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李唐軍議

大興城,太極殿。

李淵坐在殿中的大椅之上,儘管沒有身披龍袍,但是不怒自威,儼然一副帝王氣象,大殿之上,文武兩班的官員與將軍們分列兩邊,一個個喜形於色。已經是攻下大興城的第二天了,可是大家的情緒還沉浸在破城的狂喜之中,不能自拔。

李淵的目光落向了站在左首第一位的李建成身上,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次的攻城戰,關鍵在於軍頭雷永吉斬了守將陰世師,大郎,這個雷永吉是你的親信護衛,把他打入大興城,安排在城頭,是你多年前的計劃吧。”

李建成微微一笑,拱手道:“不錯,這是孩兒多年前就伏下的一步棋子,當時只是想讓永吉能混進守軍之中,以後也許能派上用場,可沒想到,這回居然能讓他直接斬了陰世師。”

李淵點了點頭:“那這麼說來,破城的首功,還是應該歸於大郎纔是。”

李建成微一欠身:“是父帥指揮若定,關中豪傑人心所向,外有大軍壓境,這才讓守城隋軍失了鬥志,要不然,光一個雷永吉,也難以得手。就算讓他殺了陰世師,也不會讓全城的守軍馬上投降的。”

李淵笑道:“很好,大郎不居功自傲,這點很好。二郎,你這點得向你的哥哥多學習纔是。”

李世民微微一笑:“長兄如父,孩兒從小就承蒙大郎的教誨,獲益匪淺。”

李淵哈哈一笑:“好,很好,你們兄弟齊心,這點比打下大興城,更讓我高興。要知道,隋朝的衰落,就是從父子互疑,兄弟相殘這種骨肉相殺的悲劇開始的,我們只有自己內部團結了,才能避免這種悲劇的重演。”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正色拱手行禮道:“孩兒謹記。”

李淵點了點頭,看着李世民,說道:“二郎,聽說,是你阻止了亂兵衝入代王宮殿,保護了代王殿下,這回你做得很好。”

李世民微微一笑:“孩兒不過是執行父帥的軍令而已,攻城之前,您就下令,有犯代王及隋室七廟者,夷其三族。與隋朝的宗廟相比,顯然代王更加重要,這事關咱們以後的大旗問題,萬萬不能讓他出意外,不然,就算夷了某些人的九族,也彌補不了這個損失啊。”

李淵嘆了口氣:“我就是一時疏忽,忽略了楊侑還有自盡的可能,要是他的性子烈一點,真的自殺了,那可就麻煩啦。直到聽到你派人把楊侑保護了起來的消息後,我纔算安心。”

李建成的眉頭微微一皺,說道:“父帥,爲何一定就要楊侑呢?咱們在晉陽起兵的時候,當時的實力還不強,還需要拿隋朝作旗號,可是現在我們已經佔了關中,而且隋朝人心盡失,關中豪傑是來投奔您這個唐國公的,而不是隋皇。現在我們還要繼續擁立楊侑,是不是會失人心呢?”

李淵勾了勾嘴角,看着李世民,說道:“二郎,你怎麼看?”

李世民的眼中光芒閃閃,正色道:“孩兒以爲,現在萬萬不能起完全自立,扔掉隋朝這面大旗的心思。”

李淵輕輕地“哦”了一聲:“說詳細點。”

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道:“這第一,我們起兵,並不是跟其他各地的豪傑一樣,打着自立或者反叛的旗號,而是因爲突厥人突襲太原,我們爲了保境安民,才招募義士,結果給高君雅和王威二賊陷害,想要除掉我們。父帥不得已才斬了這兩個內通突厥的賊人,太原起兵。”

“當時關中羣盜猖獗,隋皇又遠在江都,不通音訊,父帥既有河東道討捕大使之職,便宜行事之權,就當回師關中,穩定局面。但因爲我們的這個舉動沒有得到隋皇的承認,所以我軍被視爲叛逆,一路之上的隋軍都加以阻攔,從宋老生到屈突通,都是與我們刀兵相見。”

“但父帥爲成大事不拘小節,忍受着罵名,一路攻下大興城,只爲了向代王殿下當面解釋,而且現在天下無主,隋皇音訊全無,這纔有四處的羣雄林立,生民塗炭。當年突厥內戰,都藍可汗失蹤,那阿史那思摩也爲了保全突厥汗國而自立爲可汗。後來又自去汗位。父帥現在行的,不過是阿史那思摩的故事而已,在隋皇不能理事的時候,尊其爲太上皇,而擁立代王爲皇帝。所以從大義上,父帥就與那些自立的勢力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李淵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錯,二郎說得很好,現在的我,仍然是隋朝的臣子,只不過代王已經成了恭帝。我現在是以丞相的身份,來代管隋朝的江山,有這塊大旗在,隋朝的各路郡縣,守將,都可以向我投降,這是降隋不降李,大郎,明白了嗎?”

