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兵高麗

高熲聽到這裡,皺了皺眉頭,說道:“楊僕射,剛纔你說的不錯,高句麗確實是野心勃勃的危險敵國,如果有條件的話是應該好好教訓一下,可是現在國家的局勢你也清楚,嶺南和寧州剛剛進行了兩次征伐,現在又要再度征伐寧州,蜀中和嶺南的軍資儲備消耗一空,現在還要準備跟北邊突厥即將到來的大戰。

這種情況下,我們能拿出多少兵力遠征高句麗?剛纔我們分析得也很清楚,高句麗的作戰部隊不下二十萬,我軍的戰鬥部隊至少要有三十萬纔有把握奪取遼東,非如此規模的大軍不足以震懾高句麗人,這三十萬大軍和與之配合的幾十萬民夫,從哪裡出?如果全國總動員的話,還有多少精力應付突厥?”

楊素的眼中閃過一絲冷冷的寒芒,他的嘴角勾了勾,慨然道:“漢王楊諒,身兼併州總管,統領北齊故地,手下冀,青,幽,並這四個大州的府兵加起來不下三十萬,均是能徵貫戰的老兵,對付突厥的話只需要用關中和隴右的部隊就行,征討高句麗,正好可以讓漢王出兵,最多不動用代州,朔州,馬邑這幾個靠近東-突厥的邊關要鎮的部隊就是。”

高熲微微一愣,大袖一拂,首輔的氣場隨着他這一拂袖盡顯無疑:“楊僕射,你也知道可能秋高馬肥之時,東西兩個突厥的大軍就要打過來了,染干的部落根本無力抵擋,到時候只有靠我軍出兵支援,如果這時候把這四州的軍隊都調空了。從幷州到幽州。四五千裡的漫長戰線。誰來防守?”

楊素冷笑道:“調兵遣將之事,就應該是由高僕射來安排了,漢王部下拿出三十萬人後還會有二十萬精銳,防守是足足有餘了,再說還可以調中原,荊襄和江南的軍隊作後援呢,如果遼東之戰進展順利,兩三個月就攻下遼東城。把高句麗人壓回鴨綠水以東,那突厥敢不敢動手還要打個問號呢!”

高熲恨恨地一跺腳:“楊僕射,你這並非謀國之言,把國運賭在這一戰上,太冒失了。陛下,臣還是堅持剛纔的看法,派一使者去嚴責高句麗王,在邊境整軍備戰,做做樣子就可以了,千萬不能真的出兵。至少,不能在和突厥大戰前出兵。”

楊堅突然笑了起來。對着高熲和聲細語地說道:“高僕射,那你有何良策,可以不動刀兵,就能讓高句麗放棄對遼西之地,乃至對中原的野心呢?你敢不敢保證若是我朝與突厥大戰的時候,高句麗不會起大兵來爭奪遼西?”

楊堅的話很和氣,但是在高熲,甚至在王世充聽來,卻無異於催命的鈴聲,史萬歲剛剛因爲收金縱敵,導致寧州叛亂而丟了官職,撿了一條命都算是運氣了,而高熲現在又面臨着同樣的情況,只要說一個不字,那以後高句麗那裡出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爲他的罪證了。

高熲咬了咬牙,拱手道:“臣願即刻出徵,領兵征討高句麗。”

楊堅的眉頭舒展了開來,滿意地點了點頭:“獨孤公啊,距離你上次出征平南,也過了有八年了,希望你這回可以再立新功,王世積不是一直想立功嗎,這次讓他跟你一起去,至於從東萊水路渡海攻擊高句麗的水師主帥,我看南陳名將周羅睺挺合適,獨孤公怎麼看?”

高熲面無表情,機械地回道:“一切但憑皇上安排,只是大海船打造需時日,徵高句麗以四五月爲佳,現在就需要在東萊,登州一帶徵集和打造海船了。”

楊堅轉頭對着蘇威說道:“蘇納言,擬旨,遼東郡公,高麗國王元,不服王化,窺探中原,有不臣之心,近來更是兵犯我營州,即刻廢高元一切官職頭銜,貶爲庶人,我天朝將起冀青幽並四州大軍三十萬,漢王楊諒爲平壤道行軍元帥,尚書左僕射高熲爲行軍長史,上開府將軍周羅睺爲水軍都督,明年正月,陸軍先行,五月之前,水陸並進,破國擒君而還!”

楊堅轉頭看了一眼王世充和張須陀,繼續說道:“上儀同將軍王世充,張須陀,此戰隨周羅睺的水師一起行動!”

王世充從沒有出過海,更不用說這種渡海遠征了,但君命已下,不容自己有哪怕半分的猶豫和遲疑,他拱起手,和張須陀一起朗聲道:“臣遵旨!”

