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投靠楊廣

一天之後,滿園的思玉樓(原逍遙樓)地下的密室裡,王世充坐在原來高熲一直坐的那張虎皮高背大椅上,微微地閉着眼,回想着腦海裡有關宇文述的記憶:

宇文述的這個宇文,和北周皇族的宇文氏,根本不是一個概念。當年鮮卑剛剛興起時,在遼東的塞北苦寒荒涼之地,有三大鮮卑氏的部落,分別是宇文氏,慕容氏,段氏。征戰不休,最後慕容氏打敗了原本實力最強的宇文氏族長宇文逸豆歸,吞併了段氏,一統遼東,並以此爲基,入主中原。

而宇文述的祖先,原本姓破野頭,乃是身份低下的奴隸,因爲作戰勇猛,被宇文逸豆歸看重,提升爲親兵部曲,賜姓宇文,宇文部落戰敗之後,宇文述的先人也跟着慕容氏鮮卑進入中原,最後加入北魏,一直到北周時期,宇文述的父親宇文盛因戰功官至上柱國,這纔是宇文述一族人幾百年來第一個高級武職,而宇文述也以將門之子的身份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宇文述因爲父親的軍功,剛剛成年時就給加了開府將軍的高級職務,他從小弓馬嫺熟,驍勇善戰,深通兵法權謀,爲人性格陰沉,多謀劃,當年權傾北周朝野,一連立了三個皇帝的大權臣宇文護非常喜歡宇文述,引之爲親信。

只是宇文護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殺掉後,宇文述也跟着倒了黴,雖然不象其他黨羽那樣被誅殺,但也被打發回家當了轉業軍人,若不是宇文邕英年早逝。兒子宇文贇又因爲荒淫無度把自己給玩兒死了。只怕宇文述這輩子都只能在家裡過着圈養的生活了。

楊堅取得北周實權後。宇文述這條鹹魚終於翻了身,他作爲關隴軍功集團的一員,堅定地站在楊堅一方,討伐尉遲迥的作戰中,宇文述以行軍總管的身份率軍三千,跟隨韋孝寬出征,立有軍功,被破格拜爲上柱國將軍。可謂做到了武將的頂峰。

入隋之後,宇文述首任右衛大將軍,說起來還是元胄的前任,一直擔任京城內外的守衛工作,足見楊堅對其的信任與倚重,徵陳之戰,宇文述以行軍大總管的身份臨時調歸韓擒虎指揮。

平陳之後,賀韓二將回朝領功,而三吳和閩越之地的南陳餘黨還沒有全部投降,陳朝宗室和蕭樑宗室勾結在一起。據城作亂,宇文述作爲當時江南的最高將領。親自率兵討平了拒不投降的南陳餘黨,陳朝宗室陳君,前蕭樑宗室蕭巖與蕭瓛都被其俘虜後送往大興斬首,宇文述也因爲平定江南之功,蔭其長子宇文化及爲開府將軍。

接下來的十年裡,王世充在各地建功立業的同時,宇文述卻是被打發到壽州(今安徽壽縣)當總管,率兵爲揚州總管楊廣作後盾,但藉此之機,宇文述卻和楊廣拉上了關係,滿朝的重臣大將,他應該是第一個公開站到楊廣一邊的。

等到開皇十六年的時候,當時的楊廣還沒有回大興,而宇文述敏銳地感覺到了高熲和楊素之間的裂痕,於是自告奮勇地爲楊廣做起牽線搭橋的工作,主動拉攏位高權重,身爲關隴大將,同時又是頂級漢人世家的楊素。

王世充回憶起宇文述拉攏楊素的過程,不由得又是一陣感嘆,他清楚地記得兩年前,就在這個密室裡,安遂玉向自己彙報起此事時,自己的那種吃驚與感慨。

宇文述帶了大量的奇珍異寶回大興,但沒有直接找楊素,而是找到了楊素的弟弟楊約。這楊約爲人極爲精明,人也貪婪,幼年時上樹抓鳥時摔到地上,蛋碎了,從此不能生育,但楊素還是把他扶到了大理少卿的位置上,平時也是住在越國公府裡,被楊素引爲頭號智囊。

結果宇文述多次請楊約喝酒打獵,一來二去的,兩人就成了朋友,在一次的飲宴中,宇文述趁機拿出了那些奇珍異寶,他沒有直接送給楊約,而是請他賞玩品鑑,看得楊約眼睛都直了,宇文述趁機提出藉着酒興賭博,然後把那些寶貝通通輸給了楊約,讓其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楊約回家之後,越想越不對勁,自己跟宇文述不過幾面之交的酒肉朋友,他卻一下子出手如此大方,讓他覺得有些意外,於是楊約回請宇文述,摒退左右,想把這些寶物歸還,宇文述卻說道:“這些都是晉王賞賜給你的,萬勿推辭!”

楊約當時驚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起身勃然道:“怎麼會這樣?!”

宇文述卻不慌不忙地說道:“我們身爲人臣的,是要守臣子之道,可是爲人立身處命於世,又要懂得變通,要善於把握朝局時政,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越國公位高權重,才華蓋世,在朝堂之上除了高僕射和牛尚書(吏部尚書牛弘),薛侍郎(內史侍郎薛道衡)外,沒一個看得上眼的,三品以下的朝臣,沒有幾個沒被越國公折辱過,都懷恨在心呢,之所以不敢報復,完全不過是因爲現在越國公正得聖寵,地位尊貴罷了。

可是這些年越國公身爲尚書右僕射,主管民部,東宮每年所需的錢,都要由民部撥出,宮中二聖不滿皇太子已久,痛恨他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生活,每每命令越國公削減對東宮的撥款,而太子不敢恨自己的父母,卻把這個仇算到了越國公的身上,每每與高僕射說到此事時,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此事您也是知曉的。”

楊約聽到這裡時,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沉聲道:“繼續說!”

