千多名剽悍異常的軍士,正在來來回回地忙碌着,把一捆捆的箭矢向車上搬運,而這千餘輛戰車也經過了特殊的改裝,大車兩側都留下了三個卡槽,一旦結成車陣,就會把早已經準備好的蒙了溼牛皮的厚木板插上,以防對方的箭矢。

史萬歲站在白狼塞的城頭,全副武裝,頭盔上插着一截長長的雉尾,意氣風發,揮着馬鞭,指着車陣中沉默的軍士們,笑道:“驍果軍就是驍果軍,無論是戰力還是紀律性,都是天下之冠,有這三千虎賁,足可抵普通的精兵兩萬!”

一邊的張須陀笑了笑:“大帥,須陀也在驍果軍中呆過,尋常的驍果軍士,勇則勇矣,可也多因其身負異能,往往一個個牛氣哄哄的,難以馴服,而這支部隊全是選的驍果軍的軍士長以上,多是伍長和什長,除了戰力剽悍外,更是難得的有紀律性,你看我們下了命令之後,幾乎沒有一個人說話的,都是在默默地執行,即使是陷於必死之地,這些人也一定會血戰到底的。”

史萬歲滿意地點了點頭:“只是本帥有一點不太明白,王儀同,你爲何要這些軍士們一個個不刮鬍子,甲冑也特意不整理,甚至不禁止他們喝酒,弄得他們看起來一個個邋遢不堪,這樣的大鬍子兵,不是有損我大隋軍威嗎?也會被突厥人所小瞧的。”

王世充微微一笑:“大帥,這是世充刻意爲之,這裡已經是突厥境內,想必突厥的偵騎已經在四處打探我軍這支先頭部隊了,如果我軍精甲曜日,那突厥人就會以爲我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後面很可能會有伏兵。

雖然這次我們特意爲了掩突厥人的耳目,高僕射所率的十萬騎兵主力都沒有在幷州集結,而是遠遠地繞道幽州,從營州遼西方向千里奔襲,但難保突厥人看到我軍兵強馬壯,不會起疑心。

只有象我們現在這個樣子,把士兵弄得沒啥軍容,突厥人才可能會真的相信我朝這次只是做做樣子,倉促出兵,徵發的也都是些種田的大叔,這纔會讓他們輕視我軍,下定全殲我軍的決心。”

週一到週四的更新公告第二千四百四十五章 帝王之忍(9更)第二千四百一十章 越獄與反越獄第一千零七章 遼東雙煞第二千四百五十一章 岑文本的開價(5更)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徐蓋獻計第二千二百六十章 段達告密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緊急清理第二千二百五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千三百七十一章 劉文靜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一章 滿嘴忽悠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開城夾擊?(41更)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危險的伏擊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七十四章 陰雄進讒第二千零七十章 豈曰無衣第二千六百二十三章 玄感出擊第二千五百八十六章 雙面間諜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關中部隊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巨大的坑!(16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赤發單雄信第二千二百一十八章 常達被擒(十更)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討隋檄文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硬頂戰車(43更)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蕭銑起兵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出爾反爾?第二千零五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紅拂夜奔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忠言(一)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暴怒李密第四百三十五章 鬥毆(二)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楊氏祖墳(23更)第三百章 大利滅親(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隔空喊話(一更)第六百二十九章 父子交心(一)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再世華佗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雪地潛伏者第三百八十三章 寧州再叛第四百七十八章 陣中血戰(一)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65更)第二千四百二十九章 前出漢中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併第八十八章 長孫晟的謀略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廉臺之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傳令撤兵第四百零四章 進退兩難(一)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路遇美娘第二千二百八十五章 士氣如虹第九百五十三章 困獸猶鬥第二千三百八十二章 靈魂拷問(二)第二千三百二十六章 王太尉開府第二千四百四十二章 趁火打劫?(6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緊急撤離第二千三百三十四章 投奔李唐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放李密第四百六十五章 白狼塞外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忠言(三)第二千零三十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百八十八章 封倫獻策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戰地論兵第七百九十五章 迂迴西海第九百九十一章 前敵指揮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超級女漢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楊廣的試探第五百八十七章 步步驚心第二千零三十二章 徐蓋的轉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可汗折腰(二)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決戰前夜(11更)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伏兵四起(14更)第六百七十章 秀寧比箭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劉元進的盤算第九百一十六章 善惡有報第四百四十二章 皇甫孝諧的逆襲(一)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魏徵的憂慮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義公主(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里追夫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大利城頭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悍將劉長恭(32更)第二千三百一十八章 深藏的妙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城頭觀戰(47更)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楊廣末路(五更)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何人爲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尾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弓箭對射第一百八十六章 立軍令狀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李密的殺心第九百四十三章 口若懸河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拋棄輜重(十一更)第七百七十四章 陰雄進讒第九百七十九章 李楊密議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對射第二千五百五十五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千二百四十章 前軍崩潰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李密的親家(八更)第一百五十二章 突襲與背叛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個問題第七百三十八章 楊素的謝幕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霸王的潰退第一千零六章 鐵騎狂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