三個時辰後,辦理完了交接的手續後,王世充被高熲召到了尚書省的東花廳,這裡是高熲平時辦公的地方,上次出征完嶺南的時候,王世充就是在這裡面見高熲的,當年楊素和高熲關係最好的時候,兩人曾經在這個東花廳連署辦公,可自從射箭場事件後,楊素便從這裡搬了出去,到了另一頭的西花廳,而兩位重臣間的距離,變得比兩個官衙間那五六百步的距離更加遙遠。

這會兒的王世充,就站在當年自己站過的位置上,看着高熲靠在那張高背椅子上,沒有戴烏紗,滿頭大半花白的頭髮,閉着眼睛,在思考着什麼。

王世充進來到現在已經有一刻鐘了,高熲一直是保持着這個姿勢,也不睜眼,也不說話,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意識到王世充的存在,可王世充也清楚,現在高僕射的心中一定是波瀾起伏,心緒難平。

高熲還是閉着眼睛,緩緩地開了口:“行滿,對於這次征伐,你有何想說的?這裡並沒有外人,但說無妨。”

王世充早就觀察過,這東花廳早早地被高熲清了場,最近的護衛也離在百步之外,顯然是想和自己說說心裡話,這些年高熲很少再在自己的府上和官員們交心,而是改在了東花廳,對於談話的保密自然已經有了獨到的辦法。

王世充開口道:“下官以爲,高句麗確實應該討伐,但是此時出兵,並不合適。三十萬大軍的出征,一句話就定了,未免有些操之過急了,如果戰事稍有不順,突厥以大兵進犯關東之地,麻煩就大了。”

高熲面無表情,還是沒有睜眼,他的指節在桌上輕輕地敲了敲:“說下去,你如果是主帥,平定高句麗有何妙法?”

王世充剛纔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他眼中綠芒一閃,正色道:“下官以爲,上策乃是效仿當年吳國分三軍輪流襲楚,讓楚國疲於奔命之法。”

高熲的眼睛一亮,坐起了身,沉聲道:“說具體點!”

王世充點了點頭:“真想滅高句麗的話,一方面與百濟和新羅通好,約定他們一起攻擊;另一方面,可以在幽州和營州每年出動兩三萬人的偏師,騷擾攻擊高句麗的遼東一帶,攻擊其邊城,擄掠其人口,佔了便宜後就退回,不與高句麗的主力大軍正面對抗。”

高熲的兩眼開始放光,他追問道:“那若是高句麗不堪其煩,起大軍來攻,又當如何應對?”

王世充微微一笑:“那樣的話,勞師遠征,師老兵疲的就成了高句麗了。高句麗不是草原的遊特民族,可以全民皆兵,隨時出戰,他們的百姓平時也是務農,除非戰爭動員,不然不會徵召爲士兵,所以只要每次在農忙時出動兩三萬人,把聲勢弄得足一點,號稱十萬,就足以讓高句麗緊張起來。

至少高句麗整個遼東地區會進行總動員,時間一長,遼東一帶農田的收成就會受影響,軍隊師老兵疲,軍糧儲備也會大大地減少了,這個辦法當年賀若弼將軍在滅南陳前的幾年一直在使用,效果非常好。”

第四百七十八章 陣中血戰(一)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魏徵來報第二千六百二十一章 萬無一失?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狼煙求援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自相殘殺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陰雄上城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高樓論勢(25更)第二千六百四十四章 車輪碾壓第二千二百四十二章 宇文智及的搶功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薛帥升帳(十更)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求救李淵第七百零七章 荊郢府兵制度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竇建德起兵(30更)第五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反踩蕭氏第二十七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緩兵之計(四更)第八百九十四章 硬充和事佬第五百六十八章 過關斬將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英雄殞落(28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貓鬼疑雲(六)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陰雄見駕第二千零九十六章 欲擒姑縱第二千四百一十三章 攻取伊州第二千四百一十四章 成功越獄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老奸巨滑(63更)第五百章 楊堅出奔第七百五十章 突厥三匹狼第二百五十八章 優惠政策(一更)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瓦崗衝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楓谷相會第八十七章 北方蒼狼(二)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陰雄的擔憂(20更)第九百七十二章 孤軍深入,中心開花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獻城****送女(二更)第九百三十四章 舉薦元弘嗣第二千六百零二章 弓箭壓制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二千一百二十九章 青奴衝陣第九百一十七章 絕世美文(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草原外交(一)第二千二百五十六章 李密逼宮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楊義臣悲劇了(15更)第三百八十四章 史萬歲悲劇了第二千三百三十三章 李密自殺第六百五十四章 高句麗攻略第三百八十章 帝王之怒(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私會張須陀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劃分地盤(23更)第九百七十六章 控制與平衡第二千三百三十八章 渴殺高地營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驕狂悍將(35更)第二千五百一十四章 食人魔王(10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陽關之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城頭血戰(60更)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方相持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軍功我所欲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衝鋒(27更)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嚴防死守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監獄風雲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須陀殺降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涿郡見駕第一千零四十章 天明軍議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恐嚇信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留軍監視第二千二百四十二章 宇文智及的搶功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三路出擊第八百三十四章 勇將的陣亡第二千三百八十七章 血帶詔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封倫反水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尊嚴與榮譽(24更)第二千三百二十章 陰雄凱旋第五百二十五章 衣帶詔(三)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李淵入關中第二千二百零八章 激烈爭辯(二)(十更)第二千六百零四章 箭手敗退第二千二百四十七章 決勝的突擊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偷渡淮河(一)(63更)第八章 王家痛史第二千三百一十八章 深藏的妙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血戰東衡州 (四)(二更)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張須陀的死穴第四百八十四章 陣前鬥箭第十四章 賀若弼很生氣第四百五十二章 趕盡殺絕(一)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趁勝而退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狼子野心第四十三章 脣槍舌劍(二)第二千五百五十一章 唐軍渡水第八百八十七章 與吐蕃的交易第二千五百七十二章 東都刑場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嚴防死守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竇建德落草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以尿洗臉第二千零六十章 致命的號角(五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手刃仇敵(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血戰東衡州 (六)(四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如花似玉第二千零七十二章 誘敵之餌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獨守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