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浦,海灘大營。
中軍帳中,來護兒的肩膀上纏着厚厚的傷帶,披了一身皮甲,右肩的重傷讓他無法再穿那沉重的明光大將鎧,在牀上躺了十天之後,他還是掙扎着起身,經過了一個月左右的恢復,他也終於可以重新主持軍務了。
帳內的衆將,對着面前擺的一個巨大的沙盤,不停地議論着,王世充看着那沙盤上平壤城北方的大片山地,眉頭深鎖,一言不發。
來護兒看着王世充,說道:“王將軍,別的將軍們都在看平壤城和海灘到平壤城之間的那片密林,只有你在看別的地方,你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王世充擡起了頭,神情嚴肅:“這幾天高句麗軍的調動不太正常,監視我軍的大營裡,又進駐了三萬軍隊,我覺得他們的主力,象是要有所動作了。”
徐蓋笑道:“王將軍,你的意思是說,高句麗人準備對我們動手了嗎?那可是好事,我們這一個多月來加固了海灘大營,現在可謂是固若金湯,高句麗人想來強攻,那就是把屍體堆滿這幾十裡的海灘,也不可能成功的。”
周法尚的臉色嚴肅,說道:“可他們畢竟人多,真要是不惜死個十幾萬人,還是可以攻下來,這裡海灘畢竟土質鬆軟,不能在這沙灘上築城,實在不行的話,我軍還要考慮緊急撤往海上的船隊。”
來嶷笑道:“周副帥,我們這些天已經把大部分的軍糧輜重都搬回到船隊上了,現在船隊就停在海灘上,大軍要是想撤,一天就可以上船走完,這點不用擔心,只是就這樣走了,實在不甘心啊,若是有後援再到,我們還是可以繼續突破高句麗軍的防守。再攻平壤的。”
一直沒有說話的王世充緩緩地說道:“只怕我們的後援,已經快要到了。”
衆人全都雙眼發亮,來護兒急着問道:“王將軍,我們的後援在哪裡?本帥怎麼不知道呢?還是你有密旨,知道此事?”
王世充嘆了口氣:“後援不是從海上方向來的,而是從北邊,遼東。想必這會兒大軍已經南下了,要不然高句麗軍也不會有如此的動作。”
此言一出。衆人都相對愕然,良久,來護兒才說道:“王將軍,你有什麼證據,或者是有什麼消息,能知道北方我軍的主力南下呢?何人爲將,有多少兵力?”
王世充正色道:“證據?證據就是高句麗軍增兵林前大營,他們絕不是爲了攻擊,如果他們真的有心要吃掉我們。就會在剛剛在平壤城伏擊我軍,氣勢最盛的時候,一鼓作氣攻擊這裡了,但他們卻選擇了與我軍對峙,而且林前大營裡,始終只有三四萬人,我曾經夜襲過兩次。他們也只是緊守營寨,閉門不出,也沒有在附近發現有任何伏兵。”
來弘勾了勾嘴角,說道:“那他們這回增兵了林間大營,就不可能是想加強兵力,一舉吃掉我們嗎?也許高句麗從別處又調來了援軍。現在有這個實力了呢。”
王世充搖了搖頭:“我們分析過許多次,要吃掉我們海灘這裡的八萬大軍,沒有三十萬軍隊是不可能的,就靠着現在增兵了幾萬人,根本不夠攻擊的,唯一的作用就是擺出一副大兵壓境的姿態,以絕了我軍攻擊平壤的想法。而他們真正的主力,必然是向北迎擊南下的我軍主力了。”
衆將聽得連連點頭,尤其是那些久經沙場的大將們,更是知道王世充的分析非常在理,是唯一合理的解釋,來護兒開口道:“王將軍,那依你看,我軍南下的主力是何等的規模,與高句麗軍交戰,勝算幾何?”
王世充皺了皺眉頭,說道:“從我離開遼東前線,到現在也不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三個月時間,只怕不太可能打下堅固的遼東城,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現在大軍應該正在圍攻遼東城,是前線的大將,如宇文大將軍,於大將軍,聽到了我們第一封塘報,說是大勝高句麗軍,陣斬高建,直逼平壤後,有點坐不住了,這才留兵圍攻遼東城,而自率主力南下。”
此言一出,衆人默然,大家都知道這樣堅城在身後未拔,而以主力深入敵腹地乃是兵家大忌,但王世充的分析,又是絲絲入扣,沒有一點不合理的地方。
來淵還是有些不服氣,開口道:“也許是我軍在遼河大勝之後,一路勢如破竹,一舉攻破了遼東城呢,王將軍怎麼沒考慮這種可能呢?”
王世充微微一笑,搖了搖頭:“如果遼東城真的危急的話,高句麗雲集平壤一帶的主力早就會去救了,他們一直不出動,說明那裡的形勢還可以,不需要出動大軍,不然遼東一失,高句麗再想奪回來就困難了,他們遼東軍的實力,我親眼見過,在遼河一帶臨時的營寨裡,兩萬軍隊可以足足對抗我百萬大軍長達十天左右,這戰鬥力要強過我們曾經打垮的高建所部,那遼東城更是淵家經營多年的堅固城池,城高池深,兵精糧足,別說三個月,就是一年時間,也未必攻得下。”
來護兒點了點頭:“王將軍說得有道理,從時間上算,正好也差不多是我們的前一封塘報到了遼東後,那邊纔會有所行動。王將軍,高句麗軍的迎擊,在你看來勝算如何?”
王世充嘆了口氣:“他們是兩天前才增兵林前大營的,也就是說,他們的主力也剛剛開拔,這個行軍的時間,差不多是要等我軍渡過鴨綠水,穿越幾百裡的山地後,在山南邊,薩水以北的平原地區迎擊,放着山川之險而不守,卻要等我軍出山後決戰,來大帥,我看高句麗人的胃口大得很,要的不是擊退或者是阻擋住我軍主力,而是,而是想一口全吃掉啊!”
隨着王世充的話離了口,整個帳內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吃驚地張大了嘴,這個想法太宏大,太有挑戰性,以至於幾乎無人敢相信。