宇文述繼續說道:“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清楚了,一旦太子即位,越國公至少不可能再繼續得到今天的恩寵和地位,這些年越國公得罪的人太多,一旦失了權勢,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反攻倒算,到時候越國公所失去的,只怕不僅僅是榮華富貴,就連全族上下的性命,也都處在危險之中了。

聖意再明顯不過,太子素無德行,二聖早有廢黜之意,只是苦於高僕射爲首的羣臣力挺,只得作罷。而晉王仁厚愛士之名天下皆知,又是皇后最喜歡的忠孝專情之人,不日就將從揚州總管的任上回京,這一回來就不太會再回去了,他在大興的朝臣中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第一個就想到了越國公和您,如果您和越國公可以擁立晉王,那晉王一定能銘恩於骨髓,也能讓越國公去除累卵之危,成泰山之安啊。”

這一番話說得楊約心花怒放,他當即就答應回去後勸說楊素,這樣一來二去,雙方討價還價了一年多,楊素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直到開皇十七年時射箭場之事,楊素與高熲正式翻臉後,楊素才下定決心,轉投晉王。

從此楊素開始爲晉王在朝中拉攏重臣大將,這些年下來,於仲文,郭衍,張衡這些有力大將,都倒向了楊廣,就連那個沒心沒肺,頭腦簡單的史萬歲,也在楊素的忽悠下答應當晉王府的左衛率,若不是因爲受賄事發,現在史大將軍也都成了晉王一黨了。

只是王世充敏銳地感覺到,楊素投向楊廣,以後未必會有好結果,雖然自己和楊廣只有幾面之緣,幾乎沒有說過話,但楊廣那深沉陰狠的個性,和演啥象啥的影帝氣質,實在讓他不寒而慄,這是個翻臉無情,爲達目的不罷休的人,連親情都可以扔掉,更不用說這種互相利用時的援手之義了,楊素不是第一批入夥的,這就註定了以後即使楊廣登位,只怕越國公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至少宇文述肯定到時候會壓他一頭的。

王世充睜開了眼,這一刻他作了一個重要決定:直接轉投楊廣,再不成的話結好宇文述,萬不得已再去和楊素合作。

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隋悍將宇文成都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六郎出陣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雪地潛伏者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江都劇變(一)第四百零二章 腹黑封郎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鐵騎屠城(73更)第一千六百二十七回 綵鳳現身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黑我,我黑你第一百五十五章 緊急撤離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空城計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飛索攀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能工巧匠第三十九章 兄弟重逢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激--情之後第二千零二十四章 洗腦來整(二)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嗣子的選擇第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兵敗如山倒(29更)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全線反擊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劃分地盤(23更)第八百八十五章 當名將遇上智者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裴行儼的反抗第二千三百九十九章 紮營柏壁第三百六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一十四章 史萬歲之死(一)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霸王衝陣(45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土豪會議(三)第九百一十一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北返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封倫反水第五百三十四章 拜訪豪雄第二千二百九十五章 驚世決鬥---沈光大戰裴行儼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狙擊李密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人質第二千零三十九章 解除護衛第八百三十二章 開城突圍第一百一十章 接頭安遂家第九百八十二章 逼反竇建德(一)第八百三十二章 開城突圍第二千六百零二章 弓箭壓制第六百八十三章 蕭銑服軟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兵困秀容川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翟讓暴走第四百零二章 腹黑封郎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長孫家的三股勢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府兵制度第八百六十章 討價還價第二千二百八十六章 跟着魏公有米吃第一千零八章 腹背受敵第三百六十七章 忽悠萬智光(一)第二千零四十章 李密的判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出生天第九百七十二章 孤軍深入,中心開花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劉元進的謝幕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封倫堵門(一更)第二千零六十六章 困守河陽第二千二百九十一章 瓦崗軍議(二)第二千零九十九章 轉攻西城第二千三百六十五章 夏軍出陣第二千三百九十四章 封倫獻計(二)第二千零五十章 李密回援第八百七十四章 女國的傳說第六百零四章 楊諒慫了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爭功第四百二十五章 貓鬼疑雲(八)第九百八十二章 逼反竇建德(一)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胡人入城第五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千零九十二章 出城逆襲第九百零四章 封倫的引誘第二千三百六十九章 大密密的野望第三十五章 江岸遇敵本月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求月票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宗教的本質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反影武者戰法第八百三十一章 假泄軍情第九百四十八章 沈光出陣第一千六百二十七回 綵鳳現身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戰略選擇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自相殘殺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陰雄升官(14更)第二千三百四十四章 高地營的逆襲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內馬軍之崩第五百八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九百三十七章 陰影中的蕭美娘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二千四百一十一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火攻隋營第二千零三十六章 赴宴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 三觀教育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前軍覆沒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連山城堡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緩兵之計(四更)第八百四十八章 酸梅湯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冒險追擊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六郎奪命刺第二千二百九十三章 致命的細節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父子交流(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平壤大逃殺第八百八十七章 與吐蕃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