李建成點了點頭:“孩兒明白,但是孩兒覺得,隋朝的天下人心早失,我們這樣打着隋朝的旗號,固然可以爭取一部分忠於隋朝的州郡,但是那些痛恨隋朝暴政,下定決心要造反的山寨,綠林,會不會反而離我們更遠了呢?”

李世民搖了搖頭:“大郎,小弟以爲,這些綠林,山寨,從來都不是我們的自己人,也不可能跟咱們一條心,咱們的根基,還是在關中,在關隴世家,在軍功貴族這一塊,這些人的利益,天然就是和山賊,盜匪們衝突的。”

李建成搖了搖頭:“二郎,關隴勢力再強,也不過是在關中一隅罷了,天下不可能只靠一個關隴,要知道,廣大的關東地區,也不乏英雄豪傑,人口更是兩三倍於關中,看看現在的李密,他也是關隴子弟,卻很善於拉攏這些關東草莽,我們如果只靠關中勢力,是不是有些太狹隘了呢?”

李淵的眉頭一皺,想說什麼,卻還是閉上了嘴,李世民笑道:“大郎,當年北周和北齊相爭,北齊佔有關東,而北周只有關隴之地,最後還不是北周笑到了最後?還有隋朝建立前,先皇楊堅佔了關中,而尉遲迥擁有關東,雙方大戰的結果,還不是關中取勝?就拿最近的兩次來說吧,漢王楊諒,還有楊玄感的起兵,都是以關東人爲主,結果在關隴世家的打擊下,都沒撐過兩個月。人數的多少並不能反映力量的強弱,這就跟兵貴精不貴多,是一個道理!”

第七百零七章 荊郢府兵制度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休妻掌兵第二千二百五十二章 霸王突陣殺第六百二十四章 楊素立威第三百八十章 帝王之怒(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七十八章 夜訪李靖(二)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口不擇言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統治基礎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武器的選擇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秘密武器第二千四百一十三章 攻取伊州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滅門的真相第八百六十六章 楊暕的罪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前路漫漫第四百一十八章 貓鬼疑雲(一)第六十五章 禁止入宮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李世民的戰術第二百九十九章 與虎謀皮(二)(四更)第二千二百五十六章 李密逼宮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七百六十三章 名相的輓歌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緊!扯呼!感謝各位的支持第二千三百三十章 糧食供應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登門宇文府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廟算天下(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昭武九姓第三百八十一章 帝王之怒(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充得官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黑我,我黑你第二千一百九十二章 江都劇變(二)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金剛舊恨第七十章 貪財自污第三百二十五章 論兵李靖(一)第八百九十五章 陰謀家的盤算第八百四十章 宇文入營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尾行第五百一十五章 史萬歲之死(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魏徵薦英傑(一)第二千零五十九章 狂怒戰士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陰雄出征第五百二十八章 玄感結親第二千六百四十四章 車輪碾壓第二千六百四十一章 槊挑滑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青奴出陣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李密的逆襲第八章 王家痛史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突厥來援第二千五百二十九章 王者生死跳第一百三十九章 山中接頭第二千三百二十七章 結親韋家第九百五十章 秦瓊來報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出賣楊玄感第五百二十二章 秀才造反(二)週一到週四的更新公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夜論軍機(三)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鼓行入江都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贖買屍體第九百八十九章 戰前廟算(一)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玩火賭命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按兵不動?(二十更)第七百三十章 緊急撤離第六百五十五章 晉陽羣體性事件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神秘番僧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宇文述進讒第六百五十六章 皮鞭,蠟燭與虐-待狂第五百七十三章 姑臧相會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兩軍列陣(12更)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蘇威奏對第二千六百二十二章 兵出虎牢第二百四十八章 番禺城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開倉放糧第二千五百六十二章 陣中追殺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火箭天襲第二百二十一章 挖牆角行動(三更)第二千二百八十七章 明顯的破綻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三十七章 盟約限免感言及字數變更通知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楓谷相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尾行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稱兄道弟(七更)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重整旗鼓(46更)第二千五百二十三章 狙殺李世民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口不擇言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北返第七百零一章 經營之道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出賣楊玄感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口不擇言第二千零四章 政治經濟學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李世民哭諫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百濟牆頭草第四百一十六章 可汗折腰(一)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城下激戰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素秘辛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大發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